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緣起與意涵
人生在世不免會遭遇困境與挫折,困境令人心煩、挫折令人喪氣,但是華人文化的智慧告訴我們,危機往往就是轉機,就如同陸遊〈遊西山村〉詩所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以為是窮途末路,「行到水窮處」,卻在轉彎處發現一座桃花源,而能心境轉換,「坐看雲起時」,迎接生命新境界。
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緣起來自於實務上的困頓與需要,首先是源於電話諮商工作的挑戰:電話諮商求助特性——七成的電話諮商只有求助一次的經驗;其次是因為網路諮商的困頓經驗——當事人不滿意一次諮商不能立即解決問題,顯示傳統的諮商取向不能充分滿足電話諮商與網路諮商的需求。為因應媒體中介諮商(media mediated counseling)的實務需要,在挑戰與困頓中尋求出路,正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單元諮商模式(single session counseling model)乃應運而生。
一、緣 起
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屬於短期諮商取向的工作模式,也是因應網路諮商的興起而發展的實務模式。由於傳統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大多透過長期的面談諮商,但隨著現代生活的腳步加快,醫療的健保給付(managed care)制度有次數限制的現實要求,不論在學校、社區機構甚至醫院,短期諮商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強,特別是透過函件、電話或網路等中介媒體,或具有危機處理特質而至社區諮商機構求助的當事人,對短期諮商的期待尤為強烈,甚至期待能從一次諮商單元中獲益(王智弘、楊淳斐,2006a)。因此,助人專業工作者如何在次數相當受限、甚至只有一次諮商單元的情況下,有效協助求助的當事人,便成為值得關切的實務課題,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可說是針對此等問題的解決之道。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建構,最早是因為本書第一位作者於1990年代初期起擔任社區電話熱線志願服務機構(台中縣家庭教育中心,現因台中縣、市合併,已改名為台中市家庭教育中心)的顧問,要協助訓練機構的志願服務志工,由於考慮到大多數志工缺乏心理諮商專業背景,而絕大多數來求助的當事人都希望只打一次電話就能解決問題,為因應這種志工專業訓練不足、當事人卻希望一次就有效的困境,於是取法托曼(Talmon, 1990)一次單元治療的概念,開始發展一次單元諮商模式,以訓練社區諮商機構的志工,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給來電求助有關家庭婚姻或親職教育問題的當事人。這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第一波發展。
時序轉到1990年代後期,全世界進入網路時代,生活步調開始變快,生活中的許多事也都要求愈快愈好,比如感冒就醫,也希望康復速度愈快愈好,最好是看一次醫生就能痊癒,可想而知,當生命中遭遇問題必須尋求心理諮商時,自然也是希望心理諮商快又有效,最好是經過一次心理諮商問題就迎刃而解。特別是網路諮商崛起之後,當事人往往要求一次諮商就能解決問題,讓助人工作者相當為難,由於網路諮商的程式設計,當事人接受服務後可直接在線上填寫滿意度問卷,當事人對助人工作者在問題解決上的高期待與低滿意度,有時會讓提供網路諮商的助人工作者感到困頓與挫折,畢竟心理問題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要解決也無法一時一刻,但是希望在有限時間中對問題解決有積極進展,是當事人迫切的期待,也是諮商師努力的方向。於是本書的兩位作者(王智弘、楊淳斐,2001)在探討網路諮商中可行的理論取向與實務技巧時,共同研究將一次單元諮商模式進一步發展,並將之運用於網路諮商(王智弘,2009;王智弘、楊淳斐,2004)。而一次單元諮商模式也隨著在學校與社區機構網路諮商訓練課程的開設與實務運用,逐漸擴展到學校與社區的輔導工作及企業的諮商與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這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第二波發展。時序走到2010年代,本書作者愈來愈感受到心理諮商本土化的重要性,開始在國內外學術研討會與期刊上論述心理諮商本土化的相關議題(王智弘,2013a,2013b,2013c,2013d,2014a,2014b,2015a,2015b,2015c,2015d;王智弘、楊淳斐、劉淑慧、黃宗堅,2015;Wang & Chang, 2014; Wang, et al., 2014),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發展過程中,應用《黃帝內經》的三藥觀點做為主要概念,晚近的發展更加入《易經》的三易原則,以呼應三藥觀點,成為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核心概念,整個諮商模式更是以心理諮商本土化與含攝華人文化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這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第三波發展。
總結來說,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為短期諮商取向的工作模式,也是因應電話諮商與網路諮商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實務模式。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緣自電話諮商的求助特性,多數的電話諮商只有求助一次的經驗,如何在這一次電話諮商中協助當事人解決心理困擾,是諮商師很大的挑戰;而在網路諮商崛起之後,當事人透過網路求助的機會愈來愈多,以及網路諮商的困頓經驗——當事人不滿意一次諮商不能立即解決問題,顯示傳統的諮商取向不能充分滿足電話諮商與網路諮商的需求。特別是現代社會中短期諮商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多,助人專業工作者如何更快、更有效能地協助求助的當事人,成為重要的實務課題,再加上心理諮商本土化的時代發展趨勢,一次單元諮商模式朝向心理諮商本土化與含攝華人文化發展的方向更為明朗,因此,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可說是短期取向的本土化諮商模式。
人生在世不免會遭遇困境與挫折,困境令人心煩、挫折令人喪氣,但是華人文化的智慧告訴我們,危機往往就是轉機,就如同陸遊〈遊西山村〉詩所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以為是窮途末路,「行到水窮處」,卻在轉彎處發現一座桃花源,而能心境轉換,「坐看雲起時」,迎接生命新境界。
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緣起來自於實務上的困頓與需要,首先是源於電話諮商工作的挑戰:電話諮商求助特性——七成的電話諮商只有求助一次的經驗;其次是因為網路諮商的困頓經驗——當事人不滿意一次諮商不能立即解決問題,顯示傳統的諮商取向不能充分滿足電話諮商與網路諮商的需求。為因應媒體中介諮商(media mediated counseling)的實務需要,在挑戰與困頓中尋求出路,正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單元諮商模式(single session counseling model)乃應運而生。
一、緣 起
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屬於短期諮商取向的工作模式,也是因應網路諮商的興起而發展的實務模式。由於傳統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大多透過長期的面談諮商,但隨著現代生活的腳步加快,醫療的健保給付(managed care)制度有次數限制的現實要求,不論在學校、社區機構甚至醫院,短期諮商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強,特別是透過函件、電話或網路等中介媒體,或具有危機處理特質而至社區諮商機構求助的當事人,對短期諮商的期待尤為強烈,甚至期待能從一次諮商單元中獲益(王智弘、楊淳斐,2006a)。因此,助人專業工作者如何在次數相當受限、甚至只有一次諮商單元的情況下,有效協助求助的當事人,便成為值得關切的實務課題,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可說是針對此等問題的解決之道。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建構,最早是因為本書第一位作者於1990年代初期起擔任社區電話熱線志願服務機構(台中縣家庭教育中心,現因台中縣、市合併,已改名為台中市家庭教育中心)的顧問,要協助訓練機構的志願服務志工,由於考慮到大多數志工缺乏心理諮商專業背景,而絕大多數來求助的當事人都希望只打一次電話就能解決問題,為因應這種志工專業訓練不足、當事人卻希望一次就有效的困境,於是取法托曼(Talmon, 1990)一次單元治療的概念,開始發展一次單元諮商模式,以訓練社區諮商機構的志工,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給來電求助有關家庭婚姻或親職教育問題的當事人。這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第一波發展。
時序轉到1990年代後期,全世界進入網路時代,生活步調開始變快,生活中的許多事也都要求愈快愈好,比如感冒就醫,也希望康復速度愈快愈好,最好是看一次醫生就能痊癒,可想而知,當生命中遭遇問題必須尋求心理諮商時,自然也是希望心理諮商快又有效,最好是經過一次心理諮商問題就迎刃而解。特別是網路諮商崛起之後,當事人往往要求一次諮商就能解決問題,讓助人工作者相當為難,由於網路諮商的程式設計,當事人接受服務後可直接在線上填寫滿意度問卷,當事人對助人工作者在問題解決上的高期待與低滿意度,有時會讓提供網路諮商的助人工作者感到困頓與挫折,畢竟心理問題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要解決也無法一時一刻,但是希望在有限時間中對問題解決有積極進展,是當事人迫切的期待,也是諮商師努力的方向。於是本書的兩位作者(王智弘、楊淳斐,2001)在探討網路諮商中可行的理論取向與實務技巧時,共同研究將一次單元諮商模式進一步發展,並將之運用於網路諮商(王智弘,2009;王智弘、楊淳斐,2004)。而一次單元諮商模式也隨著在學校與社區機構網路諮商訓練課程的開設與實務運用,逐漸擴展到學校與社區的輔導工作及企業的諮商與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這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第二波發展。時序走到2010年代,本書作者愈來愈感受到心理諮商本土化的重要性,開始在國內外學術研討會與期刊上論述心理諮商本土化的相關議題(王智弘,2013a,2013b,2013c,2013d,2014a,2014b,2015a,2015b,2015c,2015d;王智弘、楊淳斐、劉淑慧、黃宗堅,2015;Wang & Chang, 2014; Wang, et al., 2014),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發展過程中,應用《黃帝內經》的三藥觀點做為主要概念,晚近的發展更加入《易經》的三易原則,以呼應三藥觀點,成為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核心概念,整個諮商模式更是以心理諮商本土化與含攝華人文化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這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第三波發展。
總結來說,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為短期諮商取向的工作模式,也是因應電話諮商與網路諮商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實務模式。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緣自電話諮商的求助特性,多數的電話諮商只有求助一次的經驗,如何在這一次電話諮商中協助當事人解決心理困擾,是諮商師很大的挑戰;而在網路諮商崛起之後,當事人透過網路求助的機會愈來愈多,以及網路諮商的困頓經驗——當事人不滿意一次諮商不能立即解決問題,顯示傳統的諮商取向不能充分滿足電話諮商與網路諮商的需求。特別是現代社會中短期諮商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多,助人專業工作者如何更快、更有效能地協助求助的當事人,成為重要的實務課題,再加上心理諮商本土化的時代發展趨勢,一次單元諮商模式朝向心理諮商本土化與含攝華人文化發展的方向更為明朗,因此,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可說是短期取向的本土化諮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