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你比自己想像得更強大。
你的身邊都是潛在的盟友。
你是自己人生故事中的英雄。

符合這三項描述的人,在面對挑戰時,會更快樂、勇敢,且韌性堅強。好消息是,你早已具備上述特質,根本不必刻意改變,因為你本就充滿力量。你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能夠在最意想不到之處,找到支持你的力量,並深化現有的人際關係。你天生具有自我激勵的能力,並能強化自己的英雄特質,例如意志力、同理心及決心。本書將幫助你了解自己早已具備的能力,並讓你明白發揮這些力量就像玩遊戲一樣容易。

◎電玩也能助你面對人生挑戰?

不過,本書的重點並不是「玩遊戲」,而是幫助你發揮「遊戲力」,以面對巨大的壓力及挑戰。

回想一下打電玩遊戲時,你會自然展現出的「心理優勢」,如樂觀、創意、勇氣與決心等。發揮遊戲力,就是將這些特質運用於現實生活中。抱持好奇心及開放態度,嘗試運用不同的策略以發掘最有用的方法,正是發揮遊戲力的例子。同時,也能增強自身的韌性,以應付越來越艱難的挑戰,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成功。

要解釋何謂「遊戲力」,以及如何幫助你變得更強大、快樂及勇敢,最好的方法就是說說我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談談SuperBetter的由來,還有我如何克服了威脅生命的重大挑戰。

◎揮之不去的自殺念頭……

2009年的夏天,我撞到頭,導致腦震盪。當時並未妥善治癒,30天後,頭痛、噁心與暈眩依舊伴隨著我。我一次只能閱讀或寫字幾分鐘,也無法記住事情。大多時間我極度不舒服,只能臥床休息,腦筋混沌不清。這些症狀令我十分焦慮沮喪,那是我有生以來最低潮的時期。

我很難向朋友及家人清楚表達我所經歷的情況,我想如果能寫點東西,應該會有所幫助。我費力地拼湊出一段別人聽得懂的話,好不容易才寫下這幾個句子:

所有事情都變得好難。
我的思緒被千斤頂重重壓住。
我整個大腦就像真空狀態一般。
如果我無法思考,我還是我嗎?
不幸的是,腦震盪後症候群無法根治,我只能盡量休息,祈禱病情好轉。醫師告訴我,未來幾個月我可能都得這樣度過,時間甚至可能長達一年以上。

為求早日康復,我的醫師叮嚀我,任何會引發不適症狀的事物,我都應該避免。因此,我不能閱讀、不能寫作、不能跑步、不能打電玩、不能工作、不能收發郵件、不能喝酒、不能攝取咖啡因。當時我開玩笑地回醫師說:「根本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吧。」

雖然那是玩笑話,卻有幾分真實。當時我並不知道,創傷性腦損傷病患常出現自殺念頭,即使我這種病狀較輕微的患者也不例外。每3位患者就有1位產生自殺念頭,而我正是其中之一。我的大腦開始告訴我:「珍,妳不想活了。妳永遠也好不了,這種痛苦永遠不會消失,妳會成為妳先生的累贅。」

我腦中這些聲音持續不斷,而且鏗鏘有力,我開始恐懼自己的生命會消逝。

然後,發生了一件事,我有一個十分清晰的想法,而那想法改變了一切。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刻,就在我撞到頭34天後,我對自己說:「我要不就是準備自殺,不然,就是將這一切化為一個遊戲。」

為什麼要化為遊戲呢?在2009年我發生腦震盪之前,我已花費近10年的時間研究遊戲心理學。我是全球第一位以研究遊戲玩家的心理優勢而取得博士學位的學者,我非常明白這些心理優勢能夠化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進行研究多年,發現當我們玩遊戲時,會以更大的創造力、決心與樂觀態度,來應付困難的挑戰。此外,我們也會向他人尋求幫助。我希望能將「遊戲力」的種種特質,運用到現實世界的挑戰中。

因此,我創造了一個簡單的遊戲以幫助我康復,遊戲名稱就是「戰勝腦震盪」。「腦震盪戰士」成為我新的「秘密身分」,幫助我不再感到絕望,賦予自己勇氣及決心。

作為腦震盪戰士,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我的雙胞胎姊姊凱莉,然後告訴她:「我正在玩一個遊戲以治療腦傷,我想邀請妳和我一起玩。」這是尋求援助的一個簡單方式,凱莉成為我在遊戲中的第一位「盟友」,我的先生契亞許則接著加入。

我們一起擊倒「壞傢伙」。所謂的壞傢伙,是指任何可能引發我的症狀,而拖慢復原速度的事物,如亮光及擁擠的空間。我們也一起蒐集並啟動各種「能量升級」的活動,也就是任何我能夠做到(即使是在狀態最糟的時候),而能讓我稍微感到一絲美好、快樂或有力量的事物。我最喜歡的能量升級活動包括抱抱我的喜樂蒂牧羊犬五分鐘,吃些核桃(對我的大腦有益),還有和我先生一起繞街區散步兩圈。

這個遊戲就是這麼簡單:先選擇一個秘密身分,然後招募盟友,擊倒壞傢伙,提升自己的能量。就在我開始玩幾天之後,這個簡單的遊戲,讓我的沮喪和焦慮的陰霾一掃而空。對我而言,簡直不可思議。這個遊戲並未奇蹟似地治好我,症狀還是持續了一年多,那是相當艱困的一年。然而,即使我仍覺得痛苦,卻不再為此煎熬。我覺得自己更能掌控命運,我的朋友和家人也更明確知道該如何幫助我,我升等成更強大的人了。

這個遊戲的顯著效果,令我十分驚訝。幾個月後,我在部落格上貼了心得文,並上傳短片,說明這個遊戲該如何進行。由於不是每個人都得了腦震盪,也不是每個人都想當「殺手」,因此我將這個遊戲改名為「SuperBetter」。

◎SuperBetter = 活得超級好

為什麼要叫SuperBetter?當我在病中等待復原時,每個人都跟我說:「祝妳早日康復。」問題是,我不只想要「康復」,不只想回到原本的正常狀態,我想讓自己「活得超級好」,比我受傷前還要更健康快樂。

不久後,我開始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回饋。這些玩家各自選擇了自己的秘密身分,招集了自己的盟友,並擊倒壞傢伙。他們變得更擅長應付各種挑戰,例如憂鬱及焦慮、手術及慢性疼痛、偏頭痛,以及克隆氏症,還包括從心碎傷痛中復原,或是在多年失業後重新找到工作。還有許多人透過這個遊戲,來面對重大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例如末期癌症以及漸凍人症。我從他們傳來的訊息及影片中發現,這個遊戲對他們幫助很大,就像帶給我莫大助益一樣。

這些玩家認為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勇敢,朋友和家人也更能理解他們。此外,他們也覺得更快樂了,即使痛苦依舊存在,即使仍在與自己生命中最艱難的挑戰相互角力。

當時我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看起來如此日常又簡單的遊戲,為何能在這類重大情況,甚至是生死關頭之時,發揮巨大的影響力?說實話,要不是因為它確實幫助了我,很難相信這是真的。◎用遊戲訓練你的韌性

大多數人只將遊戲視為一種娛樂,甚至認為可能導致上癮或浪費時間,但我對遊戲的看法截然不同。我鑽研遊戲心理學將近15年,研究過許多能降低焦慮、減輕憂鬱、避免痛苦,並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遊戲,也分析過許多增強意志力、提升自尊、提高注意力,並增進家人關係的遊戲。心理學、醫學及神經科學等領域,已出現越來越多關於遊戲的科學證據,在在改變了我對遊戲的看法,證實遊戲其實能教會我們更多事物。因此遊戲絕不只是一種娛樂,它教我們如何變成更好的自己。

我希望你也能改變對於遊戲的看法,並發現「玩遊戲時自然表現出的能力」與「在現實生活中變得快樂、健康及成功所需要的能力」兩者之間的連結。更具體而言,我希望你將遊戲視為練習上述7項改變人生技能的一個機會,讓自己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強大,無論是精神、情緒、身體,還是社交層面。

你不需要是個狂熱的遊戲玩家,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啟動你的遊戲力。不過如果你喜歡玩遊戲,或是會定期玩任何遊戲──包括高爾夫、橋牌、填字遊戲、足球、撲克牌、Candy Crush、紙牌接龍、數獨遊戲等──你或許早已發揮部分的遊戲力了。

要在生活中發揮遊戲力,你只要抱持開放的態度來了解遊戲心理學,並願意實驗各種思考及行動,以幫助你增強與生俱來的韌性。

要讓你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遊戲與自己的能力,最快的方式就是玩遊戲。

對,就是現在。

第二部分:如何發揮遊戲力 

5. 挑戰自我

◎從「遭遇威脅」轉變為「迎接挑戰」的思維模式的三種技巧

1. 寫下「迎接挑戰」思維模式的10種說法,並將這張紙放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這張紙會提醒你採取「迎接挑戰」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感覺。這個做法很有用,尤其你當下無法自然地採取「挑戰」的思維模式。你越常唸出這些句子,你越容易做出正向的選擇或改變,而成功培養「迎接挑戰」的思維模式。

2. 問自己「最好的情況會是什麼?」:
當我們採取「遭遇威脅」的思維模式時,我們往往花許多時間揣測「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麼?」,並想像各式各樣的答案。為了平衡你的認知習慣,請逆向思考,看看能想到多少答案。這麼做會幫助你抱持開放的心態,接受可能發生的正面結果或創傷後成長。3. 認定某項挑戰「幫助」你活得更好,而不是「迫使」你活得更好:
談論自身經歷的方式,可能會影響你採取「遭遇威脅」或「迎接挑戰」的思維模式。如果認為某項挑戰「迫使」你活得更好,暗示這是威脅,但如果某項挑戰「幫助」你活得更好,則暗示你獲得成長的機會。

尋求「挑戰後成長」的人,想必能自然地採取以下說法:「寫小說幫助我活得更好」「在世界各地旅行幫助我活得更好」「鐵人三項運動幫助我活得更好」「競選市議員幫助我活得更好」。但尋求「創傷後成長」的人,需要重新思考以調整說法。舉例來說,你不該說「焦慮症迫使我活得更好」,而是說「焦慮症幫助我學習如何勇敢/找回平靜/不再恐慌」(或是任何你想獲得的正向改變)。你不該說「失眠症迫使我活得更好」,而是「失眠症幫助我學習睡得更好」。你不該說「腦震盪迫使我活得更好」,而是「腦震盪幫助我學習療癒大腦」。

◎遊戲,就是克服「不必要的障礙」

隨著你的能力持續提升,「迎接挑戰」的思維模式自然能獲得強化。因為其他準則的功能,都是要幫助你增加個人的資源,或獲得正向的結果。有一項「認知重評」的技巧及任務,能幫助你即刻起身面對挑戰、克服威脅。這項方法稱為「找出不必要的障礙」。要學會這項技巧,你必須先了解對於「遊戲」的定義。這個定義來自哲學家伯納德‧蘇茲的名言:「所謂玩遊戲,就是自願去試著克服種種『不必要的障礙』。」

高爾夫球賽正是「不必要障礙」的典型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將一顆小球放進一個小洞中,你大可走向那個洞,然後把球小心地放進洞中。然而,正因為高爾夫球是一種遊戲或賽事,所以你站到距離洞口非常遙遠之處────這是第一個不必要的障礙。為了增加難度,你還同意使用一根長棍(也就是你的高爾夫球桿),努力把球瞄準洞口────這是第二個不必要的障礙。以上述方式達到「將一顆小球放進一個小洞」的目標,其實沒有任何必要的理由。我們之所以這麼做,純粹是為了「致力克服一項困難挑戰」的樂趣。這麼做的目的,只是要享受測試及精進自身能力的過程。其他遊戲也是同樣的道理。每一種遊戲都提供我們機會,去接受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這些目標旨在拓展我們的能力,並幫助我們培養新的技能。這就是為什麼「遊戲力」的思維模式,與「迎接挑戰」的思維模式相關性這麼強。當我們玩遊戲時,我們就是在「自願接受挑戰」。沒有人強迫我們去努力解開遊戲中的謎團,或是擊敗另一支隊伍,或是達到某個分數。我們完全能掌控是否要接受某個遊戲的挑戰,所以我們在玩遊戲時,並不會感到焦慮或沮喪,即使失敗機率遠高於成功。遊戲對我們來說不是一種威脅,而是發揮作用力的機會。

但在日常生活中,你通常無法選擇自己的障礙,也可能永遠不會自願接受挑戰。因此,要在生活中發揮遊戲力相對困難。當你被眼前的威脅所壟罩,你便很難專注於正面結果的可能性。

不過,「認知重評」幫助你重新體認自己的作用力及選擇權。它能促使你從非自願面對的挑戰中,找出所謂不必要的障礙。關鍵就在這項挑戰中,找出你有把握克服,但其他人未必會選擇克服的障礙。要了解實際做法,請先試試以下任務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