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離不開的不是愛,而是依賴

她,在我面前,停不下眼淚。即使,她很努力的想開口,卻還是無法順利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我靜靜的陪她,一起等待她可以開口說話的時刻。

終於,在一聲長長的吐氣後,她開口說:「他不再回我的訊息,無論我寫什麼,他都不回應我了。」才講完這一句話,她再度流淚了。

我點點頭,示意她可以慢慢說。

「我已經盡量克制我自己了,我不想像個瘋女人一樣,去質問他為什麼這樣對我?但他什麼都不說清楚,就對我置之不理,真的讓我好受傷。」說到這兒,她委屈的眼淚,又再度潰堤。

她所說的那個「他」,是她交往半年的對象。他們在網路的戀愛社團認識,第一時間便覺得彼此蠻投緣,常常說的話都很能對焦,有時候兩人聊得開心,互動熱絡之際,還曾被其他成員開玩笑:「請考慮這裡有其他生物在,好嗎?」

於是,沒有多久他們就開始私訊聊天,甚至互相給予私人通訊軟體,試著以音頻傳遞來熟悉彼此的聲音。進展很快,他們幾乎一天裡可以有數十通留言。這樣的互動頻率,讓她覺得很被重視,也很享受那種一整天都有人問候關心的感覺。

「原來,被在乎被關心的感覺,是這麼好啊!」我記得她這樣跟我說過。

於是,不到一個月,他們就決定見面。一個月的聯絡,那種無所不談的氛圍,讓他們都覺得可能上一輩子就認識了,怎麼可以這麼有話聊,彷彿已經相識許久。

見面時,她還有些許害羞,不知該如何把通訊聯絡時的熱絡感覺,盡快的在互動中複製出來。倒是他,非常的主動,不僅主動牽起她的手過馬路,還時不時靠近她的身體、摟著她的腰,或是搭起她的肩。她雖然有些訝異,倒沒有覺得不舒服。她不知道彼此這樣是不是就是喜歡,就是愛;喜歡靠近另一個人,喜歡被另一個人靠近。

見面之後,他們就像是熱戀中的愛人一樣,時常約會,一起逛街、吃飯, 假日到郊外走走。而每一次,他都會有更親密的舉動,也有更親密的要求。他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她說:「我是以結婚為前提和你交往的, 所以我希望我們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談戀愛,在試探彼此,如果你的心意也是如此,那麼不要怕,我們可以有更親密的接觸,探索彼此的身體,也更認識我們更私密的部分。」 她每一次聽到他這麼說,腦子總是混亂得糊塗,不懂明明覺得他說的好像是對的,但為什麼自己卻又有些遲疑?也不明白,他看起來那麼認真,但自己心裡卻又莫名的不安?

她就是在這樣混亂又不安的情況下來找我的。一個在工作上有接觸的人, 不算是特別熟識。

基於工作上的合作和認識,工作之餘,我抽出一些時間,聽她說起這一段關係。

在一開頭,她幾乎沒有辦法說明原委,我也總是聽得吃力。最後,在我做了一些提問後,才算是有些明白這段關係是怎麼回事兒,而她又是遇到什麼心裡的關卡。

對她來說,似乎需要一種保證,保證自己不是被欺騙,對方是真心愛她、重視她。同時,她也想確認,是不是有了性愛的親密行為之後,對方不會對她始亂終棄,他們真的能往結婚的目標前進?

我很明確的告訴她,我沒有神通,無法幫對方給她這樣的保證,而所有的關係,都會有一個真相在其中,但時候未到前,我們沒有人可以知曉。所以,與其要去對抗不可知的未來,不如好好的面對自己,是什麼讓自己如此不安?又是什麼讓自己沒有辦法做出明確的決定和反應?

她終於願意稍微降低一些焦慮感,思考也感受一下自己的惶惶不安裡,究竟在釋放什麼訊息。在那一次談話過後,她說:「我其實覺得現在的我們只是熱戀中,我不確定我是否真的認識他了,而他是否也認識我了?我覺得我們還是停留在各自的想像裡,而且總是用自己的期待,去希望對方照著自己的意思做。我沒有什麼談感情的經驗,所以我希望慢慢來,也覺得在過程中,或許我們會慢慢發現彼此的差異和不同。但對方好像趕進度一樣,希望我盡快給出他需要的滿足,我很害怕自己其實還沒準備好。但若是不跟隨他的進度,我擔心他會失去耐心,然後放棄我,不要這一段關係了。」

我還是無法給出任何具體性的「答案」,但我表達了我對她處境及遭遇的想法,我可以感受到她很在乎這一段關係,很害怕在關係中被傷害、被拋棄,有著許多焦慮,特別是怕自己後悔,同時也怕自己一旦犯錯,而使這段關係失去美好的結局。 我很正經的對她說:「一個人若真的關心你,也在乎你的感受,他會知道你需要的時間和心裡的準備。他會和你一起走這個過程,當然也會願意陪你克服對關係的不安和焦慮。畢竟,如果未來真的要走在一起,像現在這樣的衝突和難關,只會更多,不會更少。所以,兩人如何一起共度難關, 協調出平衡的關係,這樣的能力,現在其實已是考驗,也多少可以預估出未來的關係模式。難道,你要進入一段關係,是你必須努力趕上對方,而對方只需要自顧自的跑,卻不用顧慮你在後頭的感受嗎?」

那一次簡短談話後,好一陣子,我就沒有再聽到她跟我提到後來。一直到她再也憋不住了,被對方的閉門羹逼到覺得自己因此要失心瘋了,她才又再度詢問我可否聽她訴說,她真的找不到人說說話。

因為工作上有所接觸,我不宜與她建立正式的諮商關係,畢竟諮商關係若建立在雙重關係上,就失去某些適當的距離和客觀的位置,以聆聽及理解她的處境和問題。所以,雖然應允可以談談,但我也請她答應,當需要穩定的心理諮商協助時,她會願意主動尋求其他專業人士,協助處理自己心理的失衡。

所以,我有了機會聽到關於她和「他」的後來。

後來的她想了又想,決定要向對方坦承自己內心的不安,以及自己所需要的時間。她心想,也許對方會願意陪她一起面對,等待她安頓好心中的疑惑,也能肯定她對這一份感情的慎重。於是,她打了一篇長長的訊息, 將自己真實的內心話,和期待對方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都完整的說了出來。當然前前後後修改過的次數已數不清。雖然也曾想算了,別傳了,但那種有話卡在心頭,無法再坦然與對方互動的感覺,終究讓她還是決定把話說清楚。

然而,從傳出這一篇長長的剖心信之後,對方的態度就變得極度冷淡,不是「是喔」、「嗯」、「知道了」,就是沒有回應。就這樣,她也感覺到有些生氣,若是對方是這樣的態度,那自己也不要太積極主動了,或許這段感情就算了。

但撐了幾天,她越來越感覺不對,莫名的空洞和焦慮感不斷的覆蓋她、侵蝕她,就像是她的世界正被一大片黑,吞噬著。而那種黑暗,讓她好怕,有著絕望的念頭,也止不住對自己感到厭惡。 頁數 4/8

熬不過這種焦慮和厭惡感的折磨,她試著軟化自己的態度,開始認錯,說自己不對不好,沒有考慮他的感受和對這一段感情的在乎,辜負了他、傷害了他。但無論她嘗試了哪些不同的說法,對方再也沒有回應,並且訊息也不再有「已讀」紀錄了。

或許,他已將她封鎖了,也說不定……

其實,她在告訴我這一些後來的發展時,無法停止的流淚,正是因為她心裡明白,這一段感情,已是無疾而終。對方用了沒有告別的方式,做了告別。對於這個人來說,不論因為什麼原因,他終究不想要一個彼此都坦然的結束,留下充滿困惑和無法捨下的她。

在她終於釋放一些滿心的委屈和挫折之後,我問她,這一次感情的經驗, 讓她有了什麼樣的深刻感觸?她想了想,回答我:「我不知道,或許會寧可根本沒有開始。原來,有人關懷和照顧之後,當失去時,再回到自己一個人,那種感覺好難受、好痛苦。恨不得趕緊再回到對方身邊,不管對方到底要求什麼、期待什麼,只要不要讓我再一個人就好。」

我想,我的表情裡應該有一絲苦笑。因為我知道,激烈的愛情就如糖、如毒藥,沒吃過的人,不知道吸引力所在,然而,只要嚐過一口,就會無限懷念、無限渴望,甚至離不開它,寧可失去自己,也千方百計的想再擁有它。

或許我從她的故事,再一次體會到,會輕易離開的,一定不是愛;但渴求著,而離不開的,那也不會是愛,而是依賴。

然而,活在這一個什麼都要求快速績效的現代,連情感的建立都強調「便利」,不再耐心。那麼,我們能經驗到深刻的愛的可能性,想必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恐怕是一種快速的愛情,不合即散的關係,和把彼此視為滿足空虛的依賴品吧!

關係的建立及靠近,恐怕是未來社會的大難題。

沒有為愛付出的準備,而只是想要接收和獲取滿足,我們終究不可能在愛的關係裡。只有一個人的獨角戲,怎麼也演不出兩人的故事。

活在現代,我不得不說,在兩人的愛情故事裡,我越來越常看見只有「一」個人的演出。 女孩,你不用討人喜歡

喧騰一時的網路影片事件,起源於一個約五歲的小女孩在鏡頭前,哭著認錯,哭著懺悔自己不該沒有主動收拾貓咪飼料,是不對的行為。而沒有露臉的母親,用訓示的音調告訴小女孩,不主動做家事,不幫忙收拾的行為,是客人的行為,而這個家不需要客人。言下之意,要小女孩記得母親的訓示,如果不做好、做對,就不屬於這個家的一員。

小女孩臉色恐懼,雖然啜泣,仍不忘附和母親的訓示,認錯的說自己「要改進」。

這一段影片,形成兩派輿論的論戰,一派認為小女孩是在母親的情緒威脅下,感受到被遺棄的恐懼,而被迫在鏡頭前認錯,這無疑會形成小女孩的心理陰影和創傷。另一派,則毫無考慮小女孩心理所可能經歷的陰影,強調的是,教孩子就是不能等,小時候不教,長大只是一個個自我中心, 把家事都丟給媽媽做的自私自利小孩。所以這個影片中的媽媽教得好,反對的人,根本就是沒有小孩,或是不懂媽媽辛苦的人。

身為心理工作者,我無法不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思考這個事件。對我們的社會文化來說,女孩,從很小開始,就會被賦予做家事及聽話的教導,並且要以母親的情緒為中心,順著母親的意念。如此,可以免於受母親情緒威脅,生存才可能是安全的,不會受母親遺棄和排除。

不意外的,有非常多女性,從還是一個小女孩開始,就被剝奪了個體性, 不能有自我主張,必須以環境中的評價和標準,來被決定是不是「一個好女孩」,是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若不順從家庭的規矩,不依照大人給予的指示乖巧聽話,「壞孩子」、「不乖」、「讓人討厭」的攻擊和批評,就會像發射彈,炸得孩子體無完膚,毫無尊嚴。

我想起了有一回,為了赴約,坐上捷運,那班捷運人不多。因為人不多, 原本閉眼休息的我,被前方婦人的大嗓門干擾得無法寧靜。我的內心十分不愉快,因為那話語裡,盡是充滿控制和羞辱的言語暴力。

真正讓人不忍聆聽的,不是那唯恐天下不知的大嗓門,而是那大嗓門所說的內容,是對著一個大約三歲的小女孩。聽起來,這婦人並不是孩子的母親,倒像是大嬸婆,或是褓母之類的人,當下的我不是很明白,她是為了展現自己很會教育孩子這麼大聲說話,還是,不這麼大聲說話,她怕孩子聽不到?恐怕她想做的,已經不只在教育那個孩子,而是在教育全車的人。 這位大嬸,用著粗魯口氣罵著那一個大約三歲的小女孩,她說:「坐好, 你不坐好,等一下警察來抓你下車。坐好,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坐相,你是不是女孩子?這麼粗魯,這麼難看,你到底是不是女孩子?以後,沒有人會喜歡你,你這麼不乖,以後沒人喜歡你看你怎麼辦?你真的很不乖, 這麼壞,沒有人會喜歡你,沒有人會喜歡你的啦!你希望別人不喜歡你嗎?」

小女孩小小聲說:「我很乖啊!我會被喜歡啊!」大嬸說:「誰會喜歡你,你不像女孩子,又不聽話,又不乖,誰會喜歡你?」

我心裡聽了,不禁發起牢騷:「阿嬸,你不喜歡小女孩,就說你自己不喜歡,幹什麼扯到別人,扯到全世界都不會喜歡這小女孩……要人家不要粗魯,怎麼你說話這麼粗魯?你自己也不討人喜歡,幹麼強迫別人?」我心裡無法停止的抗議起來。

我想,若我坐十分鐘的車,聽她精神轟炸十分鐘就心生不耐,感覺快崩潰,那麼這小女孩的成長,身心要能健康不扭曲,恐怕不是易事。

而那大嬸看我望向她們,於是用更大的分貝,告訴那小女孩:「你這樣講不聽,不乖乖坐好,亂動,沒有人會喜歡你,你看阿姨也不喜歡你。」大嬸口中的阿姨,很明顯的是指稱我,我坐在她們前方的位置上。

於是,小女孩望向我,臉上有點無辜的看著我,像是要和我確認。

於是,我張口,輕聲的對著她說:「我沒有不喜歡你,你很可愛,我喜歡你。」

小女孩聽後,突然勇敢對大嬸說:「我喜歡看樹,我沒有不乖,我不會被討厭。」

那大嬸看我不幫腔,又自顧自的大分貝對小女孩恐嚇:「你這麼不乖,讓警察抓走你好了。」

那一場所謂的「教孩子」戲碼,讓我見識到以教育之名的羞辱和控制,是怎麼一回事。

一個這麼小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初幾年,環境究竟怎麼告訴他關於他是誰?會不會被喜歡?還是會不會被拋棄?對孩子來說,那是他無力招架的威脅,他只能聽,接收,絲毫沒有能力知道,為何大人們要說出這些話? 又為何要不斷的說他不好?

難道對大人們來說,去理解一個孩子的生命,需要建立在接納及尊重的態度上,是很難的事嗎?我們對孩子生命的關照,難道不能再多些同理心, 多一點知識上的理解嗎? 只是,我也知道這是痴心妄想,這世界的傷害,再怎麼努力預防,恐怕都必然存在;只要有人,有意念,便有傷害。對一位心理工作者來說,我所做的,只是希望當人受傷、受害、受苦之後,有一些好的力量及情感,能陪伴、撫慰、照顧著人自癒。

即使,這當中的困難,如此艱鉅。

這些似是而非的「教育」,總是傳遞著:「女孩要討人喜歡」的觀念。這樣的性別塑造不知害慘多少女性,總是要努力的追求他人喜歡,也要努力的符合別人的期待,成為一個失去自我的人。

即使都過了好幾個世紀,再怎麼文明了,也講求性平教育了,還是有人會說出這種貶低女性的觀念。

女孩要討人喜歡,不就是告訴女孩,要聽話,要察言觀色,要符合別人的要求,不要有自己的主張,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你的命是屬於原生家庭的,長大是屬於夫家的,你若聽話、懂事,便會得人喜歡。若是有自己的聲音和意見,只是淪落到被排擠和嫌惡。

弔詭的是,往往說這種話的人,並不會真誠的喜歡任何人(任何女孩), 他們只是運用話語來操控別人要聽從他們的話,要別人來符合他們的期望與需求,他們並不會真的肯定了誰,又滿意了誰。

我又想起,在很久以前,我在街上出手干預一個正在毆打女朋友的男孩子,當我制止他時,他是這樣跟我說的:「我打她,是因為她不聽話,她若聽話,今天也不會這樣……」

「聽話,才會被愛;不聽話,就是討打,討人厭」這樣的思想,是怎麼傳遞的,我想我們並不陌生。

或許,在我們非常小的時候,恐怕就有人告訴了我們:不乖,就是要打, 乖乖聽話,才不會討打……

而我們將這樣的話,嵌在心上,成為自我訓斥的聲音,也成為心中永難消除的程式。你必須討人喜歡;被討厭,是一件糟糕的事,也代表你是一個糟糕的人。

然而,我真心想告訴全天下的女孩,你不一定要討人喜歡,若有人真喜歡你,他不會強迫你做你不喜歡的事;若有人懂得愛你,他不會要脅你要順服他討他歡心;若有人真的疼惜你,他不會要你變得不像自己。

但是,女孩,你不一定要討人喜歡,重要的是,你要喜歡自己,若你為了追求那被喜歡的樣子,付出了你的生命與青春,你會發現,到頭來,那人也不會真的喜歡了你,那樣的喜歡,很飄渺,很虛幻…… 女孩,你不一定要討人喜歡,這世上總有人不喜歡我們,一個苛刻、殘暴、霸道的人,要他的讚美,比登天還難,何必為了這種人而辛苦的作廢自己?

你不一定要討人喜歡,若有人真的喜歡了你,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是因為那人認識了你,真的看見與發現你的美及你的好,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

你不一定要討人喜歡,無論你有沒有討人喜歡,你的生命有自由、有主張、有思想、有良善、有創意、有歡欣,都比有沒有人喜歡了你來得更重要。

女孩,你擁有了自己,不需要再等著任何人來肯定你。

如果,那個害怕被討厭的小孩,如今還活在你心深處,那麼,擁抱他,告訴他吧!無論如何,你都會愛他,喜歡他,不需要誰來同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