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topic*1奢求回報的愛

要求過高的回報

人類原有的上進心,與憂鬱症患者對自己過高的要求,兩者在性質上完全不同。

想學會游泳、若是會游泳了接下來想游得更好、想學會說英文、想去美國、希望提升小提琴的琴藝……等,若是這樣,該多有趣呢。

若能實現這些目標,既會感到開心,也能邁向新挑戰。即便不能如願,我們也不會恐懼於不知道該怎麼辦。因此,在做那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感到不安。

然而背負著愧疚感的人對自己要求過高,所以經常會感到恐懼不安,擔心若是失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也就是說,他們很害怕面對別人失望的神情,也擔心會面臨這種恐懼。

有位棒球選手鬥志很高昂,雖然他的打擊率只有兩成,但他訂下目標,要將打擊率提升至三成。

對他來說,就算沒有將打擊率提升到三成,也沒有人會嘆氣,流露出失望的表情。所以不必擔心要是沒將打擊率提升到三成該怎麼辦?心中既沒有恐懼,也不會不安。

打擊率三成的遠大目標,反而是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

內心沒有愧疚感的人,目標訂得越高越好。但是背負著愧疚感的人,則要將目標訂得越低越有益。

擔心自己若失敗,旁人不知道會怎麼想自己而感到恐懼與不安,這樣的人目標訂得越低越好。但是,若不害怕自己失敗了,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自己,這樣的人目標則要訂得越高越好。

若成功時會顧忌他人對自己看法,最好要降低對自我的要求標準。

然而,失敗時會擔心別人看自己的眼光,成功了也會在意別人眼光,很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很難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標準。

因為對自己過高的要求標準,來自於潛意識裡的低自我評價。只要不提高過低的自我評價,內心充滿愧疚感的人便無法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標準。

高自我評價的人,適合高標準;低自我評價的人,適合低標準。

若父母總是要求自己回報,最好能盡量降低對自我的要求標準;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的人,則可以盡量為自己設定較高的標準。

父母總是奢求回報、總是為父母失望的表情和嫌自己麻煩所苦的人,希望各位一定要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愛的深淺,不是由被愛者決定。希望背負著愧疚感的人,能記住這個愛的原則。消除自我否定的形象

小時候,因為一件事的失敗,而被投以失望的眼神,自尊心受創;或者父母嫌棄的態度讓自己變得怯懦,自責是自己破壞了父母的好心情,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因著經歷上述種種體驗,人會開始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沒有人喜歡和自己來往、做什麼事都不順,打從心底覺得自己很糟糕。因此,他們會對自我塑造出否定的形象。

但是,他們卻無法直接承認自己很糟糕。因為父母無法接受,所以他們會很害怕而無法直說自己很糟糕。

別人視他們一無是處,他們卻禁止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此他們用意志力將一無是處的自我感受,強壓至潛意識中。

他們在潛意識中,深深覺得沒人喜歡自己、自己不值得被愛。

在潛意識中的低自我評價,會以高自我要求的形式表現出來,希望藉由別人的高度讚賞,稍微彌平一下內心的自卑。

但是,這些深植於心裡的低自我評價,到底是不是正確的?絕對不是。

這些人的確從小就沒享受過被愛的滋味,可是問題並非出在自己不值得被愛,而是身邊的人缺乏愛人的能力。

關於愛,一定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先有愛人的能力,才能付出愛。
由於身邊的人缺乏愛人的能力,導致他們在內心形成自卑感。背負著愧疚感的人,一定要清楚意識到這件事。

人們內心感覺到的愛,也就是自己愛人的能力。不理解這句話的人,只要看看愛狗人士怎麼養狗就一目瞭然了。

流浪狗一旦被領養,都會變得很可愛,甚至比品種狗更惹人憐愛。當然,飼養品種狗的人,也很用心照顧狗。

人們愛狗,絕對不是因為狗值得照顧,而是因為能感受到狗的可愛之處,所以會如此疼愛狗。

在家中養狗,照顧好狗兒上廁所的問題。雨天時撐傘帶狗出門散步。回家後,幫狗擦腳才進門。客觀看來,飼主怎麼樣都很疼愛不是品種狗的米克斯犬。

我有一個朋友是上班族,他無論多晚回到家,都會帶愛犬出去散步。就算是凌晨三、四點回家,也一樣會帶狗去散步。

他是某家大公司的部長,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若是凌晨四點才回到家,為了隔天龐大的業務,應該連一分鐘都想多睡,然而他還是會帶狗去散步,而且他一點都不覺得辛苦。由於他的心靈很祥和寧靜,他的狗也感到非常安心。

但是缺乏愛狗能力的人,則非常討厭米克斯犬。他們一定要帶著附血統證明的品種狗出去散步,而且不會照顧狗兒大小便。他們不了解狗兒的想法,連狗生病了也不知道。狗是否被愛、是否有受到妥善照顧,原因不是出在狗身上,而是出在飼主有沒有愛狗的能力。

德國社會學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在其著作《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孤獨與恐懼》(EscapeFromFreedom)中說到,「愛,是一種肯定別人的熱情需求」。

父母的愛不是源自於孩子,而是父母原本就具備愛人的能力,在接觸到孩子時將其化為現實。

但是自卑的人、背負著愧疚感的人錯以為,父母不愛自己,是因為自己沒有被愛的價值。

在職場或人際關係中,內心充滿愧疚感、覺得自己的存在很多餘的人,一定要知道一件事,小時候別人之所以對你們失望,並不是你們沒有價值,而是他們把對自己的失望,轉嫁到你們身上。

別人對你們感到失望,刻意大聲長嘆「唉~」的時候,只要直接攻擊那些露出失望神情的人就好。然而小時候,由於對方強過你們太多,導致你們不敢展開攻擊。

因此這些人會轉而攻擊、責備自己,而這就是憂鬱的起源。

亦即,「別人對自己感到失望→自我攻擊→陷入悲觀」。

讀過美國精神科醫師亞倫‧貝克(AaronTemkinBeck)的著作《憂鬱症》(Depression)之後我們可以知道,憂鬱症患者比一般人更常夢到受虐的夢境。

事實上,有憂鬱症患者回憶發病前的生活,表示自己反覆做著被虐的夢。

俄羅斯社會學者納森‧雷特斯(NathanLeites)在其著作《憂鬱症與被虐狂》(Depress-ionandMasochism)中指出,「憂鬱症患者深信,沒有人愛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即便是小小的挫折都可以令人立刻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陷入憂鬱。為什麼這樣的小小失敗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從現在開始也不遲。為愧疚感所苦的人,別人刻意對你們垂下肩、嘆氣,投以失望眼神的時候,請回擊那些人。

請自覺到自己對那些人一直壓抑著敵意。將自我攻擊的行為,轉向那些對自己失望的人。這就是讓自己不再對未來感到絕望的修正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