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英文版序一
蘇珊‧強森


任何人若有心了解與用心經營自身最重要的情感關係,現在正是值得樂觀的時候。本書的暢銷首版清楚解釋成人之愛的革命性新科學,以及以此科學為基礎所設計的婚姻治療模式:情緒取向治療。書中也清楚描繪出此一科學所提供的、通往恆久之愛的明確地圖。初版是為廣大的一般讀者設計的,但我很信賴的一位基督徒同僚肯尼‧桑德福(Kenneth Sanderfer)最近建議我,不妨寫一本專門適合基督徒夫妻的版本。他的理由很有說服力:當基督徒尋求情感的指引時,會希望知道所閱讀的書不只是建立在堅實的研究結果之上,而且完全符合他們的信仰,以及引領他們追求神聖智慧的《聖經》。這個說法非常有道理。我和肯尼將情緒取向治療的科學和《聖經》的古老智慧做比較,立即發現情緒取向治療與《聖經》關於神聖之愛的教誨,以及上帝關於人際之愛的教誨有清楚一貫的相似處。情緒取向治療係以當代關於情愛的最佳研究結果為基礎來探討愛的關係,《聖經》這部古老典籍的智慧則是首篇與末篇都談婚姻的意象(〈創世紀〉二章與〈啟示錄〉二十二章),從頭到尾強調成人之愛的核心價值,兩者會如此契合也就不足為奇了。科學與靈性的智慧常教導我們要打開心眼,一旦有了領悟,便會發現有些看似顯而易見的道理恰能映照我們內在對真實的理解。

本書原名《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Hold Me Tight),進行修訂的主要理由是我和肯尼同樣熱切地想要幫助夫妻──所有的夫妻。肯尼告訴我,身為基督徒的他自覺承擔一個深刻的使命,必須幫助基督徒夫妻找到他們被創造來體驗的愛,包括對上帝的愛與對彼此的愛。我也認為很難找到一個機構比教會更投入相愛關係的調解與恢復。肯尼說,只可惜高居不下的離婚率顯示,教徒在婚姻路上同樣走得很辛苦。在西方社會,婚姻的經營所面臨的挑戰似乎從來不曾如此艱難。我和肯尼進行多次非常有趣的長談,他讓我看到教會迫切需要幫助教徒營造更正面、更持久的關係,而情緒取向治療能提供的助益正好符合教會的需求。他熱切地想要將這套幫助夫妻的極有效方法介紹給教徒,幫助基督徒讀者從自身的《聖經》世界觀出發,善用情緒取向治療提供的見解。我們在對話中也探討了依附理論如何擴充應用到人與上帝的關係──我們能感受到穩靠的連結與愛,上帝正是最重要的給予者。就像基督徒一樣,我相信我們確實是被創造來互相連結的。《聖經》說我們是依上帝的形象創造的,就像那位在愛中創造我們來彼此相愛、自身住在愛的群體中的唯一真神一樣:亦即聖父、聖子、聖靈。我領悟到我的工作可以引導讀者,回到我們被創造來體驗的不受阻礙的相愛關係(那也是《聖經》一次又一次提到的),讓我深受感動和激勵。

我也和肯尼分享我的心路歷程,我會對親密關係的起伏變化特別感興趣,是因為小時候目睹父母的婚姻每天都在互相傷害,童年過得很辛苦。看著父母的感覺就像無助地看著火車一次又一次相撞。但我知道父母是深深相愛的,兩人雖分開超過二十年,父親在最後的日子仍為母親流下傷痛的眼淚。長大後我執迷於了解這份神祕又強烈的情感,想要知道為何會讓我的父母被擊倒,讓我自己的生活紛紛擾擾,也似乎是我們許多人快樂與痛苦的主要來源。我內心知道一定有一條路可以穿越這迷宮,引領我們所有的人找到讓人更堅強、恆久的愛。

這份執迷讓我踏入諮商與心理學的領域,在進行博士研究的最後階段,我開始投入夫妻的諮商。那些夫妻會陷入那麼強烈的痛苦掙扎,立即讓我很想深入探究,同時卻又一直感到非常迷惘和挫折,就像童年時期一樣。

因此我決定就讓那些夫妻來教導我認識情愛之舞的情緒節奏和模式。我開始錄下夫妻會談的過程,然後一次又一次觀看。慢慢地,我開始能掌握哪些正面與負面情緒表現的關鍵時刻最能決定夫妻的關係,透過改變這些時刻的互動,設計一套清楚的方法來幫助那些夫妻。我和同僚決定稱之為情緒取向治療。這是很自然的選擇,因為我愈來愈清楚看到,情人會跳出何種舞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在於彼此的情緒訊號。情緒能傳遞與調節我們對情人的反應,等於是雙人舞的配樂,而改變配樂就能改變舞步。我們在發展情緒取向治療的過程中,不斷受到成人連結(bonding)這個由重要的發展與社會心理學家所創造的新興科學所啟發,據以修正我們的治療方式。我的實驗室研究開始顯示出確切的證據,證明我們的確能幫助陷入痛苦的伴侶改變關係。這些研究的結果至今看來仍和以前一樣正向、強大、富說服力。不僅如此,在情感連結科學的協助下,我們開始了解陷入痛苦的伴侶費力要讓對方回應時,為何會翻湧著如此強烈的情緒,我們協助夫妻形塑的新對話(我們稱之為「抱緊我」對話)又是如何持久性地影響這些夫妻的關係。

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很清楚看到愛情的重點是依附。情感連結是內建的生存密碼,設計的目的是讓相愛的人維持親近,能夠在我們需要時陪在身邊。我們若希望活出真正健康快樂的人生,都需要可以倚賴的人,需要一個相愛的人提供我們穩靠的情感連結與安慰。這種夥伴關係是對抗人類最大痛苦的良藥:亦即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時能減少孤單感。現在我從靈性的觀點思考,發現情感連結正呼應《聖經》所說的,與所愛的人「成為一體」(創二24;可十8)。上帝看到人類孤單的痛苦,因而給男人他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的親密伴侶(創二23)。上帝在宣告夏娃在亞當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時,實際使用了希伯來文的幫手(helper)一詞(創二18),這個詞在後面的經文裡多半用於人類面對很可怕卻又不可避免的人生戰役時,上帝提供的力量和安慰。成年伴侶之間的愛太常被形容為類似青少年的性與濫情的綜合,實際上絕對不只是如此。

前面說我和肯尼的對話激勵了這本書的誕生,他在談話中提醒我與我最親愛的好友兼老師,天主教神父史托瑞(Anthony Storey),分享關於愛的這個新科學﹝我是在英格蘭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讀書時與神父結為朋友的﹞。我寫了一封雜亂無章的長信給神父,分享我認為關於愛的創新見解。他的回覆很簡單:「這些當然是基督徒一直都知道的。」接著他寫了一封長信,敘述他與上帝的親密關係,與耶穌的親近如何成為他的心靈故鄉與安全港灣。他要我記住,基督徒一向將上帝視為依附的對象,例如會稱上帝為「天父」。就在他離世前,神父再次強調,我應該要了解基督教的信仰就是要與上帝建立特別的親密關係,讓我們所有的人能免除恐懼,生起慈善與同情的心,最重要的是教導我們與別人建立連結,學會愛人。他並沒有和我談道德原則,而是談關係。

我和肯尼談話時,這些早期關於上帝與親密關係的討論再次湧上心頭,我再次體悟到當初的感覺──對我而言,我是透過與親人的關係才找到親近上帝、了解神聖為何物的道路。然後我回去重讀幾年前我很感興趣的研究主題:關於依附理論與宗教信仰的自然關聯。我對於那些基督徒夫妻如何看待彼此的關係,他們的信仰又是如何讓夫妻的雙人舞更加流暢,都有了新的認識,開始能以新的角度傾聽他們的心聲。雖然我仍然自認是一個追尋者而不是真地已找到精神故鄉的人,但我從基督教的典籍、我的基督徒案主,以及因為重寫此書而與同僚肯尼的合作中學習到很多,我對於《聖經》的教誨也有了新的體認。

因為前述種種,我在寫作你將讀到的這本書時,過程終究是快樂的,彷彿自然而來就水到渠成了。

也許此時我應該稍微倒轉一點,讓讀者對夫妻情緒取向治療多一些認識。這種治療是以簡單的方法看待與形塑相愛的關係:請忘掉你過去所學的,關於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吵架、如何分析你的童年、以誇張的方式表達浪漫或實驗新的性愛姿勢。你要做的是體認與承認你對伴侶的情緒依附和倚賴,其實很像小孩子倚賴父母的照顧、安撫和保護。成人的依附也許有更多的相互性,較少著重在經常的肢體接觸,但情感連結的性質是一樣的。情緒取向治療的重點是創造與強化伴侶間的這個情感連結,找出有利培養相愛關係的關鍵時刻與訊息,然後加以改變:讓夫妻能夠對彼此更坦誠、更細膩、更有回應。今日的情緒取向治療正在徹底改變婚姻治療的方式。過去二十五年的嚴謹研究顯示,接受此治療的夫妻有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能夠走出痛苦,創造更親密更快樂的關係,高達百分之八十六的夫妻僅僅經過幾次會談後便表示關係明顯進步。過去三十年來,許許多多的研究證明情緒取向治療的結果是正面的,研究也顯示這些結果能夠持久,甚至包括離婚機率相當高的夫妻也一樣。此模型早已獲美國心理學會認可,符合經過檢驗證明有效的婚姻治療標準。我相信,情緒取向治療的效果植基於新的依附科學,讓治療師得以深入夫妻關係的核心,幫助案主形塑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愛的連結。

目前全世界有數千名受過情緒取向治療訓練的治療師,超過五十個為心理衛生專業人士提供訓練的治療中心和社群。除了本書的原始版,筆者最近另出版《愛是有道理的》(Love Sense: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一書,進一步解釋我們對於愛與相愛關係的了解已有多麼神速的成長。

雖然多年來我一直覺得,我與團隊的努力對這世界發揮了真正的影響力,當肯尼第一次寫信給我,談他個人初次接觸情緒取向治療,以及身為虔誠信徒的反應,我還是相當驚訝。他告訴我:「我記得第一次接觸到情緒取向治療以及情感連結的觀點時,我對自己說:『這太有道理了!』身為治療師,我開始在會談中看到夫妻的驚人改變。但我沒有料到的是情緒取向治療會對我個人產生衝擊,讓我從新的角度看待我和上帝以及和別人的關係,改變了我與最愛的人的互動──包括朋友、家人與上帝。《聖經》清楚告訴我們上帝就是愛,祂最想要的莫過於和我們個人及夫妻建立親密關係。我不相信《聖經》的設計是要做為婚姻指南,但《聖經》絕對是很美麗的愛的故事書。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會影響我們與別人的連結,而人與人的連結也會幫助我們培養與上帝的親密關係。」

肯尼接著告訴我,他相信上帝的用意是讓我們每個人在望進伴侶的眼睛時能體驗到神聖的凝視,傳達真正被了解、被深愛的奇蹟,我覺得他的觀點非常有道理。我和肯尼在會談中看過上千次愛與連結的雙人舞,他是如此熱切地要引領其他基督徒一起受惠,我怎能不回應?我們怎能不合力創造這新的版本,如同肯尼所說的,「依循科學的分析與上帝的旨意,引領基督徒夫妻進入愛的家屋」?就像原始版一樣,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回答愛是什麼的亙古問題,解釋我們為何常會落入互不相屬、喪失愛的地步,即使具備最良善的用意和最明智的見解也無法避免。書中並記錄與整合近年來關於親密關係的大量研究成果。

第二部是情緒取向治療的精簡版,呈現方式是將此治療與基督教的價值觀與信念結合起來,同時連結到《聖經》的智慧。第二部介紹七種對話,每一種對話都能呈現愛的關係裡最關鍵的時刻,同時教導讀者如何形塑這些時刻,創造穩固持久的情感連結。每一種對話都會提供個案歷史和練習,讓情緒取向治療的啟示更鮮活地應用在你自己的關係裡。

第三部探討愛的力量。〈我們與上帝的親密關係〉那一章從依附觀點談我們與上帝的連結,以及人與人的愛如何讓我們敞開心懷接受上帝,就像上帝的愛教會我們對彼此張開雙手。愛也讓我們更敏銳體會到與廣大世界的連結。一個真正富同情心的文明社會必然奠基在愛的回應上。

為了讓讀者閱讀本書時更順利,書後收入重要名詞的解釋。

我能發展出情緒取向治療,要感謝多年來我諮商過的所有夫妻,全書大量運用他們的故事,但姓名與細節都已更改以保護隱私。所有的故事都是綜合許多個案並經過簡化,以反映我從數千對夫妻身上學到的普遍道理。就像我一樣,你也會從他們身上獲益良多。

我從一九八○年代初開始進行夫妻諮商,經過了三十多年,我驚訝地發現,當我在諮商室裡坐下來與夫妻會談時,依舊感到熱情澎湃。當伴侶突然了解彼此誠摯表達的訊息,冒著被拒絕的危險嘗試拉近距離,依舊讓我非常振奮。他們的掙扎與決心每天都帶給我啟示,激勵我用心維持與他人的寶貴連結。

我們都在互相連結與切斷連結的故事裡參與演出。我希望本書能提供些許新的見解,幫助讀者將你的關係轉變為精彩的冒險,能夠與你的人生與信仰相契合,甚至變得更豐富。書中介紹的旅程對我而言當然就是這樣的旅程。美國作家艾麗卡‧瓊(Erica Jong)寫道:「愛誠然名不虛傳,確實值得吾人為之奮發,為之勇敢,為之甘冒失去一切的風險。問題是如果你一點風險都不願承擔,承擔的風險其實更大。」這段話我再同意不過了。對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而言,因為對人心有了溫柔的了解──包括從靈性的教誨,以及當今人際連結的科學裡所獲得的了解──讓我們知道如何承擔風險,如何與我們的人生伴侶創造彼此深愛的持久關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