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2 與真正的自己連結
專注於自我
許多人和我一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時失去自我。任何顛覆我們人生的事,都能讓我們與自己失去連結:死亡或離婚而失去一段關係、過於勞心勞力的工作、酒精或藥物成癮、心理疾病,有時甚至沒有明顯的狀況或事件,我們就只是逐漸飄離自己而沒有發覺;也或許我們想不起曾經真正認識的自己。
我的病人莎拉因母親早逝,以及隨後一段受虐關係造成的創傷,失去了自己。初次見到莎拉時,我很驚訝,雖然她在年輕時曾有哀傷與恐怖的經歷,她依舊把人生打理得非常好。然而在接下來的洽談中,我發現她的自我感顯然極低。她認為自己的需要不可能被滿足,無須冒著再次失望的風險,要他人尊重她的需要,專注於滿足身邊的人的期待比較安全。
莎拉在我介紹的正念練習中,發現最能幫助她與自己連結的練習,是「我在這裡」的冥想。這個練習隨處可進行,姿勢不拘,站著、躺著、坐著、走路時都行,眼睛可以睜開或閉上。莎拉輕輕吸氣時,她會默唸:「我在。」緩緩吐氣時,她對自己說:「這裡。」這兩句搭配呼吸的話,就是莎拉與自己疏離的特效藥。「我」將她帶回到自己心裡,「在」將她和現在連結,「這裡」將她安置在她現在所處的地方。無論正在做什麼,她都能透過每次呼吸,宣告「我在這裡」,迅速建立與自己的連結。
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計時三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每一次呼吸都搭配「我在這裡」這句話。當你四處奔波,處理一件接著一件事時,很容易與自己失去連結,這時也能做這個練習。
我引導莎拉做正念臨在訓練時,她學會與之前習慣性忽略的困難情緒共處,她也正視前夫施虐的創傷記憶——這非常困難,她必須剝開累積了數年層層堆疊的痛苦。過程中,莎拉重新發現自己。她記起內在承載的力量——這份力量曾經支持她度過母親驟逝以及數年來遭受的虐待。用「力量」這個字形容還太溫和了,莎拉想起來,自己是堅強又勇敢的。過去丈夫時常告訴她,「沒有他,她什麼也不是。」然而唯有強悍的女人才能離開操弄且虐待她的丈夫,離開他時她無處可去,但她知道任何地方都比待在地獄般的婚姻、忍受輕視與更多毆打來得好。
莎拉重新與自己連結後,我們的療程還沒結束。正如在德拉瓦灣那場洗禮對我的意義,對莎拉而言,再次發現自己是邁向更宏大的過程之關鍵。在療程的第二部分,莎拉發現她必須在生活中進行實質的改變,不再忽略自己的需要或讓他人替她做決定。她得以重新取得的內在力量做出行動。
看見這位年輕女性完全展現她的自我,真的十分驚人。沒多久,莎拉的直接了當也令周遭的人驚訝。她不再違背內心的聲音,例如某次她準備了一頓豐盛大餐,伴侶和女兒吃完又把滿桌的杯盤狼藉留給她整理時——與其全部自己收拾,同時默默埋怨家人,她明確告訴他們請他們把餐桌擦乾淨、淨空洗碗機,並把剩菜倒掉。她的轉變使我大開眼界,這和幾個月前總是服從別人的她,是同一個人嗎?莎拉嶄新的行為加強她與自己的連結,這行為也強烈地持續提醒她是誰。
回想某個情境,例如面對老闆的要求、蠻橫的家人,或是某個難搞的朋友。當時你想對這人說「不」,卻說 了「 好 」。 想想你為什麼很難拒絕。 如果說了「不」,你覺得可能會怎樣?贊同某件你不想做的事情,你的感覺如何?
正如莎拉和我的發現,找到自己不只是對自身特質的理性認知,它是一種帶有生命力的關係。如同所有穩固的關係,它始於傾聽。我們的內心有股一直存在的召喚,就像是持續發出真理之聲的音叉。找到自己就從聆聽那純粹而清晰的音符開始,我們會發現自己的需要,以及必須為此採取的行動。
這種聆聽取決於我所說的「臨在」,我們只能聽見當下自己內在的聲音。因此,思考-行動-臨在的第一步很簡單,就是與當下的自己連結。這連結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並且依此選擇我們的思考與行動。這樣的過程將在本書中一再出現,因此你將會愈來愈熟悉:讓自己以正念臨在為基礎,然後思考與行動。
專注於自我
許多人和我一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時失去自我。任何顛覆我們人生的事,都能讓我們與自己失去連結:死亡或離婚而失去一段關係、過於勞心勞力的工作、酒精或藥物成癮、心理疾病,有時甚至沒有明顯的狀況或事件,我們就只是逐漸飄離自己而沒有發覺;也或許我們想不起曾經真正認識的自己。
我的病人莎拉因母親早逝,以及隨後一段受虐關係造成的創傷,失去了自己。初次見到莎拉時,我很驚訝,雖然她在年輕時曾有哀傷與恐怖的經歷,她依舊把人生打理得非常好。然而在接下來的洽談中,我發現她的自我感顯然極低。她認為自己的需要不可能被滿足,無須冒著再次失望的風險,要他人尊重她的需要,專注於滿足身邊的人的期待比較安全。
莎拉在我介紹的正念練習中,發現最能幫助她與自己連結的練習,是「我在這裡」的冥想。這個練習隨處可進行,姿勢不拘,站著、躺著、坐著、走路時都行,眼睛可以睜開或閉上。莎拉輕輕吸氣時,她會默唸:「我在。」緩緩吐氣時,她對自己說:「這裡。」這兩句搭配呼吸的話,就是莎拉與自己疏離的特效藥。「我」將她帶回到自己心裡,「在」將她和現在連結,「這裡」將她安置在她現在所處的地方。無論正在做什麼,她都能透過每次呼吸,宣告「我在這裡」,迅速建立與自己的連結。
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計時三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每一次呼吸都搭配「我在這裡」這句話。當你四處奔波,處理一件接著一件事時,很容易與自己失去連結,這時也能做這個練習。
我引導莎拉做正念臨在訓練時,她學會與之前習慣性忽略的困難情緒共處,她也正視前夫施虐的創傷記憶——這非常困難,她必須剝開累積了數年層層堆疊的痛苦。過程中,莎拉重新發現自己。她記起內在承載的力量——這份力量曾經支持她度過母親驟逝以及數年來遭受的虐待。用「力量」這個字形容還太溫和了,莎拉想起來,自己是堅強又勇敢的。過去丈夫時常告訴她,「沒有他,她什麼也不是。」然而唯有強悍的女人才能離開操弄且虐待她的丈夫,離開他時她無處可去,但她知道任何地方都比待在地獄般的婚姻、忍受輕視與更多毆打來得好。
莎拉重新與自己連結後,我們的療程還沒結束。正如在德拉瓦灣那場洗禮對我的意義,對莎拉而言,再次發現自己是邁向更宏大的過程之關鍵。在療程的第二部分,莎拉發現她必須在生活中進行實質的改變,不再忽略自己的需要或讓他人替她做決定。她得以重新取得的內在力量做出行動。
看見這位年輕女性完全展現她的自我,真的十分驚人。沒多久,莎拉的直接了當也令周遭的人驚訝。她不再違背內心的聲音,例如某次她準備了一頓豐盛大餐,伴侶和女兒吃完又把滿桌的杯盤狼藉留給她整理時——與其全部自己收拾,同時默默埋怨家人,她明確告訴他們請他們把餐桌擦乾淨、淨空洗碗機,並把剩菜倒掉。她的轉變使我大開眼界,這和幾個月前總是服從別人的她,是同一個人嗎?莎拉嶄新的行為加強她與自己的連結,這行為也強烈地持續提醒她是誰。
回想某個情境,例如面對老闆的要求、蠻橫的家人,或是某個難搞的朋友。當時你想對這人說「不」,卻說 了「 好 」。 想想你為什麼很難拒絕。 如果說了「不」,你覺得可能會怎樣?贊同某件你不想做的事情,你的感覺如何?
正如莎拉和我的發現,找到自己不只是對自身特質的理性認知,它是一種帶有生命力的關係。如同所有穩固的關係,它始於傾聽。我們的內心有股一直存在的召喚,就像是持續發出真理之聲的音叉。找到自己就從聆聽那純粹而清晰的音符開始,我們會發現自己的需要,以及必須為此採取的行動。
這種聆聽取決於我所說的「臨在」,我們只能聽見當下自己內在的聲音。因此,思考-行動-臨在的第一步很簡單,就是與當下的自己連結。這連結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並且依此選擇我們的思考與行動。這樣的過程將在本書中一再出現,因此你將會愈來愈熟悉:讓自己以正念臨在為基礎,然後思考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