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認定1 人應該得到幸福。如果不幸福都是自己的問題
所謂的幸福是有好也有壞的「機緣」
雖然可能沒想過為什麼,但我們就是認為人生應該要幸福。最起碼我們是為了追求幸福而活。為什麼會這麼想呢?難道是受到動漫、連續劇的影響,覺得自己也會和主角一樣擁有美好結局嗎?
就像公主一定會和王子結婚;班上最不起眼的女生必定會獲得萬人迷男主角青睞;天賦突然覺醒的少年從此順風順水;原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上班族,在因緣際會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雖然無法斷言這就是原因,但似乎有不少人認為「人活得幸福是天經地義的」「如果過得不幸,一定是我的性格和行事作風出問題」。
話說回來,所謂的幸福是處於何種狀態呢?大多數人的回答不外乎是「能夠保持好心情」「心靈獲得滿足」「沒有不平也沒有不滿的狀態」。只要上述狀態能長久維持就是「幸福」。
不過,我相信各位都知道幸福的英文是happiness。這個單字的語源是happen(發生)。換言之,也意味著「突然降臨」。
日語的「幸福」也可以寫成「仕合」,意思等同於「機緣」。而機緣是無法由自己掌控,也不知何時會發生的。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幸福的狀態都不是常態持續運轉,所以稱為「機緣」「happiness」。簡單來說,幸福是可遇不可求、久久才會感受到一次的。
事實上,機緣有好也有壞。說得更精確一點,是壞多於好,就像人生苦多樂少。
例如睡過頭、我喜歡的人喜歡別人、倒車入庫失敗還刮到車等,壞事隨時有可能發生。不過,我們偶爾也會「見證奇蹟」發生,像是弄丟的新手機竟然失而復得、用剩菜加工的料理竟出乎意料的美味、看著孩子的睡臉,瞬間以為看到天使下凡。
兩者並存的每一天,不就是我們口口聲聲說的「幸福」嗎?
棘手的是,神智先生不認為這就是幸福。他會不斷跟你咬耳朵,要求你追求更上層樓的幸福。而這就是你無法獲得幸福的原因。
即使是文武雙全,人緣也好的高材生,神智先生還是有話要說。比方「我太胖了,但又沒有毅力減肥。再這樣下去只會成為一個討人厭的胖子」。
即使有著善解人意的妻子以及可愛的孩子,也難逃神智先生的碎碎念:「那個和我同期的同事,人家住的是我根本﹃高攀﹄不起的摩天豪宅。怎麼好運全部被他獨占?究竟是誰害我那麼不走運?」
神智先生會找出你的弱點,不斷戳你痛處,甚至會出口威脅,警告你如果不採取行動,這輩子就沒戲唱了。總之,神智先生絕對不會讓人滿足於眼前的幸福。
那麼,神智先生為什麼會這麼難搞呢?若要探究其背後原因,就非得談到人類數十萬年的歷史(請原諒我接下來會稍微離題)。
促使人類進化的「不安」,在現代社會故障了
人類的老祖宗是非常脆弱的生物,既沒有銳利的牙齒與爪子,也沒有堅硬的皮膚,而且體型還十分弱小,基本上可說是隨時與危險為伍。為了保命,最重要的事就是觀察周圍環境,以便及時發現敵人。簡單來說就是預知危險。
人類為了生存,已經將偵測危險的能力鍛鍊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們也會全神貫注地觀察周遭的環境,不斷發出「小心!那塊黑色的東西說不定是熊!」「那棵樹的果子說不定有毒」的警告。不安、猜忌、找缺點,這些全都是脆弱的人類為了生存所必備的基本資訊。
人類為了生存的另一個重要要素是形成集團。一旦在廣大的草原落單,大概瞬間就會成為野狼的餐食。
正因如此,神智先生從原始時代就開始在人的耳邊碎念:「你這麼做會不會被同伴討厭?」「你確定要強出頭嗎?」「你覺得那兩個人中的哪一個會站在你這邊?」總而言之,與別人作比較,心情因優越感或自卑感而上下起伏,也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保命機制。
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現代人住的是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子,家家戶戶都會上鎖;食材不虞匱乏,只要到超市選購,各種食材任君挑選;到了晚上可以走在燈火依舊通明、幾乎和白天沒有兩樣的街上。
儘管環境已經大為改變,但神智先生還是不敢大意,會繼續偵測任何潛在的危險,也無法停止對人咬耳朵以表達不安的情緒。但人們恐懼的對象已經不是大野狼也不是長毛象,所以他改成預告其他類型的危險,例如被周圍的人討厭、找不到工作、孩子變成啃老族、退休金太少、不知何時會面臨死亡……
偵測危險的能力當然在現代社會也有派上用場的時候。但有沒有必要一整天都要接收「警報」是值得商榷的事。
小總結
不論是獲得幸福,還是處於幸福狀態都是非常困難的。苦樂交織、好壞參半或許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機緣」。
所謂的幸福是有好也有壞的「機緣」
雖然可能沒想過為什麼,但我們就是認為人生應該要幸福。最起碼我們是為了追求幸福而活。為什麼會這麼想呢?難道是受到動漫、連續劇的影響,覺得自己也會和主角一樣擁有美好結局嗎?
就像公主一定會和王子結婚;班上最不起眼的女生必定會獲得萬人迷男主角青睞;天賦突然覺醒的少年從此順風順水;原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上班族,在因緣際會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雖然無法斷言這就是原因,但似乎有不少人認為「人活得幸福是天經地義的」「如果過得不幸,一定是我的性格和行事作風出問題」。
話說回來,所謂的幸福是處於何種狀態呢?大多數人的回答不外乎是「能夠保持好心情」「心靈獲得滿足」「沒有不平也沒有不滿的狀態」。只要上述狀態能長久維持就是「幸福」。
不過,我相信各位都知道幸福的英文是happiness。這個單字的語源是happen(發生)。換言之,也意味著「突然降臨」。
日語的「幸福」也可以寫成「仕合」,意思等同於「機緣」。而機緣是無法由自己掌控,也不知何時會發生的。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幸福的狀態都不是常態持續運轉,所以稱為「機緣」「happiness」。簡單來說,幸福是可遇不可求、久久才會感受到一次的。
事實上,機緣有好也有壞。說得更精確一點,是壞多於好,就像人生苦多樂少。
例如睡過頭、我喜歡的人喜歡別人、倒車入庫失敗還刮到車等,壞事隨時有可能發生。不過,我們偶爾也會「見證奇蹟」發生,像是弄丟的新手機竟然失而復得、用剩菜加工的料理竟出乎意料的美味、看著孩子的睡臉,瞬間以為看到天使下凡。
兩者並存的每一天,不就是我們口口聲聲說的「幸福」嗎?
棘手的是,神智先生不認為這就是幸福。他會不斷跟你咬耳朵,要求你追求更上層樓的幸福。而這就是你無法獲得幸福的原因。
即使是文武雙全,人緣也好的高材生,神智先生還是有話要說。比方「我太胖了,但又沒有毅力減肥。再這樣下去只會成為一個討人厭的胖子」。
即使有著善解人意的妻子以及可愛的孩子,也難逃神智先生的碎碎念:「那個和我同期的同事,人家住的是我根本﹃高攀﹄不起的摩天豪宅。怎麼好運全部被他獨占?究竟是誰害我那麼不走運?」
神智先生會找出你的弱點,不斷戳你痛處,甚至會出口威脅,警告你如果不採取行動,這輩子就沒戲唱了。總之,神智先生絕對不會讓人滿足於眼前的幸福。
那麼,神智先生為什麼會這麼難搞呢?若要探究其背後原因,就非得談到人類數十萬年的歷史(請原諒我接下來會稍微離題)。
促使人類進化的「不安」,在現代社會故障了
人類的老祖宗是非常脆弱的生物,既沒有銳利的牙齒與爪子,也沒有堅硬的皮膚,而且體型還十分弱小,基本上可說是隨時與危險為伍。為了保命,最重要的事就是觀察周圍環境,以便及時發現敵人。簡單來說就是預知危險。
人類為了生存,已經將偵測危險的能力鍛鍊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們也會全神貫注地觀察周遭的環境,不斷發出「小心!那塊黑色的東西說不定是熊!」「那棵樹的果子說不定有毒」的警告。不安、猜忌、找缺點,這些全都是脆弱的人類為了生存所必備的基本資訊。
人類為了生存的另一個重要要素是形成集團。一旦在廣大的草原落單,大概瞬間就會成為野狼的餐食。
正因如此,神智先生從原始時代就開始在人的耳邊碎念:「你這麼做會不會被同伴討厭?」「你確定要強出頭嗎?」「你覺得那兩個人中的哪一個會站在你這邊?」總而言之,與別人作比較,心情因優越感或自卑感而上下起伏,也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保命機制。
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現代人住的是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子,家家戶戶都會上鎖;食材不虞匱乏,只要到超市選購,各種食材任君挑選;到了晚上可以走在燈火依舊通明、幾乎和白天沒有兩樣的街上。
儘管環境已經大為改變,但神智先生還是不敢大意,會繼續偵測任何潛在的危險,也無法停止對人咬耳朵以表達不安的情緒。但人們恐懼的對象已經不是大野狼也不是長毛象,所以他改成預告其他類型的危險,例如被周圍的人討厭、找不到工作、孩子變成啃老族、退休金太少、不知何時會面臨死亡……
偵測危險的能力當然在現代社會也有派上用場的時候。但有沒有必要一整天都要接收「警報」是值得商榷的事。
小總結
不論是獲得幸福,還是處於幸福狀態都是非常困難的。苦樂交織、好壞參半或許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