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四章 象徵的態度——榮格精神分析師的核心能力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著
對於擁有象徵的那些人來說,通道是件很容易的事。(In habentibus symbolum facilis est transitur.)
米利烏斯
導言
在榮格精神分析師應有的培訓過程裡,我們會要求分析師在進行分析時,有充分的能力運用象徵這個藝術和技巧。這已經不只是基本要求,更是重點所在,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毫無疑問,這樣的能力是每一位準備充分的榮格臨床工作者都應該擁有的核心能力。當我們陪伴著受分析的人,走在人類心靈迷宮般的漫長旅途時,象徵會在整個分析的歷程中,引導著我們這些分析師。如果沒有了象徵,我們會迷失方向,而且「對擁有象徵的人來說,找到通道是很容易的事。」(1946/1966,第460段,註解9)這是榮格從他相當讚許的,十七世紀德國煉金術士約翰.丹尼爾.米利烏斯(Johann Daniel Mylius)那裡引用的話。象徵是發現無意識寶庫的關鍵,也是打開它的關鍵。象徵可以提供方向,讓我們在光陰和個體化的歷程中前進;當我們向後看時,它們也為個人和集體的歷史提供了意義。象徵就像好的圖像:一個象徵勝過千言萬語。或者說,它們就像是包裹在繁複包裝裡的珍貴寶物,呼喚著人們來打開。而分析師的任務是,當象徵在治療關係中湧現,要仔細記下它們,在分析歷程中將其揭示並牢記在內心,幫助被分析者好好沉思這些象徵,讓象徵可以傳達岀其中的意義,送到意識層面的心智。本文就是要討論象徵和象徵態度如何在榮格精神分析中扮演這個重要的角色,並且積極地論證將這一切納入培訓計畫的必要性。

象徵和象徵態度
象徵的出現來自許多不同的來源和方向,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當象徵在共時性的片刻岀現時,會立刻引起我們的注意,往往令我們震驚不已;它們在「大夢」中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在幻像中出現時,其所帶來的感受會將我們淹沒;在藝術作品和人際關係的領域中,它們會深深地感動我們。它們成為聖祕的體驗,出現在日常生活的街道上。我們生活的四周都是象徵。在分析中,我們會特別注意這些象徵。然而,這樣的問題經常出現:如果再精確一點,這些究竟是意味著什麼?當臨床的情境湧現了這些象徵時,我們又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在榮格學派的文獻中已經經過了大量的思考,最先是榮格本人,然後是一代又一代的榮格精神分析師在實務工作中進行了思考。在臨床工作中對象徵要如何處理和理解,並不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也不是像在天堂裡樹上的果實,一旦成熟就會掉到了該落下之處。這就像外科手術:每個人在這方面有不同的天賦,然而所有的人在拿手術刀切開活人之前,都是需要經過仔細的準備和訓練。在我們的處境中,這個身體就是心靈。我們對心靈所做的事,也就等於是對靈魂所做的事。因此,需要謹慎和準備。這篇文章將討論的,是準備接受訓練而成為榮格精神分析師的學生們,他們在臨床實務中應該如何使用象徵的問題,無論這些象徵是作為意象,還是歷程。
在開始我們對培訓本身的反思以前,先來想想榮格在符號和象徵之間做出的重大區別,這是相當有用的。

凡是將象徵性表達,解釋為某種已知事物的類比或簡略指稱的觀點,都是符號學的(semiotic)。而將象徵性表達,視為對某種相對未知的事物的最佳可能表述,並認為正因其未知性,無法以更清晰或更具特徵的方式地再現的觀點,這就是象徵的(symbolic)。⋯⋯如果有個代表了某個已知事物的表達,那麼這僅僅是符號,而絕不是象徵。
(Jung, 1921, §815-817)

對此,他還補充了一些觀察:

某個事物究竟是不是象徵,主要是取決於觀察者意識的態度;舉例來說,取決於這態度是否將某個既定事實看成不僅只是這樣而已,而是看成對某種未知事物的表達。因此,一個人所確立的事實,很有可能對他自己而言是完全不具象徵性的;然而對另一個人的意識,卻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反之亦然。……把某個特定的現象當作是象徵的,簡單的說,這樣的態度就是象徵態度。
(同上,第818-819段)

因此,討論相關能力時,我們指的是當象徵出現時如何將其辨識出來的能力,以及如何發展岀象徵的態度,好令象徵的意義得以浮現在意識層面。跟分析師培訓有關的問題則在於:如何向希望成為分析師的候選人,灌輸或培養這種能力與態度。
上述的這些來自榮格的引文,簡要地指出了什麼是象徵的態度。我們可以用星巴克咖啡公司的商標圖像為例。這是一個全世界都熟悉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一個符號,也可以將它理解為一個象徵。走在大街上,你看到這個圓圈,整個意象是有個綠色背景的女性形象,頭上戴著皇冠,一雙尾巴從她身後升起。這可以理解為一個符號,表示著:「這裡就是星巴克咖啡店」。但如果你將它當作一個象徵,你就會看見其中的美人魚意象,一位誘人的海中女性,正引誘著水手去進行冒險,於是這意象現在是在說:「這裡有非常吸引人的東西。再靠近一點!」她在召喚著你。將意象看成是象徵,可以引發情感上的反應,將心智帶到覺知的邊緣,注意力於是引向自我意識地平線以外的領域。象徵的態度一旦被激活,可以喚起人們對意象的無意識背景產生一定的注意。我們可能因此有了這樣的提醒:咖啡是美味的,然而會讓人上癮;而星巴克的商標這時就像是個「海妖的呼喚」,引誘過路人進去體驗一場冒險,也許甚至是經歷一場聖祕的體驗。許多人在星巴克商店裡看書,與陌生人聊天,處理他們的電子郵件;換句話說,是在擴大他們的視野,而不僅僅是喝杯咖啡。我有個朋友每次去當地的星巴克時,都跟也常光顧那家店的年輕美女調情。他說,這是鎮上認識可愛的陌生人最好的地方。這就是海妖的召喚。阿尼瑪召喚他去咖啡店;而如果他過於沉迷於這種迷人的消遣,他可能就會遇到問題。星巴克的天才所做的,是創造了一個符號,但這也是一個象徵,因此在無意識裡也吸引了許多人。當一個意象激發出幻想和情感,我們可以將這當作一個象徵。
符號和象徵之間的區別,同樣也適用於夢中出現的意象。一位受分析者告訴我,他夢見在遙遠的國外旅行,忽然看到火車軌道邊有棵巨大的樹。它是如此之巨大,以至於幾乎無法看到樹的頂部。這樹的根部是巨大地暴露著,問題是有一邊的根部卻沒能牢靠地著地,幾乎被挖空了,整棵樹的根基於是不穩。然而,做夢的人注意到,這棵樹卻有辦法成功地補償這一缺陷,繼續長出令人吃驚的巨大規模。儘管它的底部似乎不平衡,但他欽佩這棵樹的韌性和聰明智慧。
做夢的人很快地就將自己的生命經歷,與這棵樹的故事聯繫起來:充滿創傷的童年使他的生活一直不穩定,終其一生在努力補償著,這反而讓他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儘管他從小就背負著這個艱辛的創傷。他經常感到不確定和焦慮,但依然努力向前。而現在,以他生命的這個階段,在世俗方面他已經是非常的成功了。然而,穩定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對失敗、貧窮和精神崩潰的恐懼,往往會在凌晨一、兩點時淹沒他。
作為符號,這棵樹告訴了作夢者他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它是從意象中攫取出來的一個隱喻,捕捉到了他所意識到的自己的脆弱和成就。它對他意識到的所有已知的生命故事,像拍立得快照一般的捕捉。然而,如果作為一個象徵,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維度。我們經常問:如果我已經知道這些了,為什麼還要夢到它?夢可以為意識增加了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是否本來就在那裡?這樣的詢問,引出了將這個意象當作象徵的思考。作為一個象徵,夢中的樹向他展示了一些大部分仍然是無意識的、不為意識所知的東西;然而,既然他可以夢到,就表示現在正走向意識層面。即將湧現於意識屬面的洞察力,往往形成象徵而表現出來。作為象徵,這棵樹述說的是某種神祕。這棵夢中之樹是意外發現的,做夢者因為它的體積和高度而被打動。他在一個遙遠的他鄉異國發現了這棵樹,也就是在無意識更深的層級。這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樹是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它所暗示的意義超出了個人的生命故事,很容易在意識層面就敘述出來。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做夢的人會覺得這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當我在分析的歷程當中聽到了這個夢,且讓它觸動我時,我可以感覺到這個意象是令人敬畏的,同時也感覺到它的高貴和脆弱。做夢者告訴我,這棵夢中的樹能讓加州巨型紅杉相形見絀,紅杉與它相比簡直是小樹苗,這樹是可以直達天堂的。在這次會談結束不久後,一位朋友給我發了一條訊息,提到了一九五八年榮格在瑞士某單位的採訪中提到有關聖誕樹的討論,在文章裡他說:

樹具有著宇宙性的意義:可以是世界之樹、世界之柱、世界之軸。只要想想宇宙樹,也就是北歐神話中的世界樹,一棵生長在世界中心,永遠雄偉、翠綠的樹。這棵樹,特別是樹冠,是眾神的居所。因此,印度的鄉村樹和德國鄉村的菩提樹,村民們晚上都會圍在樹下:他們坐在神的影子裡⋯⋯。這些和許多類似的想法都不是發明出來的,它們只是在過去的時代進入了人們的腦海中。這是一種自然的啓示。
(Jung, 1958, §354-355)

想到這一點,我就強烈地感覺到,我的受分析者的這個夢中意象,在告訴他一些遠遠超出他非常熟悉的個人生命史之外的東西,這是來自集體無意識的訊息,帶有靈性的意義。做夢者在心靈中發現了一個地方,那是諸神棲居之地。用榮格的話來說,這是「自然的啓示」。啓示是開放給自我意識所不能掌握的神祕意義的,而這棵樹的缺陷,以及因為根系偏一側所具有的潛在脆弱性,在夢中如此清晰地暴露出來,給人帶來一種寒意。在這個對人類的生存感到集體焦慮的時代,這是否是一個有關脆弱的訊息?這是一棵高貴的樹,已經存活了許多季節和危機,但這個象徵卻意味著危險,表明要小心謹慎。它是一棵懸在空中的世界樹。這是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提醒,其中的風險遠遠大於對個別做夢者的風險。當我從這個夢中走出來時,不自覺地感到全身顫抖,並且深深地被無意識的智慧所折服,而這個是生活在世俗中的做夢者所不知道的。
學會將意象作為象徵來處理,為什麼對分析師來說非常重要?在這個特殊的案例裡,做這個夢的人,他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過分執著。在他的生命當中,社會地位和經濟安全向來都是最重要的,其它更重大的生存和靈性問題,絕大部分卻被他忽略了,而這一切,這一棵巨大的樹全都看在眼裡。做夢的人在這棵樹旁邊是渺小的,與這樹的年齡相比,他的生命是短暫的,他需要在樹上感受到眾神的靈性。這棵樹象徵著非個人的大自性,這是他自己永遠無法達到的層次,也是他自己永遠不會想到的,他的意識太專注於自戀的個人關注問題。這個夢將他的意識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讓他意識到自性相對於自我的大小和範圍,而這正是現在六十多歲的做夢者在人生晚年所需要的。這個永恆角度的生命意義問題,是由這個夢所引入的,而要消化這個象徵的意義還需要很多年。分析,即是反思得以開始的地方。
為了個體化的目的,有些時候,將夢和幻想等心理材料當作徵兆來處理,無疑是必要且恰當的。這是個人的,並具有讓受分析者立足於這個物質世界,以及錨定於個人生命的時間和空間的作用。對於缺乏穩定的身份認同、生活在遠離地面的幻想中的那些人來說,這一點很重要。但對於因生命中缺乏足夠意義感而感到痛苦的人來說,對夢進行歸納性的解釋,將會錯失了讓意識打開、拓展更大意義層面的機會。象徵的解釋所做的就是擴大意識,而不是縮小意識。這將視野提升到已知的水平之外,並且打開了通往無意識深處的通道;不這樣做是無法進入這樣的通道的。
夢所訴說的是象徵的語言。每個夢都是無意識思想的象徵性表達,如果要開始理解夢的意義,就必須熟悉象徵語言。然而,這不是只有從認知上的學習能夠取得,無法只是通過意象的研究和意象彼此之間關聯性的研究來獲得思路。如果是這樣,那就不過像是象徵字典那樣,將某個符號和另一個聯繫起來罷了。如果要將夢當作象徵性的陳述,一開始的立場往往是不明白和困惑的。象徵本身呼喚著人們對眾多的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態度,當這些可能性都窮盡以後,人們才可以說自己大概是明白了,雖然目前還有著來日才能理解的謎團。也許其他的夢可以幫助更進一步的解釋;也許隨著時間慢慢會揭示出在當下不可能展開的意義;也許共時性可以提供新的洞見。因此,有些象徵只能繼續隨身攜帶著,人們可能永遠無法完全解開其中所包含的無意識意義。
對於那些看起來已經十分明顯的意象和想法,象徵的態度也採取同樣的方法。舉例來說,有個「停止」的符號在夢裡出現了。這位分析師思考著: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案主說:這必然是意味著我應該停止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或不要去我原本要去的地方。也許這是一個開端。分析師可能會問:然而你原本要去哪裡?在這一點上,也就出現了許多的可能性。案主正在努力成為律師,他想知道這是否是一個好選擇。此外,案主已經預訂要結婚了,然而感到有些猶豫。但停止是一個強烈的指令。分析師繼續反思了這一點在神話和童話中曾經暗示過的許多含義。聯想於是開始倍增。
象徵的現實
在《紅書》裡,有一個相當戲劇性的時刻,榮格與先知以利亞有一段激烈的對話。當榮格強烈地反對莎樂美說她是他的妹妹,而瑪麗是他們的母親之後,他與以利亞陷入了對峙:

榮格:你們都是象徵,而瑪麗是象徵。我現在就只是被這些搞亂了,才看不透你們。
以利亞:你可以稱我們為象徵;同樣的理由,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稱自己的同伴為象徵。但我們和你的伙伴是一樣真實的。你稱我們為象徵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
榮格:你讓我陷入了可怕的困惑。你想成為真實的人嗎?
以利亞:我們當然是你所謂的真實的存在。我們就在這裡,你必須接受我們。這是你的選擇。
(Jung, 2009, p.187)

榮格被要求去接受他積極想像中的人物就是「真實」的。也就是說,讓他們在「現實/真實」中,與他社會世界中的實體人物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字面的意思裡,他們是「象徵」的:是外在現實於我們腦海中的再現,一如我們認為自己對物質對象的感知,具有超越於心像之外的實在性。正是這種與想像中的先知以利亞確切的對話,導致榮格必須對心靈現實提出論證。意象構成了心靈,無論它們是來自感官經驗還是想像力,都同樣是真實的。
進入分析師培訓的人,大多數都有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幻想和想像是同一種類型的心靈操作。關於這一點,榮格在真實的想像和幻想的想像之間做出了關鍵的區分(Jung,1944,第219段,註解103)。幻想的想像是被動地編織著空虛的幻想,而真實的想像是:

一種在想法或意念上原創的壯舉,是不會無目的或無根據地將幻想「變成藍色」:不會……只是想玩弄其對象/客體,而是努力將內在的事實掌握住,並以符合其本質的意象來加以描繪。這種積極行動是一件功業,一個作品。
(同上,第219段)

在分析的實務工作中,幻想的想像或是白日夢,通常可以透過歸納來加以解釋,進而追溯一切潛在之情結和創傷所釋放的願望、恐懼、或情結。另一方面,真實想像的產物,是透過放大的方法所進行的象徵性解釋,於是這一切被認為是原型世界深處之無意識心靈現實頗為準確的再現。它們講述的是真實。學生透過訓練,能夠將這些解讀為集體無意識所湧現的聖祕象徵。因此在閱讀世界上的神話系統、宗教、童話和各種想像性的文學作品時,透過象徵的態度來進行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榮格學派精神分析師訓練的核心特徵。這不僅僅只是學術上的學習;而是建立在將想像視為一種認知功能的基礎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