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毒父母的定義
「有毒父母」這個詞光看字面就會讓一些人感到不適。大多數人可以接受有些人是有毒或有害的,但一想到自己的父母有毒,這一步就讓人難以跨越。這讓那些和有毒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感到孤立,選擇沉默,深知他人不會願意或無法聽見他們的真實心聲。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句經常被人掛在嘴邊的話,往往中斷了本來可以揭開一生壓抑歷程的對話。對許多在有毒父母身邊長大的人來說,這句話不僅阻礙他們正視自己的人生經驗,更讓他們無法釐清自身的痛苦來源。對於那些脫口說出此話的人來說,這句話代表一種無力感,代表他們逃避面對真相,而真相就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當人們聽聞他人痛苦的真相,這真相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他們自己不願正視的問題。因此人們常常選擇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抱持一套刻板的理念來評價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父母。每個人似乎都成了專家,對於承認父母可能有毒這個想法感到極度畏懼,他們寧可完全否認這個想法,轉而以「換個角度想」來淡化一切,而不是直接面對問題。
所有父母都有不足之處。有時父母的行為足以稱為有毒,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因此人們寧可逃避面對這種痛苦的真相,也不願意去深入探討。
「世界上有些人的處境比你更糟!」
這句話聽起來耳熟能詳對吧?
確實永遠有人的境遇比你更慘,但這並不表示你當下的感受不真實,或者面對的處境沒那麼艱難。請別誤解我的意思,我知道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確實很有幫助,但這並不是我們當下要討論的重點。
這種說法忽略了你經歷的所有背景,只因為某個地方有人處境更糟,就宣稱你面臨的困境不算什麼。
和有毒父母生活在一起影響深遠,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你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可能占據你的全部心思,這已經超越言語所能表達的範疇。這種情況並非在無意中形成,有毒父母非常擅長讓控制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一旦你想表達自我,往往看起來像是「反應過度」。因此你只能選擇沉默,如此一來,控制的循環便不斷重演。
「有毒父母」這個詞並非固定的標籤,也不存在一分檢查清單讓你根據分數判定自己的父母是否「有毒」。在很多方面,這個標籤是專屬於你自己的經歷,只有你能決定是否使用這個詞來描述你的感受。如果你覺得自己正處於一段有毒的人際關係中,那就是你的真實感受。沒有人有權力為你的經歷下定論,你的觀點也會隨著成長和成熟而有所變化和發展,正如你本人的成長與改變一樣。
因為在這段關係光譜上最極端的一端,存在著一種讓人難以想像的父母型態,而這樣的父母,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普遍,這是個讓人不安的事實。接下來幾頁我會列出一些你小時候父母可能有的行為特徵,而你也會發現,他們彷彿都是照著同一本教科書在行事。
有毒父母的特徵
控制你的情緒
「不要演了,你沒有理由難過!」
有毒父母將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認為其他人也應該將他們放在中心位置。他們相信你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可能是無意識的想法,他們可能也不會直接說出口,但這確實是有毒父母的真實想法,因此你的自我表達必須完全符合他們的需求。在你童年時期,他們不允許你擁有自己的感受,彷彿你的感受一旦存在,就等同於對他們的否定,彷彿會使他們的感受變得無足輕重。影響你的不僅有父母所說的話,實際上可能是他們說話的方式,常常伴隨微妙的語氣變化或臉部表情,這些對你來說幾乎是難以言喻,同時也增加了你的困惑。你無法清楚表達那種感覺,很可能開始懷疑:「是不是一切只是自己在胡思亂想?」
不管你表達的是哪種情緒,都可能引來某種後果。多數時候你無法預測父母會如何回應你的情感表達,但他們往往會明確壓制某些情緒,像是憤怒或喜悅。對有毒父母來說,這兩種情緒常被視為禁忌,但也不限於此。正如我所說,大多數的情緒表達都可能讓你面臨到被羞辱的風險。每當你有情緒浮現,似乎都在給父母壓力。你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感受,也曾經因為表達情緒而被責怪,於是為了避免再次被傷害,你選擇隱藏起所有情緒。
如果你想知道哪些情緒最常被壓制,試著回頭看看現在的生活中,你最難坦然面對的是什麼情緒?是否有一種情緒,是你從未真正允許自己去表達的?這樣的反思,可能會指向那些你過去從來不敢展露的情感。
直到現在,你仍能感覺到那分羞愧,彷彿你不應該擁有情緒或感受。這可能是因為你的父母仍存在你生活中,依然使用相同的手段在控制你,或者是因為內心的創傷依舊未癒,使你不得不再次壓抑情緒,無法真實表達情感。你可能自覺與情感完全脫節,無法有效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需求。這種感覺會影響到你所有的人際關係,使你錯以為所謂的愛,就是為了讓其他人好過而犧牲自我。事實上你可能已經在討好的基礎上建立了整個人格,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這是你能感受到愛的唯一方式。
「有毒父母」這個詞光看字面就會讓一些人感到不適。大多數人可以接受有些人是有毒或有害的,但一想到自己的父母有毒,這一步就讓人難以跨越。這讓那些和有毒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感到孤立,選擇沉默,深知他人不會願意或無法聽見他們的真實心聲。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句經常被人掛在嘴邊的話,往往中斷了本來可以揭開一生壓抑歷程的對話。對許多在有毒父母身邊長大的人來說,這句話不僅阻礙他們正視自己的人生經驗,更讓他們無法釐清自身的痛苦來源。對於那些脫口說出此話的人來說,這句話代表一種無力感,代表他們逃避面對真相,而真相就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當人們聽聞他人痛苦的真相,這真相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他們自己不願正視的問題。因此人們常常選擇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抱持一套刻板的理念來評價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父母。每個人似乎都成了專家,對於承認父母可能有毒這個想法感到極度畏懼,他們寧可完全否認這個想法,轉而以「換個角度想」來淡化一切,而不是直接面對問題。
所有父母都有不足之處。有時父母的行為足以稱為有毒,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因此人們寧可逃避面對這種痛苦的真相,也不願意去深入探討。
「世界上有些人的處境比你更糟!」
這句話聽起來耳熟能詳對吧?
確實永遠有人的境遇比你更慘,但這並不表示你當下的感受不真實,或者面對的處境沒那麼艱難。請別誤解我的意思,我知道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確實很有幫助,但這並不是我們當下要討論的重點。
這種說法忽略了你經歷的所有背景,只因為某個地方有人處境更糟,就宣稱你面臨的困境不算什麼。
和有毒父母生活在一起影響深遠,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你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可能占據你的全部心思,這已經超越言語所能表達的範疇。這種情況並非在無意中形成,有毒父母非常擅長讓控制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一旦你想表達自我,往往看起來像是「反應過度」。因此你只能選擇沉默,如此一來,控制的循環便不斷重演。
「有毒父母」這個詞並非固定的標籤,也不存在一分檢查清單讓你根據分數判定自己的父母是否「有毒」。在很多方面,這個標籤是專屬於你自己的經歷,只有你能決定是否使用這個詞來描述你的感受。如果你覺得自己正處於一段有毒的人際關係中,那就是你的真實感受。沒有人有權力為你的經歷下定論,你的觀點也會隨著成長和成熟而有所變化和發展,正如你本人的成長與改變一樣。
因為在這段關係光譜上最極端的一端,存在著一種讓人難以想像的父母型態,而這樣的父母,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普遍,這是個讓人不安的事實。接下來幾頁我會列出一些你小時候父母可能有的行為特徵,而你也會發現,他們彷彿都是照著同一本教科書在行事。
有毒父母的特徵
控制你的情緒
「不要演了,你沒有理由難過!」
有毒父母將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認為其他人也應該將他們放在中心位置。他們相信你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可能是無意識的想法,他們可能也不會直接說出口,但這確實是有毒父母的真實想法,因此你的自我表達必須完全符合他們的需求。在你童年時期,他們不允許你擁有自己的感受,彷彿你的感受一旦存在,就等同於對他們的否定,彷彿會使他們的感受變得無足輕重。影響你的不僅有父母所說的話,實際上可能是他們說話的方式,常常伴隨微妙的語氣變化或臉部表情,這些對你來說幾乎是難以言喻,同時也增加了你的困惑。你無法清楚表達那種感覺,很可能開始懷疑:「是不是一切只是自己在胡思亂想?」
不管你表達的是哪種情緒,都可能引來某種後果。多數時候你無法預測父母會如何回應你的情感表達,但他們往往會明確壓制某些情緒,像是憤怒或喜悅。對有毒父母來說,這兩種情緒常被視為禁忌,但也不限於此。正如我所說,大多數的情緒表達都可能讓你面臨到被羞辱的風險。每當你有情緒浮現,似乎都在給父母壓力。你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感受,也曾經因為表達情緒而被責怪,於是為了避免再次被傷害,你選擇隱藏起所有情緒。
如果你想知道哪些情緒最常被壓制,試著回頭看看現在的生活中,你最難坦然面對的是什麼情緒?是否有一種情緒,是你從未真正允許自己去表達的?這樣的反思,可能會指向那些你過去從來不敢展露的情感。
直到現在,你仍能感覺到那分羞愧,彷彿你不應該擁有情緒或感受。這可能是因為你的父母仍存在你生活中,依然使用相同的手段在控制你,或者是因為內心的創傷依舊未癒,使你不得不再次壓抑情緒,無法真實表達情感。你可能自覺與情感完全脫節,無法有效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需求。這種感覺會影響到你所有的人際關係,使你錯以為所謂的愛,就是為了讓其他人好過而犧牲自我。事實上你可能已經在討好的基礎上建立了整個人格,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這是你能感受到愛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