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我擔任心理治療師多年,始終認為同業傾向關起門來空談學理的這種行為令人遺憾。我熱切希望這些原則能發揮效用,實際帶給人們幫助。我從讀者們來信訴說的困境與問題清楚瞭解到,關於如何過生活這件事人們想知道些什麼,並且試圖提供一些答案。因此,我一直努力將這些觀念與想法介紹給更廣大的人群,也在著作中致力透過簡單易懂的段落與文字分享這些知識,希望讓更多人從中獲益。

 

這本書集結了這些年我向寫信來求助的讀者們提供的解方,這些答案從我擔任治療師與答問專欄作家的工作、舉辦的多場座談與活動及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蒐集而來。我好愛你們提出的問題,因為從這些問題中,我認知到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雖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而讀者們提出的問題通常十分具體而明確,但我發現,這些差距之中存在著一些模式與共通點,而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普遍的常識與技巧來應對。每個問題都讓我學到了一些事情,而或許我給的答案,偶爾也有幫助你經歷了某些豁然開朗的時刻。

 

小時候,我們都會發展出某些信念與適應行為來解決自己在幼時環境中遇到的問題。通常,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根據這些體系行事、根據幼時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做決定與對待他人。隨著年紀增長、認識了新朋友與經歷了更多事情,這些信念體系與回應有可能不再像我們年幼時那樣管用了,反倒讓我們深陷於舊有的思想與行為模式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各位瞭解自己在生命早期所發展出的適應行為與信念體系,並且更清楚意識到自己都利用它們來解決什麼問題、以及如今它們需要調整的地方。發展自我意識,就好比知道自己處於地圖上哪個位置一樣: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起點,就無法得知如何才能抵達目的地。我們必須瞭解自己如何與這個世界互動、在什麼情況下會發怒、如何假設他人的立場,以及如何與自我對話,因為在我們弄清楚自己的行為及行為模式之前,我們不會知道哪裡需要改變。

 

人們第一次來向我尋求治療時,往往都只想討論別人的問題。我告訴他們,我們無法改變其他人,但能夠控制自己。許多人都不明白自己擁有這種力量:我們可以改變應對的方式。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看待事情輕重緩急的標準,改變自己的信念與習慣採取的回應。改變需要時間,新的習慣也不是一夕之間就能養成。然而,我們可以嘗試改變,瞭解自己掌握生活的力量其實遠比你所知道的還要強大。尤其是,我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想法,以及要它往哪個方向去。即使在最脆弱無助的時候,我們依然有能力選擇如何思考、如何組織自己的身體,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連結。這裡說的「組織身體」,指的是知道自己的身體哪裡緊繃,哪裡鬆陷。假如你將注意力集中在下巴,感覺到那裡的肌肉是放鬆還是緊繃?如果你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吸入與呼出空氣的力道是深還淺?

 

有時我們會問自己錯的問題。我們永遠在問「為什麼」,因為人類是創造意義的生物,而且渴望敘事。「為什麼誰誰誰跟我分手?」、「為什麼我的孩子愛搗蛋?」、「為什麼我這麼不快樂?」滿滿的情緒全都裝載於為什麼的問題裡,因為我們喜歡說故事、喜歡解釋事情的源由。但是,問自己為什麼往往都不太管用;解決問題的關鍵通常都在於如何。我關注的是,你如何讓自己產生此時此刻的感覺,也就是你如何去愛、去爭論、做出改變與獲得滿足。這正是本書架構以「如何」為題區分為四大部分的原因。本書針對這四點分別進行探討,人們總認為它們個別存在,但其實它們互有關聯。

 

心理治療的工作讓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成長方式和宇宙,在那個世界裡,他們可以盡情做自己,可以嘗試變成各種可能的面貌(可能相對於某人或自己本身),瞭解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我採用的方法與這些原則一致。我對好建議的定義是:讓對方親口說出自己一直都知道、卻沒有說出口的事。沒有人永遠是對的,我也是如此。如果你遇到有人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就應該有所警惕,因為那種人會透過某種方式使我們也變成同類,而當情況演變成那樣時,並不是件好事。

 

如果我必須給你一項起頭的建議,那會是資深的心理勵志作家蘇珊・傑佛斯(Susan Jeffers)所說的:「原本的你就夠好了,你是一個有強大力量與充滿愛的人類,一路走來的每一步都在學習與成長。」換句話說,此時此刻的你就足夠了。生活順利的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而知道這一點是有幫助的。我們可能會讓自己受罪,這種情況很常見。每個星期我都會聽到病患說「我不擅長人際關係這檔事」、「我是個糟糕的朋友」、「我不聰明」、「我太害羞」等等這種自我貶低的話。其實,我們不需要如此評斷自己。沒錯,人都會犯錯,但我們本身並不是自己犯下的錯誤。我們應該從錯誤中學習,這樣才能繼續犯新的錯誤。我們對自己想要與需要的東西抱有幻想,而當我們實現夢想時,現實可能會讓我們意識到這個夢想是個錯誤,因此我們修正錯誤、習取教訓,然後繼續做出另一個決定,順利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需要再做調整。如此一直到生命結束,而在那之前,我們可以不斷抱持希望、嘗試與實驗。假如我們畫地自限、戴上那頂隱喻性的黑帽、宣告定讞及譴責自我,不論對自己或他人都沒有好處。暫時不下定論,幾乎往往都是個好主意。我們有許多共通點,都是脆弱的人類,也都必須瞭解到,承認自己的弱點要比硬撐著虛張聲勢強得多。

 

最後,我希望你讀這本書是為了享受其中的樂趣。這聽來或許微不足道,但享受生活應該是每個人的優先要務。除了過得開心之外,如果你在生活中找到共鳴,做起事來也得心應手(即使只有幾件事),那就很棒了。顯而易見地,這正是我希望藉由這本書達成的目的,不過,我是否能夠成功,就得由各位的經驗給出答案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