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道德相對主義
受後現代思想的影響,加上墮胎、安樂死和同性戀等議題經多年討論還未有定案,令道德相對主義又再流行起來。
道德相對主義有不同的版本,常見的一種稱為文化相對主義,道德只是文化的產物,不同文化有著不同的道德規範或價值,所以道德只有相對性,沒有普遍性。例如,古希臘社會認為奴隸制度是對的,但現代社會卻認為是錯的;基督教文化認為同性戀不道德,但傳統中國文化並沒有排斥同性戀;漢族認為土葬是對的,但西藏人卻認為天葬才是對的;食人族認為殺人來吃並沒有不妥,我們卻認為是極之不道德。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否足以證明道德相對主義是正確呢?
道德相對主義的論旨是沒有普遍的道德價值或規範,那麼我們至少找到一個有普遍性的道德價值或規範,就可推翻道德相對主義。事實上,在不同文化或社會都可以找到相同的道德價值,例如:殺人和偷竊是錯誤的,誠實和守信是對的。即使是盜賊,也不會認為偷竊是對的,因為他也不願意自己的財物被盜,在盜賊集團內,也不會容許偷竊這種行為。社會之所以能夠存在,成員必須遵守某些規則,所以,一定存在具普遍性的道德規範。即使是食人族,也不會殺死自己的同胞來吃,否則的話,食人族一早就滅亡了。
即使不同文化或社會有著不同的道德規範,但這只是事實的描述,並不表示這些道德規範都是正確的。例如,我們的社會認為「殺人來吃」是不道德的行為,而食人族的社會卻認為「殺人來吃」沒有違反道德;但真相卻是「殺人來吃」根本就是不道德,只不過是食人族的社會判斷錯誤。況且,這些不同的道德規範,有很多只是表面上的差異,背後其實有著相同的道德價值。例如傳統漢族認為土葬才合乎道德,背後的根據是入土為安,那是愛的表現;西藏人卻認為天葬才是對的,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可以令死者的靈魂升天,也同樣是愛的表現。這些差異只是由於信仰、生活環境和歷史等因素所造成。
如果道德相對主義成立,道德判斷只是相對於某個文化或社會才有真假可言;那麼我們根本不可以批評其他文化或社會的道德觀。例如,納粹黨當權的德國就認為屠殺猶太人是對的,難道我們就不可批評它是錯誤嗎?不但不可以批評別國文化的價值觀,就連自己的文化也不可以批評,例如:過去中國傳統的吃人禮教和壓迫女性的道德規範,那豈非荒謬嗎?社會或文化之所以能夠進步和更新,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不斷批評舊有不合理的價值。
道德相對主義者喜歡說:「價值判斷是相對的,所以不應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以顯示自己的公正和開放態度;但其實這種說法正是自我推翻,犯了不一致的謬誤,因為「不應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價值判斷。很多人只是表面上接受道德相對主義,當別人批評他錯誤的時候,就以「道德是相對」來推卸責任;但當別人傷害他的利益時,他就不會認為道德真的是相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