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上帝的禮物:聖經教會我的人生哲理

9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追求完美與幸福

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樂趣就在於覺得自己是人們所需要的,是使人們感到親切的。《聖經》上說:「上帝喜歡樂意奉獻的人。」

1.放棄與別人攀比的心理

《聖經》上說:犧牲眼前的一些攀比和虛榮,日後就會大有收穫。其中有這樣一段令人醒悟的故事:

耶穌說天國好比一個葡萄園的主人。葡萄園裏總有做不完的工作。平時,要修剪葡萄樹的枝子和保持園內的整潔。收成的季節,一串串的葡萄更是要人小心摘下來。

天剛破曉,猶太人開始了一天的生活。葡萄園的主人出去雇人進園子裏做工。

市場上有幾個人正在等待工作的機會,葡萄園的主人請他們幫忙。很快地,雙方達成協定,講定工資,一天一錢銀子。

工人立刻隨葡萄園的主人進葡萄園努力工作。

過了三個小時,就是九點鐘左右,葡萄園的主人又去市場。看見還有人閒站著等待雇用。他馬上過去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做工,我會給你們合理的工資。」

一天已經過了三個小時,這些人當然不指望拿一天的工資。不過,他們相信主人不會虧待他們,沒說什麼就跟著進園子裏工作。

大約十二點,葡萄園的主人又出去雇人;下午三點,他也雇了幾個人;黃昏的時候,主人又到市場去,看見還有人閒站在那裏,就走過去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

葡萄園的主人擔心這些人懶惰不肯工作,所以這麼問。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從這些人的回答就知道他們並不懶。

「沒有人雇我們!」他們說。

「好吧,你們來幫我工作。」葡萄園的主人說。

太陽已經偏西,這些人最多能做一個小時的工,太陽就要下山了。天黑了,自然不能再做下去。不過,他們還是高高興興地進了葡萄園,多少可以賺點錢,沒有白白浪費一天的光陰。

日落西山,天越來越黑。看不見了,工人只好停止工作。大家都聚在門口等發工資。

管事的帶著銀子來了。他從後來的發起,到先來的為止。豈知,那些最後雇用的工人,每人竟然領了一錢銀子,但事實上他們只工作了一個鐘頭,怎麼得了一天的工資呢?這些人很高興。

那些天一亮就進園子工作的人看到這個情況,心裏想:「我們肯定不會只得一錢銀子,說不定會有兩三錢銀子。」

他們開始煩躁,等得著急了。終於輪到他們領工資了。結果每人同樣各得一錢銀子!「實在欺負人。」他們埋怨著說,「太不公平了!我們整天工作,在炎熱的太陽下辛苦了一天。他們只工作了一小時,而且是在涼快的黃昏。然而,得的工資卻是一樣。」

一早就進葡萄園裏工作的工人非常氣憤,不肯就此甘休,他們自以為有理,就聯合起來去找葡萄園的主人理論。他們一群人來勢洶洶,站到葡萄園的主人面前時,個個面紅耳赤,火氣好大。

主人讓他們先說。等他們的代表講完了,主人不慌不忙地說:「朋友,我沒有虧負你們。你們雖然不以為然,可是,你們錯了。今天早上我們講定的工資不是一錢銀子嗎?我沒少給你們,對不對?你們既然得到應得的工資,拿著那一錢銀子,回去吧!我知道那些後來的不配得一天的工資,但是,我樂意給每人一錢銀子。錢是我的,我願意怎麼用就怎麼用,你們管不著。難道因為我做好人,你們就眼紅嗎?」

這群火大的工人無言以對。主人說得沒錯,他們找不出理由反駁。

許多的時候,我們感到不滿足和失落,僅僅是因為覺得別人比我們幸運。如果我們放棄和別人盲目攀比的心理,就可以減少很多煩惱。要想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自己

只要你正確認識了自己,並對自己做出客觀、實在的評價,就不會因為別人的富足、優越而產生不良心態,那麼你就已經戒掉了攀比的心理。

事實上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並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出一種自我評價,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成績和缺陷,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和不足。客觀條件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差異,我們面對既成事實,需要的是勇於接受,忍受自然條件帶來的不便和壓力,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不必去鑽牛角尖,不必與別人盲目攀比,要善於化腐朽為神奇,把自己的人生繪製成一幅絢麗的圖畫。

2、找準自己的位置

只有認清了自己的正確位置,人們才會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人生一世,誰都不甘平庸,誰都想成就一番大業,不虛此生。可是,由於社會背景、機遇、智商、文化、修養等的不同,一個人的理想或願望,並不一定能一一實現。在自己的目標沒有達成時,就要學會承認和接受現實,尋找自己心理的平衡點。這樣才能在滾滾的社會大潮中,堅守住自我,不張狂、不自滿,才能有所獲益。3、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在認清了自己、認清了別人、認清了環境、認清了客觀條件以後,就要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朝著既定的目標勇敢前進,就不要因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放棄。

4、主動地去創造生活

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創造,只有自己創造的生活才有意義。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而尋找各種機會來「製造」生活,那是毫無意義的。不要把眼光集中在別人的一時一事上,而要從較長的時間去看待人世的起伏、世態的沉浮以及滄桑的變化,要用時間的觀點去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追求。

5、寵辱不驚,把握自我

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很容易鑽牛角尖,拼命鑽營。這樣得不到名利時會變得痛苦,得到名利時也會失去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人生在世應該寵辱不驚,就像平靜的海面,任憑風吹浪打也是波瀾不驚。

綜上所述,當你放棄與別人盲目攀比的心理,用這種積極的心態來尋找幸福的時候,你就會不斷地努力,你就會不斷地尋求,同時,你也就能不斷地收穫。

2.不要在財富中找尋自己

《聖經》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名字叫做亞伯拉欣,有一天晚上他聽到屋頂上有一些聲音,有人在那裏走路,所以他就問:「誰在那裏?」

那個人回答道:「不要吵,我的駱駝丟掉了,我在找尋牠。」

亞伯拉欣笑了,他說:「你這個瘋子,下來!駱駝可能在其他地方,不可能丟在王宮的屋頂上,回家吧!」

但是之後他睡不著了,因為他是一個喜歡沉思的人,他心裏想:「或許那個人並沒有發瘋,或許他是在說某種象徵性的東西,或許他是一個偉大的神秘家,因為當他說『不要吵!』的時候,他的聲音帶著強烈的安慰和寧靜,他的聲音很和諧,好像音樂一般,它不可能是一個瘋子的聲音。當他說『我的駱駝丟掉了,我在找尋牠』時,聲音非常具有穿透力,好像是在指示什麼事情。明天早上,我必須找到那個人,我必須看看這個人到底是誰,他是否發瘋了,或者他是一個上帝的瘋子;他是否只是因為發瘋而跑到屋頂上去,或者他是特別被派來要傳資訊給我的。」

國王整個晚上都睡不著。到了早上他叫他的朝臣去找那個帶有這種聲音的人。但是他們搜遍了整個王國還是找不到這個人,因為你怎麼能夠只憑一個人聲音的音調就找到他呢?這無疑是很困難的!3、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在認清了自己、認清了別人、認清了環境、認清了客觀條件以後,就要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朝著既定的目標勇敢前進,就不要因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放棄。

4、主動地去創造生活

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創造,只有自己創造的生活才有意義。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而尋找各種機會來「製造」生活,那是毫無意義的。不要把眼光集中在別人的一時一事上,而要從較長的時間去看待人世的起伏、世態的沉浮以及滄桑的變化,要用時間的觀點去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追求。

5、寵辱不驚,把握自我

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很容易鑽牛角尖,拼命鑽營。這樣得不到名利時會變得痛苦,得到名利時也會失去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人生在世應該寵辱不驚,就像平靜的海面,任憑風吹浪打也是波瀾不驚。

綜上所述,當你放棄與別人盲目攀比的心理,用這種積極的心態來尋找幸福的時候,你就會不斷地努力,你就會不斷地尋求,同時,你也就能不斷地收穫。

2.不要在財富中找尋自己

《聖經》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名字叫做亞伯拉欣,有一天晚上他聽到屋頂上有一些聲音,有人在那裏走路,所以他就問:「誰在那裏?」

那個人回答道:「不要吵,我的駱駝丟掉了,我在找尋牠。」

亞伯拉欣笑了,他說:「你這個瘋子,下來!駱駝可能在其他地方,不可能丟在王宮的屋頂上,回家吧!」

但是之後他睡不著了,因為他是一個喜歡沉思的人,他心裏想:「或許那個人並沒有發瘋,或許他是在說某種象徵性的東西,或許他是一個偉大的神秘家,因為當他說『不要吵!』的時候,他的聲音帶著強烈的安慰和寧靜,他的聲音很和諧,好像音樂一般,它不可能是一個瘋子的聲音。當他說『我的駱駝丟掉了,我在找尋牠』時,聲音非常具有穿透力,好像是在指示什麼事情。明天早上,我必須找到那個人,我必須看看這個人到底是誰,他是否發瘋了,或者他是一個上帝的瘋子;他是否只是因為發瘋而跑到屋頂上去,或者他是特別被派來要傳資訊給我的。」

國王整個晚上都睡不著。到了早上他叫他的朝臣去找那個帶有這種聲音的人。但是他們搜遍了整個王國還是找不到這個人,因為你怎麼能夠只憑一個人聲音的音調就找到他呢?這無疑是很困難的!就在當天中午,王宮門口有人在擁擠。有一個托缽僧出現在門口,他告訴守衛說:「讓我進去,因為我想要在這家旅館住幾天。」

那個守衛說:「這不是一家旅館,這是國王私人的王宮,這是國王自己住的地方!」

但是那個托缽僧說:「我知道得很清楚,這就是一家旅館,有很多旅行的人進來,停留之後又出去,沒有一個人是這裏的居住者,所以請你讓我進去,我要跟國王講話,他似乎是一個愚蠢的人。」

這些話無意中被國王聽到了,所以他就派人將那個托缽僧傳喚進來。國王非常生氣,他說:「你剛才在說些什麼?」

那個人說:「聽著!我從前來過這裏,但是那個時候別人坐在這個王位上,他跟你一樣,也是一個愚蠢的人,因為他認為這是他的住所,而現在你認為這是你的住所!」

國王說:「不要那麼愚蠢!不要有這麼不文明的舉止,從前那個人是我的父親,現在他死了。」

那個托缽僧說:「我要告訴你,我會再來,而我將會發現你不在這裏,有別人會在這裏,他將會是你的兒子,他將會說:『這是我的住所!』這到底是哪一個人住所呢?人們來來去去,我稱之為旅館。」

這時國王認出了這個聲音,他無比驚訝地說:「你就是在屋頂上找駱駝的那個瘋子?」

那個托缽僧說:「是的,我就是那個瘋子,你也是。如果你在財富裏面找尋你自己,你就是在屋頂上找駱駝!」

國王從他的王位上走下來,告訴那個托缽僧說:「你留在這個旅館,而我要離開,因為我之所以停留在此只是因為我相信這是一個住所,這是一個家。如果這不是一個家,那麼在為時還不太晚之前,我必須去找尋我的家!」

※※※※※※※※※※※

亞伯拉欣國王憑他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神秘家,當他變得很有名,當他變成一個成功的人,他慣常生活在他自己的王國外面,從前王國是他的擁有物,現在卻只是一個旅館。他慣常住在王國的外面,人們會跑來問他:「巴士提在哪裡?」「巴士提」意味著城市,但是那個字非常美,它意味著「人們住的地方」。當人們這樣問,亞伯拉欣就會指向墳墓,說:「向右邊走,你就會到達巴士提,那是人們所住的地方。」然後人們就會去,稍後他們回來的時候會很生氣地說:「你是哪一種人?我們在問城市,在問人們所住的地方,而你卻把我們送到墳墓去!」亞伯拉欣會笑著說:「這麼說來,似乎我們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使用這個名詞,因為在墳墓裏,一旦你進入了,你就是一個永遠的居住者,這才是真正的巴士提,是永久的住所,在那裏你的位址永遠不會改變,因為你會永遠永遠都在那裏,所以你並不是在問真正的巴士提,你是在問這個是墳墓的城市,因為在那裏,人們只是排著隊在等死。

有些人的時間是今天,有些人的時間是明天,另外有些人的時問是後天,但是每一個人都只是在等死!這個你稱之為巴士提嗎?你稱之為人們居住的地方嗎?我稱之為墳墓,在那裏人們只是在等死,在那裏除了死亡之外沒有什麼東西存在。」

這個故事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不要追求財富,如果你在財富裏面找尋你自己,你就是在屋頂上找駱駝!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人生的意義也不在於僅僅追求物質享受。聖經上也說:素菜淡飯而彼此相愛,勝過酒肉滿桌而彼此相恨。

在現代,所有的人都莫名其妙地忙碌著,被包圍在混亂的雜事、雜務、雜念之中,一顆顆跳動的心被擠壓成了有氣無力的皮球,在堅硬的現實中疲軟地滾動著。也許是因為在競爭的壓力下我們喪失了內心的安全感,於是就產生了擔心無事可做的恐懼,所以才急著找事做來慰藉自己。這樣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離真正的快樂生活越來越遠了。

在二十一世紀,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可謂達到了頂峰,人們恨不得把地球上能開發的地方都開發出來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我們深深地被:工業、電子、傳媒、科技、城市等人工風景緊緊地包圍著,資訊正如大海般洶湧和浩大,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海裏沉浮著,在一層層海浪的推舉下蕩來蕩去。也許我們並沒失去什麼,卻憑空地感到惶恐。

現代人已經很難找到寧靜和從容,找到自己內心的真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行動,而是大海的力量左右我們行動。但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處境,從而奮力反抗時勢的捉弄,還有可能獲得抵達遙遠彼岸的渺茫希望。可怕的是,我們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心早已被時代蒙住,看不到自我行動的理由,而思想的虛弱順理成章,又極易把被動錯認成自由。在精神的問題上,任何否定和不滿的背後都有著一種肯定和追求。那麼如何擺脫這種遊魂般的、在人間飄蕩的狀況呢?怎樣才能過一種簡單的、自在的、真實的、美好的生活呢?從我們的內心開始吧。

3.絕對不可貪圖他人的一切

善與惡在川流中是混雜的。但是,每個人都在他的生活過程中改造自己的血液。《聖經》上記錄著這樣一個故事:

以色列王大衛為了霸佔手下將士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施用借刀殺人之計,將烏利亞派到戰事最險要的前沿陣地,故意使他遇難。

這件事觸怒了上帝,他派先知約拿單去責備大衛。約拿單心情十分沉重地給大衛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座城裏有兩個人,一個是富翁,一個是窮人。那個富翁有許多牛群和羊群;窮人除了所買來養活的一隻小母羊羔之外,別無所有。羊羔在他家裏和他兒女一起長大,吃他所吃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懷裏,在那個窮人看來,羊羔簡直跟自己的骨肉沒有什麼區別。

有一天,富翁家來了一位貴客,富翁捨不得從自己的牛群羊群中取一隻殺掉來招待客人,卻抓了窮人的羊羔,宰殺後招待客人。

大衛聽到這裏,情不自禁地說:「這個富人真是該死!他沒有半點憐憫的心腸,我一定讓他四倍償還那個窮漢子。」

約拿單指著他說:「我的王啊,那個人就是你呀,你為了得到烏利亞的妻子而殺死了他。耶和華將降災禍於你和你的家庭,你和拔示巴所生的孩子將以死來為他的父母贖罪。」

不久,他的孩子病了,預言開始應驗。大衛又害怕又後悔,大衛在頭上撒上塵土,向耶和華懺悔,七天七夜,大衛不吃不喝。但第八天,孩子依然死了,先知的預言完全兌現了。

聖經箴言:不可圖謀劫奪義士,不可毀壞他的家,因為那是邪惡的事情。義人儘管跌倒,總會再站起來,災禍便終將毀滅邪惡的人。

人世間的痛苦大多都是來自於慾望的不滿足——通過物質的快樂企圖來滿足精神的快樂是不可能的。在《聖經》中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亞哈王因為以色列人拿伯的葡萄園靠近他的王宮,因而要求拿伯把葡萄園讓給他,充作他的菜園。他願意出銀子把它買下來,或是用更好的葡萄園和拿伯對換。拿伯既不是因貧窮而不得不賣地,也不想貪圖更好的土地而賣地。因他敬畏上帝,重視他先人從上帝所領受的地業,要守住自己的產業,滿足於上帝所賜給他的福分。亞哈王雖然聲言願意用銀子或別的更好的土地與他交換,實際上卻是利用王的勢力迫使拿伯做違背律法的事。這樣,拿伯拒絕亞哈王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反之,亞哈王不論願意出多少銀價收購拿伯的葡萄園都是錯的,是出於自私和貪心。

亞哈是一個王,在物質上當然已經十分富足,他對於拿伯的葡萄園,所貪圖的當然不在於那有限的土地,而是貪圖一種「便利」,因為拿伯的葡萄園靠近他的王宮,他要擴展他的菜園,便需要收購拿伯的葡萄園;否則便無法擴張。亞哈並非沒有鮮菜享用,不過他為自己的享受有更大的計畫,這不是貪心和自私是什麼呢?

亞哈只重視自己的願望,他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犯了十誡中的第十條:「不可貪圖人的房屋、田地、僕婢、牛驢,其他一切所有的。」但他可能還自以為不算是貪心,因為他並非白白佔取葡萄園,乃是準備出銀價收買。可是他卻忽略了拿伯的主權,他雖然願出銀價,拿伯並非就必須出賣,他對自己的田地有絕對的主權。亞哈並不能憑著自已是一個王便可以隨意佔奪別人的權利。

亞哈是一個王,本來可以過著很安詳的生活,但他卻不肯稍微抑制自己的貪慾,貪圖別人的田地,結果反而給自己帶來煩惱和痛苦,甚至因此招致殺身之禍。

亞哈王顯然也明白舊約的律法,所以當拿伯拒絕他的要求說:「我敬畏耶和華,萬不敢將我先人留下的產業給你。」亞哈就悶悶不樂地回宮,躺在床上,轉臉向內,也不吃飯。因他知道拿伯所持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是完全根據律法所記載的。而他作為一個以色列國的王,似乎不便過於明目張膽地違背律法,因而一時感到束手無策。他既不肯放棄他自私的意念,卻又一時找不到什麼藉口來對付拿伯,於是便陷人愁苦之中。

身為一國之尊,卻被一個小百姓拒絕,這當然是莫大之羞辱。這是他的貪心所自找的恥辱。罪惡使人失去高貴的品格,變得卑賤、幼稚、小氣、無知……亞哈因得不到拿伯的葡萄園,竟然像小孩子得不著糖果便不肯吃飯那樣,躺在床上,悶悶不樂,這是多麼愚昧的事!雖然亞哈在這件事上的貪心,似乎不過是一點兒小貪而已,但他因這一點兒貪心所犯的罪卻非常嚴重——引致他用邪惡的計謀害了拿伯,然後奪取他的田地,成為一個殺人兇犯。

當亞哈王正要去拿伯的葡萄園時,以利亞奉上帝的命令,警告亞哈王說:「你殺了人,又得他的產業嗎?……狗在何處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處舔你的血。」

按《聖經》上記載,後來亞哈王會同猶太王約沙法去攻打亞蘭王。

亞蘭王已囑咐手下專向以色列亞哈王攻擊,但因亞哈改裝上陣,他們一時認不出誰是以色列王亞哈。但豈知有一人隨便開弓,他的箭便從以色列王亞哈的甲縫射進他的身體。亞哈重傷而死,血流在戰車上,後來洗車時,有狗來舔他的血,便應驗了先知以利亞的話。

亞哈王的死應驗以利亞的話這件事,表示他的戰死與他謀殺拿伯那件事有直接的關聯。雖然看來他不過是在戰場上意外地受傷而死,其實乃是上帝為拿伯那件事向他施行報應的結果。他誠然可以改裝上陣,避免引起敵人的注意,他也可穿著整齊而堅固的盔甲保護他的身體,但他卻擋不住「隨便開弓」的人所發的箭,從他的甲縫穿入他的身體!他無法逃脫上帝的審判和報應。

可見,「貪財是萬惡之根」,萬般罪惡都不外乎於貪慾。而亞哈的貪心卻根源於他信仰的墮落,隨著信仰的墮落,必然在道德上也腐敗。這個故事的道理極為深刻,它告訴我們:人生在世,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慾望,杜絕貪婪,絕對不能貪圖他人的一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