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和線性人生說再見——我們的生命歷程再也無法預測

 

克莉絲蒂.摩爾(Christy Moore)一直很討厭上學。「打從第一天我就不喜歡上學,」她說。「我會假裝在公車站嘔吐。到後來我媽會要求我指出到底是哪裡不舒服,她才會讓我待在家休息。」如果克莉絲蒂說不出來,就必須上公車。「但是到了學校,我還是會設法生病,這樣她就不得不來學校接我回家。」

克莉絲蒂像個男孩,凡是女孩喜歡的事物,例如洋裝或娃娃,她一概不感興趣。「聖誕節早上我把我妹的芭比娃娃屋給拆了。」上了中學之後她變得叛逆。「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只知道我不喜歡上學。」她開始和一名足球員約會;加入啦啦隊,因為在喬治亞州南部,十六歲女孩都會加入啦啦隊;她會翹課,到海邊和朋友鬼混。

十一年級結束那年的暑假,她懷孕了。

「我坦白告訴羅伊,『我懷孕了,』」克莉絲蒂提到當時的男友。「『如果你要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就留下這個孩子。如果你不想,我就交給別人領養。』」羅伊覺得被冒犯;他說,他當然願意一起生活。於是克莉絲蒂告訴母親她懷孕了。

「當時我不知道我媽酗酒,」克莉絲蒂說。「事實上她是偷偷喝酒;每天晚上她會躲進衣櫃裡喝酒,醉到不省人事。我們一直以為她很早睡。」克莉絲蒂和母親一起坐在沙發上,說她們需要談談。結果她母親先開口:「你和羅伊越來越親密了,或許你們需要避孕。」克莉絲蒂心想,嗯,現在說這個有點晚了。

克莉絲蒂的母親提議一起去買幾件孕婦裝,還買了一本隔代教養的書給她父親。她父親通常工作到很晚,於是母女倆把書放在他的枕頭上。「那天半夜我突然驚醒,聽到我爸對我妹大吼,罵她是『壞孩子』。我妹說,『是你另一個女兒。』這就是他知道我懷孕的經過。」

六星期後,克莉絲蒂和羅伊結婚。羅伊從大學休學,在肯德基找到工作。克莉絲蒂從中學休學。兩人住在一間雙拼住宅裡。

「當時我認為這不僅毀了我們的人生,更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她說。「原本我真的不想有小孩,只想當個好阿姨。但是原本絕不生小孩的我,突然間立志成為最棒的全職媽媽,把小孩養育成優秀的公民。」

八年內,克莉絲蒂和羅伊生了三個小孩。羅伊在速食業做過好幾份工作,一路從副理升到經理;克莉絲蒂則在每天早上三點到六點送報。由於原本的社區排擠她,他們只好從衛理公會教堂轉到浸信會教堂。後來他們終於累積足夠信用,申請到貸款,買下一間位在喬治亞州威明頓島(Wilmington Island)商店街的日本料理店。但是羅伊的潰瘍性結腸炎反覆發作,動了兩次大手術,有好幾個月不能工作,兩人因此欠下一大筆醫藥費。「我們就是典型的有兩個半的小孩、少了一份薪水就可能露宿街頭的家庭,但我們不希望變成那樣。我們需要安穩。」

接著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克莉絲蒂經常帶女兒到公立圖書館參加幼兒活動。某天孩子在圖書館學習美術和手工藝,當時克莉絲蒂正懷著第二胎,累得腰痠背痛,她跌坐在距離最近的休閒椅上動彈不得,只好伸長手臂拿起唯一搆得著的書:《咆哮山莊》。「有一半內容我根本讀不懂,所以必須讀兩次。」看完後她又拿了另一本:《梅岡城故事》。「那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她說。「直到現在,我每年都會重讀一次。我會從感恩夜那天慢慢讀起,一直讀到聖誕夜。我的孩子都會嘲笑我,媽,這樣做改變不了什麼的。但是每次你讀這本書,都會有所收穫。」

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四,克莉絲蒂都會去圖書館,坐下來,拿起一本書閱讀。她慢慢看完書架上所有經典名著,包括《傲慢與偏見》、《大亨小傳》與《白鯨記》。就是在那裡、在那張椅子上,在那個書架上,她找到了她和羅伊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她要回到學校。她要重拾小時候一直厭惡的一件事—教育。

某天克莉絲蒂送孩子去幼稚園之後,直接開車到阿姆斯壯亞特蘭大州立大學(Armstrong Atlantic State University)。「我一直哭一直哭。我到底在做什麼?我現在是全職媽媽。好不容易熬到第一堂心理學結束,我心想,我完全聽不懂這個人說什麼。那些坐在我身邊的十八歲孩子一定都聽得懂,因為他們不停搖頭晃腦、抄寫筆記。我回到車上,忍不住哭了出來。你瘋了。你是中學輟學生。你不夠聰明。」

但是克莉絲蒂哭過後立即下車,去上第二堂課,接著繼續上第三堂課。每天她開車載最小的孩子到學校之後,就直接去上課。「我會向上帝禱告,『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把所有資訊塞進腦袋。』」她終於撐過第一個學期,接著報名了第二個學期。她的成績開始有起色。雖然克莉絲蒂的生活已經滿載:不僅要照顧三個小孩、生病的丈夫,還要排練芭蕾舞、參加棒球賽,但是她精準安排好日常生活的所有行程。她會用不同顏色的色筆在日誌上寫下每件事,然後把日誌塞進里昂比恩(L.L.Bean)的藍色書袋。她還製作了一大疊學習字卡。

「我的孩子現在都知道,遇到紅燈時我會拿出字卡;轉綠燈時,他們會喊:『媽!』我就會放下字卡,開到下一個地方。我甚至會在迪士尼樂園複習功課。」

克莉絲蒂在四年內取得呼吸治療學士學位。在懷孕前一直不想要有孩子的那個女孩,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如今還成為拯救早產兒性命的專家。接下來她又花了三年攻讀碩士學位。後來她得了甲狀腺癌,在治療過後做出了此生最華麗的一次跳躍—開始攻讀成人教育博士學位。

六年後的八月,也就是她在圖書館拿起《咆哮山莊》那本書十六年後、自中學休學二十四年後、第一天上幼稚園故意嘔吐三十八年後,克莉絲蒂穿著無袖背心與短褲,頂著攝氏三十九度的高溫,戴上皇家藍帽子、套上長袍,走向走道的另一端。她成功達成此前無法想像的成就:原本她只有高中同等學歷證明,現在卻取得了博士學位。她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雖然我的人生亂了套,但是如果我按部就班,就不會遇到我先生,不會生下我的小孩,或是擁有我熱愛的人生。我可能會在街角吸毒,或是在哪個地方煎漢堡,一事無成。」她說。

反觀現在,她有一份工作,為那些不愛上學的邊緣學生提供諮詢,告訴他們打破傳統生涯路徑、繼續完成教育可以帶來哪些好處。她認為找到自身的人生道路很重要,而她那發展順序顛倒過來的人生就是絕佳的證明。

 

○生命循環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在她出版的《神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Myth)中提到,每當人類向前邁進一步,就會重新調整、修正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每次修正都會牽涉多項議題,從宗教信仰到性禁忌等等。多數人都同意我們正處於轉型時刻。彷彿在一夕之間,科技突飛猛進,宗教機構式微,性別角色重新調整。但是似乎很少人承認甚至理解,我們在思考人生應當呈現什麼形態時,也必須調整自身的期望。

我知道在談論人類生活時,「形態」(shape)一詞似乎有些不知所云。等等,你是說我的人生是圓形、三角形或是直線的?就某方面來說,的確是如此,因為社會告訴我們就是如此。我採用這個字及其背後的概念時,是依循過去幾世紀以來的做法,用來指稱根深柢固的假設與不成文典範,這些假設和典範,將會決定我們如何定義什麼是理想的人類生活。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的人生軌跡是否反覆循環、步步高升、向下沉淪、上下波動,還是其他形態。儘管這些差異聽起來很抽象,卻會在現實生活中造成各種影響,主宰了人生的所有事情:從我們何時該結婚,到我們何時該工作;從我們何時該生病,到我們何時該冒險。

簡單的說,就是誰應該掌控我們人生中的「應該」?

了解這個變化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檢視過去的文化,看看當時人們如何理解這些形態與「應該」。整體來說,人類對人生形態的理解歷經了三次重大演變,它們直接影響了人類的時間概念。最早我們是依據自然時間(natural time,季節性、週期性)形成某種概念,之後改為依據機械時間(mechanical time,規律、切割、線性),到後來我們對時間的認知更加多變,知道時間是動態、難以預測、非線性的。我們先從最早期的認知談起。

從最早期人類衡量時間的方法,就能得知當時的人用什麼方式觀察周遭世界。從巴比倫到埃及等早期文明,人類還未發明計時器,所以是依據大自然變化(例如季節、天氣、反覆出現的規律週期等)去推測時間。在遠古世界,還沒有出現年表、歷史、某個生命事件影響另一個事件等觀念。多數文化認為,人類是遵循某種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生命循環(cycle of life)。(下圖中吞食自己尾巴的埃及銜尾蛇圖案,便是早期文明的代表性符號)。在這種循環世界觀裡,最高等的生命形式不是去開創自己的生涯路徑、不是成為自身故事的英雄,而是要重新體驗已經發生過的一切,也就是複製宇宙故事。

直到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線性時間概念出現,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才有了轉變。《聖經》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在《聖經》中,時間會依循某種歷史進程,從亞當、夏娃,到族長、君王、先知等等。根據基督教觀點,這種時間觀的發展在耶穌出現時達到高峰。人生形態逐漸從週期循環,轉變為更接近線性、持續前進的形態。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依循某種發展路徑,改善自身條件;現在,每個人都渴望過上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因此,在西方出現了全新的人生形態:人生是由一連串不同的階段(stage)組成。

 

○「事情很快就鬧大了!」

 

達文.谷德溫(Davon Goodwin)的人生沒有週期循環。他經歷非常多次意外轉變,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五角形。

達文自小住在匹茲堡的公共住宅,由母親撫養長大。他父親因為毒品罪名入獄服刑。「我哥一直覺得很不爽,」他說,「但我的想法是:是啊,每個人都有爸爸陪著玩耍。太好了,我有媽媽!」某年夏天,達文到北卡羅萊納州探望祖母,在祖母家後院挖地。「那些泥土改變了我的一生,」他說。「我想要成為植物學家。我想要捻花惹草。我身邊大多數的人會說:『你是同性戀,你一定是同性戀。』但我只不過是很喜歡植物而已。」

達文回到匹茲堡之後,他就讀的學校校長請他幫忙看管一座廢棄的溫室,他每天有一半時間待在溫室裡建造熱帶雨林,其餘時間就去練摔角。「我開始搜尋同時開設摔角和植物學課程的大學,居然不多!」他說。「後來他獲得北卡羅萊納大學彭布魯克分校的獎學金。

念大一時,他決定退出摔角隊。「我告訴教練:『謝謝你,但是我想要跑趴,我想要一天不只吃一餐,我想要體驗大學生活。』」過沒多久,他的成績一落千丈,喪失獎學金資格,因此無力支付學費。一名軍隊招募人員願意提供達文六萬美元,幫他支付學費,於是達文決定從軍。他的母親嚇壞了。「你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達文向母親保證,他是在軍中擔任卡車司機,他所在的部隊不會被派駐前線,服役時他還是可以兼顧學業。

但是之後他就被派往前線。一開始是科威特,這地方相對安全一些,但後來中士走進來宣布:「我們接到命令要前往阿富汗。立刻收拾自己的物品,我們一小時內出發。」這下挫屎了,很快,達文心想。「飛機一降落在跑道上,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他們打開後艙門說:『跳下去!』」

有段時間,局勢還算穩定,達文甚至可以休假回家。他返回部隊兩星期後,被指派駕駛陸軍最大型運輸車—奧什科什M一○七○(Oshkosh M1070)重型裝備運輸車,前往坎達哈(Kandahar)西部的赫爾曼德省(Helmand Province)執行任務。「到處是塔利班,」他說。執行任務的前一天晚上,達文有不祥的預感,一直無法入睡。他告訴指揮官:「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但就是有個聲音告訴我,不要開車。」指揮官回說:「那你至少要坐在副駕駛座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