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
☻你不是有拖延症,你是爆發型選手
——很會拖不代表做不好——

古語云:「條條大路通羅馬。」能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一定不只一種。何苦為難自己走那條人滿為患的路,喜歡按照進度、按部就班的人真的很棒,你們是長跑型的選手,你們懂得配速、規劃、延遲享樂。習慣拖拖拉拉的人,像我,可能面對不喜歡的事情時喜歡先逃避一下,需要時間做一些心理建設,想要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再賴一會,也或許你們都知道事情終究會完成,何必急於一時?
在我的同事裡也有這樣不愛寫To-Do List,很難把工作劃分成小單位的類型,在他們的腦袋裡只有開始和截止日期,中間空白的時候,是他們間歇性放縱、焦慮、思考、放空的時間。而這樣有拖延症的人通常都是爆發型選手,當那條死線逼近時,他們會踏著腎上腺素的海浪破風前進,然後順利交出成果,抵達目的地。
你其實很了解自己,那些小小的進度對你來說不痛不癢,你知道自己能夠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你願意挑燈夜戰,用燃燒的方式,在寂靜的夜裡享受抵達終點的狂歡,深刻地感受痛並快樂著的快感。如果不是生活型態改變逼著你放棄拖延的天賦,那你也不須改變。拖延症不是耍流氓,不想做的、還沒想到怎麼做的,就先拖著吧,因為你不只會做完,還會做得很好。

2
☻幽默感的必備條件之一:過得夠慘
——人人都要有自嘲的能力——

我被問我過的眾多問題之一就是,要怎樣才能培養出幽默感?對於這一題其實我曾經認真思考過,且有一個粗淺的體會。那就是幽默感這件事真的和你的DNA有關,像是你天生就有一個看了令人想要發笑的皮囊,擁有一些極端且戲劇化的五官特徵,這樣的人成為喜劇演員可以說是勝之不武。但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想要這種勝利。
去除了長得很幽默這點還有其他辦法嗎?有,那就是你有特殊且通常不愉快,甚至是悲劇等級的生活經歷。你可以仔細想想,那些你覺得好笑的人、事、電影橋段、故事情節是不是大多都是倒楣的事:出門踩到屎、車開進田裡、內褲被公車門夾住、失戀、視訊會議中間唱歌忘了關麥克風(真實經歷)等等。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悲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好笑、雨不是淋在自己身上所以浪漫。不幸的事情有距離地看,就成了一件好笑的事。
所有不幸的事情都是素材,你要有自嘲或是將這些經歷表達出來的能力。這和你看事情的觀點和表達的方式有關,你要能雲淡風清地回顧,添加誇張地描述。例如一個男人中年失業,可能以後要靠老婆養,如果他說感謝公司給他一個中年還能吃軟飯的機會,這樣意想不到的反應可能就會讓人想笑,且還給人一種這個男人很樂觀,可以放心笑他的安心感。但這些能力不是人人都具備的,所以你要想擁有幽默感得先有表達力、夠樂觀、心態夠穩。你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幽默感,一是可能長得不夠幽默,二是你的生活挺平順,兩者都滿值得開心的,不必強求幽默感,畢竟笑話這種東西,看別人的就夠了。

3
☻如何治「下次約」的尷尬病
——有時候只是不想傷害他人——

很多人過去都有一個習慣:結束了和不熟或者根本稱不上朋友的人的社交局後,為了緩解什麼都不說、不留伏筆和懸念的分離時的尷尬,我們都會習慣地說出「下次約喔」、「下次約吃飯喔」。只是不知道哪天有某個小聰明戳破一切,搬走這個本來讓大家都很舒適的台階。對,那些說下次約吃飯的人根本不會約,根本沒有下一次。對此,我著實苦惱了一陣子,結束了活動、飯局準備說掰掰的時候,突然話到嘴邊說不出口了,因爲我知道:對方都在等看看是誰會說出那句表面話,最後誰說出來了,但對到眼神後卻感覺雙方似乎都有點心虛,帶著一絲不好意思逃離現場,我恨那個小聰明,本來可以很有尊嚴地敷衍的社交場面變得如此讓人不自在。
不過,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方法。其實只要在「下次見」前面加上「期待」兩個字,這句話又變得舒服多了。「期待下次見」、「期待下次吃飯」。
「期待」掩飾了你真實的想法,給予這個情境一個正面又溫馨的結尾。「下次約吃飯」這句話尷尬的地方在於,說這句話的人好像「很自然的」是要主動促成下次見面的人。不過「期待」說的只是希望下次還會有這樣的場合讓我們見面,沒有人會去深究誰來安排,也不會有人在乎你不是真的期待。就這樣,我又找回我舒適的台階了,世界又恢復和平。

4
☻成年,價值觀崩壞的起點
——也是自己與自己和解的開始——

長大後,對一個東西的價值可以天差地遠。有次我和朋友吃完飯後,大家準備叫車回家,朋友都住在計程車車資約300左右或以內的地區,只有我住得遠,回家叫車要價超過500元。朋友問我怎麼回家,我說「叫車吧。」其實當時我硬要趕是趕得上末班捷運的,只是回家的路程就要1小時,而搭計程車只要20分鐘出頭。朋友意外我竟然選擇了這麼貴的方式回家。
年輕時我可能會覺得這個選擇根本是瘋了吧,捷運和計程車價格可是差了3倍以上,但快點到家意味著我可以早點洗澡、做一點家事、聽著音樂做一些睡前伸展,然後躺著滑手機讓手機反覆砸到幾次臉後慢慢睡去。如果我花了一個多小時到家,我只能快速洗個澡,可能連牙線都懶得用,接著就趕快爬到床上,快速滑個手機並且讓手機反覆砸到幾次臉後睡去。年輕時有的是時間,窮得剩下健康可以揮霍,但現在耐受力低了,希望盡可能要求舒適、身體需要時間恢復、心靈需要放鬆,沒有吃苦耐勞的餘裕。
我也曾為了我動不動就搭計程車回家而自責,但我現在和自己和解了,如果我以精緻都會男子自居,這就是我必須承受的生活成本,也就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選擇,只要你確認自己能這樣活下去就夠了。


5
☻你好,我正式確診為「I」型人
——懂自己要什麼,什麼型都可以——

以前是星座,許多人談到自己多少都會搬出星座來形容自己,我戀家、我外向、我愛自由、我想法很多、我完美主義、我跟達賴喇嘛生日差兩天等等。到現在大家逢人就問MBTI:「你是I人還是E人?」「我們都是P人很適合一起出國耶!」從12星座到16人格越看越覺得人類還真是都渴望被確診成某種人。我想生肖之所以一直無法火起來,可能是太容易被猜到年齡,真是可惜了我們的十二生肖裡有這麼多可愛動物和奇珍異獸。
這樣的確很方便,方便人「粗略地」了解自己,方便把自己跟別人物以類聚,這種需要歸屬感的天性讓我們都愛往自己身上貼標籤。以前我對這種分類式的東西嗤之以鼻。可是後來我向這套方法和系統臣服了,它們的確在我對自己迷惘和低自尊時給了最好的慰藉(藉口),原來我會這麼沒用是因為我的上升星座、原來我被渣男吸引是我的月亮搞的鬼;它讓我在尷尬刺骨的社交場合上找到同伴,「原來你也是I人啊?太好了我們有伴了!」但前一秒明明看到那個人在派對裡如蝴蝶飛舞,不管,你就是我的I人同伴,你有義務帶著我飛。
如果你現在覺得卡關、對自己不確定、想為自己不平順的生活找一些理由,貼個標籤沒什麼不好。我知道那些什麼「我不能被定義」的口號很酷,但我們終究都想定義自己,勝過當一個一團模糊的孤魂野鬼。


6
☻那麼努力,不如燒香
——不想努力的時候太多了——

我的Podcast節目某次錄音時,器材有點鬧脾氣,小編滿頭大汗地檢查器材,這時我的搭檔公關女王Cindy(岳啟儒)小姐好像發現了什麼:「乖乖呢?怎麼沒有放乖乖?」當下我驚了:「什麼?我以為乖乖是個玩笑,原來它是一個SOP?」小編慌忙地拿來一包綠色乖乖,我的搭檔又開口:「要檢查有沒有過期,過期就不靈了。」
看她一臉正經的樣子我又驚了:「什麼?放乖乖居然還要這麼講究嗎?」現場的人沒有人要去拿說明書看故障排解,一人一嘴地跟我解釋乖乖的重要性,而且還只能放奶油椰子口味,五香口味不行。很明顯地乖乖是器材的守護神,是唯一的解答。
不久後,我又看到一個在竹科工作的朋友在社群發了一張照片,照片裡的機器上都有一包乖乖!在一個講求實驗精神、理性至上的環境裡,還是要臣服於乖乖,科學的盡頭果然是玄學。
在這世界上,我們無法解釋和困難的事情太多了,像是老闆的心思、我們的低薪、還有我朋友看遍醫生,吃了各種益生菌都無法解決的便祕。但是這世間最可怕的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難,而是面對困難我們什麼事都做不了。但玄學的存在給了我們最低的努力門檻和最高的情緒價值,有風水可以改運、有八字可以前瞻、有水逆可以責怪、有星座可以解釋生活和人的荒唐。
所以,努力上班上進不如去上香,做牛做馬不如作法,你還在對玄學嗤之以鼻的時候,我們這些迷信的人們已經得到了精神滿足,而且我堅信,玄學就是還沒被證實的科學,乖乖撐起了我們的半導體奇蹟。

7
☻停止內耗,現在
——轉了半天還是轉不出一朵花——

你現在在幹嘛?是不是又在想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是不是又在拿別人的問題砸自己的腳?世界上就是很多問題你想了多久都沒有答案,像是有些人就是沒來由地討厭你,有些人就是沒有要跟你好好談戀愛,或是他們根本就是原生家庭有問題造就了現在糟糕的他們……(對,想不到怪誰的時候就怪原生家庭就對了)(這是開玩笑的,原生家庭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你自己才是。)
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發覺很多事情都靠兩個字:「心態」。這兩年「內耗」兩個字很紅,就是你花了很多精神力氣去思考、處理、消化自己心裡的問題卻沒有一點好處或效果,就像一台機器運轉了半天卻一點產出都沒有。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這是所謂的反省,其實你就是在內耗自己。
與其糾結對方為什麼已讀不回、不喜歡你,不如想成他覺得自己配不上你;與其想知道他為什麼對你陰陽怪氣,不如都把它歸因於他嚴重便秘;與其試圖讓對方聽懂人話,不如放棄溝通。你可以說這種「精神勝利」有意義嗎?非常有意義,越大你會越發現你的精神很珍貴,要花在讓自己快樂的地方,不要花力氣懷疑自己,你的人格已經固定了,很難再變成一個別人喜歡的樣子。你的精神狀態決定了你的磁場,對你不好的人就是沒理由地討厭你,他們可能自己都不知自己幹嘛這樣,你去討什麼說法?他哪會知道原生家庭(又來?)會讓自己的性格扭曲這件事?
所以,你現在不准想了,去鏡子前面告訴自己:「我很棒,我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一桶胖老爹炸雞。」

8
☻當我積極過生活
——你可以努力得有點心機——

最近我有些生活教我的小事想和你分享:
首先,我終於懂了經濟學裡「拿鐵因子」的消費真諦,也就是把想要的東西價格換成小零錢,公式爲:總價÷預計還款年限÷365天,如果一個10萬元的包分成5年還,一天只要55元,see~一杯拿鐵不到的錢。
第二,與其相信努力,不如保持心態積極,相信玄學。把願望放在手機桌布。少去咖啡廳,勤跑廟,反正你的拿鐵錢已經花掉了。
第三,越讓你快樂的事情,越要省著做。這符合了「邊際效益遞減法則」,吃一包咔辣姆久的快樂值很大,但吃三包或每天吃快樂就會大打折扣。同理可用在任何讓你放縱的事情上面,所以,間歇性混吃等死,持續性爲生活做牛做馬才是最符合現實的作法。
第四,成年人的時間太過寶貴,尤其我們在我們這個年紀,每過了60秒我們的壽命就減少1分鐘,所以做需要投入長時間的選擇時需要格外謹慎,例如追劇。建議你善用SWOT分析,也就是追劇前先評估這部劇的Strengths(優勢):它的題材新嗎?演員(演技、長相)好看嗎?口碑好嗎?然後Weaknesses(劣勢):集數太多不行,耗耐心。套路舊不行,沒有啟發性。Opportunities(機會):它可以為你生活帶來什麼?和別人聊天的談資?啟發你到某個城市旅遊?就像雖然我覺得《艾蜜莉在巴黎》非常難看,但場景在巴黎實在太美了,令人嚮往。Threats(威脅):太精彩可能會讓你無法停下,影響睡眠;劇情太沉重或使人產生不安也要考慮,成年人的心理安定感很重要。最後你就可判定一部劇是否值得追。
看到了嗎?看似「不努力」的我們,過起生活來可是多麽努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