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十三章 靈魂之愛(節錄)

•日期:二〇二一年八月
•催眠者:Q
•受催眠個案:A
•受催眠個案潛意識(高我):SC

催眠內容

靈魂的本質即是「愛」
  什麼是「靈魂」?靈魂與意識有什麼不同嗎?西方宗教所說的靈魂,與東方佛教與道家所稱之的意識,兩者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嗎?如果人類的內在真的有靈魂存在,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很難感受得到呢?如果我們的身體內在真的存有靈魂,那麼構成靈魂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感受到自己的靈魂?
  什麼是「愛」?為什麼我們人類從一出生之後,直到死亡那一刻,都在不停往外追求愛?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類渴望被愛,卻往往終其一生無法追求到心中想要的那種溫暖、無條件、永遠不會改變、只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愛?
  如果不是曾經擁有過,這種追尋不可能成為全人類內心深處的共同渴望與記憶。然而,有沒有可能我們根本不需要往外追求?有沒有可能我們只需要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靈魂,就能夠重新擁有那種溫暖、無條件、永遠不會改變、只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完美的愛呢?
  也許本章內容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或者喚醒你成為小嬰兒出生之後遺忘的記憶。
(一)你的靈魂(第七識)就是「愛」
Q:你看到什麼?
A:還是回到這種「空、無、寂靜」的感受的狀態,充滿全身。能量感覺很強,現在身體好像罩著一層很強的溫暖能量。雖然還是「空、無、寂靜」的感受,也不具體,但是有一種能量感。也就是說「靈魂(第七識)」調降比較多頻率的時候,你會感受到的是這種能量感。雖然是無形無相,非物質化,但是如果調降頻率到很靠近物質世界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包圍在你身體外的靈魂,也就是第七識,會有一種能量感。可是這種能量感卻又是無形無相,抓不住,摸不著,非物質化。所以只能暫且形容成「空、無、寂靜」的感受,有一個空間感,但又沒有具體範圍。這個時候,我感受到的其實就是我的「靈魂」,也就是我的「第七識」。
Q:是。
A:這是因為靈魂(第七識)調降頻率到最靠近物質世界的時候,你清除了大部分無明妄想慾望,這個時候你的頭腦裡面已經沒有什麼無明妄想,你不會整天被這些無明思緒佔滿,或者說你不再滿腦子妄念紛飛的時候,你可以開始覺察到你的「靈魂」充滿在你的整個肉體周圍。有些人會形容像是「能量」的感覺,也有些修行者會稱之為「氣」或「?」,無形無相,非物質化,摸不到,抓不到,一般肉眼也看不到。然而,如果你靜下心來感受,你可以感受到,它包圍住你的整個肉體,沒有一定的具體範圍。但如果你想要它呈現一定具體的範圍也可以,你會感受你具有自己的一個空間感,有別於跟其他人之間的一種個人範圍。
Q:是的。
A:這個時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溫暖的感覺。因為我的靈魂(第七識)的力量已經全部回來了,它不會再往外擴散。所以它會回來完全凝聚在我的心腔,然後再擴散至我的身體周圍,包圍住我的整個身體。因此我會感受到一種溫暖的能量感,這種感受就是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能量,凝聚在我的身體周圍。有些人會形容這些生命能量是一種溫暖的氣(?),遍布在你身體周遭一定範圍。不過範圍有多大,每一個人都不一定。我現在沒有讓它擴散得很大,所以這股溫暖的氣(?)包圍在我的身體周圍。
Q:好的,然後呢?
A:這股「氣(?)」也就是當我的「生命能量」完全收攝回來,我不再外求,也不再與其他人能量交纏,所以生命能量得以完全收攝回來,保存在丹田裡面。收攝回來之後,這些生命能量(?)就會沿著你的中脈(靠近脊椎的非物質能量通道)貫通到第三眼,並且連結頂輪,以及上頂輪。然後再向外擴散,包圍住我的整個肉體,充滿整個肉體,以及所有的脈輪、穴道、四肢百骸與能量線。
不同的修行系統,對於身體的能量節點及能量通道,都有不同稱法,先簡稱之為脈輪、穴道及能量線。這些生命能量(?)也可以說是我的靈魂、第七識,或者說靈魂能量、第七識的能量。這股生命能量,如果以道家的說法會稱之為「?」,有別於世間可以感受到的空氣的「氣」,因為這股「?」(生命能量)屬於非物質狀態。
Q:是的。
A:當你的心沉靜下來,腦袋裡不再思緒紛飛,你不再被過去及未來的無明慾望佔滿整個心神。你不再外求,不再誤以為自己會被外境所影響,你會將自身的生命能量,以及眼、耳、鼻、舌、身、意(頭腦)的注意力全部收攝回來,那麼你就會回到「完整靈魂」的狀態。這個時候,以唯識的說法,也就是你從小我第六意識當中醒來,回到第七識清明智慧的狀態。
當你回復第七識清醒狀態,你的「生命能量」會完全收攝回來,並且貫通整個身體的脈輪、氣脈以及所有的能量線(能量通道),你會感受到全身上下及身體周遭融合著這種溫暖、流動、祥和、寧靜、舒服的細緻能量。你會感受心口暖暖的,手指間及腳底也有暖意,全身也都是熱熱的。因為你的身體氣脈完全充滿了你自己的生命能量,而且是流動的。
這種充滿在你的身體及周圍的溫暖能量,就是你的「靈魂」,也就是你的「第七識」,或者也可以說是丹田裡的「生命能量」。另外一種理解,也可以說是我的這個單獨意識調降進入物質世界的頻率,以我的肉體感知可以感受到的。如果我打開第三眼的功能,我可以看得見這股生命能量。不過,即使沒有打開第三眼,只要靜下心來,我也可以感受得到。
Q:瞭解,然後呢?
A:最明顯的感受是,你可以感覺心臟的地方出現一股暖流,然後通往四肢百骸以及全身、皮膚、每一個細胞,並且往外擴散至包圍住身體的一定範圍。有些時候,某些看得到這股生命能量的人,會稱這是包圍住人的肉體的「能量光球」或「能量場」。某個層面,這股「生命能量」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溫和的亮光,從我的身體裡面發出來,包住我的全身。現在比較像是橢圓形的形狀,因為我現在沒有想要讓它張開得很大。
另外,以某種方面的說法,我會形容這是一種「空、無、寂靜」的感受。但是以另外一種方向來描述,我會形容這是「靈魂之光」,或者也可以說這個就是「丹田裡的生命能量充滿全身」,也可以說這是我的「第七識」。或者,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人類時常將這種感受稱之為「愛」。因為當你感受到自己的「靈魂(第七識、生命能量)」的時候,你感受到的是心口出現暖意,你感受到心口發散出一種溫暖的暖意,包裹住你的全身,你的全身充滿這種溫柔的、包容的、令人安心的溫暖感受。這種感受就是人類會稱之為「愛」的感受。
Q:是的。
A:而最開始、一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所感受到的這種「愛」的感受,就是我們感受到自己的「靈魂」的感受。這就是我們原來的感受,當我們在本源(源頭)的時候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受事實上無法形容,而以人類最接近的形容可以說這就是「愛」的感受。這也是來自於生命原來狀態的感受,生命原來的真實感受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受就是生命原來的狀態,我們本來就是「愛」。
你的「靈魂」就是愛,你的「第七識」就是愛,你原來的生命本質就是「愛」。當我們一同在本源、合一的狀態之下,就是這種溫暖的「愛」。當然,在無形無相的狀態下,不會有溫度的感覺,只是我現在以我的肉體感受到這種生命本質的時候,我感受到的就是這種溫暖感。
(二)往外求,找不到原始記憶中的「愛」
Q:是的。
A:無始以來,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我們每一個靈魂都深刻地記得這種最初始「愛」的感受。
當我們從源頭調降頻率進入物質宇宙,然後再調降頻率,進入媽媽肚子裡面的嬰兒胚胎,小嬰兒胚胎被包裹在媽媽的羊水裡面,我們以為這種溫暖的感覺就是原始記憶中「愛」的感受。但其實,當你進入小嬰兒肉體,待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你最初感受到的還是你自己的「靈魂」。事實上,小嬰兒最初感受到的「愛」的溫暖感受,其實是自己的「靈魂」。你的小嬰兒肉體先被你自己的「靈魂」包裹著,然後才被媽媽的羊水包圍住。
所以,最一開始的時候,你感受到的那種充滿溫暖的、安全的、包容的、無條件的「愛」的感覺,其實是你自己的「靈魂」。
Q:瞭解。
A:等到你的肉體胚胎在媽媽的肚子裡面越來越成長,你越來越感受到待在媽媽子宮裡面的,就是「愛」的感覺。在你的真實生命本質層面,你感受到的這種「愛」的感受,第一層就是你自己的「靈魂」,然後第二層你會感受到的是媽媽的「靈魂」包裹住你。你的靈魂被包圍在媽媽的靈魂裡面,所以你也會感受到媽媽的「靈魂」。
如果你的靈魂進入的是一位期待你的出生的媽媽肚子裡面,你會感受到的是這個靈魂對你的「愛」的感覺。因為這個媽媽的靈魂期待你的到來,她已經準備好要把你生下來,你會感受到她的靈魂溫暖地包裹住你。所以,你這個嬰兒肉體最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的「靈魂」的「愛」的感受,然後再來你會感受到媽媽的「靈魂」,對你的接受與期待的「愛」的感受。你感受到的媽媽的「愛」,也就是媽媽的靈魂觸碰你的靈魂的感受。
另外一種情況,某些人因為生命計畫的緣故,他們選擇進入一位並不期待或者還沒有準備好迎接他們出生的媽媽肚子裡面,這位媽媽的靈魂在某個層面抗拒小嬰兒的出生。那麼這位小嬰兒在媽媽肚子裡面所體會到的「愛」,大部分都會是來自於自己的「靈魂」。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或某些時刻,他才能夠體會到來自於媽媽的愛。有時候,因為哺乳類動物母性天性,或者清醒靈魂的層面,這位媽媽還是會在某種程度或某些時刻,顯露出靈魂的「愛」,包裹住存在於子宮裡的嬰兒靈魂。也就是說,即便這位媽媽並不期待你的出生,你還是可以觸碰到她的靈魂,只是你會感受到她給你的「愛」不會太多。雖然也許不是很多,但是你還是會感受到來自於她的「愛」。不過這一層屬於來自媽媽的「愛」,只是你能感受到的第二層的「愛」。
進入一具嬰兒肉體之後,你最主要感受到的「愛」,還是來自於你自己的「靈魂」。
Q:是的,然後呢?
A:然後,你出生了,你離開媽媽的子宮,脫離母體。你的嬰兒肉體突然接觸到外境物質世界,也許是冰冷的空氣、強烈的醫院燈光、廣大的空間感等等,這些對於嬰兒來說,屬於非常強烈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外境因素,刺激嬰兒肉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會被這種突如其來離開母體之後的強烈肉體感官,所驚嚇與震撼;於是你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失落感:「喔,我失去愛了,我感受不到愛了,我被愛拋棄了。」
原來你的肉體被包在媽媽的子宮裡面,你的靈魂被包裹在媽媽的靈魂裡面,你感受到完全的安全、溫暖、無條件被包容的感受。但是當你脫離母體之後,你的肉體及靈魂完全獨立於這個物質世界,你不再被媽媽包裹住。你被脫離母體之後的強烈感官驚嚇到,以致於你忘記了原來你被包裹住的溫暖、安全的「愛」,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靈魂」。你忘記自己的「靈魂」,反而被困在強烈的「肉體感官」當中。
你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你忘記自己的靈魂了,你也不再與媽媽的靈魂融合。所以你會誤以為「我失去愛了」,「我沒有愛了」,「原來我明明擁有過那麼溫暖、包容、安全、無條件的愛啊,可是為什麼不見了?」雖然,你自己的「靈魂」還是包裹住你的肉體,只是受到出生的那一剎那,強烈的外境色、聲、香、味、觸、法的刺激,讓你因而遺忘原來自己「靈魂」當中「愛」的感受。或者以另外一種說法,在出生的那一剎那,你與你的靈魂斷了連結。
於是你會生起一個強烈的誤解,誤以為自己被拋棄了,你被一種「愛」的感受拋棄了。因為這種誤解,誤以為被溫暖的「愛」拋棄,致使我們從脫離母體開始,直到這一生結束之前,終其一生,我們會不由自主地不斷追尋「想要再被記憶中那種無條件被包容的『愛』包裹住的感受」。
Q:是的。
A:在你很小的時候,你可能誤以為這種「愛」來自於媽媽,所以你從小不斷向媽媽討愛,希望媽媽給予你記憶中那種「無條件包容的愛」,你想要再次擁有那種完全被「愛」包圍住的安全感。然而,你其實完全忘記你想要的這種完全被包容的無條件的「愛」,事實上來自於你自己的「靈魂」。你誤以為記憶深處,從來不曾離開過你的永恆、無條件的「愛」,來自於外在,於是終其一生,你不斷往外追求「愛」。
一出生之後,你誤以為這種無條件包容的「愛」來自於媽媽的時候,你會追求來自於媽媽的愛,你希望得到媽媽的疼愛、包容與認同。再大一點,你開始追求來自於爸爸的愛,爺爺、奶奶及其他家人們的愛。上學之後,你開始追求同儕、師長的認同與愛。青春期之後,你追求的是異性的愛、同性的愛,男友、女友的愛。出社會之後,你追求同事、長官、整個社會的認同與愛。結婚之後,你的追求又多了一項老公或老婆的愛。老了之後,追求的項目又再加上兒女的愛、孫子的愛。
這一生直到結束之前,你不斷往外追求「愛」。
你會感受到這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油然而起的不知名渴求,你不知道為什麼要追求,但是你就是無法控制、不由自主地想要追求別人愛你。你不斷追求、不斷追求,你就是無法停止這種「想要別人愛你、贊同你、認同你、接受你」的渴望。這是因為你誤以為自己失去「愛」了。明明你的記憶深處就是曾經感受過那麼真實的「愛」啊,可是怎麼不見了呢?那種完全被包容、被接受的無條件的「愛」,那種只屬於你一個人的、不曾離開過你的永恆的愛,為什麼不見了呢?
然而,事實上,你並沒有失去過。你一直追求的「愛」其實就是「你自己」,你一直想找回來的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靈魂」。你忘記自己原來的狀態了,你忘記你的生命真相就是「靈魂」,你的生命本質就是「愛」,你就是「愛」。那種最初記憶中溫暖的愛的感覺,其實就是你感受到自己的「靈魂」。
Q:瞭解。
A:如果再往回推,這種溫暖的「愛」的感覺,最初就是待在「源頭」的感受。事實上,所有的靈魂並沒有離開過源頭,我們只是從源頭轉向,轉成第八識,然後某一意識面向調降頻率進入第七識,再調降頻率進入一具人類肉體裡面。我們的意識還是連結源頭,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源頭。當我們在第八識,或者調降到第七識,進入這個宇宙的時候,我們體會到的「自己(單獨意識)」都是這種「愛」的感受,我們一直感受到的就是這種被溫暖的「愛」包圍住的感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