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的美學
某個晚秋,有人打電話給我,說他對種樹很感興趣,因此在京畿道楊平買了一塊土地後,種了很多樹;但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樹木總是種不活。本來計畫結束首爾的生活去那裡定居,但是沒想到一切都成泡影。因為對方的懇切請求,於是我前往那裡去看了一下。
那裡有眾多樹木形成森林,表面上看起來完好無缺,究竟有什麼問題呢?
我為了確認狀態而走近樹木,瞬間,某個東西映入眼簾,那是個超大型的動力噴霧器。我問他這是什麼時,他說這是用來打藥的,因為樹上好像長了蟲子,如果沒有大型噴霧器,就無法把農藥噴灑到樹頂。據說他已經連續一個星期,每天都在噴灑農藥了。突然,我開始好奇他想要到這裡來生活的理由。
「為什麼您要到這裡來生活?」
「我想與自然為友,度過餘生。」
「那為什麼要灑農藥?」
他以「你是真不知道才問的嗎」似的表情,看著我好一陣子,才這樣回答。
「眼前的樹木都快死了,怎麼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回答完後,可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還補充了這樣的話。當然,我知道農藥會毀掉土地,甚至還會殺死周圍的花草,但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每天病入膏肓的樹木不管……
我不露聲色地嚥下幾乎脫口而出的嘆息,又問道:
「所以有效果嗎?」
「好像稍微好了一些。我正在考慮要不要使用更強一點的藥。」
雖然想反問「既然都這麼想了,為什麼還來找我?」但我還是忍住了。
因為如果就此打道回府,那些樹木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可以說是不言而喻。
對第一次種樹的人來說,真正不能隨心所欲的就是種樹。沒有比種樹更棘手的事了。
這句話並沒有錯。在不了解的人眼裡,樹木看起來似乎只是注視著太陽地默默矗立著而已,然而,樹木一旦承受壓力,可能會過早地開花,有時甚至會極端地試圖自殺;一旦身處不合心意的環境,也會根本不想長大,所以有時也要像人一樣打個針才行。
就算是忍一忍也只能忍個一、兩天,看著樹木那個萎靡的樣子,怒火中燒在所難免。再加上本來就因無法隨心所欲而鬱悶著,又看到樹木被蟲子蛀得腐爛不堪的模樣,真是情何以堪?
或許他看到一直生病的樹木,心生焦慮且鬱悶不已,因而產生明知注射農藥不好,也想要救活樹木的心情。
當然,事態緊急時也不能不用藥。我車裡就放著幾個常備的農藥。但是那也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一旦使用農藥,蟲子就會產生抗藥性,下次再使用農藥就沒有作用了。時間一久,若經常使用農藥,結果連樹木都會死掉。
可以肯定地說,下藥也許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十年後、二十年後卻無法保證。我能對他說的話只有一句。
「想打藥就打吧。如果你只想殺蟲而不想管樹木死活的話。」
似乎仍迷戀於打藥而把目光投向動力噴霧器的那個人,在環顧了一下樹木後,問道:「按照你的方法,能救活樹木嗎?」
「只要有耐心。」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鳥。蟲子最大的天敵就是鳥。如果能利用鳥類,即使需要一點時間,但顯然能夠成為長期的處方。那麼,如何才能吸引鳥兒來呢?
首先是蓋起鳥巢,掛在樹枝上,接著研究鳥兒喜歡的食物,我苦思之後想出來的就是牛油。秋去冬來之際,鳥類需要脂肪質。韓國人醃泡菜以準備過冬,而鳥類則是食用具有油質的東西。所以我們把白牛油掛在高處樹枝上,來吸引鳥類的目光。
然而仔細一想,這已經不是招鳥就能解決的事。因為已噴灑的農藥明顯導致以樹木為主軸的生態秩序被破壞。因為農藥而死亡的不僅僅是害蟲,即使招來鳥兒,若無法恢復被破壞的食物鏈,完美的驅蟲將是個艱鉅的任務。
「那麼吸引吃害蟲的大蟲子過來吧!」
在秋天施行有機農法而生長的稻草裡,會藏著蜘蛛卵。這些蜘蛛若從卵中孵出,就會捕食樹木上的害蟲;另一方面,以蜘蛛為主食的其他昆蟲也會到樹木來覓食。假使透過這種方式形成食物鏈,一般的病蟲害絕無法輕易進犯樹木。
我花了幾天時間才找到以有機農法栽培的稻草,運送到楊平。
到此為止是我應盡的本分。但問題是,恢復生態秩序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換句話說,樹木找回原貌也需要相對應的時間。更何況,那塊土地已經是被農藥毀壞殆盡的狀態了,不是嗎?
幸運的是,樹木的主人雖然不知道樹木的這些特性,卻是個充分喜愛樹木的人。最後我這麼對他說:
「具有自生能力的樹木,除非有人來強行砍伐,否則絕對不會病死。最大的問題是,必須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想想看,造成樹木疼痛的最大因素,似乎是人們的「焦躁」所致。心急如焚之下,又打藥又隨意剪除樹枝;而且還對原本置之不理也無妨的樹木注入營養劑,澆上了滿滿的肥料。
但是,這最終會導致樹木病入膏肓。越著急地追問「為什麼不行?問題在哪裡?」等,做這個做那個的,樹木就會越快無聲無息地死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似乎也越來越嘮叨,不過,真的只是想告訴大家這一點。種樹的人至少要提早十年、二十年來思考並等待。即使在自己這一代無法等到,也要學會從容,並相信結果必然會在後代實現。
自從與樹木為伍,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焦躁感消除了許多。因為我知道,培育樹木是無止境的等待過程,只有從中找到從容,才能讓夢想成真。
也許生活在分秒必爭的時代,談論等待會被認為是不合時宜,但我並不這麼想。因為我看過太多明明只要等待就能成功,然而卻因沒有耐心,只得中途放棄寶貴夢想的例子了。
更令人傷心的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很多人因為討厭等待和忍耐的生活,所以乾脆連夢都不做。如果有人在旁邊說「我會等待」、「我會堅持下去」,他們會齊聲搖頭說,「人生不是那樣的」。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莫非是因為這個原因?近來,大家都對直到晚年才為了不知得花多少時間達成的夢想,從頭學起的人另眼看待。在晚間新聞中登場的,老人實現晚學夢想的報導,不知為何讓人感到如此苦澀?
有人曾說,人生就是等待的延續。出生、學步、學校畢業、就業、結婚、生孩子、買房子、安穩度日等等,在無止境的等待下,終其一生。但嚴格來說,那並不是等待。我指的不是時間上、物質上的等待,而是若非心靈上更加渴望,若是未曾用盡心思而努力的等待,都不具意義。不,正確來說,應該說是其意義無法長久持續下去。
有時我會看著樹木反覆叨念著。我是否只顧眼前利益,是否因為錯誤的等待而白費了心思,是否只盼著走舒服的路……
治標不治本,顧名思義就是只處理表面而未治理根本。如果那樣就能滿足生活的話,也不是什麼壞事,但現在我才知道,人生沒那麼容易。
今天我也是一邊治療樹木,一邊學習等待的美學。即使不是第一名,可我想用我的雙腳越過終點線。
某個晚秋,有人打電話給我,說他對種樹很感興趣,因此在京畿道楊平買了一塊土地後,種了很多樹;但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樹木總是種不活。本來計畫結束首爾的生活去那裡定居,但是沒想到一切都成泡影。因為對方的懇切請求,於是我前往那裡去看了一下。
那裡有眾多樹木形成森林,表面上看起來完好無缺,究竟有什麼問題呢?
我為了確認狀態而走近樹木,瞬間,某個東西映入眼簾,那是個超大型的動力噴霧器。我問他這是什麼時,他說這是用來打藥的,因為樹上好像長了蟲子,如果沒有大型噴霧器,就無法把農藥噴灑到樹頂。據說他已經連續一個星期,每天都在噴灑農藥了。突然,我開始好奇他想要到這裡來生活的理由。
「為什麼您要到這裡來生活?」
「我想與自然為友,度過餘生。」
「那為什麼要灑農藥?」
他以「你是真不知道才問的嗎」似的表情,看著我好一陣子,才這樣回答。
「眼前的樹木都快死了,怎麼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回答完後,可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還補充了這樣的話。當然,我知道農藥會毀掉土地,甚至還會殺死周圍的花草,但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每天病入膏肓的樹木不管……
我不露聲色地嚥下幾乎脫口而出的嘆息,又問道:
「所以有效果嗎?」
「好像稍微好了一些。我正在考慮要不要使用更強一點的藥。」
雖然想反問「既然都這麼想了,為什麼還來找我?」但我還是忍住了。
因為如果就此打道回府,那些樹木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可以說是不言而喻。
對第一次種樹的人來說,真正不能隨心所欲的就是種樹。沒有比種樹更棘手的事了。
這句話並沒有錯。在不了解的人眼裡,樹木看起來似乎只是注視著太陽地默默矗立著而已,然而,樹木一旦承受壓力,可能會過早地開花,有時甚至會極端地試圖自殺;一旦身處不合心意的環境,也會根本不想長大,所以有時也要像人一樣打個針才行。
就算是忍一忍也只能忍個一、兩天,看著樹木那個萎靡的樣子,怒火中燒在所難免。再加上本來就因無法隨心所欲而鬱悶著,又看到樹木被蟲子蛀得腐爛不堪的模樣,真是情何以堪?
或許他看到一直生病的樹木,心生焦慮且鬱悶不已,因而產生明知注射農藥不好,也想要救活樹木的心情。
當然,事態緊急時也不能不用藥。我車裡就放著幾個常備的農藥。但是那也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一旦使用農藥,蟲子就會產生抗藥性,下次再使用農藥就沒有作用了。時間一久,若經常使用農藥,結果連樹木都會死掉。
可以肯定地說,下藥也許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十年後、二十年後卻無法保證。我能對他說的話只有一句。
「想打藥就打吧。如果你只想殺蟲而不想管樹木死活的話。」
似乎仍迷戀於打藥而把目光投向動力噴霧器的那個人,在環顧了一下樹木後,問道:「按照你的方法,能救活樹木嗎?」
「只要有耐心。」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鳥。蟲子最大的天敵就是鳥。如果能利用鳥類,即使需要一點時間,但顯然能夠成為長期的處方。那麼,如何才能吸引鳥兒來呢?
首先是蓋起鳥巢,掛在樹枝上,接著研究鳥兒喜歡的食物,我苦思之後想出來的就是牛油。秋去冬來之際,鳥類需要脂肪質。韓國人醃泡菜以準備過冬,而鳥類則是食用具有油質的東西。所以我們把白牛油掛在高處樹枝上,來吸引鳥類的目光。
然而仔細一想,這已經不是招鳥就能解決的事。因為已噴灑的農藥明顯導致以樹木為主軸的生態秩序被破壞。因為農藥而死亡的不僅僅是害蟲,即使招來鳥兒,若無法恢復被破壞的食物鏈,完美的驅蟲將是個艱鉅的任務。
「那麼吸引吃害蟲的大蟲子過來吧!」
在秋天施行有機農法而生長的稻草裡,會藏著蜘蛛卵。這些蜘蛛若從卵中孵出,就會捕食樹木上的害蟲;另一方面,以蜘蛛為主食的其他昆蟲也會到樹木來覓食。假使透過這種方式形成食物鏈,一般的病蟲害絕無法輕易進犯樹木。
我花了幾天時間才找到以有機農法栽培的稻草,運送到楊平。
到此為止是我應盡的本分。但問題是,恢復生態秩序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換句話說,樹木找回原貌也需要相對應的時間。更何況,那塊土地已經是被農藥毀壞殆盡的狀態了,不是嗎?
幸運的是,樹木的主人雖然不知道樹木的這些特性,卻是個充分喜愛樹木的人。最後我這麼對他說:
「具有自生能力的樹木,除非有人來強行砍伐,否則絕對不會病死。最大的問題是,必須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想想看,造成樹木疼痛的最大因素,似乎是人們的「焦躁」所致。心急如焚之下,又打藥又隨意剪除樹枝;而且還對原本置之不理也無妨的樹木注入營養劑,澆上了滿滿的肥料。
但是,這最終會導致樹木病入膏肓。越著急地追問「為什麼不行?問題在哪裡?」等,做這個做那個的,樹木就會越快無聲無息地死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似乎也越來越嘮叨,不過,真的只是想告訴大家這一點。種樹的人至少要提早十年、二十年來思考並等待。即使在自己這一代無法等到,也要學會從容,並相信結果必然會在後代實現。
自從與樹木為伍,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焦躁感消除了許多。因為我知道,培育樹木是無止境的等待過程,只有從中找到從容,才能讓夢想成真。
也許生活在分秒必爭的時代,談論等待會被認為是不合時宜,但我並不這麼想。因為我看過太多明明只要等待就能成功,然而卻因沒有耐心,只得中途放棄寶貴夢想的例子了。
更令人傷心的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很多人因為討厭等待和忍耐的生活,所以乾脆連夢都不做。如果有人在旁邊說「我會等待」、「我會堅持下去」,他們會齊聲搖頭說,「人生不是那樣的」。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莫非是因為這個原因?近來,大家都對直到晚年才為了不知得花多少時間達成的夢想,從頭學起的人另眼看待。在晚間新聞中登場的,老人實現晚學夢想的報導,不知為何讓人感到如此苦澀?
有人曾說,人生就是等待的延續。出生、學步、學校畢業、就業、結婚、生孩子、買房子、安穩度日等等,在無止境的等待下,終其一生。但嚴格來說,那並不是等待。我指的不是時間上、物質上的等待,而是若非心靈上更加渴望,若是未曾用盡心思而努力的等待,都不具意義。不,正確來說,應該說是其意義無法長久持續下去。
有時我會看著樹木反覆叨念著。我是否只顧眼前利益,是否因為錯誤的等待而白費了心思,是否只盼著走舒服的路……
治標不治本,顧名思義就是只處理表面而未治理根本。如果那樣就能滿足生活的話,也不是什麼壞事,但現在我才知道,人生沒那麼容易。
今天我也是一邊治療樹木,一邊學習等待的美學。即使不是第一名,可我想用我的雙腳越過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