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青春必修課3:文學中的情感密碼

79特價23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文學看友情: 那些故事中的真心與試煉
--真正的友情不是沒有摩擦,而是在摩擦中學會修補與成長。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說:「我掛念兩種人,相濡以沫的愛人,肝膽相照的朋友;我謝絕兩種人,做事不道義的,處事無誠意的;我珍惜兩種人,借給我錢的人,牽掛我的人;我遠離兩種人,遇好事伸手的,遇難處躲閃的。」相當真誠而精準地講出了益友和損友的區別。
莫言表明,他欣賞那些「肝膽相照」的朋友,而拒絕「處事無誠意」的人。這強調了誠信在友情中的重要性。誠信的維持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如果一方缺乏誠意,另一方就容易感到被辜負或利用。莫言提到「遇好事伸手的,遇難處躲閃的」人,是友情中缺乏誠信的典型例子,這樣的朋友會讓人失去對友情的期待與信任。如果朋友之間缺乏誠信,關係便會因懷疑、不信任而逐漸瓦解。誠信不僅指言語上的真誠,也包括行為上的一致性和對承諾的履行。
再看張忠謀在他的自傳中提出對朋友的看法:「進入哈佛之前,我不認識什麼美國朋友。過去我對美國人的認知可說全從書本上得來,一般書上的說法總是以為美國人熱情、直率,但不容易與他們有深交。但我與第一個美國朋友柏曼就立刻突破了這個窠臼。此後幾十年中,我認識了許多很要好的美國朋友,近十幾年在台灣當然也認識了許多投契的台灣朋友。我想,友情的形成與維持在世界各國都一樣,只要能『以誠相待』不怕沒有朋友。」張忠謀提到,他初識美國朋友時,突破了文化背景的差異,靠的是「以誠相待」。所以友情的形成不受地域、國籍或文化限制,只要雙方坦誠相待,就能建立深厚的情誼,讓彼此的真心相互靠近。
誠信需要時間驗證,短期的交往可能不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真誠,但長久的相處會讓誠信自然顯露。真正的朋友能在你最需要時站在你身邊,像莫言提到的「借給我錢的人,牽掛我的人」,這種信任建立在雙方長久以來的誠信基礎上。誠信也是友情的基石,讓友情更有力量,因為它承載著彼此的信任與情感,決定了友誼能否持久。
誠信的朋友如同人生中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友情成為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略)

總結以上關於友情文學作品,提供我們以下幾點啟示與提醒:
1.誠信是友誼的基石,保持真誠,不說謊、不背叛,是維繫友情的關鍵。
2.珍惜彼此的用心,感恩和讚美朋友的付出,避免因忽視而傷害友情。表達欣賞與鼓勵,會讓友情更有力量。
3.在友情中保持坦誠,遇到問題及時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效溝通。
4.避免過度依賴朋友,或讓朋友感到他們的付出被理所當然地接受。學會感謝朋友的陪伴與支持,並適時回饋,讓友情更有溫度。
5.長久的友情往往源於彼此價值觀的共鳴,以及在成長過程中的相互扶持的經歷。與朋友共同學習與成長,才能讓友情更有意義。
6.懂得尊重彼此的差異,同時給予關心與支持,才能讓這份感情歷久彌新,成為生命中重要的依靠與力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