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一直這樣
年節期間因為沒有任何行程,所以我連在家準備午餐都可以慢條斯理,悠閒地洗菜、清潔碗盤跟爐子。
那時,突然聽到一個聲音:「不會一直這樣。」
順著這個想法,我想起過往曾不停地在各地旅行,那時為了研究而出門,也為了工作後好好休息而出遠門旅遊,回家多是為了收拾、補貨、換洗衣物。所以那時無法在家裡種植任何植物盆栽,只能選擇屋外有大樹的環境。
又有一段時間,只在幾個地方移動,為了尋求最高效率,路線跟行程都是簡化再簡化,專注在要完成的事務上,連飲食跟運動都納入高效完成任務的計畫中。這時可說是我的旅遊魂閉關修煉的日子。
新冠疫情數年間,大家都經歷了盡量不出入公共場所、非不得已不與外界接觸說話,即使必須出門也是迅速返家,一切都減到最低程度,居家生活成了全部。盡量不外出採買、不外出休閒、不外出社交,甚至不外出上學與工作,各個宗教聚會也都宣導改為線上。接著人們話說得少,腦筋也比較少動,該成長發展的孩童跟需要維持腦力的老人,在這幾年當中遲緩與老化得比往年都多很多。逐漸解封後,各國爆發了報復性出國,即使沒那麼有趣、即使是去過多次的地方,但只要能出國,哪裡都可以。
「不會一直這樣。」
不會一直這樣為生活奔波,也不會一直這樣平淡度日。
當然,也不會一直這樣苦於不被理解,自然也不會一直這樣喜形於色。
不會一直笑下去。
不會一直哭到底。
不會一直感覺心痛。
也不會一直苦惱到眉頭深鎖。
我的老師鄭明析牧師說過這麼一件事:
「一切的事情都有 神的旨意,那些旨意都是好的旨意。
在 神的旨意中沒有不好的旨意,只有好的旨意。
神會根據人的行為,配合時機和理致來動工,有時讓人過得順利,有時讓人過得較為困苦。
如果人一直負面地看待自己遭遇的事情,內心就會總是煎熬痛苦。
或許有時會遇到比較不好的事情,但那只是一時的,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所以要想著之後會遇到好事,如此懷抱希望來生活。
明明是因為有 神的旨意而走的路,若認為是自己行走的路,就會感到煎熬。
要往好的方面思考。
要正面地思考。信心要如鋼鐵般堅定,才會充滿喜悅與希望。
絕對相信 神的人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信賴 神,所以心中充滿喜悅與希望。
絕對相信 神的人因為相信 神總是會讓自己興旺,所以內心和想法充滿喜悅與希望。
即使辛苦,仍要走生命路。
人要經歷辛苦、遭遇困難,才會去找生命路。生命路筆直狹窄,以歪曲的內心和行為是走不了的。」
我非常喜歡一段聖經經文: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道書3章2-8節)
這段經文幾乎記錄了人生中所有重要的時刻,不論精彩或不精彩,興盛或低落,都不會一直這樣。
看著、看著,不免眼淚就要滿溢出來。
這棵被風吹落又被撿回的到手香
前天,我看見一盆枝幹崎嶇的盆栽,隨意靠在鄰居家門口的牆邊,葉片有些零落,土塊有些歪曲,像是被淘汰出來的。我瞄了一眼就出門了。
昨天再看,鄰居阿伯似乎沒有要挽救它的樣子,任憑盆內的土壤漸漸乾掉。
我想也沒想,按了阿伯家的門鈴。
阿伯出來開門,親切地笑著,一如往昔。
我直接開口問了這盆樹。
他說:「這是之前從我家陽台摔落的,昨天不知是誰幫我撿了回來。」
我問:「那可不可以給我?」
阿伯大方地說:「可以啊,我家還有很多,妳要不要來看?」
我一看,果然阿伯家的陽台上放滿了很重的盆栽。我決定,以後走在種花種草的人家屋簷下,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一定要小心頭上。
阿伯慷慨地把它交給我。
我發現它的主根裂開了,應該是摔下來時摔裂了。阿伯說可以剪掉再扦插,很快就會長出來,我卻不想,因為就是這主根連結的枝葉好看。但可能,它摔落前並不是長這樣,是後來才摔成這樣的……。
我將其帶回去修剪,讓摔斷的枝幹平整一些,也剪掉枯黃的葉子、重新換了更大的陶盆,讓更多土壤保護住裂開的主根,期望它可以好好地重新扎根。
說真的,當時是看到了它的樹型而被吸引的。雖然不知道是不是被風刮落後而摔成的樹型,但那樣貌讓人難以忘懷。
當我思考該如何描述它時,腦海浮現出一個字眼:「侘寂」。
我對日式禪味的景觀不太有偏好,因為比起寂寥,我更喜歡豐盛自然。
「侘寂」對我來說,多少還是有點勉強與強求。
但我仔細端詳它,是的。
就是人說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時常被描述爲不完美、不恆常、不完全的,也包含了不對稱、粗糙、不規則和簡單。
這些形容,這棵樹都具備了。
因故在許多盆栽群中獨自被吹落,倒在無人問津的廣告看板後台上,也不知過了多久,歷經大風大雨後,摔傷跌斷的枝葉也隨著風吹日曬癒合得差不多,這些好日子、歹日子無論如何都成了養分,因為,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了。
將它安置入盆、整理完、梳理好後的這天晚上,我讀到鄭明析牧師寫的這句話:「若沒有走在同一條路上,就無法看到在那條路上的東西。」
若沒有一起走在同一條路上,我與祢就無法看到那條路上的同一件東西,因此我與祢就不會有相同的感受、相同的反應,無法一起聚斂、分散。那將會是多麼無助與悲傷呢?
沉靜了一會。
又再次回到被我名為「侘寂」的盆栽旁邊。
我看著它說:
「祝福妳好好地長大。
斷傷裂開的主根,能順利地修復癒合。
我們與 神、與主一起走在同一條路上吧。
不要再經歷死亡。
一次就夠了。」
年節期間因為沒有任何行程,所以我連在家準備午餐都可以慢條斯理,悠閒地洗菜、清潔碗盤跟爐子。
那時,突然聽到一個聲音:「不會一直這樣。」
順著這個想法,我想起過往曾不停地在各地旅行,那時為了研究而出門,也為了工作後好好休息而出遠門旅遊,回家多是為了收拾、補貨、換洗衣物。所以那時無法在家裡種植任何植物盆栽,只能選擇屋外有大樹的環境。
又有一段時間,只在幾個地方移動,為了尋求最高效率,路線跟行程都是簡化再簡化,專注在要完成的事務上,連飲食跟運動都納入高效完成任務的計畫中。這時可說是我的旅遊魂閉關修煉的日子。
新冠疫情數年間,大家都經歷了盡量不出入公共場所、非不得已不與外界接觸說話,即使必須出門也是迅速返家,一切都減到最低程度,居家生活成了全部。盡量不外出採買、不外出休閒、不外出社交,甚至不外出上學與工作,各個宗教聚會也都宣導改為線上。接著人們話說得少,腦筋也比較少動,該成長發展的孩童跟需要維持腦力的老人,在這幾年當中遲緩與老化得比往年都多很多。逐漸解封後,各國爆發了報復性出國,即使沒那麼有趣、即使是去過多次的地方,但只要能出國,哪裡都可以。
「不會一直這樣。」
不會一直這樣為生活奔波,也不會一直這樣平淡度日。
當然,也不會一直這樣苦於不被理解,自然也不會一直這樣喜形於色。
不會一直笑下去。
不會一直哭到底。
不會一直感覺心痛。
也不會一直苦惱到眉頭深鎖。
我的老師鄭明析牧師說過這麼一件事:
「一切的事情都有 神的旨意,那些旨意都是好的旨意。
在 神的旨意中沒有不好的旨意,只有好的旨意。
神會根據人的行為,配合時機和理致來動工,有時讓人過得順利,有時讓人過得較為困苦。
如果人一直負面地看待自己遭遇的事情,內心就會總是煎熬痛苦。
或許有時會遇到比較不好的事情,但那只是一時的,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所以要想著之後會遇到好事,如此懷抱希望來生活。
明明是因為有 神的旨意而走的路,若認為是自己行走的路,就會感到煎熬。
要往好的方面思考。
要正面地思考。信心要如鋼鐵般堅定,才會充滿喜悅與希望。
絕對相信 神的人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信賴 神,所以心中充滿喜悅與希望。
絕對相信 神的人因為相信 神總是會讓自己興旺,所以內心和想法充滿喜悅與希望。
即使辛苦,仍要走生命路。
人要經歷辛苦、遭遇困難,才會去找生命路。生命路筆直狹窄,以歪曲的內心和行為是走不了的。」
我非常喜歡一段聖經經文: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道書3章2-8節)
這段經文幾乎記錄了人生中所有重要的時刻,不論精彩或不精彩,興盛或低落,都不會一直這樣。
看著、看著,不免眼淚就要滿溢出來。
這棵被風吹落又被撿回的到手香
前天,我看見一盆枝幹崎嶇的盆栽,隨意靠在鄰居家門口的牆邊,葉片有些零落,土塊有些歪曲,像是被淘汰出來的。我瞄了一眼就出門了。
昨天再看,鄰居阿伯似乎沒有要挽救它的樣子,任憑盆內的土壤漸漸乾掉。
我想也沒想,按了阿伯家的門鈴。
阿伯出來開門,親切地笑著,一如往昔。
我直接開口問了這盆樹。
他說:「這是之前從我家陽台摔落的,昨天不知是誰幫我撿了回來。」
我問:「那可不可以給我?」
阿伯大方地說:「可以啊,我家還有很多,妳要不要來看?」
我一看,果然阿伯家的陽台上放滿了很重的盆栽。我決定,以後走在種花種草的人家屋簷下,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一定要小心頭上。
阿伯慷慨地把它交給我。
我發現它的主根裂開了,應該是摔下來時摔裂了。阿伯說可以剪掉再扦插,很快就會長出來,我卻不想,因為就是這主根連結的枝葉好看。但可能,它摔落前並不是長這樣,是後來才摔成這樣的……。
我將其帶回去修剪,讓摔斷的枝幹平整一些,也剪掉枯黃的葉子、重新換了更大的陶盆,讓更多土壤保護住裂開的主根,期望它可以好好地重新扎根。
說真的,當時是看到了它的樹型而被吸引的。雖然不知道是不是被風刮落後而摔成的樹型,但那樣貌讓人難以忘懷。
當我思考該如何描述它時,腦海浮現出一個字眼:「侘寂」。
我對日式禪味的景觀不太有偏好,因為比起寂寥,我更喜歡豐盛自然。
「侘寂」對我來說,多少還是有點勉強與強求。
但我仔細端詳它,是的。
就是人說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時常被描述爲不完美、不恆常、不完全的,也包含了不對稱、粗糙、不規則和簡單。
這些形容,這棵樹都具備了。
因故在許多盆栽群中獨自被吹落,倒在無人問津的廣告看板後台上,也不知過了多久,歷經大風大雨後,摔傷跌斷的枝葉也隨著風吹日曬癒合得差不多,這些好日子、歹日子無論如何都成了養分,因為,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了。
將它安置入盆、整理完、梳理好後的這天晚上,我讀到鄭明析牧師寫的這句話:「若沒有走在同一條路上,就無法看到在那條路上的東西。」
若沒有一起走在同一條路上,我與祢就無法看到那條路上的同一件東西,因此我與祢就不會有相同的感受、相同的反應,無法一起聚斂、分散。那將會是多麼無助與悲傷呢?
沉靜了一會。
又再次回到被我名為「侘寂」的盆栽旁邊。
我看著它說:
「祝福妳好好地長大。
斷傷裂開的主根,能順利地修復癒合。
我們與 神、與主一起走在同一條路上吧。
不要再經歷死亡。
一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