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幽默是什麼?
幽默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在生、老、病、死的生命週期之中,幽默不時地發揮它的力量。

一般人的認知是有趣的,讓人發笑,生活上的潤滑劑、調味品。
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選修課「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學或幸福學)其中一堂課講述幽默是構成幸福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
是的,幽默無所不在,它存在於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電影、漫畫、媒體、歷史、哲學、親子關係、婚姻關係、職場、學校、人與人的關係,甚至於在醫護系統之中。
  心理學家認為構成幽默含四大元素。
  ・可循的社會文化脈絡(social context)。
  ・對外在刺激的認知與感受(cognitive-perceptual)。
  ・產生情緒反應(emotional response)。
  ・以笑容或笑聲去表達(vocal behavioral expression of laughter)。
  幽默的四大元素,正如空氣、陽光、水份、土壤,缺一不可。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陳學志教授兼院長認為「在輕鬆不嚴肅的氣氛下,對矛盾、不協調、超乎常態的刺激,經過似是而非的理解後,以隱喻的方式,推敲出禁忌或攻擊的內容,進而產生愉悅、放鬆的心理感覺,以及外顯的微笑或大笑反應。產生幽默的過程,不但能增進人際和諧,也能對人生產生更多體悟」。
  心理學家的論述涉及意識、感覺、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等領域。
  而對平凡的你和我,簡而言之,就是你在意識到的情況之下,感受到事件的刺激,而產生愉悅的感受,發出笑聲,轉移焦點,紓緩情緒。
  最近幾十多年以來,心理學家進一步認為幽默可以促進生理及心理健康,紓緩情緒的焦慮,更是生命起伏不定,遇上困境時候的最佳防禦機制、應變機制。
  有一次,我被企業邀請到一個大禮堂演講,分享如何以「優雅、關愛、幽默」三大支柱翻轉退休人生,以激勵企業的員工。
  台下坐著都是職場上的佼佼者,正襟危坐,期待著一位標竿性的人物出場。
  在六百雙手熱烈的掌聲之下,他們看到一位高高瘦瘦的白髪老頭,從講台旁邊的階梯走上舞台,抬頭挺胸,仰首闊步,自信滿滿到走向講台正中央。
  突然間一個不小心,我自己的前腳拌到後腳,瘡琅往前,差一點仆倒在地。
  在台下的觀眾正在發「哇」的驚呼聲中,我趕緊調整腳步,將半傾斜的身體穩定下來,伸直腰幹,走到正中央,拿起麥克風說:「我不完美,把場子攪砸,卻能化解危機,翻轉囧境。」
  台下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對著大家問說:「誰是完美的請舉手?」台下一片默然。
  在這短短的「開場白」之中,穩含著許多「幽默」的元素。
  人生起伏不定,危機重重,從出生到死亡,失態、失序、失落、失意、失戀、失業、失敗、失婚、失能、失智、失愛、失親⋯⋯。
  佛洛伊德認為幽默是我們在逆境中轉化為快樂的工具,每當我們與危機不期而遇,都能告訴自己去改變心念,勇敢跨越,大步往前。
  如果我們沒有這種本能,天生的防禦機制或應變機制去化解危機,我們是不會活到現在的,不是嗎?
  究竟幽默是什麼、從那裡來?能夠幫助我們紓緩壓力、化解危機、渡過難關嗎?
  自古以來,有許多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從多重面向去定義幽默,他們包括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霍布斯、康德、叔本華、達爾文、柏格森等人。
  近年以來,心理學家、生理學家、教育學家、社會學家等人,以「幽默」作為科學研究的理論超過一百多種。
  要定義幽默談可容易,因為幽默像謎一般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不過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分析,幽默是什麼?它的論述大致分為:
  「釋放論」的幽默是一種防禦機制,它可以釋放我們內心的壓抑。
  「優越論」可以從別人的錯誤或弱點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肯定自己、放過自己。
  「不協調論」的幽默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更需要尊重每個人的不一樣。
  「失諧解困論」的幽默是一種解困機制,每當陷入失諧的囧境而能幽默地解困。
  以前面我被企業邀請到一個大禮堂演講為例。
  「一位高高瘦瘦的白髪老頭,從講台旁的階梯走上舞台,抬頭挺胸,仰首闊步,自信滿滿到走向台中央。」這是「優越論」,我在台上是高高在上的。
  觀眾在台下看到我快跌倒,發出「哇」的驚呼聲。這是「䆁放論」,䆁放他們為我緊張的壓力。
  「自己的前腳絆到後腳,踉蹌往前,差一點撲倒在地。」這是「不協調論」,他們想看到的與真正發生的不一致。
  「我趕緊調整腳步,將半傾斜的身體穩定下來,伸直腰幹,走到正中央。」這是「失諧解困論」,他們預期我會失諧而解困了。
  我這解釋好像是對的,好像又不是那麼簡單。
  幽默究竟是什麼?從何而來?
  總而言之,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理論可以完全地定義「幽默」,科學家們需要繼續做學術研究,才能與時俱進地將這個像謎一般的、複雜的、多面的幽默做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
  「幽默」、是不是像謎一般!
  總結來說「釋放論」的幽默是一種防禦機制,它可以釋放我們內心的壓抑。
  「優越論」可以從別人的錯誤或弱點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肯定自己、放過自己。
  「不協調論」的幽默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更需要尊重每個人的不一樣。
  「失諧解困論」的幽默是一種解困機制,每當陷入失諧的囧境而能幽默地解困。
  以前面我被企業邀請到一個大禮堂演講為例。
  「一位高高瘦瘦的白髪老頭,從講台旁的階梯走上舞台,抬頭挺胸,仰首闊步,自信滿滿到走向台中央。」這是「優越論」,我在台上是高高在上的。
  觀眾在台下看到我快跌倒,發出「哇」的驚呼聲。這是「䆁放論」,䆁放他們為我緊張的壓力。
  「自己的前腳絆到後腳,踉蹌往前,差一點撲倒在地。」這是「不協調論」,他們想看到的與真正發生的不一致。
  「我趕緊調整腳步,將半傾斜的身體穩定下來,伸直腰幹,走到正中央。」這是「失諧解困論」,他們預期我會失諧而解困了。
  我這解釋好像是對的,好像又不是那麼簡單。
  幽默究竟是什麼?從何而來?
  總而言之,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理論可以完全地定義「幽默」,科學家們需要繼續做學術研究,才能與時俱進地將這個像謎一般的、複雜的、多面的幽默做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
  「幽默」、是不是像謎一般!

TIPS
以心理學家的角度來分析,幽默是:
・「釋放論」的幽默是一種防禦機制,它可以釋放我們內心的壓抑。
・「優越論」可以從別人的錯誤或弱點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肯定自己、放過自己。
・「不協調論」的幽默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更需要尊重每個人的不一樣。
・「失諧解困論」的幽默是一種解困機制,每當陷入失諧的囧境而能幽默地解困。
心理學家認為構成幽默含社會文化脈絡、認知與感受、情緒反應、以笑聲去表達等四大元素,正如空氣、陽光、水份、土壤,缺一不可。
「我不完美,把埸子攪砸,卻能化解危機,翻轉囧境」,我問大家說:「誰是完美的請舉手?」台下一片默然。
人生起伏不定,危機重重,從出生到死亡,失態、失序、失落、失意、失戀、失業、失敗、失婚、失能、失智、失愛、失親⋯⋯。
幽默是我們在逆境中轉化為快樂的工具,如果我們沒有這種本能,天生的防禦機制或應變機制去化解危機,我們是不會活到現在的,不是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