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日常生活中 再思創造

79特價277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原型食物如何蛻變?
在韓劇中有一幕,俊男美女共享一杯泡麵,似乎在品嘗專屬自己的幸福感,令人嚮往;離鄉背井的留學生,吃到一碗泡麵,重溫了媽媽的口味,聊慰思親之情;熬夜的學生,到便利商店吃一杯熱騰騰的泡麵,經濟實惠地犒賞了自己。疫情期間,住在防疫旅館的人,總會收到政府送的慰問禮物,其中必有泡麵。
泡麵安全嗎?用了防腐劑吧?
早在四千多年前,東漢時期,《詩經》中就記載了麵條,傳到義大利後,義大利麵和比薩(pizza)更紅遍全球,最近七十年才發展出泡麵。二零二二年,全球共吃了一千二百一十二億包泡麵泡麵或稱方便麵,雖然如此盛行,但仍有不少對它的迷思。它在室溫可以放置這麼久,不會壞,不長黴,必然是用了防腐劑吧。想到防腐劑,就想到木乃伊,甚至聯想到福馬林,一個令人驚悚的化學品,用它來保存食物,吃後變成木乃伊嗎?其實杯麵因為水分含量很低,微生物無法生存,沒有細菌汙染孳生,就不會腐敗,所以可以保存,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罐頭食品為什麼可以保存?添加了防腐劑嗎?
有些人不免聯想到裝在鐵罐或鋁罐裡的食品,在常溫下一放多年。是什麼道理使裡面的糖漬水果、紅燒牛肉、香酥海鰻還保持了色澤和味道,又是添加了防腐劑吧?罐頭的發明是在法國拿破崙攻打蘇俄時,軍需供應須由法國運到戰場,因此拿破崙以一萬兩千法朗重金懸賞可以保持食物不變質的方法。一位糖果師傅尼古拉‧阿貝爾(Nicolas Appert)用一種有蓋的玻璃罐(Mason Jar)充填食物後,蒸煮,脫氣,密封,再冷卻,就是第一代的罐頭原型。之後,發展出用不同材質的罐身,成為現在的馬口鐵罐、鋁罐、軟袋包裝、積層紙包裝,甚至一些可微波加熱的包裝。這些加工食品的保存原理都一樣,把食物原料附著的細菌殺滅掉,不再接觸罐外的空氣或汙染源,就可以長長久久地保存,甚至長達三年、十年,只要罐子不生鏽,無裂縫、無穿孔,或膨罐等問題,開罐之後,內容物仍然安全可食。
阿貝爾雖發明了罐頭,卻不知細菌是元凶,後來法國的科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證實了是細菌造成食物腐敗,須殺滅才不腐,始發展出巴氏殺菌法(Pasteurization),現在喝的鮮乳就是經過巴氏殺菌。不能喝生乳,因為乳牛有時有結核菌,可以人畜感染,一定要預防,把牛體所帶的病原菌消滅,同時也減少一些腐敗菌,但仍有一些腐敗菌殘留,因此需要冷藏,免得殘留的菌繁殖。若生乳用更高的溫度滅菌(Sterilization),則病原菌及腐敗菌全都被殺滅,就可以在室溫儲藏而不會壞了,故稱「保久乳」,但因殺菌的溫度高,一些乳香成分也被破壞,氣味不如鮮奶香。沒想到喝一杯牛奶,背後有這麼多科技研發,使它可以長久而安全地保存,除了人類,有哪種動物有這種能耐?
雞生長快速是使用荷爾蒙嗎?
雞肉是台灣吃最多的肉類,二零二二年平均每人吃掉四十三點一二公斤。由於改善牧場雞舍,以水簾式冷卻空氣、抽風機換氣、精準飼料營養、選種育成、獸醫駐守、自主檢驗,提升了雞隻的健康,使白肉雞三十五天就可電宰。但坊間不時有雞生長快速是因使用生長激素(荷爾蒙)的說法,殊不知一毫升的荷爾蒙要上千元,而一隻白肉雞只賣百元,未免太不實際,也太有想像力,而不了解投入於養殖科學的正能量了。
為什麼人會從食物腐敗發展出防腐劑?
天然的食物都放不久,會腐敗。肉類比蔬菜水果更易腐敗。早有「腐肉生蛆」的說法,認為是自然發生的現象,直到法國科學家巴斯德以實驗證明,是因為空氣中有細菌,使肉腐敗,以後發展出利用好菌發酵的工藝,用巴氏殺菌法處理葡萄酒、啤酒不至酸敗。我們的老祖宗雖不知細菌造成食物變壞,卻知道用鹽醃成臘肉、風雞、魚乾、蝦米、蜜餞,使細菌不能繁殖而能長期保存。
所謂防腐劑,英文稱為preservative(保存劑),是為保存食物使它不變質而用,藉此延長食物的可食用期限,本質上是一些有機酸,這些有機酸在蔬果的新陳代謝中就會產生,譬如丙酸、苯甲酸、己二烯酸,它們使微生物不能生長。於是人就想到利用化學方法,把它們製成單品,添加於食品,抑制細菌生長繁殖,延緩腐敗。食品藥物管理署有「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根據科學驗證而訂出可以使用的食品及限量,就不會有風險而有效益。但是人為什麼會想使腐朽變不朽?
從食物腐敗看人生命的不朽
從食物會腐敗的知識,發現殺菌的原理與工藝,也發展出防腐劑的製造與應用。人類的創意造成吃的文明,但為什麼人有這種能力,其他動物完全沒有?奇怪的是,為什麼總有不法之徒,不按規定製造食品,不當使用添加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成社會不安?人心的貪婪,與時俱進,卻永不滿足,為什麼?更奇怪的是,人類看到食物或生物會腐朽,竟想到永恆,總想尋求生生不息的方法。秦始皇想求長生不老的仙丹,現代人用科技整容,守住青春,結果仍不免一死,於是秦始皇做了兵馬俑為他陪葬。現代人的渴望,用什麼方法得滿足,填滿虛空呢?
「他們飢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飢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所有人即使物質非常豐足,仍有飢渴的缺憾,需要滿足,為什麼會有這種非物質、抽象的感覺呢?是因為人被創造時,是按神的形像,創造成為有靈的活人。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因此人雖有智慧發展琳琅滿目的食品,長久保存,但形而上的生命的糧,才能不朽,給人永不飢渴的飽足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