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可能是另一種獲得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旅途中,你會用心欣賞沿途的風景,也會接受各種考驗,過程中,你會失去許多,但是,也會收穫很多,因為失去並不一定是災難,也可能是福音。
有一個住在深山裡的農夫,他覺得環境艱險,難以生活,於是四處尋找致富的方法。一天,從外地來的一位商人帶給他一樣東西,在陽光下看起來只是一粒粒不起眼的種子。但商人說這不是一般的種子,而是「蘋果」的種子,只要種在土壤裡,兩年以後就能長成一棵棵蘋果樹,結出數不清的果實,拿到市集上賣,可以賣很多錢。
欣喜之餘,農夫急忙將蘋果種子小心收好,腦海裡隨即湧現出一個問題:既然蘋果這麼值錢、珍貴,會不會被別人偷走呢?於是,他特意選擇一塊荒僻的山野來種植。
經過兩年辛苦地耕作、澆水施肥,小小的種子終於長成一棵棵茁壯的果樹,而且結實累累。農夫看在眼裡,喜在心裡。雖然果樹的數量不多,但結出的果實卻可以讓生活過得好一些。他特別選了一個好日子,準備摘下成熟的蘋果,到市集上賣。
當採收的這一天到來,他非常高興,一大早就上路了。但當他氣喘吁吁地爬上山頂,心裡猛然一驚,那些紅紅的果實竟然被外來的飛鳥和野獸吃個精光,只剩下滿地的果核。
想到這幾年的辛勞、期望的落空,農夫不禁傷心欲絕,大哭了起來。他的財富夢破滅了,他的生活仍然艱苦,只能苦苦支撐下去。
不知不覺,幾年的光陰如流水一般逝去。一天,農夫偶然來到這片山野,當他爬上山頂,突然愣住了,因為在他眼前出現了一大片茂盛的蘋果林,樹上結滿了蘋果。這會是誰種的呢?他想了很久才驚覺這一大片蘋果林其實是他自己種的。
幾年前,當那些飛鳥和野獸吃完他辛苦種植的蘋果之後,留下一地的果核,經過了幾年,果核裡的種子慢慢發芽生長,如今長成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蘋果林。
現在,農夫再也不愁過日子了,這一大片林子中的蘋果足以讓他過好生活。
有時候,失去是另一種獲得。花草的種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卻獲得了在陽光下發芽微笑的機會;小鳥失去了幾根美麗的羽毛,卻獲得了在藍天下凌空展翅的機會。人生總在失去與獲得之間徘徊,沒有失去,也就無所謂獲得。
生活中,如果一扇門關上了,必定有另一扇門打開。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穫。關鍵是,我們要有樂觀的心態,相信有失必有得。要捨得放棄,正確對待你的失去,因為失去可能是一種生活的福音,預告著另一種獲得。
卸下防禦的鎧甲
回首來時路,是不是總覺得有太多悲傷無法躲藏?看著生活的紛亂不堪,是不是決定把曾經的美好撕去,把自己隱藏起來,讓心靈穿上防禦的鎧甲,開始孤獨地行走?可是,你還有那些歡樂的往昔,世事不是一個定格的照片,不會永遠停留在原地,何不打開心扉,重新尋找、擁抱歡喜?有時心門在一瞬間關上,可能會在一個頓悟中打開。
這幾天,小和尚總是默默發呆,不見往日的活潑。
有一天,老和尚帶著小和尚走出寺院,來到一處山坡。那裡小草青青,溪水潺潺,不時傳來悅耳的鳥鳴聲。
老和尚選好一處,隨後心平氣和地坐在草地上打坐,並未說一句話。小和尚不明白師父的旨意,逕自坐在一旁,偶爾偷窺一下師父。
直到夜晚降臨,老和尚才開口問道:「現在景色如何?」
小和尚答道:「天黑黑的,沒有景色。」
老和尚說道:「不,我們周圍還有綠草、鮮花、溪水、清風,一切都還在。」
小和尚頓悟,明白了師父的苦心,籠罩在心頭的陰霾因而一掃而空。
黑色的夜幕就像人們為心靈穿上的鎧甲,當黑夜降臨時,我們無法看清事物,也無法看清自己;只有等黎明到來,才能看到清風、綠草、小溪……也只有卸除了防禦的鎧甲,打開了自閉的心靈,才不會無視原本存在的美好,才能重新感知那份溫暖。
別再獨自蜷縮在角落,如果你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孤單,也一定能習慣一群人的狂歡。打開心靈,讓晴空成為心裡的風景,別再唱著寂寞的歌,即使穿梭了整個城市也沒找到心的方向。
人生的風風雨雨,只有卸除了防禦的鎧甲,才不會被它所累倒,才能換一種心情解讀人生。試想,如果陶淵明沒有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卸除塵世的鎧甲,哪有「歸去來兮」的欣喜雀躍?如果李清照沒有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卸除悲傷的鎧甲,哪有「落日熔金」的豪邁篇章?如果李商隱沒有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卸除憂思的鎧甲,哪有「奉旨填詞柳三變」的美名遠揚,結識那麼多的知己?人生的新生,在於卸除這些心靈的鎧甲,才能幻化出綺麗。
卸除防禦的鎧甲吧!不要讓太多的繁雜疲憊自己的心靈,迷失了方向,禁錮了自己的雙腳。人生的每一步都不可能代表永遠,昨日再多的傷害和淚水,將磨練出未來的甘甜。昨日不可留,今日亦不可浪擲,只要你不甘於現狀的灰暗,只要你的內心也渴望春天,就試著打開心扉,你會發現外面早已是晴空無限、萬物生香。
原來我們可以如此幸運
你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嗎?「在這個世界上,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也可以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當你接受自己、熱愛自己時,心裡就充滿了陽光;而當你排斥自己、討厭自己時,心靈就會冰雪覆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點煩惱,也可以染黑整個生活。
有一個富翁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兒子知福惜福,便讓他到當地最貧窮的村落住了一個月。一個月後,孩子精神飽滿地回家了,臉上並沒有不悅,讓爸爸感到不可思議。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領悟,於是問兒子:「怎麼樣?現在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們過得這麼好吧?」
兒子說:「是的,他們過的日子比我們還好。因為,我們晚上只有燈,他們卻有滿天星空;我們必須花錢才買得到食物,他們吃的卻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種的免費糧食;我們只有一個小花園,對他們來說到處都是花園;我們聽到的都是噪音,他們聽到的都是自然的音樂;我們工作時神經緊繃,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大聲歌唱;我們要管理傭人、管理員工,他們只要管好自己;我們要關在房子裡吹冷氣,他們在樹下乘涼;我們擔心有人來偷錢,他們沒什麼好擔心的;我們老是嫌菜不好,他們有東西吃就很開心;我們常常失眠,他們睡得好安穩。所以,謝謝你,爸爸,你讓我知道我們可以過得那麼好。」
許多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無論思想還是為人處世,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卻又敏感異常。他們希望事事做到完美,人人都能讚許他,但當這種想法不能實現時,他們就輕易陷入不如意的境地,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了。
也許,你並不確切了解自己幸運與否。這裡有一份專家的「全球報告」,不妨一起細細地對照一下吧!
如果我們將全世界的人口壓縮成一個一百人的村莊,那麼這個村莊將有:五十七名亞洲人,二十一名歐洲人,十四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八名非洲人;五十二名女人和四十八名男人,三十名白人和七十名非基督教徒,八十九名異性戀和十一名同性戀;六人擁有全村財富的八十九%,而這六人均來自美國;八十人居住的條件不好;七十人為文盲;五十人營養不良;一人正在死亡;一人正在出生;一人擁有電腦;一人(對,只有一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我們從這種壓縮的角度來認識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假如你的冰箱裡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麼你比世界上七十五%的人更富有;假如你在銀行有存款,錢包裡有現金,口袋裡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界上八%最幸運的人;假如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假如你今天早晨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比其他幾千萬人都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週的太陽;假如你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饑餓的煎熬,那麼你的處境比其他五億人更好;假如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強暴和殺害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三十億人更有福氣;假如你讀了以上的文字,就說明你不屬於二十億文盲中的一員,他們每天都在為不識字而痛苦……
你是不是發現我們原來這麼幸運。只要肯用心去面對,用心去體會,我們當下擁有的,足以幸福一生了。
學會豁達一些,在盯著他人財富的同時,也細細清點一下自己的所有,你會發覺,自己的運氣其實一點都不差。
博大的心量可以稀釋一切痛苦
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年輕的小和尚,他過得很不快樂,整天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哀聲嘆氣。
後來,他對師父說:「師父,我總是很煩惱又愛生氣,請您開示開示我吧!」
老和尚說:「你先去市集買一袋鹽。」
小和尚買回來後,老和尚吩咐:「你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待鹽溶化後,喝一口。」
小和尚喝完後,老和尚問:「味道如何?」小和尚皺著眉頭答道:「又鹹又苦。」
之後,老和尚又帶小和尚來到湖邊,吩咐說:「你把剩下的鹽撒進湖裡,再嘗嘗湖水。」
小和尚撒完鹽,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老和尚問:「是什麼味道?」
「純淨甜美。」小和尚答道。
「嘗到鹹味了嗎?」老和尚又問。
「沒有。」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小和尚說:「生命中的痛苦就像鹽的鹹味,我們所能感受和體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裡。」小和尚若有所悟。
老和尚所說的容器,其實就是我們的心,心的「容量」決定了痛苦的濃淡,心量越大煩惱越少,心量越小煩惱越多。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裝不下大格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心量寬廣的人,那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古聖大德,都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痛苦,它們在蒼白的心空下泛著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像不快樂的小和尚一樣,只能嘗到又鹹又苦的鹽水。
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去奪,掃除報復之心和嫉妒之念,則心胸廣闊、天地寬廣。當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時,你的心量就能如同天空一樣廣大,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都能做到風雨不驚。
寒山曾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之?」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如果說生命中的痛苦我們無法掌控,那麼,唯有拓寬自己的心量,才能獲得人生的愉悅。透過內心的調整去適應、去承受必須經歷的苦難,從苦澀中體會心量是否夠寬廣,從忍耐中感悟暗夜中的成長。
心量是一個可開合的容器,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欲,它就會越縮越小;當我們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量,它又會漸漸舒展開來。若事事斤斤計較,便把自心局限在一個很小的容器裡了。
心量的大小,在於自己願不願意敞開。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塵。我們的心量,要和海一樣,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納;要和雲一樣,任何天涯海角都願遨遊;要和山一樣,任何飛禽走獸,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樣,任何腳印車軌都能承擔。如此,我們才不會因一些小事而心緒不寧、煩躁苦悶了。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旅途中,你會用心欣賞沿途的風景,也會接受各種考驗,過程中,你會失去許多,但是,也會收穫很多,因為失去並不一定是災難,也可能是福音。
有一個住在深山裡的農夫,他覺得環境艱險,難以生活,於是四處尋找致富的方法。一天,從外地來的一位商人帶給他一樣東西,在陽光下看起來只是一粒粒不起眼的種子。但商人說這不是一般的種子,而是「蘋果」的種子,只要種在土壤裡,兩年以後就能長成一棵棵蘋果樹,結出數不清的果實,拿到市集上賣,可以賣很多錢。
欣喜之餘,農夫急忙將蘋果種子小心收好,腦海裡隨即湧現出一個問題:既然蘋果這麼值錢、珍貴,會不會被別人偷走呢?於是,他特意選擇一塊荒僻的山野來種植。
經過兩年辛苦地耕作、澆水施肥,小小的種子終於長成一棵棵茁壯的果樹,而且結實累累。農夫看在眼裡,喜在心裡。雖然果樹的數量不多,但結出的果實卻可以讓生活過得好一些。他特別選了一個好日子,準備摘下成熟的蘋果,到市集上賣。
當採收的這一天到來,他非常高興,一大早就上路了。但當他氣喘吁吁地爬上山頂,心裡猛然一驚,那些紅紅的果實竟然被外來的飛鳥和野獸吃個精光,只剩下滿地的果核。
想到這幾年的辛勞、期望的落空,農夫不禁傷心欲絕,大哭了起來。他的財富夢破滅了,他的生活仍然艱苦,只能苦苦支撐下去。
不知不覺,幾年的光陰如流水一般逝去。一天,農夫偶然來到這片山野,當他爬上山頂,突然愣住了,因為在他眼前出現了一大片茂盛的蘋果林,樹上結滿了蘋果。這會是誰種的呢?他想了很久才驚覺這一大片蘋果林其實是他自己種的。
幾年前,當那些飛鳥和野獸吃完他辛苦種植的蘋果之後,留下一地的果核,經過了幾年,果核裡的種子慢慢發芽生長,如今長成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蘋果林。
現在,農夫再也不愁過日子了,這一大片林子中的蘋果足以讓他過好生活。
有時候,失去是另一種獲得。花草的種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卻獲得了在陽光下發芽微笑的機會;小鳥失去了幾根美麗的羽毛,卻獲得了在藍天下凌空展翅的機會。人生總在失去與獲得之間徘徊,沒有失去,也就無所謂獲得。
生活中,如果一扇門關上了,必定有另一扇門打開。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穫。關鍵是,我們要有樂觀的心態,相信有失必有得。要捨得放棄,正確對待你的失去,因為失去可能是一種生活的福音,預告著另一種獲得。
卸下防禦的鎧甲
回首來時路,是不是總覺得有太多悲傷無法躲藏?看著生活的紛亂不堪,是不是決定把曾經的美好撕去,把自己隱藏起來,讓心靈穿上防禦的鎧甲,開始孤獨地行走?可是,你還有那些歡樂的往昔,世事不是一個定格的照片,不會永遠停留在原地,何不打開心扉,重新尋找、擁抱歡喜?有時心門在一瞬間關上,可能會在一個頓悟中打開。
這幾天,小和尚總是默默發呆,不見往日的活潑。
有一天,老和尚帶著小和尚走出寺院,來到一處山坡。那裡小草青青,溪水潺潺,不時傳來悅耳的鳥鳴聲。
老和尚選好一處,隨後心平氣和地坐在草地上打坐,並未說一句話。小和尚不明白師父的旨意,逕自坐在一旁,偶爾偷窺一下師父。
直到夜晚降臨,老和尚才開口問道:「現在景色如何?」
小和尚答道:「天黑黑的,沒有景色。」
老和尚說道:「不,我們周圍還有綠草、鮮花、溪水、清風,一切都還在。」
小和尚頓悟,明白了師父的苦心,籠罩在心頭的陰霾因而一掃而空。
黑色的夜幕就像人們為心靈穿上的鎧甲,當黑夜降臨時,我們無法看清事物,也無法看清自己;只有等黎明到來,才能看到清風、綠草、小溪……也只有卸除了防禦的鎧甲,打開了自閉的心靈,才不會無視原本存在的美好,才能重新感知那份溫暖。
別再獨自蜷縮在角落,如果你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孤單,也一定能習慣一群人的狂歡。打開心靈,讓晴空成為心裡的風景,別再唱著寂寞的歌,即使穿梭了整個城市也沒找到心的方向。
人生的風風雨雨,只有卸除了防禦的鎧甲,才不會被它所累倒,才能換一種心情解讀人生。試想,如果陶淵明沒有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卸除塵世的鎧甲,哪有「歸去來兮」的欣喜雀躍?如果李清照沒有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卸除悲傷的鎧甲,哪有「落日熔金」的豪邁篇章?如果李商隱沒有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卸除憂思的鎧甲,哪有「奉旨填詞柳三變」的美名遠揚,結識那麼多的知己?人生的新生,在於卸除這些心靈的鎧甲,才能幻化出綺麗。
卸除防禦的鎧甲吧!不要讓太多的繁雜疲憊自己的心靈,迷失了方向,禁錮了自己的雙腳。人生的每一步都不可能代表永遠,昨日再多的傷害和淚水,將磨練出未來的甘甜。昨日不可留,今日亦不可浪擲,只要你不甘於現狀的灰暗,只要你的內心也渴望春天,就試著打開心扉,你會發現外面早已是晴空無限、萬物生香。
原來我們可以如此幸運
你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嗎?「在這個世界上,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也可以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當你接受自己、熱愛自己時,心裡就充滿了陽光;而當你排斥自己、討厭自己時,心靈就會冰雪覆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點煩惱,也可以染黑整個生活。
有一個富翁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兒子知福惜福,便讓他到當地最貧窮的村落住了一個月。一個月後,孩子精神飽滿地回家了,臉上並沒有不悅,讓爸爸感到不可思議。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領悟,於是問兒子:「怎麼樣?現在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們過得這麼好吧?」
兒子說:「是的,他們過的日子比我們還好。因為,我們晚上只有燈,他們卻有滿天星空;我們必須花錢才買得到食物,他們吃的卻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種的免費糧食;我們只有一個小花園,對他們來說到處都是花園;我們聽到的都是噪音,他們聽到的都是自然的音樂;我們工作時神經緊繃,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大聲歌唱;我們要管理傭人、管理員工,他們只要管好自己;我們要關在房子裡吹冷氣,他們在樹下乘涼;我們擔心有人來偷錢,他們沒什麼好擔心的;我們老是嫌菜不好,他們有東西吃就很開心;我們常常失眠,他們睡得好安穩。所以,謝謝你,爸爸,你讓我知道我們可以過得那麼好。」
許多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無論思想還是為人處世,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卻又敏感異常。他們希望事事做到完美,人人都能讚許他,但當這種想法不能實現時,他們就輕易陷入不如意的境地,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了。
也許,你並不確切了解自己幸運與否。這裡有一份專家的「全球報告」,不妨一起細細地對照一下吧!
如果我們將全世界的人口壓縮成一個一百人的村莊,那麼這個村莊將有:五十七名亞洲人,二十一名歐洲人,十四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八名非洲人;五十二名女人和四十八名男人,三十名白人和七十名非基督教徒,八十九名異性戀和十一名同性戀;六人擁有全村財富的八十九%,而這六人均來自美國;八十人居住的條件不好;七十人為文盲;五十人營養不良;一人正在死亡;一人正在出生;一人擁有電腦;一人(對,只有一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我們從這種壓縮的角度來認識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假如你的冰箱裡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麼你比世界上七十五%的人更富有;假如你在銀行有存款,錢包裡有現金,口袋裡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界上八%最幸運的人;假如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假如你今天早晨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比其他幾千萬人都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週的太陽;假如你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饑餓的煎熬,那麼你的處境比其他五億人更好;假如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強暴和殺害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三十億人更有福氣;假如你讀了以上的文字,就說明你不屬於二十億文盲中的一員,他們每天都在為不識字而痛苦……
你是不是發現我們原來這麼幸運。只要肯用心去面對,用心去體會,我們當下擁有的,足以幸福一生了。
學會豁達一些,在盯著他人財富的同時,也細細清點一下自己的所有,你會發覺,自己的運氣其實一點都不差。
博大的心量可以稀釋一切痛苦
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年輕的小和尚,他過得很不快樂,整天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哀聲嘆氣。
後來,他對師父說:「師父,我總是很煩惱又愛生氣,請您開示開示我吧!」
老和尚說:「你先去市集買一袋鹽。」
小和尚買回來後,老和尚吩咐:「你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待鹽溶化後,喝一口。」
小和尚喝完後,老和尚問:「味道如何?」小和尚皺著眉頭答道:「又鹹又苦。」
之後,老和尚又帶小和尚來到湖邊,吩咐說:「你把剩下的鹽撒進湖裡,再嘗嘗湖水。」
小和尚撒完鹽,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老和尚問:「是什麼味道?」
「純淨甜美。」小和尚答道。
「嘗到鹹味了嗎?」老和尚又問。
「沒有。」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小和尚說:「生命中的痛苦就像鹽的鹹味,我們所能感受和體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裡。」小和尚若有所悟。
老和尚所說的容器,其實就是我們的心,心的「容量」決定了痛苦的濃淡,心量越大煩惱越少,心量越小煩惱越多。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裝不下大格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心量寬廣的人,那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古聖大德,都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痛苦,它們在蒼白的心空下泛著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像不快樂的小和尚一樣,只能嘗到又鹹又苦的鹽水。
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去奪,掃除報復之心和嫉妒之念,則心胸廣闊、天地寬廣。當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時,你的心量就能如同天空一樣廣大,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都能做到風雨不驚。
寒山曾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之?」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如果說生命中的痛苦我們無法掌控,那麼,唯有拓寬自己的心量,才能獲得人生的愉悅。透過內心的調整去適應、去承受必須經歷的苦難,從苦澀中體會心量是否夠寬廣,從忍耐中感悟暗夜中的成長。
心量是一個可開合的容器,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欲,它就會越縮越小;當我們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量,它又會漸漸舒展開來。若事事斤斤計較,便把自心局限在一個很小的容器裡了。
心量的大小,在於自己願不願意敞開。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塵。我們的心量,要和海一樣,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納;要和雲一樣,任何天涯海角都願遨遊;要和山一樣,任何飛禽走獸,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樣,任何腳印車軌都能承擔。如此,我們才不會因一些小事而心緒不寧、煩躁苦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