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
【原文】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一個堅守道德規範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但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淒涼。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又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清官海瑞
海瑞,明代著名政治家,為史上著名清官。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職官名,負責教育所屬生員),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為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不依附權貴,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海瑞一生清貧,抑制豪強,安撫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汙吏,因而深得民眾愛戴,他的生平事蹟在民間廣泛流傳。
當海瑞在淳安縣任縣官時,有一次浙江餘姚知縣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索要見面禮,海瑞不給,便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華麗,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於是打開其行囊,有金子數千兩,遂收入到縣庫中,並派人報告胡宗憲,胡宗憲沒因此給海瑞治罪。
海瑞的一生波瀾壯闊,卻也是充滿失意的一生,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由於他不貪汙受賄、同流合汙,因此他在現實生活中,忍受著較多貧寒與屈辱。此謂寂寞一時。
小點評
寧願棲守道德而寂寞一時,寧願遵從大義而捨生一死,從古至今的例子很多,文天祥稱得上是個代表。《十八史略》載: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否則只有一死,文天祥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句就是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的具體表現。
留正氣還天地 遺清名在乾坤
【原文】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譯文】做人寧可保持質樸、毫無機詐的本性,摒棄後天巧詐的聰明,以便保留些許浩然正氣還給大自然;做人寧可摒棄世俗的榮華富貴,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以便留一個純潔高尚的美名在世間。
「真人」文天祥
祥興元年(西元1278 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張弘範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便將《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
南宋滅亡後,元世祖先後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和宋恭帝趙顯,對文天祥,進行勸降,最終都沒有成功,文天祥被關入大牢。在獄中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西元1282 年),元世祖下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
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十分氣惱,下令處死文天祥。
文天祥死後,在他的袋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就是文天祥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可被稱為「真人」。
小點評
在生活中是否成功,還表現在人際關係是否成功,但是人們競相經營人際關係,由於太過刻意,最終不免流於機詐,甚至因有求於人而處處曲意迎合。與其如此,不如保持質樸的本性,謹守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氣,才能俯仰無愧地做自己。世人皆愛榮華富貴,傾畢生心力追求,其實做人何不淡泊些,騰出時間和精力,把心思用在充實精神修養上,細細品嘗人生況味呢?
【原文】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一個堅守道德規範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但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淒涼。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又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清官海瑞
海瑞,明代著名政治家,為史上著名清官。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職官名,負責教育所屬生員),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為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不依附權貴,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海瑞一生清貧,抑制豪強,安撫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汙吏,因而深得民眾愛戴,他的生平事蹟在民間廣泛流傳。
當海瑞在淳安縣任縣官時,有一次浙江餘姚知縣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索要見面禮,海瑞不給,便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華麗,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於是打開其行囊,有金子數千兩,遂收入到縣庫中,並派人報告胡宗憲,胡宗憲沒因此給海瑞治罪。
海瑞的一生波瀾壯闊,卻也是充滿失意的一生,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由於他不貪汙受賄、同流合汙,因此他在現實生活中,忍受著較多貧寒與屈辱。此謂寂寞一時。
小點評
寧願棲守道德而寂寞一時,寧願遵從大義而捨生一死,從古至今的例子很多,文天祥稱得上是個代表。《十八史略》載: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否則只有一死,文天祥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句就是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的具體表現。
留正氣還天地 遺清名在乾坤
【原文】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譯文】做人寧可保持質樸、毫無機詐的本性,摒棄後天巧詐的聰明,以便保留些許浩然正氣還給大自然;做人寧可摒棄世俗的榮華富貴,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以便留一個純潔高尚的美名在世間。
「真人」文天祥
祥興元年(西元1278 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張弘範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便將《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
南宋滅亡後,元世祖先後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和宋恭帝趙顯,對文天祥,進行勸降,最終都沒有成功,文天祥被關入大牢。在獄中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西元1282 年),元世祖下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
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十分氣惱,下令處死文天祥。
文天祥死後,在他的袋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就是文天祥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可被稱為「真人」。
小點評
在生活中是否成功,還表現在人際關係是否成功,但是人們競相經營人際關係,由於太過刻意,最終不免流於機詐,甚至因有求於人而處處曲意迎合。與其如此,不如保持質樸的本性,謹守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氣,才能俯仰無愧地做自己。世人皆愛榮華富貴,傾畢生心力追求,其實做人何不淡泊些,騰出時間和精力,把心思用在充實精神修養上,細細品嘗人生況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