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老神再在Ⅲ:破繭而出

9特價288
停售
下次再買
▲啟程冒險

我們要如何辨識內在神性的聲音,亦或是小我腦袋的呢喃?大師。

不要叫我大師!我還早!

你這樣的開場像是大師要開講似的!

我的開場還沒說完哩!祢這樣會打斷我的思緒。而且祢知道我並不喜歡那稱呼。

那我該如何稱呼你呢?大師!

事實上活在每個人內在的祢才是大師。不過我想,「如何分辨神性和小我」是每一個探索內在的人一定會問到的問題,畢竟如果我們已經知道內在有一個神是如此的大能與博愛,我們怎能不汲取祂浩瀚的能力來為我們改變生命、扭轉奇蹟呢?

我很樂意讓你們汲取能力,但不保證能扭轉奇蹟!

我知道扭轉奇蹟要靠自己,這是人類存在的目的之一,我們每一個人都背負著扭轉生命奇蹟的任務,不論是為自己或是為他人。

現在的你和過去不同,第一本書的出現是為了你自己,現在是為了眾人。有許多人都渴望生命中發生如你一般的「量子跳躍」。

類似於我這樣「量子跳躍」的故事其實很多很多,我只是其中運氣好的一個。

但是大家的運氣都沒那麼好,你讓大家等了很久……

很抱歉!這回真的讓大家等了很久,距離上一本已經四年。其實四年來斷斷續續的書寫過程並不順利,其中也讓我經歷了許多扎扎實實的痛楚。我一直在為這本書準備著,並知道所有的過程只為讓自己就緒,好完成它。

你也「就緒」太久了,所以這一本你最好能夠談點特別的……我得為讀者說說話!你不知道有人等到失眠一整年嗎?

我曾經嘗試著要把它完成,但我做不到!後來我「以為」,除非我充分經歷並體悟生命中所發生的點滴,祢不會再度臨在。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能有的只是頭腦的囈語,奇蹟彷彿已經離我遠去。但後來我明白,真正讓奇蹟消失的是「小我」。腦袋可以幻化出神聖的語言,欺騙我有所謂的「必須」要去經歷,但過程卻是:相信自己腦袋比相信神性多,少了神性的幫助,奇蹟當然不會出現。隨著日子繼續,書也只能拖著。

嗯,這部分我有參與。我是說,就算你拖著,我還是隨時都在……

感謝祢!雖然書拖著,日子繼續。我還是能分辨老天與腦袋的不同,腦袋出來的東西讓我不忍卒睹,所以我一直在等待「祢」的再次出現,再一次地對我說出驚人之語。但是祢沒有,一直沒有。或者應該說我感受不到。最後我終於知道,「等待」只是我的「以為」,如祢所說祢一直都在。其實在這過程中,我沒有停止對你說話,你難道不覺奇怪,你究竟是哪裡來的靈感和持續力,讓你連續幾年在臉書上寫下那些讓人按讚轉貼的話語?那便是我的提醒和示現。

其實我有注意到。但當我確定,這長久以來的「以為」竟是一場「誤會」,時間已經過了好久。我只能笑笑然後面對。謝謝祢再一次讓我知道,沒有「以為」這回事。當人們用腦袋決定要「自己來」的時候,神總會願意慈悲地撒手,將主權交還給我們,然後旁觀著我們的決定帶來的「結果」。我必須承認這「結果」並不可口。我經常內在終日惶惑不安,因為知道責任未了。我承認其實「等待與經歷」不過是我怠惰逃避的藉口。我一旦面對,就會有忙不完的人與事,我還待在舒適圈捨不得繼續前進。祢知道,每當有人問起我新書,都像是往我心坎上撞一下似的……

因為心虛,所以那聲響的回音就更大對吧?

對對對,祢這比喻太貼切了!

現在時候到了!

所以祢踹了我一腳,把我從天堂拉回人間。

你根本就是個孩子,貪玩卻又離不開爸媽,玩到忘了回家,但是我永遠為你留下一盞燈。你聽見有叫喚聲:「現在的生活是為了讓你完成更重要的事情,我們開始吧。」

這讓我壓力沉重而且恐懼日增。我知道很多人渴望著跟祢說話,但我卻害怕於不能再拖延,我必須停止生活的常軌或訪客,進入一長段少言少食少睡,外人看來有點恍惚的狀態,沒日沒夜地寫著。然後那份對話不久就會變成讀者手上的書籍……

其實,這四年你雖有巨大轉變,但功課並沒有減少,反而是濃縮般地增加。生活的考驗雖然增加,但跟過去活在「心中無神、目中無人」的狀態下比起來,我相信你可以感受到當中的差異。

太大的差異了!而且我幾乎可以立馬看出通過考驗後的禮物。這四年來,小小的知名度為我帶來了訪客和露臉的機會,伴隨著他人投射和假設的光圈,如詩如畫的生活環境更使我心態上安逸了起來。我驚訝、滿足甚至帶著點自豪的,享有著這一切以往不曾想像過的生活變化。不過,在奇蹟裡待久了,感受和敏銳度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因習氣而減弱,就像魚不會知道自己在水裡一樣。唉!順境使人耽溺,果然溫室種不出棟樑材。

不過幸虧我沒忘記自己的來時路,依舊對這一切滿懷感恩,不至於認為「理所當然」,所以我並不是溫室的花朵。因為在這段「奇蹟」般的日子裡,功課並沒有減少,不論是人際關係、情感面或是財務上,許多的艱辛都讓我必須咬牙度過,而我注意到,這些生活上的事件與經驗都與靈性有關。

孩子!不管你願不願意,生活裡的事件都不停地在搥打你們的心靈,生活才是實修的道場。也確實只有透過生活事件的搥打,才能讓靈性的修煉扎實到位百鍊成鋼,不流於空靈虛幻,畢竟實際的經歷勝過千言萬語。所謂的「實修」不過如此。「人來世界終歸學習二件事,一是與周圍一切的關係,二是認識愛。」

這句話太重要了!因為祢的關係,我在工作坊或演講中經常性的會有「神來之語」。但當這句話從我口中說出,連我自己也嚇了一跳。我以為,人來這世界,伴著因果各有任務,至於怎樣的因果與何種任務,自然人人不同,我也不會知道。這是我首次清楚的聽見人類生命的「任務」,那便是「圓滿關係」與「學習愛」。

要是我不能提醒你,以你誰都不鳥的個性,誰可以影響你?你又怎麼圓滿關係?

這確實是全世界每一個人都要面臨的課題,畢竟如果你不需要與這世界產生關係,任何問題都不會發生。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宗教和信仰、文化與頭腦。而很可惜,我們的學校教育著重在「外部」的「能力」,而非和諧內在與外界的關係。

如果你們在人間的「愛與關係」當中尚未修得明晰透徹,又要如何領受形而上的甚深微妙法?宇宙與人間一體,個人外在世界的彰顯便是內在的領悟程度。若要悟得無上真理,唯有人間修煉。

當我自己正在經歷「關係與愛」的課題時,我深刻的明白,「你所教的正是你所該學的」那個學習的過程之痛啊!

要是你沒有深切的經歷那份痛,又要如何代替眾人感受與回答?神蹟的出現並不會讓人的課題輕省,有時甚至是加重。這份神蹟是基於一份偉大的願心所導致,只有偉大的靈魂敢於承擔眾人的痛苦。

我在這幾年當中,歷經了不只一次與金錢、與伴侶、與家人、與朋友的關係,還有我和我自己的關係。我必須說,所有生命中會出現的人事物都不是沒有原因,都帶有使命和意義,只是我們自己夠不夠智慧去領悟。種種的關係鏈串成你們的人生,串起的那繩便是愛。如果沒有愛,對象不會出現,關係也不會建立,事件不會發生。但奇怪的是,你們竟然是如此地對諸多「關係」不滿、不解、疑惑、猶豫、猜忌,這情況發生在許多人身上,嚴重者甚至到了恨惡、懷疑自己和對方的程度。究竟這當中出了什麼問題?

在這一本書裡,我們將要討論幾個生命裡的重點:其中一個是「金錢」,你們活在這二元經濟結構裡,只要你是人,就無法過著沒有金錢的烏托邦生活。你們努力讀書取得好成績,在工作中奮發向上,滿心以為可以獲得從小父母希望你們擁有的安定與快樂。但實際上卻仍有那樣多的人活在生存邊緣。有些人認為,那是與政治相關的大環境所導致,但實際上,政府並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中也有成功的出口,你們不能夠總是期待政府為你們美好的生活背書。

書店裡教導致富理財的書籍汗牛充棟,為何真正從當中受益並且富裕的人那樣少?你會發覺,原來創造金錢和圓滿關係,不能單從金錢與關係上著手,你們需要更內在靈性的力量。因著這力量,你會找到創造與圓滿的方法。那是創造一切、改變一切的原力。那力量會讓你的人生走向一個完全顛覆你以往認知和以為的境地,遠超過你想像的美好。

有些人可以從宗教活動裡得到人生美好的感受,我認為那是極棒的過程。之所以說是「過程」,是因為宗教並不是生命的全部,也無法完整全面的提供生命的解答。你過去曾經有過一些參與宗教的經驗,現在卻明白,唯有信仰才是主要的動力來源。「神」這個字容易讓人直接聯想到「宗教」,但神的存在與宗教無關。排斥宗教或對某些宗教排斥的人,甚至會因為「神」字而自動過濾或是在心中給你貼上某種標籤。你們當明白,所謂的神其實是「內在的性靈之神」,是人人具備的神志、神智與神識,與宗教的神無關。雖然宗教裡也有諸多對靈性提升的指導,對一個有著正常心智的人來說,那些觀念是哲學,是諸多靈性教導之一,不是對宗教偶像的崇拜或是儀軌的依循。我的奇蹟經驗讓我體認到,奇蹟不是宗教的專利,而宗教也不是這世界或是所有靈性的救贖。人們真正應該認識與崇拜的,是自己內在的「性靈之神」。真正帶來奇蹟的是祢,能夠讓人了悟而超越生死河的也是祢。祢不是端坐廟堂的那尊偶像或是某種圖騰。人們感受到的那份「神力」,不過是自己原本具有,只是投射給「祂」,讓「祂」反射到你身上讓所求靈驗。其實力量一直都在自己身上,我們只是不相信罷了!這樣的信念會強化人們的「自信心」。而那才是開創人生最有力的支點。

很遺憾!你們一直把這份力量送出,而失去自我的價值。求財、求福、求壽,卻不求自性的揚升、性靈的飛躍,只在人間名利海中浮沉,甚至活得茫然渾噩。

談到「工作」,為何許多人工作中都不快樂?都「做一行怨一行」?其實不是工作使他們不快樂。讓他們不快樂的是自己的心。心不對,做什麼都不對,就像態度不對的情人,換幾個伴侶都不會長久。許多人的工作是為了「生活」,那是好聽的說法,說直接點就叫「生存」。不是因為他愛做,他是為了薪水不得不做。想知道你是不是愛你的工作,你只要問自己:「若中了樂透,還會繼續做嗎?」答案若是否定的,你已經知道你對眼下的工作一點都不愛。

你們花了大多數的時間在賺錢,忙到昏天黑地,忙到不能陪伴子女,忙到父母要送安養院,忙到讓老婆一人進產房,忙到讓孩子過沒有父母的童年……你們最初努力工作是想增添生命的價值——那一份讓你快樂的「自我肯定」以及「財富豐盛」,最後卻往往兩頭空。物質豐盛了,心靈卻空洞了,買到房子失去了家,娶到老婆卻失去婚姻……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贏了,其實你輸掉的更多。

你們不妨自問,如果人活著就只為了賺錢填飽肚子、滿足生活所需,那跟動物有何兩樣?為了填飽肚子過生活,那並不是「真正的生活」,你只是在做滿足「身體的需要與期待」的相關工作。「真正的生活」是有愛的!是愉悅的!是有美感的!是可以從容不迫的!是自在而真誠不虛偽的……你可能覺得我過度形容了,但那才是真正「人類」的「生活」。你可能覺得上述的形容離你太遙遠,那是因為你從來沒有這樣想過。你不敢想!因著對現狀的「習氣」和對未來的「恐懼」——那一份怕活不下去的恐懼。你可能會說:「我們都得上班賺錢,你形容的狀態並不常出現在人類的職場上,工作可是很難有美感的,打卡是很難愉悅的,同事很難真誠的。但不上班怎麼有錢?沒有錢怎麼過日子…….」又來了!那該死的循環又開始了!請從「恐懼」開始打住吧!人的正常功能是「生活」,從來不是「生存」。此二者順序顛倒是很多人痛苦的真正原因。

「不怕」活不好,才能活得好!關鍵字是「不怕」。尤其是別被錢困住,先去過你「想要的日子」,然後再從中找到生存之道。你真正「想要的日子」可能和錢多錢少沒啥關係……最後,做好心裡準備「接受」一切可能的發生,用成熟與負責的心態面對你選擇之後出現的一切可能。不管出現的是被你稱作好或是壞,你都正在創造生命的精采,而且是「自由決定」的創造,不是「被生活或老闆逼的」。

你這輩子要做的許多事,表面上看來或許與「各種你想要的資源」有關,其實窒礙著你的是「恐懼」與「匱乏」,這二者與你自己和你周圍的關係出了問題。自己與關係鏈的衝突矛盾,完全是因為對「內在心靈世界的不了解」和「外在人事物的不透徹」而產生。在這諸多的「相對性」中,以「對自己不了解」為主要矛盾。「外在是內在的投射,內在受外在所反射」,內外在其實是一致而沒有矛盾的。如果矛盾產生,我們往往認定是外在出了問題,很少有人事事反觀自己的內在。

但所有的問題其實都可往內找到原因與解答,當你照鏡子發現臉上髒污,你不會擦鏡子,而是擦臉。如同鏡中的世界,「靈魂即是平行宇宙」——這是宇宙間最真實卻也是最難以被頭腦所理解的設計。

雖然祢試圖畫出範圍,但我已經可以想見這本書的內容將會多麼精采!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人事物,形成龐大複雜的「關係鏈」,也形成我們生活裡諸多問題與困擾的來源,我們最大的困擾不是擺脫不掉這些關係鏈,而是如何在這複雜的人事物關係鏈中與自己取得平衡,讓內外在的衝突減少。要如何在這複雜的人事物關係鏈中調和平衡,取得人人都能享有的諸般美好?我完全相信,如果人人都能獲得美好,這世界將不再有爭端與煩惱。爭端與煩惱出現,表示哪裡出了錯。人只要夠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往往最後都會承認,那出錯的其實都是自己,除非你一直欺瞞自己,用不負責任和不面對的態度活在受害者情節裡。

當一個人進入深度的內觀,獲得完全的自我了解與接納,那麼與周圍關係鏈的矛盾衝突就會減少。當矛盾衝突減少了,煩惱就減少,煩惱減少自然心境澄明,心境澄明則能如明鏡般映照萬事萬物,於是事理明晰人情練達,真正明白了「如何做好自己」。當「做好自己」被具體落實,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是不是個好人、有沒有學歷和地位、有沒有金錢和名望,通通不重要了。人之所欲也不需要強求了,自然順隨,相應者自會近悅遠來,因自然無求而能精準無誤的洞悉時勢,乃至順勢、造勢,成就人生的機會,自然俯拾即是。

所以各位讀者:請大膽地去發現自己,大膽地承認、大膽地來一場人生的冒險吧!我們都渴望人生美好。創造生命美好的第一步,是要心生美好。當你心生美好,也將美好的心投射於外,便能創建外在真實的幸福。

本書將在輕鬆的對話中闡述「心想事成」的因由、過程、機轉與顯化。在你閱讀之前,首先需要的是「放下」心中對內容的預設或預期,直到你閱畢為止。畢竟我們才剛開始不是嗎?當我們帶著主觀和預期看待事物,那最多也只能得到如你所預期的……因為你只會得到你所「相信」的而非你「想要」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