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節錄】
◎面對面說話時,眼睛要看哪裡?
對不擅於說話的人而言,「面對面交談」是令人緊張又害怕的時刻。然而在職場上,總免不了需要出席一對一、一對二,甚至一對三等交談場合。
基本上,出席交談場合的重點就是「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
許多人因為害怕眼神接觸,或緊張害羞,說話時總低著頭或往天花板看,因而給對方缺乏自信或不老實的印象。其實,只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就算口條不好,也能展現誠意,留下好印象。

◎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是一種禮貌
凝視對方雙眼說話的狀態,我們稱為「明確的眼神接觸」或「長時間的眼神接觸」。亞洲人的眼神接觸沒有歐美人明確,時間也比較短,這或許和文化禮儀和教育方式的不同有關。
在亞洲,普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認為直視對方眼睛是一件「失禮」的事情,尤其是注視上位者或年長者的眼睛,更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然而,為什麼說話時的「眼神接觸」這麼重要呢?。
因為,若不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容易造成「負面」印象,包括:缺乏自信、說謊、不老實、沒誠意等,間接造成彼此的不信任,產生嫌隙,無法達到溝通的最終目的。
反之,只要保持「眼神接觸」,就能有很大的說服效果,也可快速建立信賴關係,不論是職場、日常說話或演說,「眼神接觸」可提升溝通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從現在起,確實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吧!

◎說話時請面帶微笑,並搭配眼神接觸
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並不是叫你「瞪著對方」;而是保持自然微笑,輕鬆看著對方。因此,「笑容」和眼神接觸其實是一體的。不過,要如何習慣說話時的眼神接觸呢?不妨從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開始做起。
例如,在這個話是結束前,一直凝視對方的雙眼。換言之,在文章的句點前,一直保持你的眼神接觸;如果實在無法長時間緊盯他人的雙眼,也可先停留至一句話中的逗點就好。久而久之,就會慢慢習慣長時間的眼神接觸。若談話對象不只一人,記得結束每段話後,要分別凝視不同對象。
另外,請各位切記,太常移動視線也會給人「不安分」的印象。最理想的狀態是維持到一段話題結束後,再轉移視線。
不過,在面對面交談的情況下,若長時間互相凝視,也容易造成對方緊張,建議可適時穿插看資料、喝茶、注視對方的眼角或臉上的某一部位等,就不會給人死盯不放的感覺。偶爾轉移視線,也能減輕對方的負擔。
簡而言之,只要拿捏好「眼神接觸」的訣竅並多練習,你一定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奧妙。

◎緊張,通常是自己造成的!
「認為」自己不擅長說話的人,原因不外乎下列幾點:

「我不習慣在人前講話。」
「我從小到大,都很不會說話。」
「我太在意台下聽眾的反應。」

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多半是誤解了說話的本質,其實「自己」才是主導說話成敗的關鍵。如果不了解並導正這些錯誤觀念,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升說話技巧。此外,常見的錯誤觀念還包括:

◆錯誤(1)很少主動開口說話,發言時能躲就躲
說話能力差,或許也意味著說話經驗不足。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以前又沒有這樣的機會。」實際上,不是我們沒有機會,而是我們刻意迴避機會。實際上,在大眾面前說話的機會永遠不嫌少。在學生時代,有辯論大會的舞台、班級的各項發表會、期末報告等,你是否在這種場合便容易退縮,不敢主動上台發言呢?
出社會後也整天逃避,只願站在幕後莫不吭聲,這樣要如何累積實戰經驗呢?正因為不擅長說話,才更需要把握每一次的說話機會,累積實力。

◆錯誤(2)認為說話很簡單,不需要練習
很多人都認為,說話不需要練習。然而,任何事情都要練習才會進步。就連美國總統的任職演說,也要反覆進行事前排練,更何況是我們這些不擅長說話的平凡人呢?
除了演說或報告外,在商場上的溝通或交涉也需要訓練。報名說話課程、在會議上主動發言等,都是很不錯的訓練。請各位務必有意識地「增加」自己說話的時間,反覆練習。

◆錯誤(3)一廂情願地認為「別人一定能聽懂」
有些人常用天真的想法安慰自己,認為就算口條不好,別人也能聽懂自己在說什麼。抱持這種想法的人,永遠無法克服說話時的「緊張」。當一個人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口條差也無所謂時,也很難增進說話技巧。
這種人遇到台下聽眾睡覺,或聽眾對演說內容感到疑惑時,會認為是「對方」的問題。他們完全不願反求諸己,檢討演說內容是否過於艱澀或無趣。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必須矯正自己的觀念,擁有獨力完成演說的覺悟,才能斷絕依賴他人的心理。因此,若想提升說話力,請先矯正「凡事怪罪他人」的錯誤觀念吧!

◎自我介紹要簡短,並融入個人特色
我只要聽完一個人的自我介紹,就能判斷這個人的個性與職業。其實,自我介紹就是短時間的演說,因此,是否有認真準備、思考這幾分鐘的演說,其表現出來的效果,會有很明顯的差異。
事業有成、凡事全力以赴的人,只要一有機會上台說話,就不會錯失任何機會,其實自我介紹是一個直接推銷自我的場合,更該全力以赴。有時候,透過充滿魅力與特色的自我介紹,可使他人留下深刻意象,甚至開拓意想不到的人脈與錢脈,請一定要把握。
不過,過度推銷自己反而會留下壞印象,因此,建議使用簡潔又有特色的自我介紹,清楚拿捏界線。此外,也可以運用「說話五步驟」來構思自我介紹的內容,如下:

(1)開場問候
「大家好,我是○○○(全名)。」
(2)主題(題目)
「請容我先介紹自己。」
(3)內容
可談論的內容包括:簡歷、公司名稱、職業、職務內容、出身地、畢業學校、年齡、立場、地位、參加目的、動機、期待感、抱負、住址、家族、興趣、現況等。內容建議以「抱負」和「決心」為主,藉此尋求聽眾的指教或建立良好關係。例如:
「今後希望能與大家和睦相處,請多指教。」
「請大家不吝給予建議。」
「相識即是緣分,請大家多多指教。」
「我會全力以赴,請多指教。」
(4)再說一次主題(重申題目)
「感謝大家讓我有介紹自己的機會。」
(5)結尾問候
「感謝大家的聆聽。」

由此可見,「說話五步驟」的最大特色,就是可適用於各種場合,例如,若是公司內部的聚會,就可省略所屬單位或公司名稱;但若是公司以外的聚會,就必須「清楚表明身分」較佳。讀者可依不同場合,自行調整自我介紹的內容。

◎聲音,決定一個人的印象
各位覺得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呢?是女主播柔和端莊的聲音?還是男主播沉靜穩重的聲音?亦或是年輕人充滿活力、開朗明快的聲音呢?
我認為所謂「好聽的聲音」,是在聽完後,會忍不住稱讚「真好聽」的聲音。因此,聲音是否好聽,由「聽眾」決定。
請各位每天努力練習發聲,調整自己的聲音吧!
如此看來,是否聲音低沉的人,就比較吃虧呢?其實未必。
這裡所謂好聽的聲音,不是以「音質」評斷,而是以「能否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決定。相信大家都聽過制服迷思吧!像是軍人、警察或醫生等,這些必須穿著制服的職業,總是給人專業、幹練的形象,而這就是所謂的「月暈效應」:一個明顯的特徵,會影響我們對該事物的評斷與印象。
事實上,「聲音」也具有相同效果,且會左右個人的整體形象。
因此,用好聽的聲音演說,內容聽起來就會有趣;反之,如果用不好聽的聲音演說,再好的內容也無法得到共鳴。
當然,聲音只是演說成敗的變因之一,但從評斷「整體印象」的角度而言,發音練習就顯得相當重要。
我認為好聽的聲音,排除天生的音質後,最重要的就是「充滿活力與元氣」。就我個人而言,每當我踏進演講會場時,一定會先跟現場觀眾大聲打招呼,如此就容易讓聽眾留下「說話專家」的深刻印象。

◎開場前先打招呼,可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同理可證,演說前打招呼,也具有相同效果。開場前先朝氣十足的問候,可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在預期心理的作用下,認為之後的演說內容必定不差;若打招呼時有氣無力,想必聽眾也將不抱任何期待。
「印象」是很主觀的,大多是透過「比較」來決定。發出比其他人更好的聲音,或在關鍵時刻打招呼,都能製造加分機會,進而留下好印象。
◎五個重點,輕鬆說服各種人
不論處於什麼場合,「說服力」都是必備的技能。包括:演說、報告、推銷、談合約、提案、交辦事項等。尤其在職場上,「說服力」幾乎與優秀的工作能力劃上等號。
但各位也不要將「說服」想得太複雜困難,只要透過訓練,任何人都能提升「說服力」。接下來,我將介紹達成「說服力」的五大重點。只要謹記這五點,你一定可以成為說服高手。

(1)歸納重點,最多三個
你是否經常為了說服他人,必須準備許多理由呢?或是擔心說得不夠詳盡,深怕對方無法相信?事實上,缺乏調理、太複雜的內容,反而會使對方無法掌握重點,甚至感到不耐煩。因此,請將內容歸納成三個重點就好。
如果真的無法歸納成三個重點,那就請以「三大重點+補充事項」的方式,在談話中約略帶過即可。因為除了「重點」,大部分的人並無意願聽不相關的訊息,「補充說明」只是讓自己心安的策略。
(2)確認重點的順序
歸納三個重點後,該從哪一個開始說明呢?請從「最重要」的開始。不必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或先說一些輕鬆的暖場話,直接切入重點即可。
不過,必須特別提醒各位,你的重點不一定是對方的重點,雙方對於「重點」的看法一定會有落差。我的建議是,依對方的「感受」來決定重點。畢竟你要「說服」對方,答應或接受某項要求。
猶如經常在電影或電視中聽到的台詞,「有兩個消息,你想先聽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我也會用類似的方法,讓對方決定聆聽的順序。如此一來,對方便會認真聆聽自己決定的重點。

(3)用具體數據、案例,說服對方
這是說服的基本技巧。缺乏具體數據、案例的內容,絕對無法說服對方。特別是在生意往來的交涉上,模糊籠統的內容,更會暴露自己的外行。
例如,說明「業績不佳」的原因時,如果你只說「這三年業績不佳」,過於含糊;反之,如果強調「四年前的業績雖有三千萬,但三年前開始,明顯下滑一半。直到今年仍舊沒有起色,僅維持在一千五百萬。」便能讓對方清楚瞭解你說的內容。
或許有些讀者很害怕數字,自認數學不好。但職場上,尤其是商業往來,「數字」代表一切。其實這些數字都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並不困難。請大家放下既有成見與恐懼,用「數字」說服對方吧!

(4)區分事實與個人意見
這點非常重要。首先,必須先分清楚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個人意見。
尤其,向主管報告進度時,務必做到「公私分明」。許多人會把個人意見與既定事實混在一起,這樣不僅會造成對方的誤解,甚至「無法說服」。所以,請先弄清楚哪些事實,哪些是自己想說的話,再開始報告。
此外,為了使對方分清楚「事實」及「個人意見」,我建議在說明事實時,可在開頭加一句「實際上」強調,或在結尾時補充消息來源;至於在發表個人意見時,則可在開頭說「這是我的意見」或「我是這麼想的」。如此便能增加說服的力道與成功機率。

(5)聲音宏亮,態度大方
宏亮的聲音、端正的姿勢、俐落的肢體動作,只要備齊這三項,便能使你更具說服力。
原則上,所謂的姿態端正,就是抬頭挺胸的「立正」姿勢。但也不需過於緊繃,必須能在談話中自然移動,方便進行下一個動作。因此,自然筆挺的站姿最理想。
此外,講話時聲音宏亮、有朝氣,不僅能留下好印象,也能提升說服的成功機率。一旦講話唯唯諾諾,即使內容再精彩也沒說服力。有時候,態度落落大方、舉止合宜,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說服力。

以上這五點,對初學者而言,或許沒辦法立刻全部上手,但只要謹記於心,平時多提醒自己,便能漸漸掌握得宜,提升「說服他人的能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