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說話訓練班:說對話的影響力

9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 說話是門大學問

有些人不把說話當一回事,儘管他知道自己在說話方面缺陷很多。原因就是他看不到這些缺陷會對自己的事業、生活中的各方面會帶來的多麼巨大危害,但其實長久下來,在跟人交往時,註定要吃大虧。

話不在多,而在精

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但並不見得我們就是會說話的。說了一輩子的話,我們說話是不是每一句都能讓人心服口服?與人辯論是不是自己能夠完全獲得勝利?

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讓人渾身舒服,忍不住會同意他的說法;有的人說起話來像是一把利刃,令人感覺不自在;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讓人感到厭惡。

不同的人說話所獲得的效果,就像「面貌」給人的感覺。

「三寸不爛之舌」這種稱讚詞,是對於會說話的人的稱讚。可是,我們平常說話卻很難句句如此。如此看來,就可知道想要把話說得好,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的一生不外乎言語和動作,我們不能終身不說話,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說話當中進行的。話說得好,小則可以讓人歡樂,大則可以辦成大事;而話說得不好,小則招怨,大則喪命。

我們雖然手裡並不執著大權,不必擔心因為說話的輕重或對錯,去揹負著「成功」或是「失敗」的責任,可是,我們總不能不顧到「快樂」或是「招怨」這兩個與自身利害攸關的大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說話容易,不像寫文章那麼難。因為,不管大人或是小孩,不管文明人或是野蠻人,時時刻刻都要說話,所以說話是不覺得困難的。至於寫文章那就不然,不是張三李四都能夠做的。其實,說話未必比寫文章容易:寫文章是寫了可以修改的,而一句話說了出來如果要加以修改,那是比較困難的。寫文章寫了幾句,可以擱筆構思,多想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都不要緊,然而跟人說話就不能如此。

話說孔子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出外講學,一路上十分辛苦。這一天,孔子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們在一片樹蔭下休息,正準備吃點乾糧、喝點水,不料孔子的馬掙脫了韁繩,跑到莊稼地裡去吃了人家的麥苗。一個農夫上前抓住馬,將馬扣押了下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他憑著不凡的口才,自告奮勇地上前企圖說服那個農夫,爭取和解。可是,他說話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將大道理講了一遍又一遍,儘管費盡口舌,可是農夫就是聽不進去。有一位才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論學識、才幹遠不如子貢優秀,當他看到子貢與農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於是他走到農夫面前,笑著對農夫說:「你並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偶然吃了你的莊稼,不是很難避免嗎?往後說不定哪天你的牛也會吃掉我的莊稼呢!你說是不是?我們該彼此諒解才是。」

農夫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也就沒有責怪的意思,便將馬還給孔子。旁邊幾個農夫也互相議論說:「像他這樣說話才算有口才,哪像剛才那個人,說話不中聽,我們又聽不懂。」

歸根究柢一句話:「話在精而不在多。」說出一句算一句,那才叫會說話。滿嘴胡言,詞不達意,恐怕說得再多,也無濟於事,反而讓人生厭。

讓聲音更具有魅力

「聲音」不只是「說話」的結果,更是說話是否成功的手段之一。「聲音」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徵之一。在電話中,我們往往能從對方的第一句話就能判斷出他的身分。同樣的,「聲音」對語言有著強大的輔助作用。

一般人的發音至少有十二至二十個音階。當然,那些職業演員和歌唱家要更高一些,有的人甚至可達到三十六個音階。但不幸的是,有些人的聲音卻可能只有五個音階,他們發出來的聲音讓人聽起來就像只有一根弦在撥動,十分單調。

你發出的聲音是否能吸引對方,這對你的人際交往是否成功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在商務交往中更是如此。

當你與他人講話時,你所發出的每一個聲音應首先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力求讓人更能了解你,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說服力。

蘇珊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資深業務經理,她最關心和留意客戶的銷售問題,並總是樂於幫助他人解決難題,但她的聲音卻讓人聽來很討厭,那尖叫及嘶嘶的聲音就像一個小女孩發出的叫聲。

她的老闆曾私下說,「我很想提升她的職位,但她的聲音尖銳又孩子氣,讓人感到她說的話缺乏認真的態度。我不得不找一個聲音聽來成熟果斷的人來擔任此職。」

很顯然的,蘇珊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調不合適而失去了提升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的聲音不是一成不變的,透過一些技巧訓練,可以克服你平時的一些怪癖和不良習慣,進而改善你說話時的語調、發音、音量、節奏、速度等。以下是一些你可以採取的方法:

一、為了更加準確地知道自己的發音,你可以將答錄機放在電話旁邊,聽聽自己每天打電話時的聲音。

二、請家人或朋友對你的聲音作出一個真實的評述。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