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與光之島
我們聽說光之島在我們心靈深處,是領悟、和平與直覺智慧的聖殿,這些內在的島嶼似乎在召喚著我們。或許我們可以展開一段旅程去發掘和探索它們,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開發讓我們可以在這地球上可以過得更自在與更有創造力的心法。
還有什麼比致力於培養我們的直覺作為送給自己和他人更好的禮物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比可靠的指導來源更有價值呢?它可以支持我們實現心中最深切的渴望,並且逐漸表露我們內在最大的潛力來領悟 和祝福我們的世界。
直覺是源自於內在的教導,不同於以區分和比較為主,以及知者和已知之間基本上是分開的傳統理性知識形態,直覺似乎是內在和非二元,並且與增強創造力、靈性和療癒有關。當我們憑直覺時,我們是「從心所願」,當這個「我們」和「心」融合時,我們自然就是知道。雖然理性是外在有跡可尋,但是內在直覺的精髓在於寧靜與感受性,即不是客觀也非線性。儘管如此,它賦予人們的力量讓人心動,並且站在入口處執意地向我們招手,那是一種無法識別但卻又是完全出乎自然的理解方式,可以為我們在靈性的道路上和日常生活挑戰中提供寶貴的指引和機會。
我們要如何培養直覺?直覺生活的秘訣是什麼?直覺的領會往往大部分是透過比喻象徵,在這本書中,我們以展開一段寓言冒險來探索這些問題,用古老佛教「橫渡」的隱喻來比喻靈性覺醒,意味著開悟就是從此岸橫渡到彼岸。這個「此岸」代表我們目前直覺和心靈發展的狀態,而「彼岸」則是我們完全覺醒的潛能,過著充滿和諧、直覺智慧和創意無限的生活,這是我們潛在的可能性,而且我們可以從「此岸」隱約瞥見。
儘管看似浩瀚的汪洋將我們與彼岸分開,然而當我們橫越這片大海時,或許內心存在著啟發和領悟的島嶼將會協助和引領我們。人們以為這些島嶼超越我們的認知,直覺與光之島這些傳說中的光之島,也被稱為失落的群島,據說是啟示和心靈力量的聖殿,因此在我們的旅程中,它們有助於我們銜接通往彼岸的各個方位。也就是說,每一個島嶼都有其獨特的教誨和洞見,並且可以激發我們直覺潛力的開發。
除了透過比喻和字義的文字語言來傳達理念之外,我們還會使用音樂和藝術的語言,在本書中,文字和音樂將交織貫穿這整個旅程。音樂演奏收錄於專輯《光之島》(Islands of Light),你可以在作者網站或iTunes及其他相關網站購買,內容包括作者為本書創作和演奏的十八首原創鋼琴曲。
「想像之島」章節中翻印的水彩畫來自瑪德琳.塔托(Madeleine Tuttle)的創作,如果書本背面沒有附上 其彩色單張水彩畫,你可以上網頁www.willtuttle.com/ Paintings.pdf 觀賞。
長久以來,音樂和藝術被視為是直覺的語言,並且隨著我們的直覺開啟,我們似乎更能接收來自非語言的節奏、和聲、旋律和圖像的訊息。當我們練習接收音樂和藝術內含的訊息時,我們會對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之間那道神祕的連結更加敏銳。接觸來自靈感的音樂和藝術可以滋養我們的直覺。
當我們前往彼岸尋找神秘的光之島時,我們正踏上更廣闊和連結更深層的覺知之境。也許我們會發掘有助於我們解開、釐清和照亮困境與問題的直覺能力,讓我們有種了然於心的平靜。除了引導我們心靈的進化外,直覺還可以協助我們在個人事務上做出明智之舉,並且在創意方面激發我們的創見,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靈感。我們可能會發現,直覺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和盟友,而且這份內在的指引可以讓我們迎向更高層的悟性和自由。我們知道,我們的文化教育大多忽略這個寶貴的內在資 源,並且從未教導我們如何培養直覺。
或許全人類最深切的渴望就是到達彼岸,儘管我們經常感到混亂迷網而忘記它的存在。這個「彼岸」有著各種名稱,例如,在基督教傳統中,「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 6:33)」這點極為重要。這個「國」並非身外之地,而是內心。彼岸同樣也在我們的內心,正如我們前往的旅 程也是如此。
這趟到達彼岸的旅程可說是從頭腦到心的旅程,有助於我們療癒內在的分裂,並且發現生活與生俱來的喜悅和祝福。這是一趟冒險之旅,彼岸,一個未知的世界正在召喚我們。
現在我們站在自己船上的甲板上,俯瞰從港口到不斷延伸至遙遠地平線的黑暗海洋,據說這趟喚醒直覺之旅的第一個島嶼是領悟之島,它或許可以向無畏的朝聖者揭示正確適時的理解,以便支持接下來到達彼岸的航程。在領悟之島後更遠的地方還有其他傳說中的島嶼,我們也希望可以到達那些島嶼。每一個島嶼都很迷人且充滿力量,並且提供發現直覺生活秘訣的具體技巧和機會。
在我們周圍是海港熟悉的景象和聲音:碼頭旁釣魚的人們、身邊飛來飛去的海鷗和叫聲;海上浮標鈴鐺發出的叮噹聲、乘風破浪的帆船,以及各種船隻在波濤洶湧水域航行時的電動馬達轟隆聲與激起的泡沫。雖然我們用 「我們自己」(ourself)這個複數代名詞來表示,但這是一趟單人之旅,我們現在就準備啟航,獨自邁向這個航程。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將我們引領到這個出發點,我們這趟發現之旅的船即將下水。在我們身後是已知的世界:長久以來忙碌的模式。在我們前方則是無邊危險的海洋,以及前往光之島和更遙遠彼岸的旅程。這片海洋延伸至這個淺淺的港口和我們停泊的船隻,不安地等待著,想要挽留我們,同時間卻又堅定不移地向我們招手。我們的內心蠢蠢欲動,不再滿足於港口的喧嘩,我們渴望自由和冒險,想要更深刻的人生體驗,並且發掘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已知的世界之外究竟隱藏什麼寶藏。
現在,彼岸正在呼喚我們。
我們聽說光之島在我們心靈深處,是領悟、和平與直覺智慧的聖殿,這些內在的島嶼似乎在召喚著我們。或許我們可以展開一段旅程去發掘和探索它們,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開發讓我們可以在這地球上可以過得更自在與更有創造力的心法。
還有什麼比致力於培養我們的直覺作為送給自己和他人更好的禮物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比可靠的指導來源更有價值呢?它可以支持我們實現心中最深切的渴望,並且逐漸表露我們內在最大的潛力來領悟 和祝福我們的世界。
直覺是源自於內在的教導,不同於以區分和比較為主,以及知者和已知之間基本上是分開的傳統理性知識形態,直覺似乎是內在和非二元,並且與增強創造力、靈性和療癒有關。當我們憑直覺時,我們是「從心所願」,當這個「我們」和「心」融合時,我們自然就是知道。雖然理性是外在有跡可尋,但是內在直覺的精髓在於寧靜與感受性,即不是客觀也非線性。儘管如此,它賦予人們的力量讓人心動,並且站在入口處執意地向我們招手,那是一種無法識別但卻又是完全出乎自然的理解方式,可以為我們在靈性的道路上和日常生活挑戰中提供寶貴的指引和機會。
我們要如何培養直覺?直覺生活的秘訣是什麼?直覺的領會往往大部分是透過比喻象徵,在這本書中,我們以展開一段寓言冒險來探索這些問題,用古老佛教「橫渡」的隱喻來比喻靈性覺醒,意味著開悟就是從此岸橫渡到彼岸。這個「此岸」代表我們目前直覺和心靈發展的狀態,而「彼岸」則是我們完全覺醒的潛能,過著充滿和諧、直覺智慧和創意無限的生活,這是我們潛在的可能性,而且我們可以從「此岸」隱約瞥見。
儘管看似浩瀚的汪洋將我們與彼岸分開,然而當我們橫越這片大海時,或許內心存在著啟發和領悟的島嶼將會協助和引領我們。人們以為這些島嶼超越我們的認知,直覺與光之島這些傳說中的光之島,也被稱為失落的群島,據說是啟示和心靈力量的聖殿,因此在我們的旅程中,它們有助於我們銜接通往彼岸的各個方位。也就是說,每一個島嶼都有其獨特的教誨和洞見,並且可以激發我們直覺潛力的開發。
除了透過比喻和字義的文字語言來傳達理念之外,我們還會使用音樂和藝術的語言,在本書中,文字和音樂將交織貫穿這整個旅程。音樂演奏收錄於專輯《光之島》(Islands of Light),你可以在作者網站或iTunes及其他相關網站購買,內容包括作者為本書創作和演奏的十八首原創鋼琴曲。
「想像之島」章節中翻印的水彩畫來自瑪德琳.塔托(Madeleine Tuttle)的創作,如果書本背面沒有附上 其彩色單張水彩畫,你可以上網頁www.willtuttle.com/ Paintings.pdf 觀賞。
長久以來,音樂和藝術被視為是直覺的語言,並且隨著我們的直覺開啟,我們似乎更能接收來自非語言的節奏、和聲、旋律和圖像的訊息。當我們練習接收音樂和藝術內含的訊息時,我們會對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之間那道神祕的連結更加敏銳。接觸來自靈感的音樂和藝術可以滋養我們的直覺。
當我們前往彼岸尋找神秘的光之島時,我們正踏上更廣闊和連結更深層的覺知之境。也許我們會發掘有助於我們解開、釐清和照亮困境與問題的直覺能力,讓我們有種了然於心的平靜。除了引導我們心靈的進化外,直覺還可以協助我們在個人事務上做出明智之舉,並且在創意方面激發我們的創見,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靈感。我們可能會發現,直覺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和盟友,而且這份內在的指引可以讓我們迎向更高層的悟性和自由。我們知道,我們的文化教育大多忽略這個寶貴的內在資 源,並且從未教導我們如何培養直覺。
或許全人類最深切的渴望就是到達彼岸,儘管我們經常感到混亂迷網而忘記它的存在。這個「彼岸」有著各種名稱,例如,在基督教傳統中,「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 6:33)」這點極為重要。這個「國」並非身外之地,而是內心。彼岸同樣也在我們的內心,正如我們前往的旅 程也是如此。
這趟到達彼岸的旅程可說是從頭腦到心的旅程,有助於我們療癒內在的分裂,並且發現生活與生俱來的喜悅和祝福。這是一趟冒險之旅,彼岸,一個未知的世界正在召喚我們。
現在我們站在自己船上的甲板上,俯瞰從港口到不斷延伸至遙遠地平線的黑暗海洋,據說這趟喚醒直覺之旅的第一個島嶼是領悟之島,它或許可以向無畏的朝聖者揭示正確適時的理解,以便支持接下來到達彼岸的航程。在領悟之島後更遠的地方還有其他傳說中的島嶼,我們也希望可以到達那些島嶼。每一個島嶼都很迷人且充滿力量,並且提供發現直覺生活秘訣的具體技巧和機會。
在我們周圍是海港熟悉的景象和聲音:碼頭旁釣魚的人們、身邊飛來飛去的海鷗和叫聲;海上浮標鈴鐺發出的叮噹聲、乘風破浪的帆船,以及各種船隻在波濤洶湧水域航行時的電動馬達轟隆聲與激起的泡沫。雖然我們用 「我們自己」(ourself)這個複數代名詞來表示,但這是一趟單人之旅,我們現在就準備啟航,獨自邁向這個航程。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將我們引領到這個出發點,我們這趟發現之旅的船即將下水。在我們身後是已知的世界:長久以來忙碌的模式。在我們前方則是無邊危險的海洋,以及前往光之島和更遙遠彼岸的旅程。這片海洋延伸至這個淺淺的港口和我們停泊的船隻,不安地等待著,想要挽留我們,同時間卻又堅定不移地向我們招手。我們的內心蠢蠢欲動,不再滿足於港口的喧嘩,我們渴望自由和冒險,想要更深刻的人生體驗,並且發掘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已知的世界之外究竟隱藏什麼寶藏。
現在,彼岸正在呼喚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