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十五章 簡單是最新潮流:333精簡穿搭計畫

在精簡個人物品的過程中,家裡有個我置之不理好一陣子的地方——我的衣櫃。我實在不想碰。家裡只剩下衣櫃,是我可以一再從這兒或那兒挑出一、兩件雜物的地方,畢竟,服飾是必須品,人總得穿衣服。當我終於決定把衣櫃納入簡化之旅的一環,我知道自己不能從衣櫃的外圍漸漸向內層進攻。慢慢清理衣櫃的雜物是行不通的。幾十年份的服飾不僅塞進了我的衣櫃,也進駐了抽屜、車庫裡的紙箱及家裡的各個角落。我決定豁出去,給自己一項挑戰。

我的極簡穿術挑戰:333精簡穿搭計畫

我在二○一○年展開了一項簡單穿搭術的挑戰,我稱為「333精簡穿搭計畫」,(Project 333) 決心釐清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服飾,並篩選出應該留在衣櫃裡的衣物。我給自己的挑戰是:三個月內只能穿戴最多三十三件單品,包括衣服、首飾、配件以及鞋子(大多數人看到這一項就打退堂鼓了)。我沒把內衣褲、睡衣、居家休閒服、運動服列入計算。話雖如此,只有我實際穿去運動的衣服,才能歸類為運動服飾。瑜伽褲就是在瑜伽課穿的褲子。如果瑜伽褲主要是穿去買菜或跑腿,就得列入三十三件單品的計算項目。我在網路上分享了簡化穿搭的想法。有的人覺得我太誇張,有的人覺得我瘋了,也有的人想共襄盛舉。起初,有大約一百人回應說:「我也要。」他們在我那一篇部落格文章底下留言,說他們也要加入挑戰。有的人想在自己的部落格或社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體驗,所以從一開始就擁有這樣的支援網絡真的很棒。

挑戰了大約一個月後,一位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的記者打電話給我,說想撰寫「333精簡穿搭計畫」的新聞稿。在北美及其餘地方的幾百家報社和網站也有報導。這項挑戰的消息可以在媒體和網路上瘋傳真的很教人興奮,但也很驚人!我還在學習如何以少少的服飾完成穿搭,在精簡衣櫃的領域裡,我自認絕對不是什麼專家。


精簡穿搭vs. 超支血拼,哪個才是嚴苛挑戰?

各界的回應不全然是正向的。一篇報導引述了《Vogue》時尚雜誌行銷總監對333精簡穿搭計畫的評論:「很嚴苛,不適合大部分人。」或許有的人會因此認為這項挑戰很瘋狂或不可能辦到,但明明就有很多人發現事實恰恰相反。你可以說那很怪、很瘋,但絕對不是嚴苛。以較少的單品來穿搭並不是犧牲,令人意外的是,多數人覺得這項挑戰的難度沒那麼高。真正的嚴苛是,拿我們錢包裡沒有的錢去買我們不穿的衣服。我們用牛仔褲尺寸來評量自己的價值,用資產淨值來決定自己的分量,這才叫嚴苛。

333精簡穿搭計畫一開始是我的個人挑戰,目的是終結衣櫃的亂象,進一步定義「夠用了」對我的真正意義。一百位讀者參加了挑戰,也引起一位記者的興趣。自從二○一○年我開始這一項穿搭挑戰之後,便經歷了巨大的轉變。簡單清爽的衣櫃不只改變我的穿搭,更全面翻轉我的生活,也徹底改寫了自己與物品及購物之間的關係。

顯而易見的外在變化有:

早上輕鬆省事。
可以準時就緒。
閒暇時間變多。
省錢不再添購。
更常得到讚美。

當然,還有意義更重大、改變人生的內在變化:我的罪惡感和決策疲乏 (decision fatigue) 雙雙下降,神清氣爽。天天目睹自己花了多少錢購買不穿或不愛的衣服,只令我消沉。將那些衣物掃地出門,罪惡感也隨之而去。我更能專注在自己真心重視的事物上。現在我的週末時間不會被購物消耗殆盡,不會在網路搜尋最划算的商品,得到更多時間思量自己真正的興趣是什麼。我的自信開始建立在我的真實樣貌之上,而不是我的衣著。過去,我以為自己需要新的衣服,才會有自信。要有得體的高跟鞋我才覺得充滿力量,有新的洋裝才覺得性感出色,有新的外套才覺得冷靜自持,作好了萬全的準備。現在的我不必仰賴新的衣物,照樣有那些感覺,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世界各地已有成千上萬人參與了333精簡穿搭計畫,繼美聯社的第一篇報導之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BBC)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Today.com、《歐普拉雜誌》 (O: The Oprah Magazine) 、《反璞歸真》(Real Simple) 、《More》也做了專題報導。在那整段歷程中,最多以三十三件單品來穿搭的人分享了他們的心得,我發現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到頭來,這一項穿搭大挑戰其實跟時尚或服飾沒什麼關連,重點反倒是在健康、快樂與更多的用心。

簡單是最新潮流

「簡單是最新潮流」不是我以前會奉行的時尚準則。我十三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波士頓看骨外科。我的膝蓋向來有毛病,所以我們常去波士頓看診。門診很嚇人,有時還會痛得我半死,但媽媽總是會把看醫生變成值得期待的出遊。她會帶我去館子吃午餐、做頭髮,或是逛街血拼。我很愛那些跟媽媽一塊兒消磨時間的時光。有一回,她帶我去波士頓的經典地標,費林地下商城 (Filene’s Basement) 。我看到兩位成年女性在大庭廣眾之下,衣衫凌亂地搶奪一件打折的名牌洋裝。我不敢置信地望著她們,心想:「我長大以後要跟她們一樣!」

時間快轉到二十年後,我認同《欲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 裡的凱莉‧布雷蕭選擇把錢花在鞋子上,而不是付房租。有一集,她繳不出公寓的房租,但價格高昂的Manolo與周仰傑 (Jimmy Choos) 名鞋裝滿了她的衣櫃和她的心。我羨慕凱莉的時尚眼光、不管事情輕重緩急的率性、還有她的小蠻腰。我的衣櫃跟布雷蕭的判若雲泥,但我一向立志要買更多的名牌服飾,擁有更多的選項。我始終不覺得自己衣服夠多。大半時候,我逛街圖的是改頭換面的感覺,我很少因為真的缺衣服而添購行頭。我衣服多的是。我買衣服是為了帶給自己某種感覺,想在別人的心目中營造某種形象。那時的我絕對說不出這種話,但如今回顧,一切昭然若揭。我想要覺得自己冰雪聰明、美麗動人、深深被愛。

我買讓自己顯瘦的牛仔褲,買我認為性感的洋裝,和讓我覺得充滿力量的高跟鞋。我穿套裝去開會,好讓別人知道我有資格待在會議室裡面,即使那是我最不想去的地方。我為了每件事和每個心情去採購,心裡依舊沒有舒暢一點。不曉得我哪裡壞掉了。

我每天打開衣櫃,便會想到我錯誤的購物決定、體重的高低波動,當然還有我花掉的大錢。我是月光族,衣櫃裡還有我連穿都沒穿過的衣服。到了三十五歲左右,不論我把什麼衣服收編到衣櫃裡,帶來的快樂總是不持久,對我的生活也不具深刻的意義,我在挫敗之餘,想起曾聽過的一句話:「我買了一輩子的衣服,照樣沒有衣服穿。」這句話在許多層次上,都讓我心有戚戚。

若說滿溢的衣櫃不足以讓我認清自己需要縮減衣物,那麼墨西哥之旅絕對打醒我了。在為期不到一週的假期裡,我帶了六雙鞋外加穿在腳上的那一雙。我全程都穿著夾腳拖。當我開始最多只穿三十三件衣物的日子,我出遠門時就更有輕裝上路的信心。比方我去歐洲一個月,只帶了一件手提行李。我有充足的衣物,可以把精神放在認識旅途中的新城市上,而不是想著衣服夠不夠穿,或是在思考要如何帶著大量的行李四處跑。

還記得我陣容龐大的皮包和太陽眼鏡嗎?當我精簡到各留一件,大家很擔心地問我:「萬一你這一個遺失了或弄壞了,怎麼辦?」彷彿精心收藏的大量皮包和太陽眼鏡,是我們生死存亡的關鍵。答案很簡單。要是什麼東西遺失了或損壞了,就換一件新的,或是乾脆就不用了。我拒絕活在害怕東西不夠用的恐懼裡。

我從簡化穿搭學到了很多事,其中五個領悟讓我願意持續下去,每三個月都以三十三件單品來穿搭,並願意推薦每個人都試試看:

1. 維持快樂所需的衣物,遠遠比我想的更少。我擁有越多,就想要越多。彷彿我的衣服需要更多的衣服同伴。我會這樣想:「那件毛衣跟我的那幾條牛仔褲很搭。」或是:「再加上一條新的絲巾或皮帶,整個人就真的更有型了。」我汲汲營營追求多多益善,卻換來了挫敗、超支、不滿。從少少的三十三件單品裡選擇衣物,反而落得輕鬆自在,幾乎立刻便能對自己的衣物油然生出感恩之情,而不是想著下一件需要買的單品是什麼。2. 沒人在乎我穿什麼。真是太錯愕了!別人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我。我費了那麼大的功夫,以服飾展示自己是怎樣的人,結果沒人注意我的衣著。開始333精簡穿搭計畫大挑戰的時候,我是一家雜誌社的全職廣告業務,我們的目標客群是非常優渥的人。我時常在辦公室開業務會議、與客戶共進午餐、參加社區活動。我大半時候都在外面奔波,時常見到同樣的一大票人。沒人察覺我那三個月都穿相同的幾件衣物。同事沒注意到,客戶也沒注意到。我得到的讚美還變多。那一年,我甚至都穿同一套洋裝出席每一場假日的社交聚會和活動。

3.決定穿什麼很燒腦,不如把腦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你有決策疲乏的經驗嗎?連超市的穀片貨架上都有教人應接不暇的選擇。Cheerios出了十四種口味的穀片。根據《消費者報告》雜誌 (Consumer Reports) 調查顯示,在一九七五年至二○○八年之間,一般超市的商品種類從平均九千種爆增到四萬七千種。記得以前早上我會試穿好幾套衣服,想找出最完美的搭配去上班。現在,我收藏精簡的少量衣服,再也不必天天傷腦筋作決定。我每天穿的都是自己最心愛的衣物。

4. 簡單的衣櫃是通往簡單生活的大門。一旦你開始享受簡單穿搭的妙處,你會對簡化生活充滿好奇。衣櫃裡的簡約風格會蔓延,滲透到你家的其他地方,以及你生活裡的其他領域。當我醒悟到衣櫃裡只需要一點點衣物就夠了,不但足以應付日常所需,更可以活得如魚得水,我便納悶起生活中還有什麼在牽制我,害我不能更徹底發揮、幸福快樂。我真的需要那麼多支鍋鏟和金屬打蛋器嗎?既然我現在都聽數位化的音樂,何必留著CD和CD盒?

5.刪繁就簡是邁向愛的道路。我憑著刪繁就簡,走向了我愛的人、我愛的工作、我愛的生活。我清掉了一切無關緊要的事物,終於明白什麼才重要。愛最重要。 (這個強大的概念可以塑造你的簡化之旅,就跟我當年一樣,詳見本書<第四部曲:打造愛>。)

永遠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讓你覺得自己漂亮、聰明、被愛,除非你先相信那是你現在的狀態。你真的已經是那樣的人了。精簡之道轉變了我的心、我的健康、我的整個人生。我晚上不會鑽研廣告單,週末不會逛購物中心。我不會渴求鄰居的新車或凱莉‧布雷蕭珍藏的名鞋。我不會拿自己的服飾與你的衣著作比較,我不以自己的資產淨值評量我的個人價值。

333精簡穿搭計畫起初是我的個人實驗,但後來吸引了廣大女性、男性、媽媽們、藝術家、企業界人士、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加入,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終於說:夠了就是夠了。

如何打造你自己的333精簡穿搭計畫

想想如果你把耗費在服飾上的大部分時間、金錢、精力,投注在服飾底下的那個人身上,會發生什麼事?為隨後三個月挑出最多三十三件單品的精簡穿搭陣容。暫且擺脫烏煙瘴氣的衣櫃,不再選購新的行頭,享受一下這個喘息的空間。

規則

時間:每三個月為一季。正式的季節劃分是一月到三月、四月到六月、七月到九月、十月到十二月。 (隨時可以開始,永遠不嫌遲!)

什麼要算:只穿戴三十三件單品,包括衣服、配件、首飾、外套、鞋子。 (對,鞋子也納入計算。)

什麼不算:以下項目不列入三十三件單品的計算——婚戒或其餘你戴著從不離身的紀念品、內衣褲、睡衣、居家休閒服、運動服 (運動服就得真的穿去運動,否則要列入三十三件單品的計算) 。

作法:挑出三十三件單品,其餘的個人時尚宣言則一律裝進箱子,用膠帶封好,收到看不見的地方。

其他注意事項:當作你是在規劃自己的衣櫃,打造可以應付未來三個月生活、工作、娛樂需求的穿搭陣容。這不是要你受苦受難的挑戰。如果你的衣服不合身或衣況不良,就換件新的吧。如何永久淨空你的衣櫃

整頓衣櫃、肅清雜亂可能是長達一輩子的抗戰。在我開始每三個月一次,挑出最多三十三件單品來穿搭之前,我每一季都要清理一次衣櫃。我會審視衣櫃裡的衣物,東挪挪西挪挪,清掉一些衣物,再塞回更多的衣服。我會把收在車庫的那一堆收納箱拖進屋子裡,將收納箱裡的衣物跟衣櫃裡的互換位置,設法騰出一點點空間,然後出門血拼來慶祝換季。如果用谷歌搜尋惡性循環的圖像,你可能就會看到我跑完剛剛描述的流程。當我終於決定永久淨空我的衣櫃,以下的瘋狂問題與情緒便統統冒出來了。

罪惡感問:「為什麼花那麼多錢買不穿的衣服?」
挫敗感問:「六個月後又得整個重來一遍嗎?」
恐懼感問:「要是你放手了,剩下的衣服夠穿嗎?」

我聆聽每個問題,感受到了情緒。這幾個問題每到換季便會浮現,連續聽了幾十年後,我曉得該是改變的時候了。如果你清理衣櫃亂象的模式疑似出現了惡性循環的傾向,就一勞永逸地徹底清理衣櫃。按照以下的步驟,盡情地清理你的衣櫃吧。這說不定是你這輩子最後一次需要清衣櫃呢。大功告成後,你便完成了進行精簡穿搭大挑戰的準備工作,可以展開333精簡穿搭計畫了。

第一回合

在日曆記下日期。視衣櫃的狀態而定,你可能需要二到五小時,或是更久。排除當天的雜務,雇用保母、拔掉插頭,鄭重地看待這一天。

製作兩份播放清單:一份是你最愛的歡樂歌曲,愉快、振奮人心、一切都會平安無事的那種音樂;另一份則是讓你平靜下來的歌。整理的過程中,你會需要美好的音樂。

準備好一個水瓶。這是馬拉松,你得補充水分(還有零食)。

淨空衣櫃。對,衣物統統拿出來。徹底淨空。

暫且別擔心衣物要如何分類擺放,只管一股腦地扔在床上。如果全部堆在床上,你就會有在就寢之前整理好衣櫃的動力。

如果你有收在五斗櫃、收納箱或家中別處的衣服,也去拿來。堆在床上。

在淨空衣櫃的時候,把鞋子、配件、首飾都拿來。一件都不漏。

清洗衣櫃。把衣櫃內部擦拭得乾乾淨淨。風乾。

休息一下。現在是散步的好時機。離開你的衣櫃、服飾、罪惡感、挫敗感、恐懼感、或其餘浮現的情緒。出門走一走,喘口氣。放手。第二回合

喝水,調高音樂的音量。

為床上的衣服進行鐵面無情的初步分類,堆放在地上。別想太多,憑著第一反應分類。將衣物分為以下的幾堆:

一、寶貝區:這是我心愛的服飾,合身又常穿。

二、或許區:我想留下這一件,雖然我不清楚為什麼 (大家都曉得自己有這種衣物)。

三、捐贈區:這些衣服不適合我的身材或生活。

四、垃圾區:狀態不良的衣物(如果可能的話,用在其他用途)。

持續整理到床上沒有剩餘的衣物,而地上有四堆衣服。

在床上打滾,舉起兩隻腳大叫:「馬上就完工啦!」

喝水、吃零食。

將捐贈區的衣服裝箱或裝袋,搬到車上或車庫。立刻挪到看不見的地方。

丟棄擺在垃圾區的衣服。

再次檢視你剩下的兩堆衣服。試穿你不確定要不要留的衣服,問自己下面的問題:

一、如果今天去逛街,這是我會買回來的衣服嗎?

二、我會在接下來的三到六個月內 (或後半輩子) 穿這件衣服嗎?

如果答案是不會,就扔進新的捐贈區,馬上加入其餘準備要捐贈的衣物陣容中,移到看不見的地方。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