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並不是為了賺錢
一直以來,你心裡是不是有個公式:
念書→考上好學校→找到(高薪 / 穩定的)工作→賺錢→退休?
如果我說念書並不是為了賺錢,你會不會很錯愕?那麼,念書是為什麼?
「念書是為什麼」,我們下一篇再好好談。此刻我想先和你分享,為什麼我認為你心裡的公式必須捨棄。
這個公式會使你動彈不得。而且我相信,你很多焦慮的來源都與此有關。
////
我們可以把「工作」代換成「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或是更開闊地說,「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因為你可能會離開出生長大的國家,未來可能經歷不只一種社會。
找到自己的位置,意謂著兩件事:你要先知道世界是什麼,以及你是誰。
那麼你看出公式的問題點了嗎?在你還是學生的時候,你對自己及對世界的認知都非常有限,可是你(或你的師長)急著灌輸這樣的觀念—不好好念書將來會賺不到錢。我想問,你或你的師長對「世界」的理解是什麼?你或他們,知道多少賺錢的方法?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對世界的看法,和現在的我非常不同。現在的我,跟十年前、五年前也有很大改變。意思是,世界在變,我也在變,我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是進行式,不是完成式。過度信任自己的「已知」,是一種偏頗,偏頗會使我們更容易跌倒。
年輕的我,以為所謂家庭或家人關係就是像我自己家或我好朋友的家這樣;長大後,我以為「生活」等同於「都市生活」,所謂幸福就是我所知道的那一套。但當我認識愈多人、從課外書讀到愈多觀點,對世界就產生愈多疑惑,世界在我腦中變形,不再是固定的模樣。
再當我環島旅行回來後,終於明白,一個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幸福也不是只有一種面貌。我們每個人珍惜、看重的,未必是同一種價值。
對世界的理解不同,就會影響我對自己所做的決定。
現在的你,才剛開始探索世界,但你的師長或你自己,給予巨大的壓力及不可能的任務—念書就是拚一個影響一生的結果。這等於是在對自己和世界都無知的情況下,做一生的賭注。難怪你會焦慮,因為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
///
我大學時念的是廣告,但畢業後只在廣告界待了兩年,此後二十幾年工作生涯都在出版界,最後一份工作是擔任一份設計雜誌的總編輯。到大學裡演講時,我經常問同學,想大家試想,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我想像得到有一天會接手一份設計雜誌嗎?
每個人都搖頭,當然想不到。因為這件事與我所學完全無關。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想不到,要如何為這件事作準備?
你要如何為無法預期的人生作準備?
反過來說,如果未來都已鋪好路,只要照著劇本走—這樣的人生,又有何值得期待?
所以你現在就可以把壓力卸下,因為你無法預期,也無法準備。而這正是解脫。
你不需要為「特定的」未來作準備,你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際遇。只要為「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作準備即可。換句話說,你現在好好活著,運用各種資源睜大眼睛去探索、吸收,就是最好的準備。
我認為你該追求的不是固定路線(公式),而是彈性(沒有標準答案)。
充實自己,對世界保有好奇心,一定會有你的位罝。
///
分享一個關於「世界」的理解。
我在網路上聽過一場演講。一位有瀕死經驗的女士艾妮塔.穆札尼(Anita Moorjani)3,講述她癌末斷氣後奇蹟復活、並且康復的歷程,主題是“Dying to be me! ”(勇敢活出自己),她以自己的故事提醒每個人,不要「因恐懼而活」。演講中她以一間黑暗的倉庫為例,當我們以手電筒照射,只能看見局部的區域,只有把大燈打開,才能見到它的全貌,此時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物品,有許多是以手電筒照射時從未掃射到的事物。等到空間再度變暗,即便看不見,我們已了然於心,「看不到不等於不存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比我們所見和經驗到的大非常多。
接著她請聽眾努力記住會場中所有紅色物品,記愈多愈好,然後把眼睛閉上。此時她請大家回憶會場中「藍色」的物件,大部分人一件也說不出。「你所聚焦的,會成為你的現實。」經由上述實驗,每個人都會驚訝於自己的侷限,而我們又如何受此投射影響,去形成自己的人生。
你一直聚焦在「一定要考上某某學校、一定要校排前幾名,才能證明我的價值」、「如果我沒有做到⋯⋯就會⋯⋯」、「成績不好代表我是沒有用的人」⋯⋯不斷這樣想,它就會變成你的現實,其他可能性你都不會看到。就像手電筒的有限光芒,你的想法使你自己受困。
你現在知道了,「世界」不是你以為的那樣。你在心裡對許多事下定論,就像是用發展不完全的自己去對抗整個世界。
///
社會上的大人,以及我們設計出來的教育制度,讓你及其他孩子誤以為考試及成績是一切學習的目的,但盼望你也能聽聽不那麼主流的觀點。不論你成績如何,希望你不要用大人狹隘的視角去看待學習。
上學或自學都是一種途徑,重點是使你探索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對世界的理解,並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學習」這件事,你才是主動的一方,不要因為外界的聲音使自己成為被動者。被動者別無選擇,主動者才有選擇權。
對世界及對自己的認識尚未明朗之前,談賺錢太遙遠。具備足夠的洞察力及智慧之後,你會發現,賺錢並不是用功念書的原因,它是既之而來的結果,而不是你應該追求的目標。
接下來我們將展開一段旅程。希望在這段旅程中,我們能不斷把視野放大,使你逐漸感到放鬆。不論未來的答案是什麼,你會有自信,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