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文選摘(節錄)

▍有些話,就是不能說出口
它比刀子利,會在心裡留下烙痕,永不消失。

有天在網路上看到藝人寇乃馨的一段演說,她說,她曾經用狠話傷害過最愛的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另一個是老公黃國倫。一開始爸爸反對她與黃國倫交往,某次在電話裡對她說:「如果妳真的要跟他交往,我就不認妳這個女兒。」她聽後回答:「好啊! 你覺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把爸爸氣到差點送醫急救,她事後非常後悔。

還有次跟黃國倫吵架,她口不擇言說:「你哪一點配得上我寇乃馨啊?你知不知道你離過婚,你是二手貨。」黃國倫沒有回嘴,轉身收拾行李,離開時看了她一眼說道:「乃馨,有些話是不能出口的,妳知道嗎?」說完後便離家出走三天。黃國倫回家後,寇乃馨抱著他痛哭。她說,越會說話的人,越容易用言語去傷人,所以她自己也有反省,呼籲絕對不要講出那些會後悔一輩子的話。

對於最親愛的人,我們最清楚他們的弱點,也因此若要傷害他們,很容易就一槍斃命,命中要害。那是因為他們心甘情願地把最脆弱的一面展示給我們,給予我們最無私的信任,但是我們千萬小心,不要消費這份信任,說出一輩子都會後悔的話,因為有些話就是真的不能說,它比刀子利,會在心裡留下烙痕,永不消失。

不讓人難堪,也不拿「弱點」來開玩笑
通常伶牙俐齒的人最容易辯解,或用言語打動人,但也最容易傷人。它像刀,不是救人就是傷人,因此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能太「靠勢」(台語,仗勢欺人的意思),尤其是將人踩在腳下,損人自尊的話更是不能說出口,譬如像「當初要不是我娘家, 你怎麼會有現在……」或是「你比某某某都不如」等話語,這種話就是故意讓人難堪,並把人看得比自己低下。這種話讓人無法忍受,何況是最親密的人,更是情何以堪。「同理心」永遠是溝通者應該要學的。

還有些話也不能說,就是對方天生的弱點、對方在意的點及對方的底線,你明明知道那是事實,但就是不能說。有些人很在意禿頭,你就不要在他面前虧他這點;有人在意身高,你也不要白目把它當笑話講。朋友間可以開玩笑,但是他在意的弱點對他而言,可一點都不好笑,因為這些弱點或許不是他可以改的。再來就是,別隨便拿別人以前的糗事或挫折當玩笑開,你自覺好笑,但對對方而言,就像一把刀刺向自己, 令人難受,千萬別得罪了朋友再來後悔。

此外,也千萬別把話講絕,連台階也不留給自己。譬如,女性最容易跟老公或是兒子說「如果你不如何如何,就不要再踏進這個家門」、「你現在就給我滾出去,不要再回來」,或是「不要再讓我看到你」等話語,如果孩子正處於叛逆期或另一半很倔強時,就有可能真的逼走一個人,且深深地在他心中留下一道傷痛的疤痕。

在情緒快要失控,說出傷人的話語前,自己要有警覺,不妨深呼吸一口氣,寧可閉上嘴巴,也不要說話。因為在生氣失控的狀況下,說出來的話都不會好聽。

我在前文提過,曾經在盛怒之下罵了一位工作夥伴,他憤而辭職,我也沒台階下, 只好簽了辭職信,但是事後我非常懊惱,就此失去了一位好夥伴,這就是不好好說話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有些話是真的不能說出口。話,要好好講,愛才能浮現。


▍說話犀利固然厲害,但留點溫暖更迷人
好話、讚美要大聲說,若是別人的痛,則在私底下給予溫暖。

會說話的人很多,但是可以做到口下留德、適可而止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占上位的人,位高權重,話一出口無人敢反抗,於是越說越直白。或是聰明伶俐的人,反應快,同樣話一出口無人可招架,讓人像吃了個悶棍。由此可見,說話可以犀利,但不能傷人。

這讓我想到以前收視率相當高的《康熙來了》,節目中的蔡康永經常當小S的剎車者,小S負責製造節目效果,可是他經常在小S玩笑開到危險邊緣時,及時將話轉圜,說到觀眾想聽的極致卻又不逾矩,嘲笑來賓卻不尖酸刻薄,真的是不容易。

在很多社交場合裡,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人口無遮攔,仗著跟他人的交情較好,便把人家的私事搬到檯面上來揶揄,揶揄過了頭,讓當事人相當錯愕,多年友誼就因為這樣而沒了。我們真的沒有權利在別人的祕密及痛處上灑鹽,我覺得說話犀利可以,但是留點溫暖更迷人。
我記得之前電視有一位主持人總喜歡去戳來賓的傷疤,以為好笑,卻往往讓當事人笑不出來。像之前有一位藝人傳出中樂透,此後他上每個節目談到錢的話題時,中樂透的事立刻被拿出來加料嘲弄。還有一位藝人因為和女友上汽車旅館遭偷拍,主持人或來賓動不動就笑他可以當賓館代言人。像這樣的嘲弄就有點過頭,在人家的祕密上公開嘲諷,雖說是為了節目效果卻不顧當事人的感受,日後更有的人因此反目成仇,不再來往,得不償失。

我們要警惕,在社交場合及人情世故上,更要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越好的朋友,越要幫別人守住祕密,也不要以為對方是自己的好友,而代替他發言。我曾經有一位朋友因為出國休息一陣子,沒有出現在社群裡,他的好友透露他正在進修,努力為接班做準備,結果惹出了不少流言及不必要的麻煩。

記住一個法則,不要代替他人發言,縱使是好朋友。不要以為你很了解對方,就可以說出他的現況和感受,除非你得到他的授權。這樣的法則運用在公眾採訪或演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尤其越敏感的話題越不要說,若非說不可也不要說太多,簡單表示「我也還在了解狀況中」即可。

一般愛說話的人話經常不吐不快,但往往危機也是這樣發生的。我經常在處理客戶的危機時,也幫他們做媒體訓練,發現很多客戶之所以會出錯,都不是不會說話,而是話說太多。因為說太多,所以被斷章取義,因為說太多以至於圓不回來。所以說話要恰到好處,絕對不能隨興、看心情,不經大腦脫口而出。

將心比心,說出的話才有溫度
話每天都在說,當然並不是每件事都要準備好才能說話,但職場上重要的事件,像是和老闆談話、要求加薪、說服客戶、主持會議、談判、簡報演講,甚至是回一封重要的郵件,都要事先準備,想好主軸及主要訊息,才能不出錯。接著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才能達到目標。

因此,沒有所謂天生的媒體寵兒,會說話的人其實都是準備好的,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才開始說話,但說出的話給別人的感受,和這個人的風格也有很大的關係。回到前文提及的蔡康永說話之道,我認為除了會說話,懂得說話技巧之外,性格和心態還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你是位厚道的人,說話就不會因為要製造節目效果而去傷人;如果你是位有同理心的人,就會將心比心,知道對方的地雷區在哪裡而不會硬揭瘡疤。所以話怎麼說,其實反映一個人的「心態」。

相由心生,話也由心生。《康熙來了》的成功之道就是兩位主持人知道訪問來賓需要製造爆點,但也知道適可而止,一人放,一人收,一放一收之間,讓人看了有戲卻又不謔,才是高明。

如果我們能心存善意,欣賞他人的優點,這樣你在和對方溝通時,他一定也能感受到你的好意,進而對你不設防,說出他想說的話,這樣你反而得到更多的資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虧就是占便宜」。

尤其當主人,為了要讓賓主盡歡必須口吐蓮花,不管再怎麼看不慣的事情,都還是要放大來賓們的優點,絕對不要去戳人痛處。對別人的好話、讚美,在公眾場合要大聲說,若是別人的痛,則在私底下給予溫暖,這才是成人說話的智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