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透過冥想進行全方位的自我認知

本書旨在為大家提供清晰、系統性的冥想基礎指導。這是實用且循序漸進的方法,而不是哲學或理論探討。我們在書中還介紹了非常重要的冥想事前練習,這些練習能夠有效地提升冥想品質。

數千年來,探索者們在冥想領域進行研究與實踐,以尋求更為寧靜、積極和圓滿的人生。冥想能夠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提升人際關係,增強處事技巧,相對於其他修身養性的方法,它自有其獨特之處:我們可以透過冥想進行全方位的自我認知,並最終引領自己到達內在意識的核心。這個核心或更高的自我,稱為「阿特曼」,意識正是從這裡流向生命的各個分支。

當探索者全然體驗到阿特曼在自身中的完整存在時,他就會得到滿足,不會再被物質世界和自己的思緒所煩惱。此時,他融入了阿特曼之中,這種喜樂的內在狀態就稱為「三摩地」(Samadhi)。一旦達到這個階段,所有的疑問都將煙消雲散,所有的煩惱也將不復存在。

冥想的基礎練習很容易掌握,而且你會發現,越是堅持練習,效果就越顯著。在初級階段,你會感受到簡單的收獲,比如心境更為平和、壓力得到舒緩。隨著練習的不斷進步,你會發現自己更深層次的變化。只要堅持不懈地規律練習,這將會是非常愉悅的內在之旅。

事實上,實踐領域的冥想知識博大精深、趣味橫生,因此你很可能有興趣瞭解瑜伽的其他方面,例如,瑜伽體位法(Asanas)、調息法(Pranayama),以及瑜伽中健康方面的知識與潛在的哲學及心理學。

祝願大家享受這段旅程,並從中獲益。


第一章 何為冥想

「冥想」這個概念存在許多不同的解讀,使得人們對於該如何正確理解它而感到困惑。究竟什麼是冥想?應該如何練習冥想?有些人誤用這個詞來表達思考或沉思,還有一些人用它來指做白日夢或幻想。事實上,這些都不是冥想。冥想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充分理解它的含義是格外重要的。

它是一項獨特的技能,可使大腦得到休息,達到與平時完全不同的意識狀態。冥想時,你是完全清醒和覺察的,心念不會去關注外在世界或周圍發生的事情。你的心念並沒有沉睡、做夢或幻想。相反地,它是清晰、放鬆和專注於內在的。

「冥想」(meditation)一詞的詞根,與「醫藥」(medical)和「醫治」(medicated)等詞的詞根接近。這一詞根有「注意、關注某物」的意思。就「冥想」而言,你關注的是自己平時難以覺察的維度,最深入也最內在的層面。這些深入的層面極其奧妙,遠遠超過思考、評判、幻想或情感的體驗與記憶。冥想需要如下的注意力:平靜、專注,同時又非常放鬆。要形成這種內在的專注力並不困難,事實上,你會發現冥想本身就是一個有利於心念休息的過程。在初始階段,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的心念從未受過如何具備內在專注力的訓練。

縱觀世界各地,我們會發現:人們接受教育,都是為了學習在社會中謀生的技能,像是如何交談、思考和工作;如何對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如何去體驗外在世界等等。人們研究各種學科,如生物學、生態學、化學等,並用學到的知識去瞭解這個世界。但是,學院也好,綜合大學也罷,沒有一所學校會教授我們如何探索和關注自身的內在。我們只知道去模仿他人的理想,跟隨風尚,追求那些社會的主流價值,卻從未對自我有過深入的瞭解,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這讓我們缺乏對自己的認識,不得不依賴別人的意見或建議。

冥想是獨特、精細、準確的方法。這個簡單的注意力訓練,可以讓我們對身體、呼吸和心靈,進行全方位的自我瞭解。隨著時間的推移,練習者的愉悅感會增加,思維變得更加清晰,洞察力也會得到提升。你將享受冥想所帶來的積極效應。伴隨著這些輕鬆的體驗,你還會感受到生理、神經和精神方面的壓力也得到了釋放。

這本冥想指南提供了相關練習的系統性指導,回答了入門階段最常見的問題。有了這些技巧,你就能夠隨時開始練習了。之後,在冥想的某個階段,你會需要有經驗的前輩指導你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本書將幫助你度過最重要的基礎階段。你會發現,要取得冥想的進步,在身體層面幾乎不需要做任何特殊或吃力的事情,也無需養成奇怪或陌生的習慣,更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或大量時間。在享受冥想的同時,你的身體將更加放鬆,心念會更具創造性,也將更加專注。你甚至還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健康狀況和人際交往都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初始階段,冥想具有療癒作用。它能夠放鬆緊張的肌肉與自主神經系統,將我們從精神壓力中解放出來。冥想使人獲得寧靜的情緒,降低我們對壓力的反應,增強免疫力。即使你只是練習幾天,只要全身心投入,也能發揮控制食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憤怒的作用。冥想還能減少你對睡眠的需求,使身心更具活力。以上是我們在各行各業的學員們身上觀察到的變化。

作家、詩人和思想家通常會希望自己更富創造性和覺察力,而直覺是所有知識中最精細、複雜的一部分。冥想能夠有系統地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升這種內在的潛力。

冥想對健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現代社會中,大部分疾病可歸因於心理壓力,是由心理失調、思考過度及情緒變化所引發。近來,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只採用保守藥物治療或傳統的心理療法,並不能徹底治癒這類疾病。因為如果病源在於心理和情緒反應,那麼僅僅憑藉外部治療,又如何能恢復健康呢?依靠外在的療癒方法,而不去瞭解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就很可能會對治療師或醫師產生依賴。相較之下,冥想卻可以讓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獲得內在的動力,從而更有效地處理生活中的所有問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