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準即興演講題目的訣竅
一篇即興演講,就如同一串珠鍊。而講話的具體內容就似一粒一粒的珠子,貫穿全文內容的軸心思想則是一根繩子。用繩子把珠子穿起來才能形成一串完整的珠鍊,亦即用軸心思想把具體內容統整起來才能形成一場完整的演講。
即興演講的題目,即欲傳達的中心思想。
即興演說的題目大多只單一個,一般就是講者敘述其中心意思。在話題上,要注意三點:
◆第一,即興演講必須有一個中心思想,常理上也只能有一個中心思想
即興演講必須先構擬好整場演說的中心理念。因為一旦沒有中心,講起話來就會東拉西扯,無頭無尾,使人聽不明白所講的是什麼意思。這樣的演講,實際上是思維紊亂的表現,是思路沒有理順,連自己都沒有想好要表達什麼,講出來也沒有意義,不如不講。
而即興演講,也受篇幅、時間限制,除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簡略地講兩個以上的話題之外,一般不應當有兩個或者多個中心思想,那樣等於沒有中心,既想講這個,又想講那個,結果就會什麼也講不透澈,什麼也講不明白。
美國前總統雷根演講稿的撰寫人佩姬.努南在〈演講出色其實不難〉一文中談到:「一般人總是一心多用,腦子裡有多種的意見、想法或觀點。但演講時須設法讓聽眾心無旁騖,故應只討論一個主題,例如慈善互助會的前途,或者家長教師聯誼會為什麼要增加預算。只針對能解釋並支持你見解的觀點,加以引申,不要談不重要或多餘的細節。而假如你自己是個探礦者,正帶著一匹馬在山區裡踏勘,如果你讓馬只馱少量的工具,你就可以多勘察許多地方,甚至找到金礦。相反,你把太多東西放在馬背上,很快就把牠壓垮,到頭來便一無所獲。」這是他的經驗之談。
◆第二,即興演講要找準話題
即表示,要根據當下的場合,自己的身分和位置、講話的目的,選擇恰當的題目。所謂恰當的題目,就是與演講的場合相吻合的題目,而不是自顧自的說起與演講的場合不沾邊甚至大相逕庭的內容。否則這場演講反而會帶來與自己的身分、所處位置有不對稱嫌疑的負面效果。
舉例如:一位老師的女兒正要過十八歲的生日,女兒的同學為其開了慶生會。此位老師應邀出席,於席間演講,他說道:「同學們,感謝大家的盛情邀請,我為你們同學之間的真摯情誼而感動。剛才,我聽到幾位同學代表全班贈送給我女兒的熱情美好的祝願,其中一句很有詩意,我一下子就記住它了,『妳很美麗,因為妳年輕。』這樣美的句子,是只有你們這樣充滿詩情的青年人才有的感慨。現在,我為它加兩個字,並略加延伸,贈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妳很美麗,不僅因為妳年輕;尤其因為妳的執著和熱情。熱情將使妳青春永駐;執著會助你事業有成。因此,當妳走過青年之後,妳也依然美麗,並且會更加光彩照人!祝福你們大家!謝謝!」這位老師的演講題目與場合及氣氛相吻合,也與自己身分相稱,對在座的青年學生更是富有教育意義,這便是一恰當演講的正面例子。
◆第三,即興演講要圍繞軸心思想展開,不轉移話題
就是說,選定了題目之後,通篇演講都要圍繞這一個話題講下去,不要在說話過程中跑題或者突然轉換題目。因有些人講話、發言離題,往往是無意識的,故更應當明白演講不能離題的基本常識,增強緊抓軸心思想的意識。
掌握即興演講中的「四個效應」
即興演講的經典指南,力求讓你早日步入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佳境。
從照稿唸臺詞到即興發揮的效果比較來看,即興演講有這樣幾個好的效應:
(1)人格魅力效應
即興說話是評價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標尺。在作即興演講時,關鍵是要說真話,動真情,又要言之有物。「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練就高超的講話藝術,增強人格力量,塑造良好的形象,一方面要扎實學習,刻苦訓練,廣覽詩書,增強文化底蘊和素養;另一方面,在每一次公開發表談話前,要針對聽眾,精心準備,及時熟悉與講話主題相關的內容,提綱挈領,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2)目光親和效應
眼睛是心靈之窗。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目光交流是人類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年輕人談戀愛時,會眉目傳情。同樣,即興演講脫離了文稿,演講者由原先的注視文稿到離開桌面而目視聽眾,環視會場。聽眾會有一種被講話者「放在眼裡」的感覺,從心理上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聽眾便對講話者有了一份注意。這種目光之間的注視,實際上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帶給聽眾一種親和感,增強了講話的吸引力。
(3)姿態感染效應
照稿唸臺詞的人,大多動作姿態單一。一般以呆立的站姿,拿稿為主,很難配以必要的手勢。而即興演講者由於脫稿而講,身體可坐可立,手勢可招可揮,大有縱橫捭闔之勢。良好的手勢動作、言談舉止,是語言的必要補充,能增添了說話的風采,會極大地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所以一個協調、得體、大方的手勢動作,有可能為觀眾留下美好乃至永生不滅的印象。
(4)熱情煽動效應
常言道:「語為情動,言為心聲。」以情感人,是照稿唸詞難以達到的效果。即興演講擺脫了文稿的束縛,使思維的天地更加廣泛,演講者語調時高時低,頻率時緩時急,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聲情並茂,時而機智幽默,時而妙趣橫生,時而抑揚頓挫。在嚴峻複雜的場面神態堅定冷靜,在悲痛的場面穩重嚴謹,在歡欣熱烈的場面熱情洋溢。掌握了場面氣氛和聽眾的心理,臨場發揮,觸景生情,貼近聽眾,緊扣人心,引起共鳴。這是「竹編師傅」在書房裡挖空心思也編不出來想不到的,因為不可能事先掌握到場面氣氛和聽眾的心理。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即興說話的技巧是多方面的,練就臨場發揮的程度也非一日之功,要在實踐中不斷鑽研和鍛鍊這門學問。
在即興發言中掌控局面的技巧
據聽眾的反應,機智靈活地應變,才能真正吸引聽眾目光、使聽眾豎起耳朵聆聽,才是成功的即興演講。
要想即興演講獲得成功,不僅要講好,而且在講話過程中需仔細注意觀察聽眾的反應,根據聽眾不同方式的反饋,機智靈活地採取應變措施,積極地影響聽者的情緒,調整和控制講話的局面。這是保證演講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具體方法需要據當下情形而定,下面略舉幾例:
面對聽眾情緒不高的場面,需要重整情緒,激發熱情。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視節開幕式文藝晚會上,臺灣搖滾歌手高凌風上臺唱完第一首歌〈黃土高坡〉時,只有零零落落的幾點掌聲。面對此情此景,高凌風說:「我來上海的次數太少了,上海沒有幾個人認識我,這從剛才那零零落落的掌聲可以看出……」說到這裡,聽眾鼓起了掌。當然,這掌聲的含義是複雜的,不少人是出於禮貌,但不管怎樣,歌星與聽眾的心理隔膜之牆已經開始變薄。掌聲剛落,高凌風又大聲說了一句:「我在臺灣就聽說,上海的觀眾最富有同情心,今天一見,果然是這樣,謝謝!」這時掌聲再度響起,不過這一次,是聽眾真心熱烈的掌聲。
這種局面的改變,重要的是在於他即興發表感想,影響了聽眾,疏通了與聽眾的情感。
而面對聽眾與講者對抗的情緒,需要冷靜處理,穩住局勢。
一位教師接手了一個放牛班的班導工作。在一次班會上,老師總結了前段時間的全班工作,正當對近期值日生打掃教室不負責任的行為提出嚴厲責備時,一個學生冷不防冒出一句:「掃個屁!」這位老師頓時火冒三丈,大聲追問:「誰說的?站起來!」這時,一位個頭較高的女生慢慢地從座位上站起,兩眼直視老師。此時此刻,課堂上的空氣彷彿一下凝固了,全班同學個個睜大了眼睛,一動不動地望著老師。老師環視了一下全班學生,冷靜下來,以最大的毅力克制著狂怒的情緒,朝她微微一笑,輕聲說:「很好,妳很勇敢,先坐下吧!不過,我要糾正的是,『屁』是不能『掃』的,只能放。」全班同學都笑了,那位女同學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凝固的氣氛一下緩和下來。老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繼續進行工作總結與改進評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對聽眾調皮的情形,需要順水推舟,引向正道。
繆老師新接了一個班的課,面對全班四十多個陌生的面孔,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開場白:「同學們,我姓繆……」在他正準備轉身板書「繆」字的時候,突然不知從哪個座位發出一聲模仿貓咪的叫聲:「喵……」於是引起了哄堂大笑。這時,只見繆老師微笑地發揮道:「同學們別忙著先誇我『妙』,從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學習,到時候再請你們評價我,看看到底是妙還是不妙……」
這一「發揮」機智地設計了一個「誤解」,使師生首次見面出現的「危機」轉化為親切和融洽。
一篇即興演講,就如同一串珠鍊。而講話的具體內容就似一粒一粒的珠子,貫穿全文內容的軸心思想則是一根繩子。用繩子把珠子穿起來才能形成一串完整的珠鍊,亦即用軸心思想把具體內容統整起來才能形成一場完整的演講。
即興演講的題目,即欲傳達的中心思想。
即興演說的題目大多只單一個,一般就是講者敘述其中心意思。在話題上,要注意三點:
◆第一,即興演講必須有一個中心思想,常理上也只能有一個中心思想
即興演講必須先構擬好整場演說的中心理念。因為一旦沒有中心,講起話來就會東拉西扯,無頭無尾,使人聽不明白所講的是什麼意思。這樣的演講,實際上是思維紊亂的表現,是思路沒有理順,連自己都沒有想好要表達什麼,講出來也沒有意義,不如不講。
而即興演講,也受篇幅、時間限制,除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簡略地講兩個以上的話題之外,一般不應當有兩個或者多個中心思想,那樣等於沒有中心,既想講這個,又想講那個,結果就會什麼也講不透澈,什麼也講不明白。
美國前總統雷根演講稿的撰寫人佩姬.努南在〈演講出色其實不難〉一文中談到:「一般人總是一心多用,腦子裡有多種的意見、想法或觀點。但演講時須設法讓聽眾心無旁騖,故應只討論一個主題,例如慈善互助會的前途,或者家長教師聯誼會為什麼要增加預算。只針對能解釋並支持你見解的觀點,加以引申,不要談不重要或多餘的細節。而假如你自己是個探礦者,正帶著一匹馬在山區裡踏勘,如果你讓馬只馱少量的工具,你就可以多勘察許多地方,甚至找到金礦。相反,你把太多東西放在馬背上,很快就把牠壓垮,到頭來便一無所獲。」這是他的經驗之談。
◆第二,即興演講要找準話題
即表示,要根據當下的場合,自己的身分和位置、講話的目的,選擇恰當的題目。所謂恰當的題目,就是與演講的場合相吻合的題目,而不是自顧自的說起與演講的場合不沾邊甚至大相逕庭的內容。否則這場演講反而會帶來與自己的身分、所處位置有不對稱嫌疑的負面效果。
舉例如:一位老師的女兒正要過十八歲的生日,女兒的同學為其開了慶生會。此位老師應邀出席,於席間演講,他說道:「同學們,感謝大家的盛情邀請,我為你們同學之間的真摯情誼而感動。剛才,我聽到幾位同學代表全班贈送給我女兒的熱情美好的祝願,其中一句很有詩意,我一下子就記住它了,『妳很美麗,因為妳年輕。』這樣美的句子,是只有你們這樣充滿詩情的青年人才有的感慨。現在,我為它加兩個字,並略加延伸,贈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妳很美麗,不僅因為妳年輕;尤其因為妳的執著和熱情。熱情將使妳青春永駐;執著會助你事業有成。因此,當妳走過青年之後,妳也依然美麗,並且會更加光彩照人!祝福你們大家!謝謝!」這位老師的演講題目與場合及氣氛相吻合,也與自己身分相稱,對在座的青年學生更是富有教育意義,這便是一恰當演講的正面例子。
◆第三,即興演講要圍繞軸心思想展開,不轉移話題
就是說,選定了題目之後,通篇演講都要圍繞這一個話題講下去,不要在說話過程中跑題或者突然轉換題目。因有些人講話、發言離題,往往是無意識的,故更應當明白演講不能離題的基本常識,增強緊抓軸心思想的意識。
掌握即興演講中的「四個效應」
即興演講的經典指南,力求讓你早日步入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佳境。
從照稿唸臺詞到即興發揮的效果比較來看,即興演講有這樣幾個好的效應:
(1)人格魅力效應
即興說話是評價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標尺。在作即興演講時,關鍵是要說真話,動真情,又要言之有物。「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練就高超的講話藝術,增強人格力量,塑造良好的形象,一方面要扎實學習,刻苦訓練,廣覽詩書,增強文化底蘊和素養;另一方面,在每一次公開發表談話前,要針對聽眾,精心準備,及時熟悉與講話主題相關的內容,提綱挈領,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2)目光親和效應
眼睛是心靈之窗。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目光交流是人類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年輕人談戀愛時,會眉目傳情。同樣,即興演講脫離了文稿,演講者由原先的注視文稿到離開桌面而目視聽眾,環視會場。聽眾會有一種被講話者「放在眼裡」的感覺,從心理上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聽眾便對講話者有了一份注意。這種目光之間的注視,實際上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帶給聽眾一種親和感,增強了講話的吸引力。
(3)姿態感染效應
照稿唸臺詞的人,大多動作姿態單一。一般以呆立的站姿,拿稿為主,很難配以必要的手勢。而即興演講者由於脫稿而講,身體可坐可立,手勢可招可揮,大有縱橫捭闔之勢。良好的手勢動作、言談舉止,是語言的必要補充,能增添了說話的風采,會極大地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所以一個協調、得體、大方的手勢動作,有可能為觀眾留下美好乃至永生不滅的印象。
(4)熱情煽動效應
常言道:「語為情動,言為心聲。」以情感人,是照稿唸詞難以達到的效果。即興演講擺脫了文稿的束縛,使思維的天地更加廣泛,演講者語調時高時低,頻率時緩時急,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聲情並茂,時而機智幽默,時而妙趣橫生,時而抑揚頓挫。在嚴峻複雜的場面神態堅定冷靜,在悲痛的場面穩重嚴謹,在歡欣熱烈的場面熱情洋溢。掌握了場面氣氛和聽眾的心理,臨場發揮,觸景生情,貼近聽眾,緊扣人心,引起共鳴。這是「竹編師傅」在書房裡挖空心思也編不出來想不到的,因為不可能事先掌握到場面氣氛和聽眾的心理。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即興說話的技巧是多方面的,練就臨場發揮的程度也非一日之功,要在實踐中不斷鑽研和鍛鍊這門學問。
在即興發言中掌控局面的技巧
據聽眾的反應,機智靈活地應變,才能真正吸引聽眾目光、使聽眾豎起耳朵聆聽,才是成功的即興演講。
要想即興演講獲得成功,不僅要講好,而且在講話過程中需仔細注意觀察聽眾的反應,根據聽眾不同方式的反饋,機智靈活地採取應變措施,積極地影響聽者的情緒,調整和控制講話的局面。這是保證演講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具體方法需要據當下情形而定,下面略舉幾例:
面對聽眾情緒不高的場面,需要重整情緒,激發熱情。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視節開幕式文藝晚會上,臺灣搖滾歌手高凌風上臺唱完第一首歌〈黃土高坡〉時,只有零零落落的幾點掌聲。面對此情此景,高凌風說:「我來上海的次數太少了,上海沒有幾個人認識我,這從剛才那零零落落的掌聲可以看出……」說到這裡,聽眾鼓起了掌。當然,這掌聲的含義是複雜的,不少人是出於禮貌,但不管怎樣,歌星與聽眾的心理隔膜之牆已經開始變薄。掌聲剛落,高凌風又大聲說了一句:「我在臺灣就聽說,上海的觀眾最富有同情心,今天一見,果然是這樣,謝謝!」這時掌聲再度響起,不過這一次,是聽眾真心熱烈的掌聲。
這種局面的改變,重要的是在於他即興發表感想,影響了聽眾,疏通了與聽眾的情感。
而面對聽眾與講者對抗的情緒,需要冷靜處理,穩住局勢。
一位教師接手了一個放牛班的班導工作。在一次班會上,老師總結了前段時間的全班工作,正當對近期值日生打掃教室不負責任的行為提出嚴厲責備時,一個學生冷不防冒出一句:「掃個屁!」這位老師頓時火冒三丈,大聲追問:「誰說的?站起來!」這時,一位個頭較高的女生慢慢地從座位上站起,兩眼直視老師。此時此刻,課堂上的空氣彷彿一下凝固了,全班同學個個睜大了眼睛,一動不動地望著老師。老師環視了一下全班學生,冷靜下來,以最大的毅力克制著狂怒的情緒,朝她微微一笑,輕聲說:「很好,妳很勇敢,先坐下吧!不過,我要糾正的是,『屁』是不能『掃』的,只能放。」全班同學都笑了,那位女同學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凝固的氣氛一下緩和下來。老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繼續進行工作總結與改進評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對聽眾調皮的情形,需要順水推舟,引向正道。
繆老師新接了一個班的課,面對全班四十多個陌生的面孔,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開場白:「同學們,我姓繆……」在他正準備轉身板書「繆」字的時候,突然不知從哪個座位發出一聲模仿貓咪的叫聲:「喵……」於是引起了哄堂大笑。這時,只見繆老師微笑地發揮道:「同學們別忙著先誇我『妙』,從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學習,到時候再請你們評價我,看看到底是妙還是不妙……」
這一「發揮」機智地設計了一個「誤解」,使師生首次見面出現的「危機」轉化為親切和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