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疲倦的日子,晚餐就喝蔬菜湯吧!

為了成為朝氣十足的人,我會細心傾聽身體的聲音,攝取身體所需的食物。身體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與大自然的運行循環息息相關:在悶熱酷暑的日子,會想吃鮮嫩多汁的蔬菜或清爽的酸味食物;在變涼的夜晚,就會很想品嚐讓身體暖呼呼的鍋物料理,或是可以儲存能量的精力料理。我們的身體是非常誠實直接的。
身體除了會告訴我們它想吃什麼,還有一件事也務必尋求身體的意見。那就是最原始的意願──「想吃?」「不想吃?」
很多人都說:「不進食對身體不好。」但我的想法正好相反。不想吃的時候,不吃比較好。當身體發出「不想吃」的信號時,最好不要勉強自己吃東西。
腸胃不適時、不覺得肚子餓時,不吃也沒關係。當肚子裡空無一物時,我覺得身體反而會覺得輕鬆,不適感也會提早治癒。
持續忙碌好幾天,覺得很累的時候,雖然我們不自覺,但這時候除了身心俱疲,連腸胃也覺得累。這種時候我的晚餐就是喝蔬菜湯,其他什麼都不攝取,喝完就這樣去睡覺。各位是否也有過沒有食欲,但什麼東西都不吃的話,又覺得怪怪的,好像沒有為一天劃上美好句點的時候呢?這種情況下,蔬菜湯就是最好的選擇。不加料、只用蔬菜做成的湯不只好吸收,也有飽腹感。
我家冰箱冷凍庫一定會庫存蔬菜湯。就像昆布柴魚高湯、雞高湯,蔬菜湯也是我家冰箱的常備菜。
將紅蘿蔔的蒂頭或皮、芹菜的梗莖或葉、洋蔥的灰色皮、西洋芹的梗等做料理剩下的蔬菜屑全部放進鍋子裡,注入蓋過食材的水,不用蓋上鍋蓋,直接開火煮。煮滾後,轉小火再慢慢煮一小時。將湯汁過濾,蔬菜湯就大功告成。放涼後,裝進保鮮盒,貼上註明「蔬菜」的標籤,放進冷凍庫保存。因為冷凍後,看不出內容物是什麼,所以一定要貼標籤,方便辨識。
只要是能煮成湯的美味蔬菜,都可以是蔬菜湯的食材。比方說高麗菜、長蔥、番茄、蘆筍、蕪菁、白蘿蔔葉、花椰菜芯等。料理剩下的部分也可以是食材,如果是紅蘿蔔,就將剩下的部分連皮一起切成圓片狀;小松菜的話,切成長兩公分的條狀,利於「熬煮出味的形狀」就可。至於蔬菜的種類,使用現有的蔬菜組合熬煮即可。有什麼就丟進什麼,煮出來的湯絕對都十分美味。因此,剩下的蔬菜屑也可以當食材,若是丟掉就太可惜了。
在義大利的農村,我常看見人們會將裝了水的深鍋擺在廚房瓦斯爐旁,料理時剩下的蔬菜塊就丟進鍋子裡。慢慢煮出味道和香氣後,就熄火,然後就這樣擺著、以室溫保存,有時再開火煮一下,免得壞掉。在義大利的鄉下,隨時可以從擺在瓦斯爐旁的鍋子舀湯,當作每道菜的湯底(高湯)。當我看到這樣的情景時,心裡就想著我也要如法泡製。
使用剩下的蔬菜塊煮成的湯,可以當成每個家庭日常飲食的「高湯」使用。如此熬煮的蔬菜湯可用於任何一道料理,也可以直接當湯飲用,非常美味。
每當我工作很累、回到家的時候,就會從冰箱冷凍庫取出蔬菜湯,倒在鍋子裡加熱,再撒點鹽,趁熱的時候喝。這道蔬菜湯什麼食材都沒放,真的只有湯而已,但是非常美味,其美味會滲透至疲累的身體裡。攝取暖呼呼的食物,肚子也覺得滿足,自然就會有睡意,也會睡得香。
只有蔬菜的湯,不會對腸胃造成負擔,翌晨更會覺得神清氣爽,所有的疲勞都煙消雲散。現代人品嚐許多美食,甚至許多人是攝食過量,我認為大家都很需要偶爾進行減法飲食,像這樣只喝個蔬菜湯。
可是,這道蔬菜湯的材料如果全是有農藥的蔬菜,想想就太可怕了。所以,像是蔬菜之類經常會攝取的食材,也要仔細挑選哦!

◆料理研究家的廚房,首重「動線佳」
家裡的飯菜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即使是親子之間發生爭執,當大家坐在餐桌旁,一邊吃著剛煮好的米飯和溫熱的味噌湯時,爭執的氣氛不知不覺就消失了。當我們一邊說著「很燙哦」,一邊一起吃剛煮好的義大利麵時,平常的時光又回來了。我認為,「我們家的飯菜」具有這樣的力量。
無論是調整自己的身心,還是調整家人的身心,平常的飲食都很重要。要「好好做飯」,廚房必須是「好好整理過的」,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廚房雜亂無章,不能保持清潔,就無法做出精緻的料理。我認為,做飯、打掃和整理是相互聯繫的。世間上所謂的「那家店的廚房雖然髒亂,但料理卻是絕妙的」這種情況,大概是不存在的。
在我短暫旅居英國期間,有個我非常喜歡的電視節目。這個節目的內容就是派某位明星主廚去重整、拯救沒客人上門的餐館。這些處於困境中的餐廳,無一例外地衛生條件差,廚房裡亂七八糟,員工完全沒有幹勁。明星主廚抵達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廚房,教導店家如何進行打掃與整理。廚房是餐館的核心,擁有潔淨明亮的廚房,正是打造生氣盎然、魅力十足的餐館的第一步!我認為每個人的家庭也該擁有潔亮的廚房,所以非常喜歡這個節目,每次我都會認真地從頭看到結束。
在東京某區有間我很喜歡的小型中華料理店。這真的是一家非常小的店,甚至廚房也非常狹窄,但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看著餐廳裡的三位員工流暢地協力工作。他們大力炒菜、快速將食物裝盤送上、還有迅速清洗餐具,當我看著他們工作時,感覺很有趣,也讓我覺得非常舒暢。
之所以能如此俐落,原因在於廚房裡沒有一件多餘的物品。狹窄的廚房如果擺了贅物,就無法流暢地工作,導致工作節奏變慢。這間店就做到了這一點,廚房裡只擺著「會用到的器具」和「會用到的數量」,這些東西整齊地擺放在「使用空間」裡。所以雖然廚房很窄小,擠進三個人依然能夠行雲流水地工作著。
一個井然有序的廚房,是一個沒有多餘物品、便於工作的廚房。那些雜誌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廚房,不一定是日常能夠保持整潔並且讓人愉快工作的地方。
關鍵在於人處於其間,是否可以順暢地走動、工作?是否有打造出高效率的動線空間?重點不在於外觀的美,目標應該是一間「動線佳」的廚房。動線佳的感覺是因人而異。自己覺得如何,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最好在內心問問自己:「覺得如何?動線流暢嗎?」

◆挑戰竹籃收納法
我非常重視「賞心悅目」這件事。我不認為追求輕鬆安逸是好的,所以比起單純的「快樂」,我更重視「愉悅」。比方說,當我全神貫注地將白蘿蔔切成漂亮細絲時,我會感到賞心悅目;當陽台上的茴香開花時,我也會感到賞心悅目。
我希望我的居家環境也是如此,能夠住在一個賞心悅目的空間裡。
當我目光所及之處都是由天然材質製成的物品時,我的眼睛就會感到愉悅。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人類是動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天然材質的東西會讓我們的眼睛感到平靜,觸摸起來也很舒服。
舉例來說,我從以前就很喜歡竹籃,家裡和工作室裡有無數個竹籃。有五十年前買的、用飛驒藤蔓編織而成的手提竹籃,也有約在四十年前買的義大利薩丁尼亞島竹編托盤、水草編織的英國竹籃、柳枝編成的法國竹籃、去越南和印尼旅行時買回來的亞洲風格竹籃,不勝枚舉。除了使用長野戶隱山根曲竹編織的竹籃,還有使用稻草、野草、木通果或山葡萄等在日本山野中採摘的植物枝蔓編織而成的竹籃,這些我都非常喜歡。
我並沒有搜集物品純欣賞的嗜好,竹籃對我的工作助益良多。
我會將平常廚房安裝吊櫃的地方換成安裝架板,做成開放式的櫃子,之所以會想到這麼做,是我在改裝義大利住家的時候,那位義大利建築師給我的提議,當時他對我說:「可以這樣設計。」在義大利住家的廚房,常會用到摘取葡萄時必備的短提把竹籃。我也在日本的家中採用了這種風格,在木架上放置各種籃子,用來收納烤箱手套、抹布、垃圾袋等零碎物品。由於籃子被放在視線以上的位置,因此看不到裡面的物品,視線只會停留在籃子的質感與編織的趣味上。
這個架子的設計在深度上也別具匠心。事實上,與視線高度接近的層板深度較淺,而更高位置的層板則稍微加深。乍看之下並不容易察覺這些差異,但每層的深度其實不一樣。這樣一來,上層可以放置較大的籃子,而下層因為架子的深度較淺,不會帶來壓迫感。
順帶一提,左頁的照片展示了深度不同的架子的樣子。架子上除了籃子,還有一個木桶(上層靠前的位置),這個桶是用來清洗餐具和蔬菜的。這是很久以前在京都的「TARU源」(たる源)買的,過去曾用作浴桶,但現在家裡的浴室不需要浴桶,所以改用在廚房。由於經年累月的使用,木條之間已經有些縫隙,我打算近期將它送回「TARU源」修理。無論是籃子還是木製、陶製的工具,它們可以經過修復後長久使用,這正是它們的迷人之處。
在玄關,我用一個深口的英國柳條籃來收納拖鞋。在客廳,則用稻草編織的淺籃來整理遙控器。除了作為收納工具,結實編織的籃子還非常適合用來搬運貴重的古董器皿或容易變形的點心和麵包。當我去陽台摘取香草或覆盆子時,會帶上一個網目細密的小手提籃和廚房剪刀。即使籃子不使用時,隨意擺放或吊起來,也能讓視覺感到愉悅。天然素材的魅力,就在於使用得越久,其質感就越迷人。

◆讓生活變得賞心悅目
現在才說這些,可能會被認為有些晚了,但我對「料理研究家」這個頭銜一直有些抗拒。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其實並沒有真正地進行什麼研究。
對我來說,在每天的廚房工作中,會偶爾冒出一些想法,例如「這樣做可能會讓過程更順暢」或者「這樣的搭配應該會很好吃」。當拿起食材時,我會用手感受它的質地,比如「這很柔軟,所以要輕輕地切」,然後進行處理。接著調整火候,甚至在清理用過的工具時,也會突然靈光一閃,想到「如果這樣做,或許會更好」。
我每天就是反覆嘗試這些點子,看看「成功了」還是「不行啊」,這樣一步步來。所以與其說是研究,倒不如說是身體先於頭腦在動作,一切源於實際操作中的感覺和體驗,而不是什麼理性上的研究。
「實際動手做」固然重要,但我認為還有一件事也很重要,就是要營造「賞心悅目」的狀態。
所謂的美食,也就是讓人賞心悅目的食物。對著沸騰的滾水裡,投入菠菜,瞬間整鍋水呈現鮮豔的深綠色,每次看見都忍不住在心裡發出「真美」的讚嘆。紅蘿蔔、青花菜和玉米都會給人這樣的讚嘆。植物透過火的加熱,變成「食物」的瞬間之美,對料理人而言就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喜樂。
如果能在盡量不破壞這般美感的情況下烹煮食物,烹煮出來的成品當然美味。
所以,極端來說,若是在水槽裡堆滿髒碗盤的情況下做飯,很難能做好一道美味的菜。因為可能根本無法注意到鍋裡菠菜的美麗瞬間。
什麼時候洗碗、切好的食材該放在哪裡、湯勺和鍋鏟怎麼擺放,這些細節都包含在「料理」的過程中。要突然改變習慣或許有點難,但不妨試著在調理食物時,盡量把周邊環境收拾乾淨。這麼做的話,整體作業會更流暢,也能營造賞心悅目的感覺。
當你有了「營造喜悅視覺感」、「營造賞心悅目的感受」的念頭,不只你的料理會變美味,連生活也會整個變得舒適美好。我相信,這不只是對我有效,應該對大家也會有神奇的效果,就像一個靈驗的魔法咒語一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