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節錄
◎被馴化的人類
在學校時,你坐在一張小椅子上,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所教的科目上。在教堂內,你把注意力放在神父或牧師所講的道理上。你的父母、兄弟、姊妹也都試圖要抓住你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我們也學會如何博取他人的關注。漸漸的,我們愈來愈需要別人注意我們,而這樣的需求,有可能會導致我們與他人進行激烈的競爭。兒童會競相博取父母、老師或同儕的關注。「看看我!看我在做什麼!喂,我在這裡!」這樣的需求會變得愈來愈強烈,並持續到成年以後。
外在的夢會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教導我們該相信什麼,而第一步就是從語言開始。語言是讓人類得以彼此了解並互相溝通的一套符號,其中的每個字母和每個字眼都是一個約定(agreement)。當我們說「這一頁」時,「頁」這個字就是我們都能了解的一個約定。一旦理解了這套符號,我們的注意力就被它抓住了,而且能量就會在人與人之間轉移。
以何種語言成為你的母語,並非你的選擇,同樣的,你所擁有的宗教信仰或道德觀也不是你個人的選擇,這些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從來就沒有機會選擇自己要相信什麼或不相信什麼,即使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約定,都不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我們甚至無法選擇自己的名字。
我稱呼這個過程為「人類的馴化」(the domestication of humans)。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學會如何生活、如何做夢。在人類的馴化過程中,外在夢境裡所包含的資訊會傳送到內在的夢境中,形成我們的一整套信念系統。孩子最先學會的,是各種事物的名字,例如媽媽、爸爸、牛奶、瓶子等等。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們在家裡、學校、教堂以及電視上,學到如何生活、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可以被容許的。外在的夢教導我們為人之道,讓我們對於什麼是「女人」、什麼是「男人」有了概念。此外,我們也將學會評斷,評斷自己、評斷他人,評斷我們的鄰居。
孩童被馴化的方式,就像我們馴化一隻狗、一隻貓或其他種動物一樣。我們會用處罰和獎賞的方式來訓練一隻狗,而在教導我們深愛的孩子時,我們也是使用同樣的方式:處罰他們或給他們獎賞。當我們聽從爸媽的話時,他們會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一旦不聽話時,就成了「壞孩子」。
如果不守規範,就會受到處罰;如果遵守規矩,就會得到獎賞。在一天當中,我們會受到多次的懲罰,也會得到多次的獎賞。於是,不久後,我們就會愈來愈害怕受到懲罰,也害怕得不到獎賞。
這所謂的「獎賞」,便是父母或其他人(例如手足、老師和朋友)對我們的關注。因此,我們就發展出了一種需求,想要博取他人的關注,以便得到獎賞。
為了得到獎賞,我們便不斷做著別人希望我們做的事。由於害怕受到懲罰,也害怕得不到獎賞,我們便開始戴上假面具,試圖取悅別人,以便讓他人滿意。在馴化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喪失自己天生的傾向。
這個馴化的過程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以致到了某一個階段,我們已經不需要爸爸媽媽、學校、教會或任何其他人來馴化我們了,因為這時我們已經訓練有素,可以馴化自己了。我們成了一種會自動自我馴化的動物,能夠根據別人加諸我們身上的那套信念來馴化自己,而且還使用相同的獎懲手段。當我們違反那套信念所制定的規則時,我們就會懲罰自己。當我們乖乖聽話時,我們就會獎勵自己。
◎戰士的紀律:節制自己的行為
請想像一個場景:有一天清晨,你起了個大早,感覺自己朝氣蓬勃,心情愉悅,能量滿滿,準備在這嶄新的一天有一番作為。但吃早餐時,卻和另一半大吵了一架。這場爭吵激起了你的情緒,你很生氣,而怒火讓你消耗了許多能量。吵完架後,你感覺自己精疲力盡,只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於是,就回到自己的房間,癱在床上,努力讓心情平復。結果那整一天,你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沒有能量繼續前進,無論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每天早上醒來時,無論在心靈、情緒和身體方面都有一定的能量可供我們一天之用,但它的程度有限,如果我們任由這些能量被情緒耗盡, 就沒有力氣可以用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或為他人服務。
你每個當下的情緒會決定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生氣時,會覺得周遭的事物看起來都很不順眼,沒有一個對勁;你會怨天尤人、怪東怪西,甚至責怪天氣;無論晴天或下雨,都不會滿意。傷心時,周遭的一切都愁雲密佈,令你哭泣;看到樹木,就悲從中來,看到雨景,也滿懷愁緒。總而言之,萬事萬物對你來說都是一片愁雲慘霧。
當你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就會覺得隨時隨地都可能有人要傷害你,所以你有必要保護好自己,於是就開始疑神疑鬼,無法信任周遭的一切。但事實上,這是因為你用恐懼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的緣故!
人的心靈就像皮膚一樣。健康的肌膚被觸摸的時候,感覺會很舒服, 因為皮膚的功能就是感知外在的事物,而被撫摸是很美好的一種感受。但如果皮膚上有了傷口而且已經受到感染時,如果去碰它,一定會感到疼痛,於是你就會把傷口包紮起來,以保護傷處的肌膚。在這種情況下,一定不會享受被撫摸的感覺,因為你的皮膚會感到疼痛。
現在,請你想像如果所有人的皮膚上都有傷口,那將會是怎樣的一幅景象。由於傷口會疼,所以人們都無法彼此觸摸。同時,由於人人的皮膚上都有傷口,因此疼痛和感染被視為一種正常的現象,大家也都會相信,人原本就是這個模樣。你可以想像如果世上所有人的皮膚上都像是如此,將會如何對待彼此?可想而知,我們一定不會擁抱彼此,因為那會讓人太過疼痛,於是我們就必須和別人保持很長的一段距離。
人心正像是受到感染的肌膚。每個人的情緒體上都佈滿創傷,而且每一道創傷都受到了情緒毒素(由仇恨、憤怒、嫉妒和憂傷等情緒所分泌出來的毒素)的感染。由於我們對何謂「公平」、何謂「不公平」有既定的觀念和想法,因此如果有人做出了一件不公不義的事,我們心中的那個創傷就會被劃開,釋放出情緒毒素。同時,由於每個人在馴化的過程中都受到了創傷,使我們的心靈充滿了毒素,因此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我可以告訴你:這並不正常。
地球的夢境已經失衡,而且人類的心靈都罹患了一種名叫「恐懼」 的病。這種病的症狀就是憤怒、仇恨、悲傷、嫉妒和背叛等種種讓人痛苦的情緒。當恐懼感過於強烈時,人們的理智就會斷線,這時我們就會說他們得了所謂的「精神疾病」。在心智異常驚恐,疼痛難當的情況下, 人們會選擇切斷自己與外在世界的連結。這時我們便會說他們出現了精神錯亂的現象。
如果我們能將人類的心智狀態視為一種疾病,就會發現這種疾病其實是可以治療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繼續受苦。
不過,如果想要治療這種疾病,就必須先找到方法,讓我們能夠打開傷口,將毒素取出,讓傷口得以完全癒合。該怎麼做呢?必須原諒那些錯待我們的人,但之所以要原諒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值得原諒,而是因為我們珍愛自己,不想讓自己繼續為別人不公不義的行為付出代價。
如果想得到療癒,就必須寬恕別人。之所以要選擇寬恕他人,是因為我們憐憫自己。我們要放下心中的怨氣,並大聲宣告:「夠了!我不要再當那個和自己過不去的『法官』,也不要再鞭笞自己、虐待自己,讓自己成為『受害者』了。」
首先,我們需要寬恕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乃至神。一旦你寬恕了神,必然能夠寬恕自己,一旦寬恕了自己,就不會再討厭自己,會開始接受自己,也會愈來愈珍愛自己,到最後必然能夠接納自己的本來面貌。這時,你就慢慢自由了,寬恕是療癒的關鍵。
當你看到之前所怨恨的某個人,或者聽到他(她)的名字,卻不再有任何情緒反應時,就知道自己已經原諒對方了。當他(她)碰觸到你之前的傷口,你卻不再感到疼痛時,你就知道自己已經真正放下了。
真相就像一把手術刀。為了讓我們得到療癒,它會切開那些被謊言所覆蓋的傷口。所謂謊言,就是我們所說的「否認機制」(denial system)。「否認機制」是個好東西,因為它讓我們得以遮蓋自己的傷口,照常過活。但是,一旦我們的傷口已經癒合,也不再有任何情緒毒素時, 我們就不需要再自欺欺人了。這是因為一個健康的心靈就像健康的肌膚一樣,在被觸摸時並不會感到疼痛,所以我們就不再需要那個「否認機制」了。事實上,當我們的心靈完好無損的時候,被觸摸的感覺是很愉悅的。
大多數人的問題都出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事實上,人類的行為並非由人類本身所控制,而是由情緒所控制。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就會說出一些自己其實並不想說的話,做出一些其實自己並不想做的事。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語言,當一個捍衛自己的心靈的戰士,必須學習如何控制情緒,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力量來改變那些因恐懼而立下的約定。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逃離地獄,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堂。
要如何成為一名戰士呢?全世界的戰士幾乎都有一些共通的特質。首先,他們具有覺察力,這點非常重要。我們要覺察自己的心靈正處於戰爭狀態,而為了打贏這場戰役,需要遵守一些紀律。
所謂的「紀律」,指的不是一般士兵必須遵守的紀律,而是戰士的紀律。它不是來自外在、指導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那種紀律, 而是要求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成為自己的那種紀律。
其次,戰士具有控制力,但不是控制他人,而是控制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唯有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才會試圖壓抑這些情緒。
「戰士」和「受害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受害者」會壓抑自己的情緒,「戰士」則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受害者」因為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不敢說出心裡想說的話,所以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
「克制」和「壓抑」並不相同。所謂「克制」就是暫時忍住自己的情緒,等到適當時機才表達出來,既不過早,也不過晚。所以戰士絕不會說出無益於自己的語言,他們完全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也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被馴化的人類
在學校時,你坐在一張小椅子上,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所教的科目上。在教堂內,你把注意力放在神父或牧師所講的道理上。你的父母、兄弟、姊妹也都試圖要抓住你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我們也學會如何博取他人的關注。漸漸的,我們愈來愈需要別人注意我們,而這樣的需求,有可能會導致我們與他人進行激烈的競爭。兒童會競相博取父母、老師或同儕的關注。「看看我!看我在做什麼!喂,我在這裡!」這樣的需求會變得愈來愈強烈,並持續到成年以後。
外在的夢會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教導我們該相信什麼,而第一步就是從語言開始。語言是讓人類得以彼此了解並互相溝通的一套符號,其中的每個字母和每個字眼都是一個約定(agreement)。當我們說「這一頁」時,「頁」這個字就是我們都能了解的一個約定。一旦理解了這套符號,我們的注意力就被它抓住了,而且能量就會在人與人之間轉移。
以何種語言成為你的母語,並非你的選擇,同樣的,你所擁有的宗教信仰或道德觀也不是你個人的選擇,這些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從來就沒有機會選擇自己要相信什麼或不相信什麼,即使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約定,都不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我們甚至無法選擇自己的名字。
我稱呼這個過程為「人類的馴化」(the domestication of humans)。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學會如何生活、如何做夢。在人類的馴化過程中,外在夢境裡所包含的資訊會傳送到內在的夢境中,形成我們的一整套信念系統。孩子最先學會的,是各種事物的名字,例如媽媽、爸爸、牛奶、瓶子等等。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們在家裡、學校、教堂以及電視上,學到如何生活、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可以被容許的。外在的夢教導我們為人之道,讓我們對於什麼是「女人」、什麼是「男人」有了概念。此外,我們也將學會評斷,評斷自己、評斷他人,評斷我們的鄰居。
孩童被馴化的方式,就像我們馴化一隻狗、一隻貓或其他種動物一樣。我們會用處罰和獎賞的方式來訓練一隻狗,而在教導我們深愛的孩子時,我們也是使用同樣的方式:處罰他們或給他們獎賞。當我們聽從爸媽的話時,他們會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一旦不聽話時,就成了「壞孩子」。
如果不守規範,就會受到處罰;如果遵守規矩,就會得到獎賞。在一天當中,我們會受到多次的懲罰,也會得到多次的獎賞。於是,不久後,我們就會愈來愈害怕受到懲罰,也害怕得不到獎賞。
這所謂的「獎賞」,便是父母或其他人(例如手足、老師和朋友)對我們的關注。因此,我們就發展出了一種需求,想要博取他人的關注,以便得到獎賞。
為了得到獎賞,我們便不斷做著別人希望我們做的事。由於害怕受到懲罰,也害怕得不到獎賞,我們便開始戴上假面具,試圖取悅別人,以便讓他人滿意。在馴化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喪失自己天生的傾向。
這個馴化的過程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以致到了某一個階段,我們已經不需要爸爸媽媽、學校、教會或任何其他人來馴化我們了,因為這時我們已經訓練有素,可以馴化自己了。我們成了一種會自動自我馴化的動物,能夠根據別人加諸我們身上的那套信念來馴化自己,而且還使用相同的獎懲手段。當我們違反那套信念所制定的規則時,我們就會懲罰自己。當我們乖乖聽話時,我們就會獎勵自己。
◎戰士的紀律:節制自己的行為
請想像一個場景:有一天清晨,你起了個大早,感覺自己朝氣蓬勃,心情愉悅,能量滿滿,準備在這嶄新的一天有一番作為。但吃早餐時,卻和另一半大吵了一架。這場爭吵激起了你的情緒,你很生氣,而怒火讓你消耗了許多能量。吵完架後,你感覺自己精疲力盡,只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於是,就回到自己的房間,癱在床上,努力讓心情平復。結果那整一天,你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沒有能量繼續前進,無論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每天早上醒來時,無論在心靈、情緒和身體方面都有一定的能量可供我們一天之用,但它的程度有限,如果我們任由這些能量被情緒耗盡, 就沒有力氣可以用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或為他人服務。
你每個當下的情緒會決定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生氣時,會覺得周遭的事物看起來都很不順眼,沒有一個對勁;你會怨天尤人、怪東怪西,甚至責怪天氣;無論晴天或下雨,都不會滿意。傷心時,周遭的一切都愁雲密佈,令你哭泣;看到樹木,就悲從中來,看到雨景,也滿懷愁緒。總而言之,萬事萬物對你來說都是一片愁雲慘霧。
當你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就會覺得隨時隨地都可能有人要傷害你,所以你有必要保護好自己,於是就開始疑神疑鬼,無法信任周遭的一切。但事實上,這是因為你用恐懼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的緣故!
人的心靈就像皮膚一樣。健康的肌膚被觸摸的時候,感覺會很舒服, 因為皮膚的功能就是感知外在的事物,而被撫摸是很美好的一種感受。但如果皮膚上有了傷口而且已經受到感染時,如果去碰它,一定會感到疼痛,於是你就會把傷口包紮起來,以保護傷處的肌膚。在這種情況下,一定不會享受被撫摸的感覺,因為你的皮膚會感到疼痛。
現在,請你想像如果所有人的皮膚上都有傷口,那將會是怎樣的一幅景象。由於傷口會疼,所以人們都無法彼此觸摸。同時,由於人人的皮膚上都有傷口,因此疼痛和感染被視為一種正常的現象,大家也都會相信,人原本就是這個模樣。你可以想像如果世上所有人的皮膚上都像是如此,將會如何對待彼此?可想而知,我們一定不會擁抱彼此,因為那會讓人太過疼痛,於是我們就必須和別人保持很長的一段距離。
人心正像是受到感染的肌膚。每個人的情緒體上都佈滿創傷,而且每一道創傷都受到了情緒毒素(由仇恨、憤怒、嫉妒和憂傷等情緒所分泌出來的毒素)的感染。由於我們對何謂「公平」、何謂「不公平」有既定的觀念和想法,因此如果有人做出了一件不公不義的事,我們心中的那個創傷就會被劃開,釋放出情緒毒素。同時,由於每個人在馴化的過程中都受到了創傷,使我們的心靈充滿了毒素,因此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我可以告訴你:這並不正常。
地球的夢境已經失衡,而且人類的心靈都罹患了一種名叫「恐懼」 的病。這種病的症狀就是憤怒、仇恨、悲傷、嫉妒和背叛等種種讓人痛苦的情緒。當恐懼感過於強烈時,人們的理智就會斷線,這時我們就會說他們得了所謂的「精神疾病」。在心智異常驚恐,疼痛難當的情況下, 人們會選擇切斷自己與外在世界的連結。這時我們便會說他們出現了精神錯亂的現象。
如果我們能將人類的心智狀態視為一種疾病,就會發現這種疾病其實是可以治療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繼續受苦。
不過,如果想要治療這種疾病,就必須先找到方法,讓我們能夠打開傷口,將毒素取出,讓傷口得以完全癒合。該怎麼做呢?必須原諒那些錯待我們的人,但之所以要原諒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值得原諒,而是因為我們珍愛自己,不想讓自己繼續為別人不公不義的行為付出代價。
如果想得到療癒,就必須寬恕別人。之所以要選擇寬恕他人,是因為我們憐憫自己。我們要放下心中的怨氣,並大聲宣告:「夠了!我不要再當那個和自己過不去的『法官』,也不要再鞭笞自己、虐待自己,讓自己成為『受害者』了。」
首先,我們需要寬恕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乃至神。一旦你寬恕了神,必然能夠寬恕自己,一旦寬恕了自己,就不會再討厭自己,會開始接受自己,也會愈來愈珍愛自己,到最後必然能夠接納自己的本來面貌。這時,你就慢慢自由了,寬恕是療癒的關鍵。
當你看到之前所怨恨的某個人,或者聽到他(她)的名字,卻不再有任何情緒反應時,就知道自己已經原諒對方了。當他(她)碰觸到你之前的傷口,你卻不再感到疼痛時,你就知道自己已經真正放下了。
真相就像一把手術刀。為了讓我們得到療癒,它會切開那些被謊言所覆蓋的傷口。所謂謊言,就是我們所說的「否認機制」(denial system)。「否認機制」是個好東西,因為它讓我們得以遮蓋自己的傷口,照常過活。但是,一旦我們的傷口已經癒合,也不再有任何情緒毒素時, 我們就不需要再自欺欺人了。這是因為一個健康的心靈就像健康的肌膚一樣,在被觸摸時並不會感到疼痛,所以我們就不再需要那個「否認機制」了。事實上,當我們的心靈完好無損的時候,被觸摸的感覺是很愉悅的。
大多數人的問題都出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事實上,人類的行為並非由人類本身所控制,而是由情緒所控制。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就會說出一些自己其實並不想說的話,做出一些其實自己並不想做的事。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語言,當一個捍衛自己的心靈的戰士,必須學習如何控制情緒,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力量來改變那些因恐懼而立下的約定。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逃離地獄,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堂。
要如何成為一名戰士呢?全世界的戰士幾乎都有一些共通的特質。首先,他們具有覺察力,這點非常重要。我們要覺察自己的心靈正處於戰爭狀態,而為了打贏這場戰役,需要遵守一些紀律。
所謂的「紀律」,指的不是一般士兵必須遵守的紀律,而是戰士的紀律。它不是來自外在、指導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那種紀律, 而是要求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成為自己的那種紀律。
其次,戰士具有控制力,但不是控制他人,而是控制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唯有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才會試圖壓抑這些情緒。
「戰士」和「受害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受害者」會壓抑自己的情緒,「戰士」則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受害者」因為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不敢說出心裡想說的話,所以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
「克制」和「壓抑」並不相同。所謂「克制」就是暫時忍住自己的情緒,等到適當時機才表達出來,既不過早,也不過晚。所以戰士絕不會說出無益於自己的語言,他們完全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也能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