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宇宙訂單速速前,請你跟我這樣做

9特價799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Chapter 2 關於顯化的基本法則

在開始練習顯化之前,我們得先把一些基本觀念釐清,像是「信念決定一切」、「要什麼就先給什麼」。這些經典法則可能也有點聽爛了(笑),但大家放心,我會用最幼幼班的白話文,一層一層抽絲剝繭, _講清楚為什麼要這樣想,以及實際上該怎麼做。

信念是濾鏡
前言提過,如果用一句話講完顯化,就是:「心信事成。你信,你就得到。」所以,信念在顯化裡,就像是一顆種子。它是一切的根本,決定了這棵「願望樹」會如何長成。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好的信念,深信幸福、豐盛、美好的事物會自然來到身邊。信念像種子,深埋在潛意識中,影響你的動機、計畫、行動和語言。

所以這一篇,我想和你談談「信念」這件事情。它如何影響我們,又該如何訓練自己,去擁有真正能帶來豐盛的好信念。

我人生有一個信念,或者說是一個迷信,我一直相信「只要我出門,雨就會停」。不管外面的雨下得多像世界末日、像有人在天上倒水桶,我心裡都還是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老天爺很疼我。

祂知道我要出門,所以雨會停。就是因為這樣,我出門從來不帶傘。那這麼荒唐的迷信有沒有翻車過?有啊,而且還不少次。但你知道我都怎麼安慰自己嗎?

有時候雨大到不行,我會說:「好啦,老天爺已經盡力了,這雨太強, _祂真的擋不住,辛苦祂了。」有時候只是毛毛雨,我會想:「果然我一出門就變毛毛雨了,老天爺果然疼我,捨不得我淋雨。」有時候雨真的就停了,我就在內心趾高氣昂:「果然,我就說吧!只要我出門,雨就會停。」

我以為像這種「老天爺愛我,雨會為我停」的信念,大概也只有我這種人會有。結果我後來發現,我有一個朋友,是經營Podcast「女人想聽的事」的主持人Winnie,她居然也有一套類似的邏輯(難怪我們是朋友)。

她相信的是——她自己就是人間小財神。

她的說法是這樣的:她覺得自己待的每一間公司都會旺,她走到哪裡, _財氣就跟到哪裡。但如果她是不愉快的離職,那間公司就會慢慢像春天過後的花園一樣,春神帶走了百花,也順便把柔軟春風跟繾綣花香都捲走了。

她講這段話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其實是:「妳確定?太扯了吧?」

最好笑的是,我們兩個曾經共事過一間公司。真的,當時公司業績好到嚇人,我們待的那段時間,公司整個能量場只有「超旺」可以形容,業績狂飆,五星飯店慶功宴幾乎每個月在吃。

但後來漸漸地,我們一個一個離開,還都是帶著不太開心的情緒離職。結果沒幾年,那間公司真的越來越凋零,最後收掉了。

我那朋友還說:「妳看吧,我不是說過嗎?我走了就會開始衰。」她說這句的語氣超平靜,就像是財神自己發公告一樣淡定。

聽起來,我們這些迷信的說法都沒什麼道理,什麼出門雨就會停、公司因為你在才會發,但偏偏它們都有實證。其實這套邏輯跟江湖廣為流傳的「停車位許願法」,本質是一樣的。比如你一邊開車,心裡一邊默念:「宇宙會幫我留一個好停車位。」大部分的情況下,你真的就會停到車位。再不濟,付費停車場也有吧?

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因為只要你堅持下去,總會找到位子。不然你要怎樣?把車丟在路中央嗎?不可能嘛。

所以這些看起來很靈驗的小願望,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邏輯―雨本來就會停,公司開久了本來就會衰或倒,人本來就會生老病死,車位本來就會出現,事情只是在時間軸上等著你而已。

我們之所以覺得「許了願才發生」,只是因為我們套了一個濾鏡。那個濾鏡是―我相信世界會對我好,我相信我會有位置可以停車,我相信晴天會來。

信念像是一種濾鏡,只要你戴上,這世界就會開始長成那個樣子。

回到剛剛我覺得我出門雨就會停的迷信,我也可以舉例另一種反方向的信念。假設有個人,他的邏輯是:「我去哪,雨就會下。我走到哪,災難就跟到哪。」

就算你嘗試跟他分享別的想法,他也可能說:「你不懂啦,我就是衰神附體。我買什麼股票就跌,我訂好餐廳就下大雨,我每次進公司,主管就離職,我就是這麼毒。」你會發現他是認真相信這一切,連手機壞了都可以說:「一定是我最近運不好。」

這樣你看懂了嗎?信念不是只有一種。我信的是停雨,而這種人信的是「雨永遠下在我頭上」。

「濾鏡」不是只有柔和、明亮的,也可以是黑白、模糊、帶刮痕的。你一戴上,眼前的所有事情都會被轉譯成那個顏色。世界每天什麼事都在發生,但戴上什麼濾鏡,就會看到什麼版本的現實。

所以信念不是只有夢幻的,負面的濾鏡一樣也會發功,而且還很有效。戴負面濾鏡的人,會吸引負面想法、錯誤連結,還有無限驗證―因為他一直戴著它,不願意拿下來。

你越信自己會倒楣,你就越會把中立事件當作倒楣證據。你越信世界會欺負你,你就越看不見那些其實想幫你的人。濾鏡怎麼貼,世界就怎麼顯影。

所以市面上才會有那麼多顯化的書,古今中外一直說一樣的話:「信念很重要。」

他們說,這就是顯化的根本。你所想的會成真,關鍵就是你用「什麼角度」去參與世界。那個角度,就是你內建的信念。這個世界會公平地在每一個人身上,發生好事和壞事。

有人今天升官,有人今天失戀;有人今天開心,也有人今天崩潰。這些事天天都在發生,每一個人都輪流輪班地經歷。但你怎麼「看」這些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可以選一個夢幻的濾鏡,柔和、溫暖、有光;也可以選一個壓抑的濾鏡,暗沉、黯淡、有一點懷疑。

你選了什麼濾鏡,你看到的所有畫面就會跟著套用。也就是說,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信念的人身上,解讀就會完全不同。

一場小雨,有人覺得「老天爺很貼心」,有人覺得「這種倒楣日子又來了」。所以真正的顯化,與其說是去控制世界發生什麼,不如說是去選擇你戴什麼濾鏡去參與世界。

試著在大腦的深處,發自內心地扎下一個信念的根:「我相信我會被世界善待,我相信世界會回應我,我相信我的願望會實現。」這些看起來很小的信念,才是顯化的根本。

信念就是你獨有的濾鏡,是你決定看待世界的均一底色。選好你想要的濾鏡了嗎?你可以讓世界更美麗的,只要你願意相信。
這裡跟你分享一些我自己常戴著的信念濾鏡:

★ 我是宇宙寵兒,我想要的宇宙都會送來給我,我需要的宇宙也會送來給我。
★ 大家就都很愛我啊,怎麼辦~
★ 我也太幸運了吧~
★ 今天也會是美好的一天!
★ 我相信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為了帶給我好處。
★ 我得到的真的太多了,我想要分享一些給身邊的人!

畫線小重點☆彡
信念是濾鏡,決定你看到的世界怎麼對待你。

小練習:寫下正面信念☆彡

除了前面的示範,來多寫幾個你做得到且屬於你的正面信念口頭禪,試著平常就將它們掛在嘴邊、放在心上。要寫真的說得出口的喔!

① 日常使用的正面信念口頭禪
② 不順卡關時的正面信念口頭禪


喜歡就是頻率共振
我們常說「頻率要對,才能跟願望共振」,到底什麼意思?其實道理一點都不玄。就像失戀的時候,你會去聽那些悲慘的情歌,因為歌詞唱的正好是你正在經歷的感受;但如果你現在一點也不傷心,你去聽那些歌,反而會覺得無感,甚至有點格格不入。這就是頻率相通的道理:只有當你的狀態和內容一致時,才會引起共鳴。

願望也是一樣。假設你想要一份自由自在、隨時移動的高薪行動辦公室工作,那麼前提是―你必須真心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因為你真的喜歡,你自然會開始做出相關的選擇。比方說,你會常常去共享辦公室工作,或是安排短期小旅行,在這些場域裡,你就更容易遇到同樣熱愛這種自由模式的人,而他們可能就是未來帶來工作機會的連結。這一切是因為你的喜好和願望本身在同一個頻率,所以自然篩選出了對應的環境、行動和人。

再舉一個反例。有些女生會許願說:「我想要一個尊重我的伴侶,他要事事以我為主,把我的意見放在第一順位。」但同時,她內心又幻想遇見一個能支付她所有帳單、完全照顧她生活的霸總型男友。這兩個條件在本質上其實是矛盾的,因為伴侶如果要「事事以你為主」,那他多半是溫柔體貼、以你的想法為核心的人;如果你要伴侶「負擔你全部的生活開銷」,這通常是具備高度掌控資源的多金類型,而這樣的人往往會希望主導權握在自己手裡。

所以,嘴上說「我要的是尊重」的人,最後卻一再吸引來「多金型照顧者」,是因為她心底真正的頻率對準的是「有人能支應我的生活需求」。這才是她真心想要的。

願望顯化的關鍵,就是跟你最深層的喜好保持一致。

很多人以為顯化是一種神奇或奇幻的過程,但它其實很日常。當你在內心選定一個真心渴望的願望,你的行為與喜好就會開始向那個方向靠攏,過程中你自然會篩選出符合的機會與資源。久而久之,願望就會像水流順著河道一樣,自然流到你面前。

所以,要提高頻率,其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儀式。很多人說要靠冥想、燒鼠尾草、淨化能量場,或是傾聽「高我」,才能讓頻率變高,但其實最好的頻率,就是「你喜歡」。

當你真心喜歡一件事、一種生活、一個狀態,你的能量就自然貼合那個頻率。喜歡本身就是最強大的共振,它不需要額外的神祕道具或複雜儀式。因為你喜歡,所以你願意靠近;因為你喜歡,所以你不知不覺選擇了相關的行動。到最後,你就會活進那個你渴望已久的場域裡。

畫線小重點☆彡
最好的頻率就是「喜歡」,留心生活中讓你發自內心喜歡的事物。


顯化的基本是創造和行動
有了信念,然後呢?哈哈哈,當然就是動手幹活兒啊!

我從小就是一個想到什麼就會去做的人。小時候看漫畫《妙手小廚師》,覺得料理應該不難,就衝去超市買了一堆奇怪的食材回家實驗, _做出來的東西很奇妙,但我玩得很開心。長大後,這股衝動沒有消失, _只是從鍋碗瓢盆換成了眼影盤。翻雜誌看到土耳其藍配月光銀的眼妝, 立刻跑去開架買這些顏色,當晚就對著雜誌練習,畫完看著鏡子裡眼皮閃閃發光又有點好笑的自己,發愣傻笑。

我發現自己一直是「想到就去做」,沒有計畫,沒有等一切都準備好, _只是單純想試試看。後來開始學動物溝通,也是因為覺得有趣就報名, 上完課之後更覺得好玩,就一路練習下去。做到一個階段,我想把經驗記錄下來,就開了粉專。寫著寫著,字越來越多,出版社上門談,就成了我的第一本書。

這一切,我從未算計過。我沒有想「會不會丟臉」,也沒考慮「值不值得」,我只是單純覺得:「我想試。」直到有學生問我:「你當初開粉專的時候,都不怕被笑嗎?」(畢竟十幾年前,動物溝通的形象更差。) 我才驚覺,對欸,我好像真的從來沒想過這件事。

那時候我做事的心態,其實很像我四歲兒子在玩積木。他會突然把積木搭配其他玩具,拼出一些大人完全看不懂的東西,自己玩得津津有味。他沒有在管是不是正確,也不怕被笑,那就是一種很真實的渴望:「我想要這樣玩玩看。」

對他來說,搭建本身就是好玩。對我來說,也是如此。那些靈光乍現、身體想動一下的衝動,就是最原始的創造狀態。它可能很荒謬,可能會失敗,但它是活的。

後來我才明白,這股力量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長大後開始學會觀望,學會計算風險,把靈感切割成一堆問號。但我發現,我最喜歡的從來不是那個思考萬全才動手的人,而是眼影畫歪也能笑得出來的自己。

想試著寫一段新文字、想做一道新料理、想換個不同的打扮,可是如果只是想,它就只是個念頭,像一陣無法捕捉的香氣,好像沒來過。

行動,就是讓念頭落地。去打開記事本,把靈感寫下來;去翻冰箱,把料理真的做出來;去按下報名鍵,讓改變開始。身體一動,想法就會接二連三跑出來。你會發現,靈感常常不是先想清楚才去做,而是你先做了,靈感才冒出來。

所以,不要等「完全準備好」才開始。小小的動作,就是最好的開始。這些微小而確實的行動,會讓你慢慢靠近你想要的生活。

創造和行動都是安靜的,影響卻很長遠。它們不一定會馬上帶來驚喜, 但會讓你慢慢成為一個生活穩定、對自己也有點喜歡的人。這樣的人, 不需要太多理由,就已經很靠近豐盛了。

畫線小重點☆彡
靈感如果沒有行動,就只是腦子裡飄過的一陣香氣,轉眼就沒了。

小練習:行動力是一切!☆彡

回想你曾經有過「想到就去做」的經驗,提醒自己行動力充沛的好玩感受與成
就感!

1.寫下三件「想到就做」的事,可大可小,成功失敗都無所謂!
2.寫下三件其實你「現在就能做」的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