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1】
用最輕鬆的呼吸練習,打開生命的靈活性
我們處在放鬆狀態時,例如要醒未醒的瞬間,呼吸是深而長的,而且通常自然是腹式呼吸。但現代人日常生活的步調很急,當我們意識到時間不夠、孩子尚未起床、還沒準備好出門、進度來不及完成……等帶來壓力的狀況,不知不覺,原本深長舒暢的呼吸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緊繃的肩膀、倉促的呼吸。
面對一天,我們失去了從容,也失去了生命最原初、最自然的呼吸。有些人甚至繃到失去了感覺。一整天忙得沒有味道、笑不出來,幾乎忘了活著的滋味。
(小標) 為緊繃身心帶來放鬆,打哈欠是最佳呼吸練習
我時常建議身邊的朋友,可以的話,一早或白天忙碌的空檔中,做個簡單的練習──打哈欠。
笑,是給自己忙碌的腦海落下一個空檔。打哈欠,也是一樣的,為身心的緊張帶來一個換氣的空檔。就好像按了一個鈕,讓身體從緊繃的壓力狀態,很快轉到放鬆的反應模式,而可以重新迎接一天。
大家都打過哈欠,但幾乎不會想到打哈欠就是一種呼吸的練習,而且是可以打破身心慣性的呼吸練習。
現在,你就可以試試看。張開雙手,把胸膛打開,手往上抬,張大嘴巴,打一個大大的哈欠。大口吸氣,把新鮮的氣自然帶進身體;大口吐氣,讓積存了不知道多久的疲憊可以融化、流出來。同時,也伸伸懶腰,讓腰、後背、肩膀肌肉都得到徹底的拉伸、徹底的放鬆。
華人一般都很認真、怕犯錯,常常把呼吸練習當作好嚴肅的功課,好像怕多或少呼吸1秒就會有異常。在演講的場合,我看聽眾有時候很疲累、放鬆不來,也會半開玩笑地請他們連續打十幾個哈欠。只要開始打哈欠,不用多久,很明顯每個人的臉部肌肉都鬆了下來,心情也開朗了。有些小朋友還會在打哈欠時發出一些怪聲,把大家都逗得笑起來。
(小標) 呼吸快慢隨順當下,重啟靈活身心好健康
這種自然地放鬆、敞開地笑,也就帶來一個空檔,讓我們瞬間從各種自認為很重要的顧慮、擔憂和念頭裡解放出來,而聽得進一些心裡話,可以體會得到身心。接下來,無論是朗誦、慢呼吸、甚至閉氣,都不再是嚴肅的功課,反而可以成為一種享受。
一個人要健康,首先要恢復個人的靈活性,包括呼吸的靈活性、生命態度的靈活性。真正健康的呼吸是可以快,也可以慢。重要的是,符合個人眼前的需要,而不是死板地守住某一種固定的步調來進行。
這就是我希望透過「清醒的呼吸」,運用各式各樣的呼吸,打破原本的慣性,真正用享受、慶祝、度假的心情來活這一生。一個人很自在,充分活出生命的全部,即使面對人生的創傷和打擊,也能隨時回到呼吸,回到沒有離開過的心。
打開生命的靈活性,面對這一生,圓滿、健康、快樂就在眼前。
【書摘2】
用感恩連結內心神聖空間
現代社會的生活和工作步調,是快還要更快,而讓我們的心情和自在隨時受到挑戰。時間的擠壓、突發的大小狀況,怎麼安排都不可能妥當。有些朋友則是正在人生的關卡,工作的關係或感情上遇到解不開的難題,或者長期超出負荷的經濟壓力。這種情況,不只讓人難以放鬆,隨之而來的緊繃和焦慮還會滲透到睡眠,讓人連休息的空間都失去。
我們摸摸自己的肩膀、背部和手臂,很容易觀察到,明明沒有做需要出力的動作,但肌肉總是緊的。這種無意識的緊繃持續久了,自然累積成腰痠背痛和身體各處的莫名疼痛,反映了心情和壓力反應帶來的萎縮。
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從對身心壓力完全陌生,到現在已經有許多專業的單位開始推廣新的健康觀念,示範如何透過各式各樣的身體工作(bodywork),包括飲食、按摩、運動、呼吸練習、能量療癒、靜坐和休息,調整我們身心的基礎頻率,讓壓力反應可以踩一個剎車。這都是很好的方法。從身心不同的層面切入,將卡住的能量解開,或至少得到一個管道去排解。
我時常跟身邊的朋友說,身體是我們生存、療癒、修行、理解生命意義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從身體著手,不光可以得到健康,還可以回到生命的圓滿,找回生命的神聖。
要這麼做,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感恩。
(小標)感恩的不是別人,是自己的身心
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覺得委屈,感到生存空間被壓縮,一口氣憋著非常難受,甚至已經快要管不住眼淚。這時候,試試看,正是我們可以感恩的時候。
要感恩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心。
首先,感謝自己可以承受這麼多,感謝自己有各式各樣的考慮,感謝自己還在替別人著想,感謝自己即使忙亂還是想把事情做好。
透過感恩,對自己表達尊重和肯定。
接下來,體會自己還在呼吸,謝謝身體一呼一吸,維持這個生命。體會自己的肩膀,謝謝肩膀在我們心裡有事時立即緊繃起來,想替我們承擔。體會自己後背的肌肉,謝謝脊椎和背肌盡了全力,讓我們能有尊嚴地面對自己,面對人間。體會手腳的緊繃,謝謝這最忠實的手足隨時準備行動,向人生的目標前進。就這樣,體會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感謝這個部位、這個器官、這個組織、這個細胞為我們的生存發揮功能,讓我們能發揮,能有所表現。
對這一切,我們衷心感謝。
有眼淚,讓它出來,感謝我們能夠哭泣,感謝我們的心是柔軟的,感謝一滴又一滴的淚水,為我們淨化委屈,帶走傷痛。有情緒,我們也明白,感謝自己還是活的,還有生命,還有這美好的本能反應。
感謝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沒有忘記過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
很奇妙的是,生活和關係的難題並沒有改變,我們只是轉了一個心態,開始體會自己,感謝自己,不知不覺,肩背已經柔軟了下來,呼吸變得比較深長,而我們凝結的痛苦也不再那麼堅固,腦袋開始轉得動,可以想出其他的解決方法。
人生,不完美,但可以接受。
(小標) 無條件的感恩,問題就解決一半
不論受到怎樣的委屈或困難,一個人只要充滿感恩,而且是無條件的感恩,可以說人生的問題已經解決一半了。
透過感恩,生活不再是困住我們的牢籠。透過感恩,我們讓雜亂的思緒沉澱下來,讓生命的靈感浮現,就好像為自己打開了一個有光亮、可以好好呼吸、好好學習的空間。
我用「神聖空間」來稱呼這樣的一個空間。我們隨時可以回到這神聖的空間,因為它只是反映我們神聖的本質,只是我們在人間的摩擦和考驗裡忘記了,不知不覺讓自己活在萎縮裡。
感恩,是進入這個神聖空間的鑰匙,讓情緒和感受安定下來,讓腦海重新清明,讓我們重新面對人間。
隨時回到這樣的神聖空間,即使遇到困難,或是內心的創傷又浮現出來,但我們已經可以踩一個剎車,將自己的反應簡化再簡化,到最後只剩下肯定──對自己的肯定,對生命本質的肯定。
肯定,也只是隨時投入下一個瞬間,不再扛著過去、扛著受傷的記憶、扛著情緒的重擔。
感恩,肯定,每個瞬間都是神聖的空間,每個念頭都是神聖的念頭,每個動作都是神聖的動作。我們自然是神聖的生命。這時候,還需要懷疑自己嗎?
【書摘3】
失眠,最好的療癒機會
其實,失眠最多是反映我們過度緊繃,並不是一種生理的疾病。可惜的是,我們深受現代生活快步調的影響,就連放鬆、睡眠和休息都想速成。
還記得人生第一次失眠嗎?我們小時候,幾乎沒有睡眠的問題,只是隨著年紀增加,心理負擔重了,睡眠也少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失眠,或許也象徵了一個人逐漸成熟,需要面對更多人生挑戰的里程碑。許多認真的朋友步入責任最沉重的中年,難免都有失眠困擾。
在現代,失眠確實普遍。有人統計過,光是在台灣,10個人就有1個有長期失眠困擾。畢竟,我們活在凡事講求效率的世代,手頭總是同時進行好幾件工作,這種步調使得我們很難專注,不敢專注,更別說好好放鬆。如果我們始終緊繃浮躁,交感神經緊張的作用不曾停過,到了晚上,要能活化副交感神經的放鬆反應好好睡一覺,談何容易?
其實,失眠最多是反映我們過度緊繃,並不是一種生理的疾病。可惜的是,我們深受現代生活步調快速的影響,就連放鬆、睡眠和休息都想速成。於是,在強調物質作用的觀點下,失眠也就被簡化成一種可靠藥物解決的疾病。
我們的身心其實是多層面的組合,睡眠的質與量,除了藥物涉及的生化層面,還有其他層面是我們可以著力的。就我多年的觀察和體會,睡眠其實不是「因」,而是「果」。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失眠,也只是反映我們對人生、別人和自己的認知和態度,已經產生了顯著的失衡。
(小標)面對失眠,徹底轉一個念
當然,一般人不會輕易接受這個觀點。首先,普遍的想法是:先打退失眠這個「罪魁禍首」,好像解決了失眠,就可以解決所有麻煩和困擾。此外,多數人都習慣了「往外找」的思維方式,有任何不對勁,就認為解答一定在外頭。兩相結合,我們自我矛盾而不自知:一方面把失眠當作一切問題的起源,而又認為有一個更源頭的因素可以解決它。
我們可能根本沒想過,失眠,是我們自己活出來的,它本身只是「果」。要修正它,完全可以從我們自己開始。有些朋友或許還記得,我在《真原醫》提出一個觀念──健康要靠自己主動去經營,要從各層面讓生活回復平衡。我在《好睡》也提到,我們可以透過運動、均衡飲食、喝好水、呼吸練習,甚至是很簡單的曬曬太陽、流流汗改善睡眠品質。
然而,從我的角度來看,面對失眠,最重要的是對失眠的觀念做一個徹底的轉變。坦白說,對失眠抱著負面的認知,對身心的不良影響遠遠超過失眠本身。許多失眠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萬一睡不著就糟了」的想法一竄進腦海,自然愈想愈擔心、愈想愈睡不著。隔天一早,渾沌的腦袋、煩躁的火氣、對自己樣樣不滿意……也就讓前一晚的擔心成真了。
希望改善睡眠的朋友,可以做個實驗,讓自己跳出「擔心失眠,反而更容易失眠」的無效迴圈,而同時修正自己對生命的態度。
(小標)放過失眠,也放過自己
失眠正是做這個實驗最好的機會。很簡單,只是提醒自己──不再把失眠當作一件天大的事,它其實是個轉化認知和人生態度最寶貴的機會。我也會叮嚀要做實驗的朋友,我們其實不需要強迫自己「不擔心」失眠,最多是在失眠時提醒自己──沒有一件事有絕對的重要性,即使睡不著,也沒有什麼關係。
試試看,親自去體會實驗前後的差異。
我過去談過,注意力放在哪裡,能量就到那裡,氣功談「意到氣到」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把失眠當作問題,不斷關注、給它能量,它自然會變成一個大問題。然而,假如我們不把失眠當作問題,即使睡不著也能平常看待,很奇妙,即使一整晚好像有睡又好像沒有睡,只要心情是快樂而寧靜的,多少還是能得到睡眠放鬆的效果。
只要做,早晚我們會體會到──只是把失眠看淡,問題竟然就淡了。一樣的原理,完全可以擴大到生活其他的層面。有煩惱、有不安,把它的後果看淡,問題自然也就淡了。
沒想到,放過失眠,我們竟然也就放過了自己,反而得到休息。甚至,透過失眠這個窗口,我們得到一個機會看清自己的失衡,修正自己的心態,帶來生命更深的療癒。
用最輕鬆的呼吸練習,打開生命的靈活性
我們處在放鬆狀態時,例如要醒未醒的瞬間,呼吸是深而長的,而且通常自然是腹式呼吸。但現代人日常生活的步調很急,當我們意識到時間不夠、孩子尚未起床、還沒準備好出門、進度來不及完成……等帶來壓力的狀況,不知不覺,原本深長舒暢的呼吸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緊繃的肩膀、倉促的呼吸。
面對一天,我們失去了從容,也失去了生命最原初、最自然的呼吸。有些人甚至繃到失去了感覺。一整天忙得沒有味道、笑不出來,幾乎忘了活著的滋味。
(小標) 為緊繃身心帶來放鬆,打哈欠是最佳呼吸練習
我時常建議身邊的朋友,可以的話,一早或白天忙碌的空檔中,做個簡單的練習──打哈欠。
笑,是給自己忙碌的腦海落下一個空檔。打哈欠,也是一樣的,為身心的緊張帶來一個換氣的空檔。就好像按了一個鈕,讓身體從緊繃的壓力狀態,很快轉到放鬆的反應模式,而可以重新迎接一天。
大家都打過哈欠,但幾乎不會想到打哈欠就是一種呼吸的練習,而且是可以打破身心慣性的呼吸練習。
現在,你就可以試試看。張開雙手,把胸膛打開,手往上抬,張大嘴巴,打一個大大的哈欠。大口吸氣,把新鮮的氣自然帶進身體;大口吐氣,讓積存了不知道多久的疲憊可以融化、流出來。同時,也伸伸懶腰,讓腰、後背、肩膀肌肉都得到徹底的拉伸、徹底的放鬆。
華人一般都很認真、怕犯錯,常常把呼吸練習當作好嚴肅的功課,好像怕多或少呼吸1秒就會有異常。在演講的場合,我看聽眾有時候很疲累、放鬆不來,也會半開玩笑地請他們連續打十幾個哈欠。只要開始打哈欠,不用多久,很明顯每個人的臉部肌肉都鬆了下來,心情也開朗了。有些小朋友還會在打哈欠時發出一些怪聲,把大家都逗得笑起來。
(小標) 呼吸快慢隨順當下,重啟靈活身心好健康
這種自然地放鬆、敞開地笑,也就帶來一個空檔,讓我們瞬間從各種自認為很重要的顧慮、擔憂和念頭裡解放出來,而聽得進一些心裡話,可以體會得到身心。接下來,無論是朗誦、慢呼吸、甚至閉氣,都不再是嚴肅的功課,反而可以成為一種享受。
一個人要健康,首先要恢復個人的靈活性,包括呼吸的靈活性、生命態度的靈活性。真正健康的呼吸是可以快,也可以慢。重要的是,符合個人眼前的需要,而不是死板地守住某一種固定的步調來進行。
這就是我希望透過「清醒的呼吸」,運用各式各樣的呼吸,打破原本的慣性,真正用享受、慶祝、度假的心情來活這一生。一個人很自在,充分活出生命的全部,即使面對人生的創傷和打擊,也能隨時回到呼吸,回到沒有離開過的心。
打開生命的靈活性,面對這一生,圓滿、健康、快樂就在眼前。
【書摘2】
用感恩連結內心神聖空間
現代社會的生活和工作步調,是快還要更快,而讓我們的心情和自在隨時受到挑戰。時間的擠壓、突發的大小狀況,怎麼安排都不可能妥當。有些朋友則是正在人生的關卡,工作的關係或感情上遇到解不開的難題,或者長期超出負荷的經濟壓力。這種情況,不只讓人難以放鬆,隨之而來的緊繃和焦慮還會滲透到睡眠,讓人連休息的空間都失去。
我們摸摸自己的肩膀、背部和手臂,很容易觀察到,明明沒有做需要出力的動作,但肌肉總是緊的。這種無意識的緊繃持續久了,自然累積成腰痠背痛和身體各處的莫名疼痛,反映了心情和壓力反應帶來的萎縮。
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從對身心壓力完全陌生,到現在已經有許多專業的單位開始推廣新的健康觀念,示範如何透過各式各樣的身體工作(bodywork),包括飲食、按摩、運動、呼吸練習、能量療癒、靜坐和休息,調整我們身心的基礎頻率,讓壓力反應可以踩一個剎車。這都是很好的方法。從身心不同的層面切入,將卡住的能量解開,或至少得到一個管道去排解。
我時常跟身邊的朋友說,身體是我們生存、療癒、修行、理解生命意義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從身體著手,不光可以得到健康,還可以回到生命的圓滿,找回生命的神聖。
要這麼做,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感恩。
(小標)感恩的不是別人,是自己的身心
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覺得委屈,感到生存空間被壓縮,一口氣憋著非常難受,甚至已經快要管不住眼淚。這時候,試試看,正是我們可以感恩的時候。
要感恩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心。
首先,感謝自己可以承受這麼多,感謝自己有各式各樣的考慮,感謝自己還在替別人著想,感謝自己即使忙亂還是想把事情做好。
透過感恩,對自己表達尊重和肯定。
接下來,體會自己還在呼吸,謝謝身體一呼一吸,維持這個生命。體會自己的肩膀,謝謝肩膀在我們心裡有事時立即緊繃起來,想替我們承擔。體會自己後背的肌肉,謝謝脊椎和背肌盡了全力,讓我們能有尊嚴地面對自己,面對人間。體會手腳的緊繃,謝謝這最忠實的手足隨時準備行動,向人生的目標前進。就這樣,體會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感謝這個部位、這個器官、這個組織、這個細胞為我們的生存發揮功能,讓我們能發揮,能有所表現。
對這一切,我們衷心感謝。
有眼淚,讓它出來,感謝我們能夠哭泣,感謝我們的心是柔軟的,感謝一滴又一滴的淚水,為我們淨化委屈,帶走傷痛。有情緒,我們也明白,感謝自己還是活的,還有生命,還有這美好的本能反應。
感謝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沒有忘記過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
很奇妙的是,生活和關係的難題並沒有改變,我們只是轉了一個心態,開始體會自己,感謝自己,不知不覺,肩背已經柔軟了下來,呼吸變得比較深長,而我們凝結的痛苦也不再那麼堅固,腦袋開始轉得動,可以想出其他的解決方法。
人生,不完美,但可以接受。
(小標) 無條件的感恩,問題就解決一半
不論受到怎樣的委屈或困難,一個人只要充滿感恩,而且是無條件的感恩,可以說人生的問題已經解決一半了。
透過感恩,生活不再是困住我們的牢籠。透過感恩,我們讓雜亂的思緒沉澱下來,讓生命的靈感浮現,就好像為自己打開了一個有光亮、可以好好呼吸、好好學習的空間。
我用「神聖空間」來稱呼這樣的一個空間。我們隨時可以回到這神聖的空間,因為它只是反映我們神聖的本質,只是我們在人間的摩擦和考驗裡忘記了,不知不覺讓自己活在萎縮裡。
感恩,是進入這個神聖空間的鑰匙,讓情緒和感受安定下來,讓腦海重新清明,讓我們重新面對人間。
隨時回到這樣的神聖空間,即使遇到困難,或是內心的創傷又浮現出來,但我們已經可以踩一個剎車,將自己的反應簡化再簡化,到最後只剩下肯定──對自己的肯定,對生命本質的肯定。
肯定,也只是隨時投入下一個瞬間,不再扛著過去、扛著受傷的記憶、扛著情緒的重擔。
感恩,肯定,每個瞬間都是神聖的空間,每個念頭都是神聖的念頭,每個動作都是神聖的動作。我們自然是神聖的生命。這時候,還需要懷疑自己嗎?
【書摘3】
失眠,最好的療癒機會
其實,失眠最多是反映我們過度緊繃,並不是一種生理的疾病。可惜的是,我們深受現代生活快步調的影響,就連放鬆、睡眠和休息都想速成。
還記得人生第一次失眠嗎?我們小時候,幾乎沒有睡眠的問題,只是隨著年紀增加,心理負擔重了,睡眠也少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失眠,或許也象徵了一個人逐漸成熟,需要面對更多人生挑戰的里程碑。許多認真的朋友步入責任最沉重的中年,難免都有失眠困擾。
在現代,失眠確實普遍。有人統計過,光是在台灣,10個人就有1個有長期失眠困擾。畢竟,我們活在凡事講求效率的世代,手頭總是同時進行好幾件工作,這種步調使得我們很難專注,不敢專注,更別說好好放鬆。如果我們始終緊繃浮躁,交感神經緊張的作用不曾停過,到了晚上,要能活化副交感神經的放鬆反應好好睡一覺,談何容易?
其實,失眠最多是反映我們過度緊繃,並不是一種生理的疾病。可惜的是,我們深受現代生活步調快速的影響,就連放鬆、睡眠和休息都想速成。於是,在強調物質作用的觀點下,失眠也就被簡化成一種可靠藥物解決的疾病。
我們的身心其實是多層面的組合,睡眠的質與量,除了藥物涉及的生化層面,還有其他層面是我們可以著力的。就我多年的觀察和體會,睡眠其實不是「因」,而是「果」。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失眠,也只是反映我們對人生、別人和自己的認知和態度,已經產生了顯著的失衡。
(小標)面對失眠,徹底轉一個念
當然,一般人不會輕易接受這個觀點。首先,普遍的想法是:先打退失眠這個「罪魁禍首」,好像解決了失眠,就可以解決所有麻煩和困擾。此外,多數人都習慣了「往外找」的思維方式,有任何不對勁,就認為解答一定在外頭。兩相結合,我們自我矛盾而不自知:一方面把失眠當作一切問題的起源,而又認為有一個更源頭的因素可以解決它。
我們可能根本沒想過,失眠,是我們自己活出來的,它本身只是「果」。要修正它,完全可以從我們自己開始。有些朋友或許還記得,我在《真原醫》提出一個觀念──健康要靠自己主動去經營,要從各層面讓生活回復平衡。我在《好睡》也提到,我們可以透過運動、均衡飲食、喝好水、呼吸練習,甚至是很簡單的曬曬太陽、流流汗改善睡眠品質。
然而,從我的角度來看,面對失眠,最重要的是對失眠的觀念做一個徹底的轉變。坦白說,對失眠抱著負面的認知,對身心的不良影響遠遠超過失眠本身。許多失眠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萬一睡不著就糟了」的想法一竄進腦海,自然愈想愈擔心、愈想愈睡不著。隔天一早,渾沌的腦袋、煩躁的火氣、對自己樣樣不滿意……也就讓前一晚的擔心成真了。
希望改善睡眠的朋友,可以做個實驗,讓自己跳出「擔心失眠,反而更容易失眠」的無效迴圈,而同時修正自己對生命的態度。
(小標)放過失眠,也放過自己
失眠正是做這個實驗最好的機會。很簡單,只是提醒自己──不再把失眠當作一件天大的事,它其實是個轉化認知和人生態度最寶貴的機會。我也會叮嚀要做實驗的朋友,我們其實不需要強迫自己「不擔心」失眠,最多是在失眠時提醒自己──沒有一件事有絕對的重要性,即使睡不著,也沒有什麼關係。
試試看,親自去體會實驗前後的差異。
我過去談過,注意力放在哪裡,能量就到那裡,氣功談「意到氣到」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把失眠當作問題,不斷關注、給它能量,它自然會變成一個大問題。然而,假如我們不把失眠當作問題,即使睡不著也能平常看待,很奇妙,即使一整晚好像有睡又好像沒有睡,只要心情是快樂而寧靜的,多少還是能得到睡眠放鬆的效果。
只要做,早晚我們會體會到──只是把失眠看淡,問題竟然就淡了。一樣的原理,完全可以擴大到生活其他的層面。有煩惱、有不安,把它的後果看淡,問題自然也就淡了。
沒想到,放過失眠,我們竟然也就放過了自己,反而得到休息。甚至,透過失眠這個窗口,我們得到一個機會看清自己的失衡,修正自己的心態,帶來生命更深的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