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迷霧初現:靈性覺醒的困境
「人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生命;
然後在無可奈何的條件下——度過了生命;
最後在無法抗拒的掙扎下——交還了生命。」
或許,這就是那個隱藏在約櫃裡的未解之謎。
這段話,帶著宿命般的無奈,卻也赤裸地揭示了大多數人生命旅程的真相:被動地來,被困地活,無力地走。這,正是人類集體沉睡的縮影。而那被遺忘、被封印、被藏於「約櫃」中的謎題,其實只是一個簡單卻深邃的問題:
「我,到底是誰?」
那麼,為什麼靈性覺醒如此重要?
因為它,是我們洞察宇宙本質、理解生命意義與目的的關鍵。覺醒,不只是明白「我」的意義,更是看見整個宇宙真相的開始。
你也許擁有驚人的財富、長壽、完美的外貌與身材;擁有知識、學歷、權力,甚至能操控局勢、影響他人——但這一切,終將隨著時間塵歸塵、土歸土。
如果這一生,我們從未真正醒來,從未看清自己存在的真義,那麼,這趟宇宙人生之旅最大的遺憾將是:白來一趟。
然而,靈性的覺醒,往往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明亮清晰。當那聲隱約的呼喚,第一次在內心深處悄然響起,迎接我們的,往往不是光明,而是一層深不見底的迷霧。
這迷霧,不是來自外界的喧囂與混亂,而是根植於我們內在的矛盾與裂縫——那些長年累積的無明、執著、否認與逃避,終於化作一股濃厚的陰影,擋住了視野,也扭曲了方向,使得覺醒的旅程,成了一場穿越黑暗的漫長跋涉。
這正是靈性覺醒最初階段的關鍵困境:自我認知的根本動搖。
當內心渴望真實與連結的聲音被喚醒,舊有的價值觀、身份認同、信念結構開始崩解。那個「我」的形象不再堅固,甚至開始碎裂。這種自我瓦解所帶來的震動與痛苦,讓人不禁質疑一切:究竟什麼是真實?我該往哪裡走?
我們開始看見自己的脆弱,卻看不見出路,彷彿在茫茫霧海中孤身漂流,無所依循。
更複雜的是,當代社會的資訊洪流與快節奏生活,不僅沒有幫助我們穿越迷霧,反而更加深了它的厚度。靈性成了被包裝的商品,知識變得膚淺而繁雜,真理被簡化成口號,信仰成了逃避現實的溫床。
人們容易淪為理論的囚徒,卻缺乏真正直視內在陰影的勇氣。
這些困境,不只是個體的挑戰,更是人類集體意識在進化過程中,所必經的一段試煉。
它像一道門檻,既是障礙,也是邀請;既是束縛,也是通關密語。
它逼迫我們,在瓦解與崩裂中,尋找更深層的整合與重生。這不僅是一段個人的心靈旅程,更是一場宇宙規模的內在革命。
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這層迷霧的本質,不再逃避它、不再美化它,也不再急於超越它,而是誠實地凝視它、走進它,我們才能真正開始認識自己的黑暗與光明。
這份覺察,既震撼靈魂,也打開了通往更高意識的門扉。
當我們願意穿越這場迷霧初現的試煉,覺醒的曙光,才會在最黑的黑夜裡緩緩升起。
而那真正自由與光明的生命,也才會在我們之中,開始甦醒。
第1章|靈性覺醒的隱藏難題
靈性覺醒,這個詞聽起來總帶著一種希望的光澤,彷彿是通往自由與真理的康莊大道。
它常被想像成一場豁然開朗的突破,像光灑進黑夜那樣乾脆、明亮。但現實中的覺醒旅程,往往遠比想像複雜。它不是一次性的頓悟,也不是短暫的靈光乍現,而是一場深層而綿延的內在意識革命——一場必須穿越黑暗、迷惘與破碎的長征。
真正困難的,不是那些外在環境帶來的挑戰,而是那些藏在我們內在深處、難以察覺的陷阱——一些從來沒被揭露、甚至被靈性話語有意無意地掩蓋的難題。它們並不總是張牙舞爪地出現,而是靜靜潛伏在意識的深層結構中,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影響著我們對生命、自我、世界的理解。
它們的本質,是無明、執著,以及那難以察覺的自我中心傾向。就像一個黑洞,在你以為自己正在前進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把你拉回原點。最諷刺的是,這些內在陷阱往往穿著靈性的外衣出現——你以為自己正在覺醒,卻其實只是掉進了更深的幻象。
這不是個人的錯覺,而是一整個時代的縮影。當宇宙意識推動著人類進入下一階段的進化,這些潛藏的難題便成了無法繞過的試煉——既殘酷,又不可避免。不是因為這條路不對,而是因為它太真實;而真實,從來不只是光明的一面。
要真正覺醒,意味著我們必須勇敢穿越這些看不見的敵人——那來自心靈深處的黑暗與扭曲。唯有如此,意識才能鬆動、鬆解,進而蛻變。我們才能從慣性中抽離,從幻象中醒來,觸及更高層次的自由。
這一章,將試著揭開靈性覺醒背後那些不被談論的層層迷霧。不是為了提供標準答案,而是為了讓我們一起直面那些無形的力量,看清它們如何默默塑造了我們的思維、選擇與命運。
因為真正的覺醒,不只是美好與神聖的體驗,它更像是一場震撼靈魂的拆解與重建——一場宇宙級的意識演化。在這樣的過程中,靈性才有可能從表象走向本質,從幻覺穿透至真實,從迷惘穿越至真正的光明。
1.1|為何寫這本書?我的靈性覺醒旅程
說實話,這本書從來不是我計畫中的作品。沒有什麼使命宣言,也沒有什麼從天而降的啟示。它比較像是一個副作用——是被生命一次次推向懸崖邊,撞碎自以為的「我」之後,從裂縫中慢慢滲出來的聲音。
它不來自理想,而是來自那些不得不誠實面對的時刻。那些夜深人靜、無處可逃的時候,那些信念一再瓦解,只剩下一個人和一個個無解的問題對望的時候。最後,留下的,是這些文字——獻給在黑夜中,和我一樣困惑的人。
我也曾經和多數人一樣,照著社會給的劇本努力活著:讀書、工作、追夢、賺錢、談戀愛、買房子。那些被稱為「成功」的事情,在還沒得到之前,是渴望;一旦得到了,卻像背上了一種說不清的重擔。
我常在夜裡問自己:為什麼擁有得越多,心裡反而越空?為什麼別人看來「過得很好」的我,卻總覺得缺了一塊什麼?我說不出口,也不敢問。只能咬牙撐下去,一邊告訴自己:「再努力一點,也許就能找到答案。」
直到有一天,一切突然崩塌,像海嘯一樣捲來。那是一段我不太願意細談,卻無法遺忘的時期。我曾在深夜裡哭著對蒼天質問:「這就是人生嗎?這樣公平嗎?我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那之後,我開始尋找。閱讀、靜坐、冥想、觀照自己,試著把一塊塊碎裂的信念重新拼起來。剛開始打坐的時候,我什麼都感覺不到,只有痛。不是腿麻的痛,而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撕開來的痛——像是所有沒被看見過的情緒、恐懼、羞恥與悔恨,全都一股腦地湧上來,毫無預警。
我像坐在一場沒有盡頭的審判裡,而審判官正是我自己。
有一次,我在夜裡坐到崩潰大哭,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另一種更深的自虐?那幾年壓抑在身體裡的緊張、委屈、壓力,像潮水一樣,一點一點鬆動、翻攪。我感覺自己像被海浪狠狠摔上礁石,一次又一次,痛到無助,卻哪裡也逃不了。
那之後,我開始學會不去解釋痛,而是坐在痛裡。不逃,不抗拒,也不把它當敵人。當我不再排斥它時,某種東西就鬆了。不是痛不見了,而是那個一直不肯面對痛的「我」,退了下來。
唯識學讓我看見:第七識的「我執」是怎麼不斷編織出一個主角,來維持這個幻象。心理學則讓我理解:過去的創傷是如何一遍又一遍,在潛意識裡重演。神祕學與科學的交會,讓我意識到:意識的本質,比我們想像的寬廣得多,而我們以為的「自由選擇」,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業力與潛意識的重播帶。
這些探索,很痛,也很美。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宇宙風暴,摧毀了我以為的「安全感」,卻也讓真實開始浮現。
這本書,就是一路碎裂與縫補的紀錄。它不是什麼解答,也不是靈性修行的指南書,只是一些裂縫裡透出的光——一些,只有從深淵往上看的時候,才會看見的誠實。
科技可以快速飛躍,世界可以劇烈變化,但人類內心最深的問題,從來沒有改變: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能不能超越那個一直困住我們的「我」?
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一場旅程。
而我們,都還在這一場靈性革命的路途上。
以上內容節錄自《人若不開悟,無論怎麼活都痛苦》張善通◎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855.pdf
「人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生命;
然後在無可奈何的條件下——度過了生命;
最後在無法抗拒的掙扎下——交還了生命。」
或許,這就是那個隱藏在約櫃裡的未解之謎。
這段話,帶著宿命般的無奈,卻也赤裸地揭示了大多數人生命旅程的真相:被動地來,被困地活,無力地走。這,正是人類集體沉睡的縮影。而那被遺忘、被封印、被藏於「約櫃」中的謎題,其實只是一個簡單卻深邃的問題:
「我,到底是誰?」
那麼,為什麼靈性覺醒如此重要?
因為它,是我們洞察宇宙本質、理解生命意義與目的的關鍵。覺醒,不只是明白「我」的意義,更是看見整個宇宙真相的開始。
你也許擁有驚人的財富、長壽、完美的外貌與身材;擁有知識、學歷、權力,甚至能操控局勢、影響他人——但這一切,終將隨著時間塵歸塵、土歸土。
如果這一生,我們從未真正醒來,從未看清自己存在的真義,那麼,這趟宇宙人生之旅最大的遺憾將是:白來一趟。
然而,靈性的覺醒,往往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明亮清晰。當那聲隱約的呼喚,第一次在內心深處悄然響起,迎接我們的,往往不是光明,而是一層深不見底的迷霧。
這迷霧,不是來自外界的喧囂與混亂,而是根植於我們內在的矛盾與裂縫——那些長年累積的無明、執著、否認與逃避,終於化作一股濃厚的陰影,擋住了視野,也扭曲了方向,使得覺醒的旅程,成了一場穿越黑暗的漫長跋涉。
這正是靈性覺醒最初階段的關鍵困境:自我認知的根本動搖。
當內心渴望真實與連結的聲音被喚醒,舊有的價值觀、身份認同、信念結構開始崩解。那個「我」的形象不再堅固,甚至開始碎裂。這種自我瓦解所帶來的震動與痛苦,讓人不禁質疑一切:究竟什麼是真實?我該往哪裡走?
我們開始看見自己的脆弱,卻看不見出路,彷彿在茫茫霧海中孤身漂流,無所依循。
更複雜的是,當代社會的資訊洪流與快節奏生活,不僅沒有幫助我們穿越迷霧,反而更加深了它的厚度。靈性成了被包裝的商品,知識變得膚淺而繁雜,真理被簡化成口號,信仰成了逃避現實的溫床。
人們容易淪為理論的囚徒,卻缺乏真正直視內在陰影的勇氣。
這些困境,不只是個體的挑戰,更是人類集體意識在進化過程中,所必經的一段試煉。
它像一道門檻,既是障礙,也是邀請;既是束縛,也是通關密語。
它逼迫我們,在瓦解與崩裂中,尋找更深層的整合與重生。這不僅是一段個人的心靈旅程,更是一場宇宙規模的內在革命。
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這層迷霧的本質,不再逃避它、不再美化它,也不再急於超越它,而是誠實地凝視它、走進它,我們才能真正開始認識自己的黑暗與光明。
這份覺察,既震撼靈魂,也打開了通往更高意識的門扉。
當我們願意穿越這場迷霧初現的試煉,覺醒的曙光,才會在最黑的黑夜裡緩緩升起。
而那真正自由與光明的生命,也才會在我們之中,開始甦醒。
第1章|靈性覺醒的隱藏難題
靈性覺醒,這個詞聽起來總帶著一種希望的光澤,彷彿是通往自由與真理的康莊大道。
它常被想像成一場豁然開朗的突破,像光灑進黑夜那樣乾脆、明亮。但現實中的覺醒旅程,往往遠比想像複雜。它不是一次性的頓悟,也不是短暫的靈光乍現,而是一場深層而綿延的內在意識革命——一場必須穿越黑暗、迷惘與破碎的長征。
真正困難的,不是那些外在環境帶來的挑戰,而是那些藏在我們內在深處、難以察覺的陷阱——一些從來沒被揭露、甚至被靈性話語有意無意地掩蓋的難題。它們並不總是張牙舞爪地出現,而是靜靜潛伏在意識的深層結構中,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影響著我們對生命、自我、世界的理解。
它們的本質,是無明、執著,以及那難以察覺的自我中心傾向。就像一個黑洞,在你以為自己正在前進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把你拉回原點。最諷刺的是,這些內在陷阱往往穿著靈性的外衣出現——你以為自己正在覺醒,卻其實只是掉進了更深的幻象。
這不是個人的錯覺,而是一整個時代的縮影。當宇宙意識推動著人類進入下一階段的進化,這些潛藏的難題便成了無法繞過的試煉——既殘酷,又不可避免。不是因為這條路不對,而是因為它太真實;而真實,從來不只是光明的一面。
要真正覺醒,意味著我們必須勇敢穿越這些看不見的敵人——那來自心靈深處的黑暗與扭曲。唯有如此,意識才能鬆動、鬆解,進而蛻變。我們才能從慣性中抽離,從幻象中醒來,觸及更高層次的自由。
這一章,將試著揭開靈性覺醒背後那些不被談論的層層迷霧。不是為了提供標準答案,而是為了讓我們一起直面那些無形的力量,看清它們如何默默塑造了我們的思維、選擇與命運。
因為真正的覺醒,不只是美好與神聖的體驗,它更像是一場震撼靈魂的拆解與重建——一場宇宙級的意識演化。在這樣的過程中,靈性才有可能從表象走向本質,從幻覺穿透至真實,從迷惘穿越至真正的光明。
1.1|為何寫這本書?我的靈性覺醒旅程
說實話,這本書從來不是我計畫中的作品。沒有什麼使命宣言,也沒有什麼從天而降的啟示。它比較像是一個副作用——是被生命一次次推向懸崖邊,撞碎自以為的「我」之後,從裂縫中慢慢滲出來的聲音。
它不來自理想,而是來自那些不得不誠實面對的時刻。那些夜深人靜、無處可逃的時候,那些信念一再瓦解,只剩下一個人和一個個無解的問題對望的時候。最後,留下的,是這些文字——獻給在黑夜中,和我一樣困惑的人。
我也曾經和多數人一樣,照著社會給的劇本努力活著:讀書、工作、追夢、賺錢、談戀愛、買房子。那些被稱為「成功」的事情,在還沒得到之前,是渴望;一旦得到了,卻像背上了一種說不清的重擔。
我常在夜裡問自己:為什麼擁有得越多,心裡反而越空?為什麼別人看來「過得很好」的我,卻總覺得缺了一塊什麼?我說不出口,也不敢問。只能咬牙撐下去,一邊告訴自己:「再努力一點,也許就能找到答案。」
直到有一天,一切突然崩塌,像海嘯一樣捲來。那是一段我不太願意細談,卻無法遺忘的時期。我曾在深夜裡哭著對蒼天質問:「這就是人生嗎?這樣公平嗎?我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那之後,我開始尋找。閱讀、靜坐、冥想、觀照自己,試著把一塊塊碎裂的信念重新拼起來。剛開始打坐的時候,我什麼都感覺不到,只有痛。不是腿麻的痛,而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撕開來的痛——像是所有沒被看見過的情緒、恐懼、羞恥與悔恨,全都一股腦地湧上來,毫無預警。
我像坐在一場沒有盡頭的審判裡,而審判官正是我自己。
有一次,我在夜裡坐到崩潰大哭,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另一種更深的自虐?那幾年壓抑在身體裡的緊張、委屈、壓力,像潮水一樣,一點一點鬆動、翻攪。我感覺自己像被海浪狠狠摔上礁石,一次又一次,痛到無助,卻哪裡也逃不了。
那之後,我開始學會不去解釋痛,而是坐在痛裡。不逃,不抗拒,也不把它當敵人。當我不再排斥它時,某種東西就鬆了。不是痛不見了,而是那個一直不肯面對痛的「我」,退了下來。
唯識學讓我看見:第七識的「我執」是怎麼不斷編織出一個主角,來維持這個幻象。心理學則讓我理解:過去的創傷是如何一遍又一遍,在潛意識裡重演。神祕學與科學的交會,讓我意識到:意識的本質,比我們想像的寬廣得多,而我們以為的「自由選擇」,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業力與潛意識的重播帶。
這些探索,很痛,也很美。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宇宙風暴,摧毀了我以為的「安全感」,卻也讓真實開始浮現。
這本書,就是一路碎裂與縫補的紀錄。它不是什麼解答,也不是靈性修行的指南書,只是一些裂縫裡透出的光——一些,只有從深淵往上看的時候,才會看見的誠實。
科技可以快速飛躍,世界可以劇烈變化,但人類內心最深的問題,從來沒有改變: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能不能超越那個一直困住我們的「我」?
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一場旅程。
而我們,都還在這一場靈性革命的路途上。
以上內容節錄自《人若不開悟,無論怎麼活都痛苦》張善通◎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85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