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跟兒子媳婦一起住?
婆婆不一定最大。這世上有一種後天的家人叫「媳婦」,她會成為妳兒子最親密的家人和隊友,「現代媳婦」再也不是古早時代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查某人。有一天,也許妳也會遇到「靠北婆婆」的媳婦,妳該如何用智慧化解這類問題呢?
這是個大哉問,在以前的農業舊社會,除非犯錯被踢出家門,否則媳婦和婆家一起住是天經地義的事,它既是當代的潮流也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何況舊時代的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屬品,即使兒子成年後有了家室,仍然得附庸在父親的經濟支配下,不論是在大宅院還是小戶人家裡,公公是家中地位最崇高的人,同時也是掌控權力的支配者,而婆婆則是主中饋,並負責一切的大小家務事,媳婦就是直接隸屬於婆婆的管轄範圍,這是典型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形態。
為什麼公公和媳婦間的問題比較少?因為受限在傳統保守的家庭倫理中,有著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範,導致公公的角色只負責管兒子,而媳婦與婆婆之間因有直接接觸的機會,互動頻繁當然衝突也就跟著多了,再加上,女性備受三從四德的舊禮教束縛,只能輪迴於「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宿命中,因此,婆婆和媳婦均為了自己下半輩子的依靠,拚命在兒子和丈夫面前爭寵,在這樣的關係裡拉扯,無形之中,婆媳關係就成了千古流傳下來的無解死結,婆媳兩人也就成了彼此的天敵。
但時代演變至今,婆媳關係雖說依然緊張,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只能在死胡同裡打轉,顯然新時代的女性們已經可以從宿命、認命,來到知命的階段,掙脫傳統的枷鎖,而為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
二十世紀以來,因為少子化的影響,社會上幾乎都以獨生子女居多,這些人早已習慣了一個人自由放任的生活形態,突然間竟要為了愛情而失去獨立自主的空間,尤其女生一想到必須和未來的婆婆同住一個屋簷下,就會不寒而慄,甚至快要窒息。
面對婚姻生活的抉擇時,只要自主性強,加上經濟可以獨立自足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女性都會毫不猶豫選擇與丈夫另組小家庭,更不會主動住進婆家,除非因為經濟狀況不允許,或懷孕了需要有人照料的特殊情況。
現在有媳婦公然「靠北婆婆」,但相對的,現代婆婆也絕非省油的燈,依樣畫葫蘆「幹譙媳婦」的,也大有人在。幹譙媳婦
話說純純(化名)就是婆婆眼中的幹譙媳婦,因為打從她和太和(化名)戀愛後,就很強勢的主導一切,太和的母親心想:他們是熱戀中的情侶,而戀愛中的女人總是要佔上風,才會有被愛的浪漫,因此雖然感慨世風日下,但也不好表現得太介意。
豈曉得,到論及婚嫁時,純純還是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憑她個人就可搞定一切似的,從提親、訂婚到結婚典禮等儀式,幾乎都沒讓太和有參與的份,有的話,也只是用告知的方式,完全不把婆家放在眼裡。
終於,未來的婆婆忍不住問起兒子太和:「麻煩請你告訴我,我們現在是在娶媳婦還是嫁兒子?」
沒想到太和竟嘻皮笑臉,有點尷尬的回答:「都可以啦,何必這麼計較?」
此言一出,做母親的聽完倒抽了一身冷汗,不僅愣住還啞口無言,但也只能訕訕然自我解嘲:唉!也罷!誰叫自己生出這個孬種。
結婚後,純純跟太和直接搬進了由太和的父母為他們預付百萬頭期款的新房。本來太和的母親是打算先讓兒子和媳婦在家裡同住個兩三年,一則媳婦剛進門,彼此需要多相處才能培養感情;二來,可以先利用房子的租金支付房貸的利息,三則:這期間若媳婦懷了孕,不但可以就近照顧,將來還可以幫忙帶孫子,讓上班族的兒子和媳婦無後顧之憂。
可是萬萬沒想到,兒媳自私自利的程度已到達了孰不可忍的地步,反正太和對純純是百分之百的言聽計從,完全一副很有信心的樣子,並勸母親:「妳不是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嗎?我已經結婚了,妳就好好跟爸爸在家裡享清福吧!」
常言道:家中一老如有一寶,很多狂妄的年輕人是沒有辦法去真正體會這句話的涵義,因為年輕就是有膽,什麼都不怕,要等到懂得害怕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已經老了。對此,臺灣有句諺語:「嬈掰(囂張)無落魄的久。」這句話傳神應驗了太和夫妻後來的生活。果然,婚後不到兩年的時光,太和的工作就出現了瓶頸,他竟無預警的被裁員了,而偏偏這個時候,純純也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在面對房貸和車貸的壓力,丈夫又失業,而自己的狀況也很混亂的打擊下,一向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純純,終於無法面臨突然而來的暴風雨,在承受不了壓力、快把自己給逼瘋的狀況下,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她竟然任性做出幾乎徹底毀滅了婚姻的抉擇,那就是瞞著所有人偷偷去墮胎,偏偏她找上的是位密醫,結果手術過程出了狀況,導致流血不止,差一點就送了命。
記住,婆家不是娘家
在這個案例裡,可以發現純純既沒有跟公婆住在一起,而婆婆也未介入他們的生活,或從中作梗,但純純的婚姻一樣出現問題,可見婚姻幸福與否,完全跟是否與婆婆同住一屋簷下無關,不必拿這個作為婚姻觸礁的代罪羔羊。
因為婆家不是娘家,住在娘家可以隨興和隨便,因為那是妳自小熟悉的環境,家庭中的人事物都跟血緣、基因和遺傳有著密切關係,尤其父母親對子女的愛和包容,通常是直到他們闔上眼去世為止。
但婆家和娘家則是兩個截然不同且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即使與丈夫結了婚,也只有姻親關係,連夫家血統的邊都沾不上,何況婚前談戀愛的時候隨男友到婆家去拜訪時,多半是以稀客的身分偶爾出現,當然會受到較特殊的禮遇和款待,但只要辦理完成結婚登記手續以後,妳在婆家的身分一夜之間馬上改為家人,而角色的扮演則自動變成了妻子,至於地位嘛,將永遠跟在婆婆後面。
「王子和公主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這種故事只會出現在童話書中,而且婚姻觸礁時,為人夫者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妻子可以再娶,老母只有一個。」就足以證明女人千萬不要天真到相信:個人愛情的力量足以讓妳有能力去徹底改變一個男人,或是:婚後還可以撿到那個跟婚前追求妳時一樣浪漫的丈夫。
別再期待男人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男人總是搞不定婆媳問題?因為面對母親時,他不能插手婆媳紛爭,而面對妻子時,他又管不了,就乾脆裝聾作啞以保平安。對此,臺灣有句諺語:「嬈掰(囂張)無落魄的久。」這句話傳神應驗了太和夫妻後來的生活。果然,婚後不到兩年的時光,太和的工作就出現了瓶頸,他竟無預警的被裁員了,而偏偏這個時候,純純也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在面對房貸和車貸的壓力,丈夫又失業,而自己的狀況也很混亂的打擊下,一向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純純,終於無法面臨突然而來的暴風雨,在承受不了壓力、快把自己給逼瘋的狀況下,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她竟然任性做出幾乎徹底毀滅了婚姻的抉擇,那就是瞞著所有人偷偷去墮胎,偏偏她找上的是位密醫,結果手術過程出了狀況,導致流血不止,差一點就送了命。
記住,婆家不是娘家
在這個案例裡,可以發現純純既沒有跟公婆住在一起,而婆婆也未介入他們的生活,或從中作梗,但純純的婚姻一樣出現問題,可見婚姻幸福與否,完全跟是否與婆婆同住一屋簷下無關,不必拿這個作為婚姻觸礁的代罪羔羊。
因為婆家不是娘家,住在娘家可以隨興和隨便,因為那是妳自小熟悉的環境,家庭中的人事物都跟血緣、基因和遺傳有著密切關係,尤其父母親對子女的愛和包容,通常是直到他們闔上眼去世為止。
但婆家和娘家則是兩個截然不同且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即使與丈夫結了婚,也只有姻親關係,連夫家血統的邊都沾不上,何況婚前談戀愛的時候隨男友到婆家去拜訪時,多半是以稀客的身分偶爾出現,當然會受到較特殊的禮遇和款待,但只要辦理完成結婚登記手續以後,妳在婆家的身分一夜之間馬上改為家人,而角色的扮演則自動變成了妻子,至於地位嘛,將永遠跟在婆婆後面。
「王子和公主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這種故事只會出現在童話書中,而且婚姻觸礁時,為人夫者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妻子可以再娶,老母只有一個。」就足以證明女人千萬不要天真到相信:個人愛情的力量足以讓妳有能力去徹底改變一個男人,或是:婚後還可以撿到那個跟婚前追求妳時一樣浪漫的丈夫。
別再期待男人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男人總是搞不定婆媳問題?因為面對母親時,他不能插手婆媳紛爭,而面對妻子時,他又管不了,就乾脆裝聾作啞以保平安。
婚後在婆家要面對的將來完全是個嶄新局面的開始,令人既期待又惶恐。才會有人揶揄說:結婚對人類而言,其危機意識與飛蛾撲火應屬同一等級。
要融入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但最重要的是:
一、先調整好已是人妻的心態,不能一成不變的把過去在娘家的習性當作嫁妝,隨身攜帶著。
二、不必傳統到嫁狗隨狗般的鄉愿,但至少要能夠做到入鄉隨俗,謙虛的學習,尊重婆家既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生活可以交流,但不要眷戀過去單身或在娘家時的自由自在,更毋須無聊到拿婆家和娘家來做無謂的比較。
四、一定要和婆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它對妳在婚姻經營的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助力。
五、婆婆未必真懂得兒子成年以後的內心世界,但至少她最清楚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性,若能向婆婆多討教,可避免或減少踩到丈夫的地雷,應該算是趨吉避凶的捷徑。
如果能夠把握以上原則並力行的話,相信婚後跟不跟公婆住已經不是問題,因為妳早已經融入成為一家人了。
現代的婆婆們也漸漸認清現實,學乖了;與其為了要維持家庭圓滿、子孫滿堂的成就感,好不容易才把兒女拉拔長大,如今卻又得重操舊業,賣力帶起孫子來。有人的理由是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沉浸在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上,有人則認為三代同堂是種彼此有被需要的存在感,更有人認為同住可以為雙薪的兒媳們分擔家計,也有人是單純拗不過兒媳的請求,才同住一屋簷下的,看來還是有願意或希望能夠和兒媳們同住的。
怕吃力不討好退而求其次,或是只想明哲保身,而選擇不與兒媳同住的現代婆婆,似乎明顯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以我個人為例,雖然很幸運地擁有孝順的兒子和媳婦,甚至媳婦經常會用撒嬌的口吻希望我能夠與他們久住,每次和可愛孫子分手總是依依不捨,但對於長期習慣獨居卻又能享受寂寞的我而言,能繼續享有獨立自主又不必被干擾的生活空間,是種莫名的幸福感。
雖不常同住但總有家庭聚會的機會,在兒媳真誠的美意下再不成全的話,也就顯得矯情了,因此基於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瞭解女人,以及欲把媳婦視如己出的前提下 ,一開始就開誠布公的約法三章,類似:廚房只容得下一個女人,因此主副手輪流當;女人間的事自己解決,不用請兒子或丈夫來當翻譯或裁判;既然彼此都期待擁有如此善緣,一定要珍惜並用超越家人的心情,來感恩和回饋等等。幾年下來,我們都做到了。
因此,到底要不要跟兒媳一起住?完全依彼此的性格、環境的需求、付出的意願和溝通的能力,來做決定。
婆婆不一定最大。這世上有一種後天的家人叫「媳婦」,她會成為妳兒子最親密的家人和隊友,「現代媳婦」再也不是古早時代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查某人。有一天,也許妳也會遇到「靠北婆婆」的媳婦,妳該如何用智慧化解這類問題呢?
這是個大哉問,在以前的農業舊社會,除非犯錯被踢出家門,否則媳婦和婆家一起住是天經地義的事,它既是當代的潮流也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何況舊時代的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屬品,即使兒子成年後有了家室,仍然得附庸在父親的經濟支配下,不論是在大宅院還是小戶人家裡,公公是家中地位最崇高的人,同時也是掌控權力的支配者,而婆婆則是主中饋,並負責一切的大小家務事,媳婦就是直接隸屬於婆婆的管轄範圍,這是典型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形態。
為什麼公公和媳婦間的問題比較少?因為受限在傳統保守的家庭倫理中,有著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範,導致公公的角色只負責管兒子,而媳婦與婆婆之間因有直接接觸的機會,互動頻繁當然衝突也就跟著多了,再加上,女性備受三從四德的舊禮教束縛,只能輪迴於「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宿命中,因此,婆婆和媳婦均為了自己下半輩子的依靠,拚命在兒子和丈夫面前爭寵,在這樣的關係裡拉扯,無形之中,婆媳關係就成了千古流傳下來的無解死結,婆媳兩人也就成了彼此的天敵。
但時代演變至今,婆媳關係雖說依然緊張,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只能在死胡同裡打轉,顯然新時代的女性們已經可以從宿命、認命,來到知命的階段,掙脫傳統的枷鎖,而為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
二十世紀以來,因為少子化的影響,社會上幾乎都以獨生子女居多,這些人早已習慣了一個人自由放任的生活形態,突然間竟要為了愛情而失去獨立自主的空間,尤其女生一想到必須和未來的婆婆同住一個屋簷下,就會不寒而慄,甚至快要窒息。
面對婚姻生活的抉擇時,只要自主性強,加上經濟可以獨立自足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女性都會毫不猶豫選擇與丈夫另組小家庭,更不會主動住進婆家,除非因為經濟狀況不允許,或懷孕了需要有人照料的特殊情況。
現在有媳婦公然「靠北婆婆」,但相對的,現代婆婆也絕非省油的燈,依樣畫葫蘆「幹譙媳婦」的,也大有人在。幹譙媳婦
話說純純(化名)就是婆婆眼中的幹譙媳婦,因為打從她和太和(化名)戀愛後,就很強勢的主導一切,太和的母親心想:他們是熱戀中的情侶,而戀愛中的女人總是要佔上風,才會有被愛的浪漫,因此雖然感慨世風日下,但也不好表現得太介意。
豈曉得,到論及婚嫁時,純純還是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憑她個人就可搞定一切似的,從提親、訂婚到結婚典禮等儀式,幾乎都沒讓太和有參與的份,有的話,也只是用告知的方式,完全不把婆家放在眼裡。
終於,未來的婆婆忍不住問起兒子太和:「麻煩請你告訴我,我們現在是在娶媳婦還是嫁兒子?」
沒想到太和竟嘻皮笑臉,有點尷尬的回答:「都可以啦,何必這麼計較?」
此言一出,做母親的聽完倒抽了一身冷汗,不僅愣住還啞口無言,但也只能訕訕然自我解嘲:唉!也罷!誰叫自己生出這個孬種。
結婚後,純純跟太和直接搬進了由太和的父母為他們預付百萬頭期款的新房。本來太和的母親是打算先讓兒子和媳婦在家裡同住個兩三年,一則媳婦剛進門,彼此需要多相處才能培養感情;二來,可以先利用房子的租金支付房貸的利息,三則:這期間若媳婦懷了孕,不但可以就近照顧,將來還可以幫忙帶孫子,讓上班族的兒子和媳婦無後顧之憂。
可是萬萬沒想到,兒媳自私自利的程度已到達了孰不可忍的地步,反正太和對純純是百分之百的言聽計從,完全一副很有信心的樣子,並勸母親:「妳不是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嗎?我已經結婚了,妳就好好跟爸爸在家裡享清福吧!」
常言道:家中一老如有一寶,很多狂妄的年輕人是沒有辦法去真正體會這句話的涵義,因為年輕就是有膽,什麼都不怕,要等到懂得害怕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已經老了。對此,臺灣有句諺語:「嬈掰(囂張)無落魄的久。」這句話傳神應驗了太和夫妻後來的生活。果然,婚後不到兩年的時光,太和的工作就出現了瓶頸,他竟無預警的被裁員了,而偏偏這個時候,純純也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在面對房貸和車貸的壓力,丈夫又失業,而自己的狀況也很混亂的打擊下,一向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純純,終於無法面臨突然而來的暴風雨,在承受不了壓力、快把自己給逼瘋的狀況下,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她竟然任性做出幾乎徹底毀滅了婚姻的抉擇,那就是瞞著所有人偷偷去墮胎,偏偏她找上的是位密醫,結果手術過程出了狀況,導致流血不止,差一點就送了命。
記住,婆家不是娘家
在這個案例裡,可以發現純純既沒有跟公婆住在一起,而婆婆也未介入他們的生活,或從中作梗,但純純的婚姻一樣出現問題,可見婚姻幸福與否,完全跟是否與婆婆同住一屋簷下無關,不必拿這個作為婚姻觸礁的代罪羔羊。
因為婆家不是娘家,住在娘家可以隨興和隨便,因為那是妳自小熟悉的環境,家庭中的人事物都跟血緣、基因和遺傳有著密切關係,尤其父母親對子女的愛和包容,通常是直到他們闔上眼去世為止。
但婆家和娘家則是兩個截然不同且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即使與丈夫結了婚,也只有姻親關係,連夫家血統的邊都沾不上,何況婚前談戀愛的時候隨男友到婆家去拜訪時,多半是以稀客的身分偶爾出現,當然會受到較特殊的禮遇和款待,但只要辦理完成結婚登記手續以後,妳在婆家的身分一夜之間馬上改為家人,而角色的扮演則自動變成了妻子,至於地位嘛,將永遠跟在婆婆後面。
「王子和公主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這種故事只會出現在童話書中,而且婚姻觸礁時,為人夫者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妻子可以再娶,老母只有一個。」就足以證明女人千萬不要天真到相信:個人愛情的力量足以讓妳有能力去徹底改變一個男人,或是:婚後還可以撿到那個跟婚前追求妳時一樣浪漫的丈夫。
別再期待男人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男人總是搞不定婆媳問題?因為面對母親時,他不能插手婆媳紛爭,而面對妻子時,他又管不了,就乾脆裝聾作啞以保平安。對此,臺灣有句諺語:「嬈掰(囂張)無落魄的久。」這句話傳神應驗了太和夫妻後來的生活。果然,婚後不到兩年的時光,太和的工作就出現了瓶頸,他竟無預警的被裁員了,而偏偏這個時候,純純也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在面對房貸和車貸的壓力,丈夫又失業,而自己的狀況也很混亂的打擊下,一向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純純,終於無法面臨突然而來的暴風雨,在承受不了壓力、快把自己給逼瘋的狀況下,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她竟然任性做出幾乎徹底毀滅了婚姻的抉擇,那就是瞞著所有人偷偷去墮胎,偏偏她找上的是位密醫,結果手術過程出了狀況,導致流血不止,差一點就送了命。
記住,婆家不是娘家
在這個案例裡,可以發現純純既沒有跟公婆住在一起,而婆婆也未介入他們的生活,或從中作梗,但純純的婚姻一樣出現問題,可見婚姻幸福與否,完全跟是否與婆婆同住一屋簷下無關,不必拿這個作為婚姻觸礁的代罪羔羊。
因為婆家不是娘家,住在娘家可以隨興和隨便,因為那是妳自小熟悉的環境,家庭中的人事物都跟血緣、基因和遺傳有著密切關係,尤其父母親對子女的愛和包容,通常是直到他們闔上眼去世為止。
但婆家和娘家則是兩個截然不同且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即使與丈夫結了婚,也只有姻親關係,連夫家血統的邊都沾不上,何況婚前談戀愛的時候隨男友到婆家去拜訪時,多半是以稀客的身分偶爾出現,當然會受到較特殊的禮遇和款待,但只要辦理完成結婚登記手續以後,妳在婆家的身分一夜之間馬上改為家人,而角色的扮演則自動變成了妻子,至於地位嘛,將永遠跟在婆婆後面。
「王子和公主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這種故事只會出現在童話書中,而且婚姻觸礁時,為人夫者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妻子可以再娶,老母只有一個。」就足以證明女人千萬不要天真到相信:個人愛情的力量足以讓妳有能力去徹底改變一個男人,或是:婚後還可以撿到那個跟婚前追求妳時一樣浪漫的丈夫。
別再期待男人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男人總是搞不定婆媳問題?因為面對母親時,他不能插手婆媳紛爭,而面對妻子時,他又管不了,就乾脆裝聾作啞以保平安。
婚後在婆家要面對的將來完全是個嶄新局面的開始,令人既期待又惶恐。才會有人揶揄說:結婚對人類而言,其危機意識與飛蛾撲火應屬同一等級。
要融入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但最重要的是:
一、先調整好已是人妻的心態,不能一成不變的把過去在娘家的習性當作嫁妝,隨身攜帶著。
二、不必傳統到嫁狗隨狗般的鄉愿,但至少要能夠做到入鄉隨俗,謙虛的學習,尊重婆家既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生活可以交流,但不要眷戀過去單身或在娘家時的自由自在,更毋須無聊到拿婆家和娘家來做無謂的比較。
四、一定要和婆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它對妳在婚姻經營的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助力。
五、婆婆未必真懂得兒子成年以後的內心世界,但至少她最清楚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性,若能向婆婆多討教,可避免或減少踩到丈夫的地雷,應該算是趨吉避凶的捷徑。
如果能夠把握以上原則並力行的話,相信婚後跟不跟公婆住已經不是問題,因為妳早已經融入成為一家人了。
現代的婆婆們也漸漸認清現實,學乖了;與其為了要維持家庭圓滿、子孫滿堂的成就感,好不容易才把兒女拉拔長大,如今卻又得重操舊業,賣力帶起孫子來。有人的理由是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沉浸在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上,有人則認為三代同堂是種彼此有被需要的存在感,更有人認為同住可以為雙薪的兒媳們分擔家計,也有人是單純拗不過兒媳的請求,才同住一屋簷下的,看來還是有願意或希望能夠和兒媳們同住的。
怕吃力不討好退而求其次,或是只想明哲保身,而選擇不與兒媳同住的現代婆婆,似乎明顯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以我個人為例,雖然很幸運地擁有孝順的兒子和媳婦,甚至媳婦經常會用撒嬌的口吻希望我能夠與他們久住,每次和可愛孫子分手總是依依不捨,但對於長期習慣獨居卻又能享受寂寞的我而言,能繼續享有獨立自主又不必被干擾的生活空間,是種莫名的幸福感。
雖不常同住但總有家庭聚會的機會,在兒媳真誠的美意下再不成全的話,也就顯得矯情了,因此基於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瞭解女人,以及欲把媳婦視如己出的前提下 ,一開始就開誠布公的約法三章,類似:廚房只容得下一個女人,因此主副手輪流當;女人間的事自己解決,不用請兒子或丈夫來當翻譯或裁判;既然彼此都期待擁有如此善緣,一定要珍惜並用超越家人的心情,來感恩和回饋等等。幾年下來,我們都做到了。
因此,到底要不要跟兒媳一起住?完全依彼此的性格、環境的需求、付出的意願和溝通的能力,來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