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尋常的戲劇性死亡 (節錄)
壯士兮,手持刀鞘經年忍受;鴻毛遺兮,所謂此世也罷人也罷。
先散之者,櫻花憑風入夜。—— 三島由紀夫(1925-1970)
榮譽,還是死亡?
上面這首詩,是1970年日本知名作家在切腹自殺前一刻所留下的,展現出東西方在看待死亡的態度上有著多麼大的差異。西方人總是一廂情願地強調死亡的悲劇性,甚至是死亡的不公正性,但以日本傳統的眼光來看,更加看重的則是生命的無常。在三島由紀夫的眼中,死亡就只是如櫻花飄落般的尋常罷了。
從歷史上來看,切腹自殺是超脫生死的一種典型表現,被視為一種有尊嚴的死法,是武士道標準下蒙受侮辱的武士們要採取的一種儀式性自殺。從字面意義來看,武士道指的是「武士遵循的路」,也就是所有戰士無論是在戰場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這種透過武士家族代代相傳的不成文準則,立基於佛教的基本理念,包括對他者的尊重、對自然的熱愛、對命運的信賴,以及對世間無常的安然面對,其他還包括勇氣、正義感,以及對主人的絕對忠誠。
只要有其中一個原則被打破,武士寧願死去也不肯苟活於世。切腹自殺有一定的程序,通常在一場禪坐之後,寫下絕筆詩(辭世詩),身穿白色和服武士,會用刀刃上纏好白布的「脇差」(編按:日本武士佩帶於腰間的備用武器,刀刃長度30至60公分,平常不使用),猛然將刀子從左肋下與肚臍位置齊平之處刺入腹部,然後一直劃開直至腹部的另一端。
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切腹自殺者還有可能從下到上再垂直補上一刀,導致內臟露出,並切斷腸繫膜動脈或腹主動脈等主要血管。無疑的,這種痛苦是非常人能夠忍受的,因此這種形式的自殺需要有一個助手(介錯人)在旁。此人通常是切腹者的好友,他會在此時刻用其長刀迅速俐落地一刀砍下頭部(斬首),讓切腹者更快死亡,以便終結其痛苦。老實說,西方人很難接受這樣的自殺方式,但是在封建時期的日本,切腹是無畏精神的表現,讓那些因為決鬥失敗、背叛、重傷不治等自覺榮譽受損的武士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終結生命,從而保住榮譽。
雷神的震怒
如果還能看見閃電或聽到雷聲,那就證明你還沒有被雷劈到。—老普林尼《博物志》(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雷電是最普通也最猛烈的自然現象之一,每一秒鐘都有2000場大雷雨襲擊地球。平均每秒鐘會出現45次閃電,也就是說每年總共有15億次。在所有的文明中,雷電都被看成是天神對於人類惡行的震怒,而且還有專門掌管的雷電之神:古希臘的宙斯、古巴比倫的阿達德(Adad)、印度的因陀羅、日本的雷樣,以及中國的雷師(雷神),所有這些神都可以決定哪時要轟隆轟隆打雷。
由於對雷電現象缺乏理解又心存畏懼,幾個世紀以來無計可施的人們,甚至發展出一些適得其反的危險行動。比如說,有些人相信在雷雨之夜敲響教堂鐘聲可以中止暴風雨並驅趕雷電,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送出訊息祈求神靈息怒,寬恕人類的罪過。顯然這種做法完全沒有效果,因為很多時候,被雷電劈中的就是鐘樓裡的那口大鐘。
根據德國在18世紀所進行的實地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到三十年內,被雷電劈中的教堂鐘樓多達386起,其中還造成121人死亡或重傷。當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可憐的敲鐘人出現在了打雷閃電時最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尖塔是大地與電電雲之間一個非常理想的交會點。
雷擊致死
人體內存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可觀電流,這種電流由神經產生,對於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十分重要。萬一被雷電擊中是非常危險的事,強大的電流會通過人體而干擾正常的神經衝動傳導,引發高溫、神經麻痹、暫時性休克,甚至直接死亡。被雷電擊中而引發的死亡,與各種形式的觸電死亡很類似,死因一般是那些對於神經訊號依賴極深的功能停擺的結果,最常見的是心肺功能喪失。除了對器官造成傷害之外,這種雷擊意外還會出現各種內外部特徵。
儘管雷擊意外通常每次只會造成一人傷亡,但雷擊仍然是自然現象中致死率最高的,每年平均的致死人數,甚至超過龍捲風和颶風。被雷電擊中的人中,大約有10%會死亡,70%會長期患有嚴重的後遺症,最典型的就是喪失記憶和個性轉變。有些倒楣的人一生中會多次被雷劈中,比如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公園管理員羅伊.蘇利文(Roy Sullivan),人稱「人體避雷針」,他在1942至1977年間被雷擊中七次,這個紀錄至今還未有人能打破。他在每次電擊之後都僥倖存活了下來,只損失了一片腳趾甲和一對眉毛,以及臂上、腿上、胸部及腹部的多處創傷。
直接雷擊:這種情況下,雷電所打中的是被害人所在的地面,一般都發生在開闊無遮蔽物之處。電流從最高點(頭部,或雨傘等高於頭部位置的手持器物)開始導入,一路往下流經雙腳傳遞到地面。當釋放的電荷在身體內通過時,強度在數微秒之間就能達到峰值1000安培左右。頭部和腳部的電勢差超過30萬伏特,幸運的是人體的電阻值非常高,絕大多數的電流會取道電阻值相對較低的路徑(閃絡),而僅在身體外部表面流過。但是隨著強電壓而來的高溫會使身體的汗液迅速蒸發,衣物(包括鞋子)也會燃燒殆盡,身上若有金屬製品則會留下烙痕(比如皮帶釦等)。但無論如何,由於電流「繞道而行」,使得在10至20毫秒的時間內通過身體的電流強度平均在3安培左右,雖然這個強度仍然會對身體造成很多不良影響,但可以保住性命。由於絕大多數的電流都從體表通過,且電流停留在體內的時
間一般都很短,這兩個現象都達到了防護作用,使得心室纖維顫動或內臟被電流灼傷的風險可以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然而,閃電流經身體的電流強度之大通常會帶來嚴重的病理後果,並有可能最終還是會造成死亡。
間接雷擊:透過周遭物體為媒介,也有可能以間接方式被雷擊中。比如說,如果碰觸一個遭雷電擊中的電導體(管道、洞穴的內壁),那麼強大的電流也可能流經身體而造成嚴重的傷害。切勿在樹下躲雨,這是相當危險的做法,因為樹木所含的汁液不是良好的電導體,所以電流會尋求一個電阻較少的通道,站在樹旁的人就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此時就有可能產生一道旁生閃電,流經人體而到達地面。這種旁生閃電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遞電流。因此,萬一在雷雨交加時身處在開闊空間,必須要有意識地保持一定的身體距離,以避免出現「集體遭雷擊」的不幸事件。
最後,雷電造成的跨步電勢差(閃電擊到地面後,電流會向各個方向散布而造成電勢差),也可以將電流傳導到離電擊不遠處的人身上,但不會導致嚴重傷害。然而,如果換成是羊群和牛群,往往會迅速集體死亡,因為電流在這些動物體內的傳播路徑是由前腳掌傳到後腳掌(或相反),期間必然會通過胸部和心臟。
壯士兮,手持刀鞘經年忍受;鴻毛遺兮,所謂此世也罷人也罷。
先散之者,櫻花憑風入夜。—— 三島由紀夫(1925-1970)
榮譽,還是死亡?
上面這首詩,是1970年日本知名作家在切腹自殺前一刻所留下的,展現出東西方在看待死亡的態度上有著多麼大的差異。西方人總是一廂情願地強調死亡的悲劇性,甚至是死亡的不公正性,但以日本傳統的眼光來看,更加看重的則是生命的無常。在三島由紀夫的眼中,死亡就只是如櫻花飄落般的尋常罷了。
從歷史上來看,切腹自殺是超脫生死的一種典型表現,被視為一種有尊嚴的死法,是武士道標準下蒙受侮辱的武士們要採取的一種儀式性自殺。從字面意義來看,武士道指的是「武士遵循的路」,也就是所有戰士無論是在戰場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這種透過武士家族代代相傳的不成文準則,立基於佛教的基本理念,包括對他者的尊重、對自然的熱愛、對命運的信賴,以及對世間無常的安然面對,其他還包括勇氣、正義感,以及對主人的絕對忠誠。
只要有其中一個原則被打破,武士寧願死去也不肯苟活於世。切腹自殺有一定的程序,通常在一場禪坐之後,寫下絕筆詩(辭世詩),身穿白色和服武士,會用刀刃上纏好白布的「脇差」(編按:日本武士佩帶於腰間的備用武器,刀刃長度30至60公分,平常不使用),猛然將刀子從左肋下與肚臍位置齊平之處刺入腹部,然後一直劃開直至腹部的另一端。
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切腹自殺者還有可能從下到上再垂直補上一刀,導致內臟露出,並切斷腸繫膜動脈或腹主動脈等主要血管。無疑的,這種痛苦是非常人能夠忍受的,因此這種形式的自殺需要有一個助手(介錯人)在旁。此人通常是切腹者的好友,他會在此時刻用其長刀迅速俐落地一刀砍下頭部(斬首),讓切腹者更快死亡,以便終結其痛苦。老實說,西方人很難接受這樣的自殺方式,但是在封建時期的日本,切腹是無畏精神的表現,讓那些因為決鬥失敗、背叛、重傷不治等自覺榮譽受損的武士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終結生命,從而保住榮譽。
雷神的震怒
如果還能看見閃電或聽到雷聲,那就證明你還沒有被雷劈到。—老普林尼《博物志》(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雷電是最普通也最猛烈的自然現象之一,每一秒鐘都有2000場大雷雨襲擊地球。平均每秒鐘會出現45次閃電,也就是說每年總共有15億次。在所有的文明中,雷電都被看成是天神對於人類惡行的震怒,而且還有專門掌管的雷電之神:古希臘的宙斯、古巴比倫的阿達德(Adad)、印度的因陀羅、日本的雷樣,以及中國的雷師(雷神),所有這些神都可以決定哪時要轟隆轟隆打雷。
由於對雷電現象缺乏理解又心存畏懼,幾個世紀以來無計可施的人們,甚至發展出一些適得其反的危險行動。比如說,有些人相信在雷雨之夜敲響教堂鐘聲可以中止暴風雨並驅趕雷電,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送出訊息祈求神靈息怒,寬恕人類的罪過。顯然這種做法完全沒有效果,因為很多時候,被雷電劈中的就是鐘樓裡的那口大鐘。
根據德國在18世紀所進行的實地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到三十年內,被雷電劈中的教堂鐘樓多達386起,其中還造成121人死亡或重傷。當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可憐的敲鐘人出現在了打雷閃電時最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尖塔是大地與電電雲之間一個非常理想的交會點。
雷擊致死
人體內存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可觀電流,這種電流由神經產生,對於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十分重要。萬一被雷電擊中是非常危險的事,強大的電流會通過人體而干擾正常的神經衝動傳導,引發高溫、神經麻痹、暫時性休克,甚至直接死亡。被雷電擊中而引發的死亡,與各種形式的觸電死亡很類似,死因一般是那些對於神經訊號依賴極深的功能停擺的結果,最常見的是心肺功能喪失。除了對器官造成傷害之外,這種雷擊意外還會出現各種內外部特徵。
儘管雷擊意外通常每次只會造成一人傷亡,但雷擊仍然是自然現象中致死率最高的,每年平均的致死人數,甚至超過龍捲風和颶風。被雷電擊中的人中,大約有10%會死亡,70%會長期患有嚴重的後遺症,最典型的就是喪失記憶和個性轉變。有些倒楣的人一生中會多次被雷劈中,比如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公園管理員羅伊.蘇利文(Roy Sullivan),人稱「人體避雷針」,他在1942至1977年間被雷擊中七次,這個紀錄至今還未有人能打破。他在每次電擊之後都僥倖存活了下來,只損失了一片腳趾甲和一對眉毛,以及臂上、腿上、胸部及腹部的多處創傷。
直接雷擊:這種情況下,雷電所打中的是被害人所在的地面,一般都發生在開闊無遮蔽物之處。電流從最高點(頭部,或雨傘等高於頭部位置的手持器物)開始導入,一路往下流經雙腳傳遞到地面。當釋放的電荷在身體內通過時,強度在數微秒之間就能達到峰值1000安培左右。頭部和腳部的電勢差超過30萬伏特,幸運的是人體的電阻值非常高,絕大多數的電流會取道電阻值相對較低的路徑(閃絡),而僅在身體外部表面流過。但是隨著強電壓而來的高溫會使身體的汗液迅速蒸發,衣物(包括鞋子)也會燃燒殆盡,身上若有金屬製品則會留下烙痕(比如皮帶釦等)。但無論如何,由於電流「繞道而行」,使得在10至20毫秒的時間內通過身體的電流強度平均在3安培左右,雖然這個強度仍然會對身體造成很多不良影響,但可以保住性命。由於絕大多數的電流都從體表通過,且電流停留在體內的時
間一般都很短,這兩個現象都達到了防護作用,使得心室纖維顫動或內臟被電流灼傷的風險可以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然而,閃電流經身體的電流強度之大通常會帶來嚴重的病理後果,並有可能最終還是會造成死亡。
間接雷擊:透過周遭物體為媒介,也有可能以間接方式被雷擊中。比如說,如果碰觸一個遭雷電擊中的電導體(管道、洞穴的內壁),那麼強大的電流也可能流經身體而造成嚴重的傷害。切勿在樹下躲雨,這是相當危險的做法,因為樹木所含的汁液不是良好的電導體,所以電流會尋求一個電阻較少的通道,站在樹旁的人就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此時就有可能產生一道旁生閃電,流經人體而到達地面。這種旁生閃電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遞電流。因此,萬一在雷雨交加時身處在開闊空間,必須要有意識地保持一定的身體距離,以避免出現「集體遭雷擊」的不幸事件。
最後,雷電造成的跨步電勢差(閃電擊到地面後,電流會向各個方向散布而造成電勢差),也可以將電流傳導到離電擊不遠處的人身上,但不會導致嚴重傷害。然而,如果換成是羊群和牛群,往往會迅速集體死亡,因為電流在這些動物體內的傳播路徑是由前腳掌傳到後腳掌(或相反),期間必然會通過胸部和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