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的量子科學所提出的「零點場假說」
我們在人生中經歷的「不可思議事件」,真的無法用科學來說明嗎?
身為一名專攻核子工程學與量子物理學的科學家,多年來筆者都抱著這個疑問,並且持續摸索解開這個疑問的答案,最後終於在二十多年前尋得一項「科學假說」。
那就是,現代科學最先進的量子物理學領域正在討論的一項很有意思的「假說」。
那項假說稱為「零點場假說」。得知這項假說時,筆者產生了這樣的預感:如果這項假說是正確的,不僅能以科學角度查明,前述的「不可思議事件」與「意識的不可思議現象」是怎麼回事,就連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中,許多宗教家談論過、無數人相信過的「神祕現象」與「神祕經驗」的真相也都能夠查明吧。
那麼,這個「零點場假說」是什麼樣的假說呢?
接下來要談的內容,乍看可能會覺得是超乎我們常識的理論,不過那絕非可疑的非科學理論,身為核子工程專家的筆者以自己的知識見解來看,也覺得這是一項十分值得討論的「科學假說」。
那麼,這個「零點場假說」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從「無」誕生出壯闊宇宙森羅萬象的「量子真空」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明「零點場假說」,那就是:普遍存在於這個宇宙的「量子真空」之中,有個稱為「零點場」的場域,這個宇宙的所有事件與所有資訊都被「記錄」在這個場內。
即使看到這樣的說明,你應該也很難立刻相信吧?
其實,筆者之前也是如此。
但是,從筆者專攻的量子物理學觀點來看,「這個宇宙存在著『量子真空(Quantum Vacuum)』,而這個場充滿了『零點能量(Zero-point Energy)』」這一說法,如今已是公認的科學事實。
那麼,「量子真空」是什麼呢?
要說明「量子真空」,必須先從這個宇宙的誕生起源開始說起。
那麼,我們居住的這個宇宙是何時誕生的呢?
現代最先進的宇宙學認為,這個宇宙誕生於一百三十八億年前。
那麼,宇宙誕生之前有什麼呢?
那裡什麼也沒有。
只有「真空」而已。
這個「真空」,專業術語稱為「量子真空」。
這個「量子真空」,在某個時刻突然發生「漲落」。
這一瞬間,「量子真空」產生了極微小的宇宙,之後它開始急劇膨脹。
佐藤勝彥和阿蘭.古斯(Alan Guth)提出的「宇宙暴脹理論」,即是談論這段過程的科學理論。
之後,這個小宇宙的萌芽,引發了大霹靂(Big Bang),現在的宇宙於焉誕生。
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等人提出的「大霹靂宇宙論」,即是談論這段過程的科學理論。
發生大霹靂後,這個宇宙便以光速膨脹,花了一百三十八億年的歲月,才變成現在這樣壯闊無垠的宇宙。
接著,這個宇宙的一隅,誕生了太陽這顆恆星以及地球這顆行星,而地球上又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生命,形成豐富的生態系,最後我們人類也誕生了。
如同上述,這個壯闊無垠的宇宙、森羅萬象的宇宙,全是誕生自這個「量子真空」。
蘊含無限能量的「量子真空」
這也就是說,「量子真空」之中,蘊藏著足以創造這個壯闊宇宙的龐大能量。
而且這個「量子真空」,現在也普遍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存在於這個宇宙的所有地方。換句話說,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背後」,存在著名為「量子真空」、充滿無限能量的世界。
雖然現代科學最先進的量子物理學已證實,就連空無一物的「真空」之中也一樣蘊藏著龐大的能量,不過若以「真空」等於「無」這種一般常識來看,應該很難理解這件事吧。
因為這意謂著,即使把密閉容器內包括空氣在內的所有物質都吸出去,使容器內部呈完全的「真空」狀態,這個「真空」之中依然存在著龐大的能量。而這種能量,量子物理學稱為「零點能量」。這的確超出了我們的常識。
那麼,這種「龐大的能量」到底有多龐大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人做過試算,例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就推算,一立方公尺空間內蘊含的能量,足以將全球各大洋的海水煮沸。
另外,最新的「量子真空」研究也提出理論,認為這種能量是「無限」的。
記錄這個宇宙一切資訊的「零點場」
前面陳述的是,現代科學承認的「事實」。
接下來要談的是,現代最先進的科學所提出的「假說」。
因此,在詳細討論這項「假說」之前,筆者先把假說的內容說明得更正確一點。這項「零點場假說」是認為,普遍存在於這個宇宙的「量子真空」之中有著「零點場」,而這個宇宙的所有事件與所有資訊,則化為「波動資訊」,運用「全像片原理」被「記錄」在這個場內。
那麼,為什麼這個宇宙的所有事件與所有資訊,會被記錄在這個「量子真空」中的「零點場」呢?
這應該是每個人最先產生的疑問吧。
筆者一開始也是先冒出這個疑問。
如果這項假說認為,那些資訊是以「數位資訊」的型態被記錄下來,筆者應該會一笑置之,也不會認真地討論這項假說吧。
但是,如同剛才所述,這項假說認為,這個宇宙的所有事件與所有資訊,全都化為「波動資訊」被記錄在「零點場」內。
而且,還是以利用了「波動干涉」的「全像片原理」來記錄。
得知這些內容後,身為一名核子工程學家的筆者覺得,這是個絕對無法一笑置之的假說。
因為,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波動」。
看到筆者這麼說,你或許會很訝異,不過這是「科學事實」。
這個世界不存在「物質」,一切都是「波動」
也就是說,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視為「物質」的東西,其實就是「能量」、就是「波動」,我們會覺得這些東西是「有質量或重量的物質」或「堅硬的物體」,其實只是我們的一般認知所造成的「錯覺」。
雖然我們認為,無論是自己的身體還是這個世界,都是以明確的「物質」型態存在著,但其實,我們的身體與這個世界,全是由「原子」構成,而原子又是由電子、質子、中子等基本粒子構成。
此外,這些基本粒子,實際上是「能量的振動」,也就是「波動」。
因此,若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平常感覺到的「物質」,本來是不存在的。
舉例來說,當我們拿鐵棒敲打玻璃時,會覺得兩者為「堅硬的物體」,是因為鐵原子的「波動能量團」,與構成玻璃的二氧化矽原子及氧原子的「波動能量團」互相排斥。
換言之,我們眼前的世界,無論看起來有多麼像「堅實的物質」,若以量子物理學的微觀觀點來看,一切都只是「波動」。
不,不光是「肉眼看得見的物質」。
就連我們認為的「肉眼看不見的意識」,其本質同樣全是能量、全是波動。因為我們的意識、心靈或精神,無論是視為一種量子現象,還是視為大腦神經細胞的電訊號,兩者全都是「波動能量」。
因此,這個宇宙的「所有事件」――無論是銀河系的形成、地球這顆行星的誕生、羅馬帝國的興亡、你出生在這個世上、你今天的早餐,或是你覺得早餐好吃――若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其本質全是「波動能量」。
所以說,如果存在於「量子真空」中的「零點場」,是將這個宇宙發生的「事件」――也就是所謂的「波動能量」――以「波動資訊」的型態記錄下來,那麼「零點場」記錄著這個宇宙的「所有事件」之假說,就絕對不是荒唐無稽的理論。
不過,就算筆者這麼說,你可能還是沒有具體的概念。
筆者也不怕你誤解,這裡就用淺顯易懂的比喻來說明,「以波動資訊的型態記錄波動能量」的意思吧。
舉例來說,現在請你想像一下,從平靜的湖面上吹過的風。
這裡的風是「空氣的波動」,它會在湖面產生水波,即「水的波動」。換句話說,「風」這個波動能量的痕跡,會化為「湖面的水波」這種波動資訊被「記錄」下來。
此外,若有各式各樣的「風」從湖面上吹過,所有的「風」都會化為「湖面的水波」被「記錄」下來吧。
這就是零點場(湖面)以「波動資訊(湖面的水波)」的型態,記錄現實世界(湖面上)的「事件(風)」之概念。
不過,若是現實中的風與湖面,其「波動能量」會衰減,而波動的痕跡會隨著時間消失。但是,零點場是「量子場(Quantum Field)」,所以不會發生「能量的衰減」。因此,被「記錄」在這個場內的「波動資訊」會永遠保留下來。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稍後筆者再用其他的比喻來說明吧。
總而言之,若以量子物理學的觀點來看,「發生在這個宇宙的所有事件都是『波動』,而且全都以『波動資訊』的型態被記錄在零點場內」這一假說,的確相當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