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悲傷的漩渦中
剛送走重要的人,也許還無法接受再也見不到對方,獨自承受著悲傷痛苦。
有些人或許會害怕不安,覺得每一天都像無法迎來天明的黑夜。
這種時候,身邊的人可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坐在旁邊默默陪伴。
現在想難過就難過吧!
好好珍惜思念對方的時間。
提示1:總之先撐過今天
以自己的步伐,慢慢來就好
接下來究竟該怎麼一個人活下去呢?失去重要的人,彷彿獨自陷入黑暗,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回顧三年前,母親因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過世後的情形:「當時我像是在深海裡迷了路。」
他說母親是這世上最了解他的人,失去了母親,覺得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明白自己的心情,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
而且他一直認為「大概只有我一個人這麼痛苦吧!」
故人離世所帶來的影響隨關係與死亡的情況而有所差異,不會因為遺屬經歷過數次親近的人過世便能免疫。有些人因而遭遇這輩子從未體驗過的失落感,甚至覺得活不下去。
一名六十多歲的女性曾經在家照顧失智症的母親五年,並且陪伴到母親臨終。他向我們分享自己的經驗:
「每天早上醒來時總是湧起一股絕望的心情:又是新的一天嗎?在家母的房間呆呆望著他以前睡過的床好幾個小時,什麼事也做不了。我不知道要怎麼度過失去母親的日子,光是活著就好痛苦,實在好悲慘。」
重要的人過世之後,在世的人必須過著故人不在的日子。有些人如同這位六十多歲的女性,失去母親後感覺頓失所依,不知所措。
有時覺得一天怎麼那麼長,有時什麼也做不了,回過神來竟然已經天黑了。
有些人則是覺得時間不再流逝,就此停住;或是自己的人生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現實世界卻依舊運轉,為此困惑不解。
被拋下的心情
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在丈夫因為肝硬化過世後表示:「就像周遭的人騎著腳踏車乘風奔馳,我卻獨自被遺留在馬路正中央一般,不知道該怎麼辦。」
面對持續運轉的社會,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人被孤零零地拋下了。
這種情況並不稀奇,和重要的人死別的遺屬身上經常可見這種情形,所有人都可能遭遇這種事。
如果遇上這種情況,不需要勉強自己早日打起精神。
最重要的是你還活著。
現在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活著就好。
想要責備自己就責備自己,只想著故人也沒關係。
傾聽自己的心聲,不需要在乎時間流逝。就算早上了,也不一定非得起床不可。
當陷入無可奈何的悲傷時,這時候的口訣是「慢慢來」。
想著只要撐過今天來度日,也是一種辦法。
一位六十多歲的男性向我們分享:「內人過世之後,覺得非常痛苦時,我不會去想未來的事,而是告訴自己總之撐過今天就好。一天一天累積下來,也已經七年了。雖然內心依舊悲痛,不過越來越多時候深感活著真好。」
我們剛接觸這位男性時,他才喪妻沒多久,他痛哭流涕地說:「太太睡在我旁邊,早上醒來時他身體已經冰冷了……」
對方當時吃不下睡不著,我們著實擔心了好一陣子。
重複「撐過今天」
難以言喻的不安與絕望包圍自己,人生彷彿抵達終點,日子卻還是得過下去。
「撐過今天」重複三次便是過了三天,重複七次便是過了一星期。反覆撐下去,或許會遇上新的人生志業,或是關於人生的新發現。
時間不見得能抹去死別的悲傷,但是隨時間流逝,心境可能會逐漸產生變化。
在痛苦中掙扎活過今天,累積下來便是一路活下來。
前文提及的六十多歲男性,我們問他最近什麼時候覺得活著真好,對方開心地表示:「泡在露天溫泉裡喝杯熱酒的時候。」
即便深陷悲傷之中,還是試著撐過今天吧!
度過一天又一天痛苦悲傷的日子,或許會發現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現在還不需要明白活下去的意義。
什麼都不做也無所謂,只要活著就好。
[重點]現在不需要明白活下去的意義,只要活著就好。
提示2:每個人的悲傷不盡相同
面對悲傷的方式沒有正解
每個人因為死別而感受到的悲傷程度不同。有些人無法把悲傷的心情說出口,胸口像是被人一把抓住,簡直要被壓扁。
有些人則是無法接納現實,感受不到一切,連哭都哭不出來。
面對悲傷的方式沒有正確答案。
即便有過相同的經驗,產生的情感卻不盡相同。這是專屬於你的悲傷,他人不見得能充分了解。
一位六十多歲的男性在母親因為肺癌過世後半年,流露寂寞的神情告訴我們:「身邊的人都說家母是壽終正寢,是喜喪。家母過世的時候的確已經九十二歲,但是即便大家認為是壽終正寢,我還是無法這麼想,畢竟對我而言,媽媽只有一個。」
即便是家人,悲傷的程度、流露悲傷與面對悲傷的方式都不一樣。
某位五十多歲的女性坦承,母親死後,他對妹妹的態度十分不滿:
「明明媽媽走了,為什麼妹妹卻可以若無其事地過日子呢?
「媽媽走了,已經不在我們身邊了……我以為可以和妹妹一起懷念媽媽,一起流淚,可是我們完全無法一同承擔悲傷……明明媽媽更疼他,你們不覺得我妹妹這樣很無情嗎?」
姊妹無法共享喪母的悲痛,讓他更加難過。
即便是家人,每個人的想法仍會不同,最好不要認為「因為是家人,所以我們都一樣」。
既然心情可能不同於他人,不受他人了解,那麼自己的心情就由自己來重視吧!
人的情感與想法沒有高下之分,重要的是自己肯定自己的悲傷。
面對悲傷的方式沒有正解
如何面對悲傷這件事,和今後的人生該如何活下去有著共通之處。
如同人生沒有正確答案,如何面對悲傷也沒有正解。
不需要遵從他人的想法與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即可。正確來說,唯一的辦法是必須自行找到。
死別的經驗依與故人的關係,以及故人如何離開人世而異。在不同的背景下,面對故人的離去無法感到悲傷,或反而覺得心安,甚至認為自己終於獲得解放,這些都是極其自然的反應。
無論是何種情感或思緒,都不需要認為是自己奇怪,而壓抑或是責備自己。
一般社會大眾的偏見是遺屬為了故人而悲嘆,終日沉浸於悲傷之中。但是因為死亡而湧現的情緒與思緒因人而異。眼淚不見得會流在臉上,流在心裡的眼淚也是一種悲傷的方式。
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告訴我們:「下個月是先父過世三年,我至今不曾因為他過世而流淚。失去父親,我當然很難過……也覺得自己哭不出來很是冷漠無情。」
當我們告訴他「哭不出來也是一種難過的方式」,對方低聲呢喃:「原來哭不出來也沒關係……。」似乎稍微放下了心中的負擔。
不需要為了「有人比我更難過」而忍耐
如同「想哭的時候就哭」字面的意思,不需要強忍悲痛,徹底悲痛過一場也是重要的經驗。
有些人面對悲傷時在意他人眼光,於是勉強自己裝出活力充沛的模樣;或是和生活更艱辛的人比較,藉此壓抑自己的情緒,安慰自己「有人過得比我辛苦,我不應該難過」。
其實不需要忍耐洋溢的情感和淚水。
你的悲傷屬於你自己,沒有人能代替你哭泣。
如果身邊有人能承接自己的情緒,不妨在人前流淚。如果沒有,就找個無須在意他人眼光的地方,好好哭一場吧!
想到「每個人的悲傷不盡相同」,便能明白悲傷是個人的情緒,以自己的方式來難過並不奇怪。
即便是自己的悲傷,從程度、呈現到面對的方式,都可能讓人驚覺自己原來還有這一面。
然而無論是何種悲傷,都不需要壓抑當下湧現的情緒,直接流露,多少會輕鬆一點。
好好地哭過一番,心情或許會好一些。
[重點]悲傷沒有一定的方式與型態,你的悲傷屬於你自己。
剛送走重要的人,也許還無法接受再也見不到對方,獨自承受著悲傷痛苦。
有些人或許會害怕不安,覺得每一天都像無法迎來天明的黑夜。
這種時候,身邊的人可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坐在旁邊默默陪伴。
現在想難過就難過吧!
好好珍惜思念對方的時間。
提示1:總之先撐過今天
以自己的步伐,慢慢來就好
接下來究竟該怎麼一個人活下去呢?失去重要的人,彷彿獨自陷入黑暗,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回顧三年前,母親因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過世後的情形:「當時我像是在深海裡迷了路。」
他說母親是這世上最了解他的人,失去了母親,覺得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明白自己的心情,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
而且他一直認為「大概只有我一個人這麼痛苦吧!」
故人離世所帶來的影響隨關係與死亡的情況而有所差異,不會因為遺屬經歷過數次親近的人過世便能免疫。有些人因而遭遇這輩子從未體驗過的失落感,甚至覺得活不下去。
一名六十多歲的女性曾經在家照顧失智症的母親五年,並且陪伴到母親臨終。他向我們分享自己的經驗:
「每天早上醒來時總是湧起一股絕望的心情:又是新的一天嗎?在家母的房間呆呆望著他以前睡過的床好幾個小時,什麼事也做不了。我不知道要怎麼度過失去母親的日子,光是活著就好痛苦,實在好悲慘。」
重要的人過世之後,在世的人必須過著故人不在的日子。有些人如同這位六十多歲的女性,失去母親後感覺頓失所依,不知所措。
有時覺得一天怎麼那麼長,有時什麼也做不了,回過神來竟然已經天黑了。
有些人則是覺得時間不再流逝,就此停住;或是自己的人生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現實世界卻依舊運轉,為此困惑不解。
被拋下的心情
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在丈夫因為肝硬化過世後表示:「就像周遭的人騎著腳踏車乘風奔馳,我卻獨自被遺留在馬路正中央一般,不知道該怎麼辦。」
面對持續運轉的社會,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人被孤零零地拋下了。
這種情況並不稀奇,和重要的人死別的遺屬身上經常可見這種情形,所有人都可能遭遇這種事。
如果遇上這種情況,不需要勉強自己早日打起精神。
最重要的是你還活著。
現在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活著就好。
想要責備自己就責備自己,只想著故人也沒關係。
傾聽自己的心聲,不需要在乎時間流逝。就算早上了,也不一定非得起床不可。
當陷入無可奈何的悲傷時,這時候的口訣是「慢慢來」。
想著只要撐過今天來度日,也是一種辦法。
一位六十多歲的男性向我們分享:「內人過世之後,覺得非常痛苦時,我不會去想未來的事,而是告訴自己總之撐過今天就好。一天一天累積下來,也已經七年了。雖然內心依舊悲痛,不過越來越多時候深感活著真好。」
我們剛接觸這位男性時,他才喪妻沒多久,他痛哭流涕地說:「太太睡在我旁邊,早上醒來時他身體已經冰冷了……」
對方當時吃不下睡不著,我們著實擔心了好一陣子。
重複「撐過今天」
難以言喻的不安與絕望包圍自己,人生彷彿抵達終點,日子卻還是得過下去。
「撐過今天」重複三次便是過了三天,重複七次便是過了一星期。反覆撐下去,或許會遇上新的人生志業,或是關於人生的新發現。
時間不見得能抹去死別的悲傷,但是隨時間流逝,心境可能會逐漸產生變化。
在痛苦中掙扎活過今天,累積下來便是一路活下來。
前文提及的六十多歲男性,我們問他最近什麼時候覺得活著真好,對方開心地表示:「泡在露天溫泉裡喝杯熱酒的時候。」
即便深陷悲傷之中,還是試著撐過今天吧!
度過一天又一天痛苦悲傷的日子,或許會發現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現在還不需要明白活下去的意義。
什麼都不做也無所謂,只要活著就好。
[重點]現在不需要明白活下去的意義,只要活著就好。
提示2:每個人的悲傷不盡相同
面對悲傷的方式沒有正解
每個人因為死別而感受到的悲傷程度不同。有些人無法把悲傷的心情說出口,胸口像是被人一把抓住,簡直要被壓扁。
有些人則是無法接納現實,感受不到一切,連哭都哭不出來。
面對悲傷的方式沒有正確答案。
即便有過相同的經驗,產生的情感卻不盡相同。這是專屬於你的悲傷,他人不見得能充分了解。
一位六十多歲的男性在母親因為肺癌過世後半年,流露寂寞的神情告訴我們:「身邊的人都說家母是壽終正寢,是喜喪。家母過世的時候的確已經九十二歲,但是即便大家認為是壽終正寢,我還是無法這麼想,畢竟對我而言,媽媽只有一個。」
即便是家人,悲傷的程度、流露悲傷與面對悲傷的方式都不一樣。
某位五十多歲的女性坦承,母親死後,他對妹妹的態度十分不滿:
「明明媽媽走了,為什麼妹妹卻可以若無其事地過日子呢?
「媽媽走了,已經不在我們身邊了……我以為可以和妹妹一起懷念媽媽,一起流淚,可是我們完全無法一同承擔悲傷……明明媽媽更疼他,你們不覺得我妹妹這樣很無情嗎?」
姊妹無法共享喪母的悲痛,讓他更加難過。
即便是家人,每個人的想法仍會不同,最好不要認為「因為是家人,所以我們都一樣」。
既然心情可能不同於他人,不受他人了解,那麼自己的心情就由自己來重視吧!
人的情感與想法沒有高下之分,重要的是自己肯定自己的悲傷。
面對悲傷的方式沒有正解
如何面對悲傷這件事,和今後的人生該如何活下去有著共通之處。
如同人生沒有正確答案,如何面對悲傷也沒有正解。
不需要遵從他人的想法與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即可。正確來說,唯一的辦法是必須自行找到。
死別的經驗依與故人的關係,以及故人如何離開人世而異。在不同的背景下,面對故人的離去無法感到悲傷,或反而覺得心安,甚至認為自己終於獲得解放,這些都是極其自然的反應。
無論是何種情感或思緒,都不需要認為是自己奇怪,而壓抑或是責備自己。
一般社會大眾的偏見是遺屬為了故人而悲嘆,終日沉浸於悲傷之中。但是因為死亡而湧現的情緒與思緒因人而異。眼淚不見得會流在臉上,流在心裡的眼淚也是一種悲傷的方式。
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告訴我們:「下個月是先父過世三年,我至今不曾因為他過世而流淚。失去父親,我當然很難過……也覺得自己哭不出來很是冷漠無情。」
當我們告訴他「哭不出來也是一種難過的方式」,對方低聲呢喃:「原來哭不出來也沒關係……。」似乎稍微放下了心中的負擔。
不需要為了「有人比我更難過」而忍耐
如同「想哭的時候就哭」字面的意思,不需要強忍悲痛,徹底悲痛過一場也是重要的經驗。
有些人面對悲傷時在意他人眼光,於是勉強自己裝出活力充沛的模樣;或是和生活更艱辛的人比較,藉此壓抑自己的情緒,安慰自己「有人過得比我辛苦,我不應該難過」。
其實不需要忍耐洋溢的情感和淚水。
你的悲傷屬於你自己,沒有人能代替你哭泣。
如果身邊有人能承接自己的情緒,不妨在人前流淚。如果沒有,就找個無須在意他人眼光的地方,好好哭一場吧!
想到「每個人的悲傷不盡相同」,便能明白悲傷是個人的情緒,以自己的方式來難過並不奇怪。
即便是自己的悲傷,從程度、呈現到面對的方式,都可能讓人驚覺自己原來還有這一面。
然而無論是何種悲傷,都不需要壓抑當下湧現的情緒,直接流露,多少會輕鬆一點。
好好地哭過一番,心情或許會好一些。
[重點]悲傷沒有一定的方式與型態,你的悲傷屬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