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靈魂伴侶 (節選)
探索自己的核心需求
靈魂伴侶在許多方面都會讓人覺得相處起來自在無負擔,而唯一困難、也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是:我們無法跟靈魂伴侶在一起的同時,又保有真正的自己――然而這一點要隨時間流逝才能領悟。我們需要靈魂伴侶來定義自己,這麼一來,在我們覺得自己受困太久時,才會做出驚人決定,進而發現真實的自我。
我們需要靈魂伴侶容易相處,才能查覺自己需要被挑戰。歸根究柢,我們要先遵循愛與快樂的規則,接著才會了解,真正的規則其實並不存在。
愛情中的每樣事物都在為我們蛻變為真實自我的這條路設下阻礙,同時卻也在協助我們認清,自己究竟需要從另一人身上得到什麼。每個人在關係中都有其核心需求,整體而言就是能從中感到快樂、和伴侶相愛,並且滿意自己的伴侶與人生。當其中有任何需求未被滿足,我們便會困惑,因為其他方面是那麼令人滿意啊。我們此時會設法滿足這個需求,即使它注定無法被滿足。此舉會導致我們潛意識決定要將某個人填進我們生命中的空位,就算對方的本質根本不適合那個空位。
核心需求不僅是走進任何關係的動力,也是關係能否持續的指標。
每個人的核心需求都不一樣,取決於我們是誰、正處在哪個人生階段。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有不一樣的核心需求。回想在二十幾歲、甚至十幾歲時,我們對伴侶的核心需求多半是社交性的。我們需要一個能一起玩樂、好約不囉嗦、我們喜歡跟他接吻、也跟我們的朋友合得來的人。隨著年紀漸長,那些需求轉變成要找一個會是好父母、能成為好丈夫或好太太、經濟穩定的人。
可是,只要你是基於外在因素去設定核心需求,就永遠不會真正感到滿足 。
當我們在關係中有所改變,對於伴侶的需求也會改變。我們不再尋找只是跟我們的朋友相處融洽,或是讓我們衣食無缺的人,而是開始渴望一個更貼近我們靈魂所需的對象。這可能意味將來伴侶的靈性、悟性或覺醒性對我們來說更重要了,因為如今我們已將這些特質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我們很可能也開始渴望一個能激勵、挑戰、淬鍊我們精進的人。這些需求儘管不停在變,但只會在靈魂伴侶之愛的這個階段生根萌芽。當我們意識到:「好,這可能不是我想要的,但我不確定是否真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才是真正恐懼的時刻。在靈魂伴侶關係的現實階段,我們會開始更誠實地面對自己――這未必是因為自己有意如此,或是已準備好迎接人生中可能的改變,而是因為我們已逐漸無法不去誠實面對自己。
此時,我們會更誠實地去思考想從伴侶身上得到什麼,也可能開始覺得需要一個人能完全支持我們,渴望一個有助我們全然自在的人,甚至是協助我們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人。儘管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我們沒意識到自己其實還在尋找另一個人來幫助我們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去感受自己,因為我們還做不到。但這其實有助引領我們進入下一段關係――業力之愛。
我總是會問諮詢者:「什麼是你無法妥協的?」――那些你不願妥協的就是核心需求與欲望。有時是對方大方地接納你的孩子,有時則是對方讓你衣食無缺,甚至照顧得無微不至。不論你無法妥協的是什麼,一旦深植在核心需求中,將會在展開新關係時提供絕佳的切入點。
開啟「無法妥協」模式,讓你可以淘汰花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去相處,但各自追求的東西就是不同的對象,如此才能更清楚了解你自己的需求。
還有更俐落的方式。我通常會要求諮詢者將自己無法妥協的事情再簡化,精簡到變成一個名詞。我常把它比喻成徵才廣告:如果你要刊登廣告徵求人生伴侶,你會選用哪種職稱?供給者?養育者?鼓舞者?用一個名詞去定義需求,有助我們了解,一段關係中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並且幫助我們專注於此。所以,也許他踩到了幾個我們無法讓步的底線;也許還有一些遠距離的問題要解決。然而,如果他符合我們開的職缺,也許值得試試,看這段關係能走多遠。
這一切的感受與領悟都有其必要,因為那有助我們擺脫需要靈魂伴侶來為我們和我們的人生下定義的處境,進而讓你我擁有為自己規劃人生道路的自由。
這正是我們開始看清真實狀況,不再極力硬逼這段關係要契合的時刻。我們不會因為這段愛已逝去,後續就不再嘗試,然而,這只是為何跟靈魂伴侶分手會變得跟不再嘗試去愛一樣困難的原因之一。畢竟當感覺已經不再,結束總是比較容易。第二段愛 業力激情 (節選)
人永遠無法逃離自己
這段愛的旅程有一部分,是要學會我們永遠無法藉著把自己丟進一段關係,好逃避自我精進。我們不能掩蓋尚未癒合的傷口或是自認毫無價值的感受,因為這些觸發點會不斷出現,直到我們終於願意好好去處理。
或者,因為如今已經不可能不去處理。
自我精進向來不容易,也不是一個會有終點的過程。我們會進步,會痊癒,但導火線永遠都在。畢竟你我只是凡人,在生命與愛的現實中,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所謂處在一段健康的關係,並不是指這段關係沒有痛苦、爭執的時刻,或是觸發點,而是雙方能在不投射、不指責的情況下處理問題。這就是「你看你對我做了什麼好事!」跟「因為⋯⋯所以我覺得⋯⋯」的差異。如此,我們不必真的身陷其中,也能提升情緒的成熟度和辨識情緒或情感的能力。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感情關係。
這跟它是否是我們的第一段、第二段愛情或是雙生火焰無關。一段良好的關係會促使我們成長,以不同的觀點看待事情,處理那些拖累我們的感受。這些感受會妨礙你我成為最佳的自己,也會阻礙我們得到一直期盼能擁有的感情類型。
懂得人無法逃離自己以及自我精進,就意味我們的觀點已從關注外在轉變為關注內心。它變得比較無關別人在做什麼,而是和我們為何會有某種特別的感覺有關。
在這過程中,你不再認為樣樣事情都與你有關。如果伴侶今天過得不順,心情極差,甚至情緒暴躁,你不會再認為這都是因為你。如果你交往的這個好男人晚了幾天才回覆簡訊,你也不會心想:「啊!他一定不喜歡我!真不敢相信我告訴他我做了什麼,他一定覺得我很蠢。」
當我們明白,除了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歷練,也在此世寫著自己的故事,我們就能理解,沒有人做的任何事是因我們而起的。我們開始認識「自我」,學習不要以被它控制的想法和信念處理事情。人的「自我」認為每件事都跟她有關,我們的自我認為,別人回電或是躲著我們都是因為她:這樣的想法就是認為我們基本上能夠控制他人的行為與選擇。
我們隨著自我精進而成長,漸漸理解我們有自己的故事,伴侶也有他們的。一旦學會如何不把事情全攬在自己身上,就能相互為彼此開創出一條全新的理解之道。已婚的海莉在開始和我合作時,就坦承她大部分的成年人生都處在跟自戀者與依附症者的循環裡。她跟前夫已經離婚好幾年,她也還在摸索如何跟新伴侶互相理解。她發現自己在這段新感情中隨時都會被觸發,對方沒有立即回覆訊息或是延遲計劃,她都會因此沮喪――真的,任何讓她想起她業力之愛的事情都會。
我們談了許多新伴侶觸發她的情緒為何是件好事,因為那意味她得以藉此審視這當中出了什麼事,繼而做出不同反應。這是一個讓她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跟她前夫一樣的機會。所以,她在新關係中必須以不同的方法和新伴侶相處。她重新學習如何表達感受,而不是以消極攻擊的方式;當她需要什麼,就要主動說出,而不是生氣,因為伴侶不會直覺就知道她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海莉也在學習理解伴侶也有自己的人生。他有自己的事業、要應付家人,有時他的確只想跟朋友相處。海莉不再認為每個小問題都跟自己有關:「他這是要跟我分手嗎?」或者「他一定不是真愛我。」――她開始學習改變自己的內心獨白。
學習如何處在隨業力之愛而來的關係,也等於是我們自我精進的過程。因為狀況一旦與我們的觸發點及反應有關,我們就得提高自己的覺察程度。
但是,為了能以健康的方式處理這段關係,我們要先能說出,我們對伴侶做或沒做的事為何會有特定感受。這意味我們要先能接受,這段關係不論出現什麼狀況,都不會只是對方一個人的錯,不管這錯是過去或現在,我們同樣要負部分責任。
通常我們在這個現實階段會開始以言語攻擊伴侶,或是將對方貶得一文不值,還會傳送「別身在福中不知福」或「你會一輩子後悔放掉一個好女人」之類的各式迷因梗圖給好朋友,要他們評評理。
這些感受雖然都合理,但是無法取代這個階段的使命——自我精進。我們必須接受這段關係中所有導致雙方處於目前狀態的行為與感受,雖然這狀態感覺起來就像是一段有毒的愛。
第三段愛 雙生火焰(節選)
愛永遠值得努力
破碎的心無法想像能再愛一次,不過,愛就是有辦法在不知不覺中不請自來。我們偶爾會懷疑那是不是愛,因為感覺不同,而且許多方面都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愛過?有時,我們很難接受第三段愛情,因為先前體驗過的愛都與痛苦和困難有關。沒有人是懷著尋覓雙生火焰的心態出發的;沒有約會軟體能神奇地讓人找到一個跟我們有著相同火焰的人,而這個人雖然並不完美,對我們而言卻是完美無缺。我們起初往往不會相信、也不會全心投入這段關係,因為在雙生火焰的第一階段,對方在我們看來的確完美。
先前愛情呈現的樣貌,就是我們要犧牲、要努力再努力,即便內心深知它並不會真正讓我們快樂。儘管雙生火焰的概念已越來越為人所知,但它聽來仍像是個童話故事。我們心想,是啊,聽起來的確很美好,但也只是個浪漫的想法罷了,不會真的出現在現實生活。
這段愛情就像旋風,要真正了解它,就得先打碎我們認為「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信念系統。這份愛神奇嗎?當然神奇!這份愛容易嗎?不容易!但是擁有一段輕鬆簡單的感情並非這份愛的重點。
雙生火焰是高度連結的精神關係,通常是指讓我們遇見自己的另一半、甚至是真命天子的那種愛情。據說宇宙初誕生時,每個人都有一個跟自己共享相同能量的雙生火焰。
經過數世輪迴,我們轉世進入不同的軀體與角色,有時是男、有時是女;有時是母親、有時是子女;有時是手足,有時是朋友。我們因此得以學習不同的課題,而這些課題有助每個靈魂從意識各個階段覺醒,直到我們終於相聚。
接受雙生火焰關係的意義有時並不容易,尤其是我們被教導認為所謂的「關係」,目的和結果就是要步入婚姻,和某人一同老去。前述這些雙生火焰都能做到,但它的使命遠遠不只是兩個個體的利益,而是要為世界帶來全面的改變,這正是雙生火焰與其他類型的感情關係不同之處。
不求回報之愛的任務
除了這份愛本身更高的使命之外,最重要的是這份愛並不求回報,這也使得這段連結得以從業力中分離。
業力之愛的任務是為了清除你我累世的業債,雙生火焰的使命則是教導我們不求回報之愛的意義與行動。雙生火焰有時也稱為「agape—靈性之愛」,它是我們在世上能體驗的最高形式之愛。它是延伸到我們伴侶、沒有任何預期,也沒有任何條件的愛——換言之,不求回報之愛。這段關係終究不是只為了停駐在每個夜裡都有人能與你相擁入眠,它的存在是為了讓你我更接近我們生來就該成為的那個「更好的自己」。它是一段會帶領我們回歸自我本質的感情,儘管方法有時極具挑戰性;它也是一段無價的關係,因為無人能做到我們的雙生火焰能為我們做的事。這不僅是一段將不求回報的愛延伸至伴侶的歷程,也是將這份愛延伸到我們自已和身邊的人的歷程;這不僅要能真實感受到愛的情緒,還要成為一種律動。
不求回報的愛是超越現實的,它的延伸跨越時空,克服所有不可能。它也是一份「我愛你,就只因為你是你。」的愛,而不是「你要回報愛給我,我才會愛你。」的愛。這是在學習我們可以去愛一個人,完整接受他,但不強迫對方成為他不是的樣子,或是做一些對他而言不對的事。
這也是這份愛為何最初就能讓人感覺如此美好、如此輕鬆自在,甚至如此自由。我們不必做什麼就能得到這份愛,不必強力的愛意轟炸,或是要令對方印象深刻,甚至不必有絲毫犧牲──我們只需要做自己。
在遇見雙生火焰之前,很多人也許已經對獨身狀態相當自在。我們很滿意自己,甚至不在意是否還能再度走進感情。所以,在初初見到這個特別的人時,我們對這段感情毫無期待,也沒有想達成的目標,例如婚姻或子女——就只是單純享受這個人的存在,以及這段經歷要帶我們前往的地方。
這感覺十分輕鬆,因為不求回報的愛打從一開始就在那兒,即使這段感情最終還是需要我們的付出。
雖然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是無條件地愛著誰,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是困難得多。這就是我們為何得經歷無數階段與課題,才能真正理解愛,能將之具體呈現的境界。
一個不光只是感受愛,而是成為愛的境界。
探索自己的核心需求
靈魂伴侶在許多方面都會讓人覺得相處起來自在無負擔,而唯一困難、也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是:我們無法跟靈魂伴侶在一起的同時,又保有真正的自己――然而這一點要隨時間流逝才能領悟。我們需要靈魂伴侶來定義自己,這麼一來,在我們覺得自己受困太久時,才會做出驚人決定,進而發現真實的自我。
我們需要靈魂伴侶容易相處,才能查覺自己需要被挑戰。歸根究柢,我們要先遵循愛與快樂的規則,接著才會了解,真正的規則其實並不存在。
愛情中的每樣事物都在為我們蛻變為真實自我的這條路設下阻礙,同時卻也在協助我們認清,自己究竟需要從另一人身上得到什麼。每個人在關係中都有其核心需求,整體而言就是能從中感到快樂、和伴侶相愛,並且滿意自己的伴侶與人生。當其中有任何需求未被滿足,我們便會困惑,因為其他方面是那麼令人滿意啊。我們此時會設法滿足這個需求,即使它注定無法被滿足。此舉會導致我們潛意識決定要將某個人填進我們生命中的空位,就算對方的本質根本不適合那個空位。
核心需求不僅是走進任何關係的動力,也是關係能否持續的指標。
每個人的核心需求都不一樣,取決於我們是誰、正處在哪個人生階段。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有不一樣的核心需求。回想在二十幾歲、甚至十幾歲時,我們對伴侶的核心需求多半是社交性的。我們需要一個能一起玩樂、好約不囉嗦、我們喜歡跟他接吻、也跟我們的朋友合得來的人。隨著年紀漸長,那些需求轉變成要找一個會是好父母、能成為好丈夫或好太太、經濟穩定的人。
可是,只要你是基於外在因素去設定核心需求,就永遠不會真正感到滿足 。
當我們在關係中有所改變,對於伴侶的需求也會改變。我們不再尋找只是跟我們的朋友相處融洽,或是讓我們衣食無缺的人,而是開始渴望一個更貼近我們靈魂所需的對象。這可能意味將來伴侶的靈性、悟性或覺醒性對我們來說更重要了,因為如今我們已將這些特質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我們很可能也開始渴望一個能激勵、挑戰、淬鍊我們精進的人。這些需求儘管不停在變,但只會在靈魂伴侶之愛的這個階段生根萌芽。當我們意識到:「好,這可能不是我想要的,但我不確定是否真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才是真正恐懼的時刻。在靈魂伴侶關係的現實階段,我們會開始更誠實地面對自己――這未必是因為自己有意如此,或是已準備好迎接人生中可能的改變,而是因為我們已逐漸無法不去誠實面對自己。
此時,我們會更誠實地去思考想從伴侶身上得到什麼,也可能開始覺得需要一個人能完全支持我們,渴望一個有助我們全然自在的人,甚至是協助我們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人。儘管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我們沒意識到自己其實還在尋找另一個人來幫助我們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去感受自己,因為我們還做不到。但這其實有助引領我們進入下一段關係――業力之愛。
我總是會問諮詢者:「什麼是你無法妥協的?」――那些你不願妥協的就是核心需求與欲望。有時是對方大方地接納你的孩子,有時則是對方讓你衣食無缺,甚至照顧得無微不至。不論你無法妥協的是什麼,一旦深植在核心需求中,將會在展開新關係時提供絕佳的切入點。
開啟「無法妥協」模式,讓你可以淘汰花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去相處,但各自追求的東西就是不同的對象,如此才能更清楚了解你自己的需求。
還有更俐落的方式。我通常會要求諮詢者將自己無法妥協的事情再簡化,精簡到變成一個名詞。我常把它比喻成徵才廣告:如果你要刊登廣告徵求人生伴侶,你會選用哪種職稱?供給者?養育者?鼓舞者?用一個名詞去定義需求,有助我們了解,一段關係中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並且幫助我們專注於此。所以,也許他踩到了幾個我們無法讓步的底線;也許還有一些遠距離的問題要解決。然而,如果他符合我們開的職缺,也許值得試試,看這段關係能走多遠。
這一切的感受與領悟都有其必要,因為那有助我們擺脫需要靈魂伴侶來為我們和我們的人生下定義的處境,進而讓你我擁有為自己規劃人生道路的自由。
這正是我們開始看清真實狀況,不再極力硬逼這段關係要契合的時刻。我們不會因為這段愛已逝去,後續就不再嘗試,然而,這只是為何跟靈魂伴侶分手會變得跟不再嘗試去愛一樣困難的原因之一。畢竟當感覺已經不再,結束總是比較容易。第二段愛 業力激情 (節選)
人永遠無法逃離自己
這段愛的旅程有一部分,是要學會我們永遠無法藉著把自己丟進一段關係,好逃避自我精進。我們不能掩蓋尚未癒合的傷口或是自認毫無價值的感受,因為這些觸發點會不斷出現,直到我們終於願意好好去處理。
或者,因為如今已經不可能不去處理。
自我精進向來不容易,也不是一個會有終點的過程。我們會進步,會痊癒,但導火線永遠都在。畢竟你我只是凡人,在生命與愛的現實中,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所謂處在一段健康的關係,並不是指這段關係沒有痛苦、爭執的時刻,或是觸發點,而是雙方能在不投射、不指責的情況下處理問題。這就是「你看你對我做了什麼好事!」跟「因為⋯⋯所以我覺得⋯⋯」的差異。如此,我們不必真的身陷其中,也能提升情緒的成熟度和辨識情緒或情感的能力。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感情關係。
這跟它是否是我們的第一段、第二段愛情或是雙生火焰無關。一段良好的關係會促使我們成長,以不同的觀點看待事情,處理那些拖累我們的感受。這些感受會妨礙你我成為最佳的自己,也會阻礙我們得到一直期盼能擁有的感情類型。
懂得人無法逃離自己以及自我精進,就意味我們的觀點已從關注外在轉變為關注內心。它變得比較無關別人在做什麼,而是和我們為何會有某種特別的感覺有關。
在這過程中,你不再認為樣樣事情都與你有關。如果伴侶今天過得不順,心情極差,甚至情緒暴躁,你不會再認為這都是因為你。如果你交往的這個好男人晚了幾天才回覆簡訊,你也不會心想:「啊!他一定不喜歡我!真不敢相信我告訴他我做了什麼,他一定覺得我很蠢。」
當我們明白,除了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歷練,也在此世寫著自己的故事,我們就能理解,沒有人做的任何事是因我們而起的。我們開始認識「自我」,學習不要以被它控制的想法和信念處理事情。人的「自我」認為每件事都跟她有關,我們的自我認為,別人回電或是躲著我們都是因為她:這樣的想法就是認為我們基本上能夠控制他人的行為與選擇。
我們隨著自我精進而成長,漸漸理解我們有自己的故事,伴侶也有他們的。一旦學會如何不把事情全攬在自己身上,就能相互為彼此開創出一條全新的理解之道。已婚的海莉在開始和我合作時,就坦承她大部分的成年人生都處在跟自戀者與依附症者的循環裡。她跟前夫已經離婚好幾年,她也還在摸索如何跟新伴侶互相理解。她發現自己在這段新感情中隨時都會被觸發,對方沒有立即回覆訊息或是延遲計劃,她都會因此沮喪――真的,任何讓她想起她業力之愛的事情都會。
我們談了許多新伴侶觸發她的情緒為何是件好事,因為那意味她得以藉此審視這當中出了什麼事,繼而做出不同反應。這是一個讓她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跟她前夫一樣的機會。所以,她在新關係中必須以不同的方法和新伴侶相處。她重新學習如何表達感受,而不是以消極攻擊的方式;當她需要什麼,就要主動說出,而不是生氣,因為伴侶不會直覺就知道她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海莉也在學習理解伴侶也有自己的人生。他有自己的事業、要應付家人,有時他的確只想跟朋友相處。海莉不再認為每個小問題都跟自己有關:「他這是要跟我分手嗎?」或者「他一定不是真愛我。」――她開始學習改變自己的內心獨白。
學習如何處在隨業力之愛而來的關係,也等於是我們自我精進的過程。因為狀況一旦與我們的觸發點及反應有關,我們就得提高自己的覺察程度。
但是,為了能以健康的方式處理這段關係,我們要先能說出,我們對伴侶做或沒做的事為何會有特定感受。這意味我們要先能接受,這段關係不論出現什麼狀況,都不會只是對方一個人的錯,不管這錯是過去或現在,我們同樣要負部分責任。
通常我們在這個現實階段會開始以言語攻擊伴侶,或是將對方貶得一文不值,還會傳送「別身在福中不知福」或「你會一輩子後悔放掉一個好女人」之類的各式迷因梗圖給好朋友,要他們評評理。
這些感受雖然都合理,但是無法取代這個階段的使命——自我精進。我們必須接受這段關係中所有導致雙方處於目前狀態的行為與感受,雖然這狀態感覺起來就像是一段有毒的愛。
第三段愛 雙生火焰(節選)
愛永遠值得努力
破碎的心無法想像能再愛一次,不過,愛就是有辦法在不知不覺中不請自來。我們偶爾會懷疑那是不是愛,因為感覺不同,而且許多方面都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愛過?有時,我們很難接受第三段愛情,因為先前體驗過的愛都與痛苦和困難有關。沒有人是懷著尋覓雙生火焰的心態出發的;沒有約會軟體能神奇地讓人找到一個跟我們有著相同火焰的人,而這個人雖然並不完美,對我們而言卻是完美無缺。我們起初往往不會相信、也不會全心投入這段關係,因為在雙生火焰的第一階段,對方在我們看來的確完美。
先前愛情呈現的樣貌,就是我們要犧牲、要努力再努力,即便內心深知它並不會真正讓我們快樂。儘管雙生火焰的概念已越來越為人所知,但它聽來仍像是個童話故事。我們心想,是啊,聽起來的確很美好,但也只是個浪漫的想法罷了,不會真的出現在現實生活。
這段愛情就像旋風,要真正了解它,就得先打碎我們認為「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信念系統。這份愛神奇嗎?當然神奇!這份愛容易嗎?不容易!但是擁有一段輕鬆簡單的感情並非這份愛的重點。
雙生火焰是高度連結的精神關係,通常是指讓我們遇見自己的另一半、甚至是真命天子的那種愛情。據說宇宙初誕生時,每個人都有一個跟自己共享相同能量的雙生火焰。
經過數世輪迴,我們轉世進入不同的軀體與角色,有時是男、有時是女;有時是母親、有時是子女;有時是手足,有時是朋友。我們因此得以學習不同的課題,而這些課題有助每個靈魂從意識各個階段覺醒,直到我們終於相聚。
接受雙生火焰關係的意義有時並不容易,尤其是我們被教導認為所謂的「關係」,目的和結果就是要步入婚姻,和某人一同老去。前述這些雙生火焰都能做到,但它的使命遠遠不只是兩個個體的利益,而是要為世界帶來全面的改變,這正是雙生火焰與其他類型的感情關係不同之處。
不求回報之愛的任務
除了這份愛本身更高的使命之外,最重要的是這份愛並不求回報,這也使得這段連結得以從業力中分離。
業力之愛的任務是為了清除你我累世的業債,雙生火焰的使命則是教導我們不求回報之愛的意義與行動。雙生火焰有時也稱為「agape—靈性之愛」,它是我們在世上能體驗的最高形式之愛。它是延伸到我們伴侶、沒有任何預期,也沒有任何條件的愛——換言之,不求回報之愛。這段關係終究不是只為了停駐在每個夜裡都有人能與你相擁入眠,它的存在是為了讓你我更接近我們生來就該成為的那個「更好的自己」。它是一段會帶領我們回歸自我本質的感情,儘管方法有時極具挑戰性;它也是一段無價的關係,因為無人能做到我們的雙生火焰能為我們做的事。這不僅是一段將不求回報的愛延伸至伴侶的歷程,也是將這份愛延伸到我們自已和身邊的人的歷程;這不僅要能真實感受到愛的情緒,還要成為一種律動。
不求回報的愛是超越現實的,它的延伸跨越時空,克服所有不可能。它也是一份「我愛你,就只因為你是你。」的愛,而不是「你要回報愛給我,我才會愛你。」的愛。這是在學習我們可以去愛一個人,完整接受他,但不強迫對方成為他不是的樣子,或是做一些對他而言不對的事。
這也是這份愛為何最初就能讓人感覺如此美好、如此輕鬆自在,甚至如此自由。我們不必做什麼就能得到這份愛,不必強力的愛意轟炸,或是要令對方印象深刻,甚至不必有絲毫犧牲──我們只需要做自己。
在遇見雙生火焰之前,很多人也許已經對獨身狀態相當自在。我們很滿意自己,甚至不在意是否還能再度走進感情。所以,在初初見到這個特別的人時,我們對這段感情毫無期待,也沒有想達成的目標,例如婚姻或子女——就只是單純享受這個人的存在,以及這段經歷要帶我們前往的地方。
這感覺十分輕鬆,因為不求回報的愛打從一開始就在那兒,即使這段感情最終還是需要我們的付出。
雖然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是無條件地愛著誰,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是困難得多。這就是我們為何得經歷無數階段與課題,才能真正理解愛,能將之具體呈現的境界。
一個不光只是感受愛,而是成為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