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對話十七

伊文茨先生,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學者,攜帶保羅.布倫頓的介紹函,前來參訪。

他旅途疲憊,請求稍事休息。他曾數度造訪印度,熟稔印度的生活方式,學習西藏文,協助翻譯《西藏度亡經》、《西藏偉大的瑜伽行者密勒日巴傳》及《西藏瑜伽與奧義》。

下午,他提出一些有關瑜伽的問題。他想知道,殺死動物,如老虎、麋鹿等,取其外皮,作為瑜伽坐墊,是否正確?

尊者:這個心思(mind)是老虎或麋鹿?。

問:若萬物是虛幻,則可以取其生命嗎?

尊者:虛幻是對誰而說?找出來,事實上,每個人在其生命的每一片刻,都是殺死真我的人。

問:瑜伽最佳的坐姿(asana)是什麼?

尊者:任何坐姿皆佳。可能是簡易的坐姿,或是半蓮花坐姿(sukha asana)為佳。但在真知法門(Jnana Marga)而言,坐姿並不重要。

問:坐姿顯示一個人的體質與性情嗎?

尊者:是的。

問:老虎皮、綿羊皮或鹿皮的質性及效益為何?

尊者:瑜伽書籍有述明其中的關係。它們與磁力的傳導性及非傳導性有關,但這些在真知法門上,都不足為訓。坐姿僅是真我所在的位置及其貞定,那是內在性的,其餘皆屬外在姿勢。

問:最適宜行冥想,是在什麼時間?

尊者:時間是什麼?

問:請告訴我,此義為何?

尊者:時間不過是一種觀念而已,而存在的,只有真實(Reality)。任何你所想的,它就好像是那樣,若你稱之為時間,它就是時間,若你稱之為存在,它就是存在。稱它為時間之後,你便劃分為年月日及晚間、小時、分秒等。對真知法門而言,時間不具重要性,但某些在時間上的規則或訓練,對初學者是好的。

問:真知法門是什麼?

尊者:真知與瑜伽上的心思專注,是同一行法。瑜伽的目標,在於個體與宇宙合一,亦即與真實合一。這個真實,不可能是新來的,必然是即時存在,而且是確實如如其在。真知法門是在找出分隔於真實是如何引生的。這個分隔,只是分隔於真實而已。

問:虛幻是什麼?

尊者:是對誰而說虛幻?找出來,然後虛幻將消泯。一般來說,人想知道虛幻,但不加審視其對誰而引生,這是愚昧,虛幻是外在而不可知,但那個探尋虛幻的人,是要被視為知曉的對象,而且是內在性的。要找到生命當下最親近而密切的東西,但莫探尋遠方而不知之物。問:尊者對歐洲人在坐姿體位上,有何建議?

尊者:是可以建議,但須清楚了解,縱使無特定的坐姿體位或指定的時間,持行冥想,也是沒有任何限禁的。

問:尊者有什麼特殊的行法,在某些特殊方面,能教導歐洲人?

尊者:行法是根據個人心智上的狀態,並無固定的準則。(伊文茨先生續問一些瑜伽行法的預備事宜,尊者的答覆認為皆有助益,而皆能邁抵了悟真我的目標。)

問:工作對了悟真我是障礙嗎?

尊者:不,對悟者來說,真我獨在,乃是真實,而行動僅是現象,不影響真我。甚至他在行動時,無感於自己是行動的居間角色。他的行動,是自發性的。他保持觀照,了無執著,對行動而言,並無目的意圖,甚至在工作時,仍可修持真知法門。初習者在起步階段,對此可能不容易,但經一段練習之後,將會得心應手,這時,會發現工作對冥想不是障礙。

問:那樣的修練又是什麼呢?

尊者:不斷探究「我」,那是自我的起源。找出「我是誰」,則純粹的「我」就是真實,亦即絕對的存在、意識、幸福,遺忘了「那個」,則一切苦難叢生,若能守住「那個」,則苦難不致於影響那個人。

問:對了悟真我,獨身守貞(brahmacharya)是必要的嗎?

尊者:獨身守貞是指守在婆羅門,其意涵與一般所瞭解的禁欲苦行無關。一位真正獨身守貞者,是駐止於婆羅門,安享其中,而婆羅門與真我同旨。為何你要尋求其他快樂的來源呢?事實上,對真我而離逸、不認可、不了知是一切苦難的根由。

問:對瑜伽的合一,獨身守貞是必要的條件嗎?

尊者:是的。獨身守貞在諸多其他助益中,對了悟確實有裨益。

問:那是絕對必要的嗎?已婚之人,能了悟到真我嗎?

尊者:當然。這是心態上是否合適的事情。不論已婚或未婚,人皆可了悟真我,因為真我即時其在。若非如此,則真我之獲致,必將訴之某些努力,或期以他日。若真我是要尋獲的某種新穎之物,則不值得尋求,因為非屬自然而永恆;而我所說的真我,是此時此地而獨在的。

問:神遍在一切,人不應剝奪任何生命。社會有權處死謀殺犯嗎?國家可以這樣做嗎?基督教國家開始思考這樣的處置是錯誤的。

尊者:促使謀殺者犯罪的,到底是什麼?那個同樣的力量,使他得到懲罰,社會或國家只是那個力量手上的工具,你說到取走一個人的生命,但在戰爭中,無數的人喪命,又如何說呢?問:是這樣沒錯。無論如何,喪失生命是不對的,但戰爭有其正當性嗎?

尊者:對悟者而言,他恆在真我之中,對一人、數人或所有生命,喪失在這個世界或喪失在三境中的世界,並無兩樣,甚至他有毀壞別人生命的情事,此罪惡並未染及其潔淨的靈魂。(尊者引述《薄伽梵歌》十八章十七則)「無我之人,其心了無執著,縱然毀滅全世界,他並無屠殺,不受行為後果的困縛。」)

問:難道不是其行為會影響其人的來世嗎?

尊者:現在你是出生的嗎?為何要想到來世?事實上,既無生亦無死,讓自認為出生的人,自己想到死亡及解決的辦法。

問:尊者是費多久的時間,才了悟到真我?

尊者:提此問題,是由於認定名相,這是自我認同粗質身體,而有此感知,若自我認同精微心思,則感知屬精微,但在睡眠中,則無感知。自我不是一直在那裡嗎?除非自我在睡境中,否則無法在睡眠中記憶。那麼,在睡眠中的那個,又是誰呢?你在睡眠時,不會說你在睡覺,你的睡覺,是現在你醒後才說的。因此,在醒夢睡三境中,都同是那個自我,找出這三境自我背後的底蘊之真實,在任一境中,有其獨然之「在」(Being)焉,它總是在那裡。

正如芭蕉樹根長出幼芽,在樹未結果而枯朽之前,幼芽另已移植,如此重複輾轉,古老的祖師爺(達克希那穆提)也如同這般,雖已遠離那些曾繁衍的幼芽,但仍以無聲無息的寂靜,澄清聖者門徒的疑惑。若真我被了悟,則沒有任何問題提起。

問:尊者頓入無分別三摩地(nirvikalpa samadhi)嗎?

尊者:若瞑目,則是無分別(nirvikalpa)。若張眼,則是(雖有分別,但仍在絕對止息中)有分別(savikalpa)。現況之境是自然之境,即是自然渾然之在(sahaja)。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