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對話三五四

一位美國婦女,是通神學會成員問:我前去接近上師,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加靠近?

尊者:妳離他到底有多遠?

問:我離開他而在外,但我想靠近他。

尊者:若妳先知道妳的真我,則妳可能會知道另一個人離妳有多遠。現在,妳是誰?妳是具有人格性的人身嗎?

問:是的,我是這個人。

尊者:這個人,能自外於真我而獨立嗎?

問:有時候會。

尊者:什麼時候?

問:我的意思說,我有一些實相的閃光體驗,但有時沒有。

尊者:是誰在覺知那個閃光?

問:我,意即我這個人。

尊者:這個人以離卻於那個真我而在覺知嗎?

問:哪個真我?

尊者:妳認定的那個人是哪一個?

問:低階的我。

尊者:我就是在問,是那個低階的我,獨立於高階的真我之外,而在覺知嗎?

問:是的,有時候。

尊者:剛才,是誰在感覺她離開師父而在外?

問:那個高階的真我。

尊者:那個高階的真我,有其身體在說師父離她而在外嗎?難道不是從妳的口中說出來的嗎?你是自外於那個的嗎?

問:能否惠示教導,使我訓練自己,能覺知於我的任何行動作為,甚至在沒有身體的情況下,例如在睡夢中也能覺知?

尊者:覺知是你生命的本質,在熟睡中或在清醒時,皆同然也,如何能重新又再獲得呢?

問:但在睡夢中,我不記得我在做什麼。

尊者:是誰在說「我不記得」?

問:現在我在說。

尊者:妳與當時睡眠的妳是同一個人,為何妳睡覺時不這樣說呢?

問:睡覺時,我不記得我說了什麼。

尊者:在醒境時,你說「我知道,我記得」,這個具有人格性的相同的人說,「我不知道,睡覺時,我不記得。」為什麼這個問題,不睡覺時提起?

問:睡覺時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就是我現在要問的原因。

尊者:問題是涉及在睡眠的時段,所以必須睡覺時提起,但問題並無涉及清醒時段,故無顯著的理由要在醒時提起。

事實上,你睡覺時,是沒有局限的,也沒有問題提起,但現在你加此局限,認同身體為你自己,於是這類的問題便提起了。問:我聽得懂,但尚未了知(亦即,於諸多中合一)。

尊者:因為你在紛繁的諸多之中,而你說你瞭解合一,亦即你有閃光的體驗,或能記得很多事情等,你認為這些諸多散亂是真的,但在另一方面言,合一才是實相,紛然雜陳乃是妄見,妄見必須除去,合一才能呈現其自身實相,而始終為真的,不會在紛然雜陳之中發放閃光,相反的,這些諸多散亂阻礙了實相。

然後,另有人在這個對話中,繼續追問。

尊者:掃除無明,才是修練的目標,目標不是獲致了悟。了悟總是存在於此時此地,若了悟是新穎的東西而被獲得,則了悟的知曉,必然是不存在於此時段,而存在於彼時段。若是這樣,則了悟沒有永恆性,不值得努力得到;然則,了悟是永久而恆在於此時此地。

問:掃除無明,恩典是否為必要?

尊者:當然必要。但恩典始終在那裡,恩典就是真我,並不是要去取得的某物。一切所必要者,便是了知其存在。例如,太陽僅是光亮耀明,並沒有要去尋找黑暗,而人們所說的黑暗,卻是在太陽光的移進下,而自己逃離了;同理,無明只是幻相,並非真實,因為它非真實,若發現到它非真實的本質,則便說是它被掃除了。

又,太陽在那裡而耀明,你被太陽的光圍繞,而你要知道太陽,你必須將你的眼睛轉向那個方向;同理,恩典雖然始終在這裡,但你必須修練,才能發現恩典在這裡。

問:我希望藉著不斷執意於臣服,能增加恩典的體驗。

尊者:以執意而一次臣服到底。只要尚存有作為者的感知,就會存有欲望,這是人格性的個人存在使然,若這個遠離而去,則會發現真我粹然輝照。

作為的感知,就是困縛之所在,而非謂行動就是困縛。

「止於在,了知我是神。」這裡,止於在是全然臣服(交出),了無個人存在的痕跡。凝止之在,遍及一切,就沒有心思騷動;心思騷動是欲望、作為者的感知及人格性的個人所致,若這些能停止下來,則一切皆平靜。這裡,「知」(knowing)意即「在」(Being),這不是涉及三方的相對之知:所知、主體與客體問:思維「我是神」,或「我是至上之在」,有助益嗎?

尊者:「我就是那個我在。」;「我在」就是神,而不是去想「我是神」;了知我「在」,而不是去想「我是」;是在說「了知我是神」,而不是「去想我是神」。

尊者繼續說:在說「我就是那個我在」時,那個人必須以「我」而駐止之,他始終是那個獨在的「我」,他除此之外,並無一物,但當他問起「我是誰」時,一個受到虛幻的承受者卻在問「我是誰」,而不是全然覺知自己的那個人。就是這樣,將非真我認同為真我之身,使你在問「我是誰」?

稍後,尊者又說:抵達蒂魯瓦納瑪萊,有許多路徑可走,採行哪一條路徑,都同是朝向蒂魯瓦納瑪萊;同理,朝向某主體,每個人的人格性不一,但其真我相同,然而,你一直在蒂魯瓦納瑪萊,卻還在問路徑,這就荒謬了。因此,你已「在」真我,而又問如何了悟真我,這看起來也很奇怪,你就「是」真我了,如如其在,就這樣了。這些問題的提起,是因為將身體誤視為真我,這是無明,必須除掉。一旦掃除,那個真我,獨然而在。

對話三五五

問:比起不識字的文盲,難道教育不會使聖者更對世界有所裨益嗎?

尊者:甚至一個飽學的知識分子,都要在不識字的聖者面前鞠躬致敬。

不識字是無明,教育是學識的無明,二者皆昧於真實的目標,而聖者並非無明,因為對他而言,並無目標可言。

對話三五六

問:為什麼在世界上,人們沉睡(無意識)?

尊者:只是由於原罪。

問:可以消除嗎?

尊者:可以。

問:他們說,使其自身感覺到,則能終結沉睡。

尊者:那麼,為什麼要敬奉神呢?

問:沉睡又如何被消除呢?

尊者:不要在意其運作及其效應。

問:如何做到?

尊者:只能經由對真我的探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