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老禪師悟到的生活經

9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開悟心自寧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堪稱是那個時代皇帝中最具道德修養的一位。
  梁武帝曾經親自開堂講解《般若經》與《涅槃經》,並且深深以此為驕傲。因此,當他會見遠從天竺來到中國的菩提達摩(達摩祖師)之時,不免露出一種得意自滿的神情。當時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曰:「自從朕即位以來,建了不少的佛寺,印了不少的經典,也供養過僧尼不可勝數,您認為我的功德有多少了呢?」
  「毫無功德可言。」達摩祖師冷冷地回答。
  聽到這個回答,梁武帝大吃一驚,於是便趕忙地轉變話題:「什麼是最高的真理?」
  「沒有最高的真理。」達摩答道。
  梁武帝又問:「如果這樣,現在面朕的又是誰?」
  「不認識。」達摩說。
  讀到這裏,彷彿見到了梁武帝驚惶失措的神色。梁武帝自認為造寺、寫經、供僧等所累積的功德必然不小,因此希望藉著達摩祖師給予肯定和讚美。沒想到達摩祖師以冷淡的態度對他說「並無功德」,一口便否定了一切。
  達摩回答無功德,乃是用遮斷的手法,使對方瞭解這些所謂的功德,乃是世間小小的因果報應,如果自以為是了不起的成就,反而變成了欲望之因。因此達摩的回答,並非完全否定了造寺、寫經、供僧的價值,而是為了打破梁武帝對佈施功德的執著,使他能夠更加往上提升。
  由於梁武帝篤信佛教,廣建寺院,禮遇僧侶,使得當時的首都(建康)成為各地的僧侶們聚集遊學之地。因為梁武帝將財力過度地耗費在保護佛教上,而被指責為財政窘迫、國力衰退的原因。這又謂何功德?

以物悟道
  有一個國王生性好鬥,傲慢不羈,以自己為尊。但又有心向佛,可自己卻難以平心修行。
  他有一個嗜好就是鬥雞。於是將鬥雞命令一位得道高僧馴養,想從其中有所得獲。
  一日,國王問高僧:「和尚,現已多日,雞可養好?」
  高僧回答:「還沒,現在雞還驕傲自大,難以控制。」
  國王心中自知是在說他,於是回去平和幾日再來詢問。
  「高僧,現在此雞可養好?」
  「還不行,它們一聽到聲音,就驚慌起來。」高僧答到。
  於是國王又回去平和心態,幾日後又問:「現在可否?」
  高僧又說:「不成,還是目光犀利、盛氣凌人。」
  此次國王已有所頓悟,又過幾日來問:「師父最近可否安康?」
  高僧問:「陛下可否要問鬥雞如何?」
  「已經無所謂了,朕現在已經不再鬥雞,此來是想探望師父,更為尋求為事之道。」國王平和地回答。
  高僧笑道:「差不多了,它們都已達到了『望之似木雞』的最高境界。」

非禮勿行
  有一學僧元持在無德禪師座下參學,雖然精勤用功,但始終無法對禪法有所體悟。
  有一次在晚參時,元持特別請示無德禪師道:「弟子進入叢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養,每日一無所悟,請老師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作務之外,還有什麼是必修的課程?」
  無德禪師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兩隻鷲、兩隻鹿、兩隻鷹,並且約束口中一條蟲。同時,不斷地鬥一隻熊和看護一個病人,如果你能做到這一切並善盡職責,相信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元持不解地說道:「老師!弟子孑然一身來此參學,身邊並不曾帶有什麼鷲、鹿、鷹之類的動物,如何看管?更何況我想知道的是與參學有關的必修課程,與這些動物有什麼關係呢?」
  無德禪師含笑地說道:「我說的兩隻鷲,就是你時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禮勿視;兩隻鹿,是你需要把持的雙腳,使它不要走罪惡的道路--非禮勿行;兩隻鷹,是你的雙手,要讓它經常工作,善盡自己的責任--非禮勿動。我說的一條蟲,就是你的舌頭,你要緊緊約束著--非禮勿言。這隻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與個人主義--非禮勿想。這個病人,就是指你的身體,希望你不要讓它陷於罪惡。我想在修道上,這些實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課程。」
  佛經裏說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好像是一個無人居住的村莊,已經給另外的六個強盜土匪佔領了,每天他們攀緣六塵,作惡造業。六根就等於虎豹豺狼、鷲鷹毒蟲。假如謹慎管理,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也就是佛儒融和了。

生滅無常
  道謙禪師是南宋著名的僧人,朱程理學的創始人--朱熹,曾在他的密庵內學禪,把他所編的《大慧語錄》作為重要讀本。道謙的弟子中,出類拔萃者也不乏其人,一天,他的一位大弟子給小師弟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有許多王子,卻十分想要一個女兒。後來,他的寵妃終於生了一位嬌嫩可愛的公主。
  國王非常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根本捨不得責罵。對公主的要求更是有求必應,從來不曾拒絕。公主就是想要天上的星星,國王也會設法為公主摘下來。
  一天午後,雨過天晴,公主和婢女在花園中遊玩,只見花草樹木經過雨水的沖洗,潤澤鮮麗,紅肥綠瘦,鬱鬱蔥蔥。
  公主欣賞著雨後的景致,很快被池塘裏飄來的脈脈荷香所吸引。她走近池邊,突然發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奇觀:池水熱氣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顆晶瑩剔透、閃耀奪目、光芒四射的珍珠水泡。
  公主看得入神,突發奇想:「如果把這些水珍珠串成鏈子,戴在頭髮上,一定美麗極了!」
  於是公主打定主意,叫婢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婢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無影無蹤。折騰了半天,公主沒有得到一顆水珍珠。
  公主一氣之下跑回宮中,把父王拉到了池畔,指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珠說:「父王!你一向是最疼愛女兒的,我要什麼東西,你都會給我找到。您看水中的珍珠多漂亮,女兒想要把它串成珠鏈,戴在頭上,你說好不好?」
  國王無限憐愛地撫摸著女兒的頭髮,笑著說:「傻孩子!水珍珠雖然好看,終究是虛幻不實的,怎麼可能做成珠鏈呢?父王另外給你找些水晶珠鏈,一定比水珍珠還美麗!」
  「不要,不要,我只要水珍珠做珠鏈,我不要什麼水晶珠。如果你不給我,我就不活了。」公主驕縱地哭鬧著。
  束手無策的國王只好把大臣們集合到花園,憂心忡忡地說:「各位大臣們!你們都是舉世無雙的奇工巧匠,如果有誰能夠拿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編織美麗的珠鏈,我要重重獎賞。」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如實地說:「報告陛下,水珍珠一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珠鏈呢?」
  「連這點事都無法辦到,我平日對你們的恩澤都白費了。如果無法滿足我女兒的心願,你們就別想活著走出王宮。」國王盛怒地呵斥道。
  就在這時,從群臣中走出一位鬚髮斑白的老禪師,他鎮定自若地說:「國王請息怒,我有辦法替公主做成珠鏈。只是微臣老眼昏花,實在看不清楚池中的水珍珠,哪一顆比較均勻飽滿,能否請公主親自挑選,交給我來編串?」
  公主聽了,一時興起,立刻拿起水瓢,彎下腰身,認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
  本來光彩閃爍的水珍珠,經公主輕輕一觸,霎時破滅,消失在水裏。撈了老半天,公主連一顆水珍珠也揀不起來。
  睿智的禪師望著垂頭喪氣的公主,和藹地說:「水珍珠本來就是生滅無常的。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這種虛假不實、瞬間即逝的東西上,到頭來必然一無所得。」

時間鈕扣
  有個年輕人非常急躁,做什麼事都安不下心來。有一次,他與情人約會,由於他來得早,性子又急,在樹下坐立不安,轉來轉去。
  這時候,一位白眉垂肩的老禪師來到他身邊,飄飄然很是有些仙風道骨。禪師拿出一枚鈕扣,對年輕人說:「你要是不想等待,只需將鈕扣向右一轉,你就能跳過時間,要多遠有多遠。」
  年輕人想,我該不會真遇到羅漢大仙了吧。他試著將鈕扣一轉,情人出現了,正向他頻送秋波。他心裏想,要是現在能進行婚禮,那就更好了。他又轉了一下,隆重的婚禮,豐盛的酒席,他和情人並肩而坐,周圍管樂齊鳴,悠揚醉人。他抬起頭,盯著妻子的雙眸;又想,現在要是只有我倆該有多好。他悄悄地轉動了一下鈕扣,立刻夜闌人靜……
  他飛速地轉動鈕扣,他有了兒子,後來又有了孫子,轉眼間已是兒孫滿堂。然後又四處為官,到處受人吹捧,年輕人真是喜上心來!
  鈕扣轉到最後,年輕人已是老態龍鍾、衰臥病榻,幾個不孝子把家產揮霍一空,還狠心地把他扔到荒郊野外。又餓又累的老人終於仰面跌倒,被烏鴉老鼠咬成一堆破爛……
  年輕人看得頭皮發麻,心底直冒冷汗。「怎麼樣?」
  老禪師問道:「年輕人,你還想不想讓時間再快些?」
  「我都死了,還快個啥呢!」年輕人答道,此時他已像洩了氣的皮球。
  正當他萬念俱灰的時候,禪師收回了鈕扣,於是年輕人又回到了那棵生機勃勃的樹下,繼續等待著他可愛的情人。這個時候,年輕人覺得沐浴在和暖的陽光下,聽著鳥鳴,看著草際間蝴蝶在飛舞,等著自己的情人,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一場虛驚,使這個急躁的年輕人明白了:一味追求結果、忽視過程的人,怎麼會領略到等待的那種複雜、徬徨、甜美的滋味呢?

黃金毒蛇
  一天,釋尊帶著阿難在舍衛國的原野上漫步。
  釋尊忽然停步說:「阿難,你看前面的田埂上,那塊小丘下藏著可怕的毒蛇!」
  阿難停下了腳步,隨著釋尊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之後也說:「果然有條可怕的大毒蛇。」
  這時附近有個農夫在耕田,他聽見了釋尊和阿難的對話,聽說田裏有條毒蛇,便走向前探看,在那塊小丘似的土包下,發現了埋在土裏的一壇黃金。
  「明明是一壇金子,可這些和尚偏偏說是毒蛇,真不懂他們怎麼想的。誰能有我這樣的運氣,鋤地鋤得一壇黃金,帶回家去,下輩子也不愁吃喝了。」農夫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挖出那壇金子,匆匆帶回家去。
  原先窮困潦倒的農夫,連一日三餐都成問題,現在突然發了筆橫財,自然樂不可支,開始大量地添置著新衣、傢俱,頓頓都吃精美的食物。同村的農夫們頗感疑惑,流言四起,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就傳到官府,官吏把他找來問話說:「聽說你向來很窮,最近一夜之間成了大富翁。這錢是從哪裡來的,是偷的嗎?快從實招來。」
  農夫無法回答,被扣在官府,整日逼問,不勝其煩,但又無法證明自己不是小偷。家人花錢買通官吏,只希望能保住他一條性命,但所有的錢都花光了,仍然救不出他。
  農夫最終被宣判了死刑。受刑這天,農夫望見斷頭臺,心中恐懼萬分,口裏不斷叫嚷道:「那的確是條毒蛇啊,阿難!真是條大毒蛇啊,世尊!」
  官吏聽見這怪異的言論,認為其中必有緣故,就將此事稟告了國王。
  國王把農夫叫來問道:「你犯了偷盜罪,受刑時不斷地叫嚷:『那確是條毒蛇啊,阿難!真是條大毒蛇啊,世尊!』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夫惶恐地稟告國王說:「大王啊!有一天我正在田裏耕作,釋尊帶著弟子阿難從這裏經過。他們看見埋藏黃金的地方,都說有條毒蛇,是條大毒蛇,可我卻不相信,偏偏挖起金子搬回家裏。我今天落到這個地步,才明白黃金是條大毒蛇的真諦。黃金能使我富貴,也能使我喪命,它實在比大毒蛇更可怕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