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吃午餐行不行?
高希均教授(以下稱高教授):
佛光山開山五十年,您到台灣的時間,幾乎近七十年。我跟您有一個共同的背景,您在揚州長大,我在南京長大,我們都在一九四九年到了台灣。
我在台灣的眷村長大,努力了五十年,或許有一些非常有限的成績,可是你,一位二十三歲的揚州和尚,到了台灣,帶著鄉音的你,身無分文,七十多年後,開創的「人間佛教」遍及全球。這是一個空前的成就。因此我常說:人間佛教改革了宗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今天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跟您請教一些問題。
我學的是經濟,經濟學家很在乎一個觀念,就是自食其力。凡事都要靠自己,換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什麼事情都有代價,不能不勞而獲。
但是我好奇要請教:當我們來到佛陀紀念館,有這麼好的設備與環境,卻不收錢,我非常驚訝。博物館、美術館等,都需門票收入支持營運,為什麼佛光山一個錢也不收呢?如果一年有一千萬的人到佛陀紀念館,門票的收入可能就是十億新台幣,這不是個小數目。雖然您的徒弟跟您建議,您都說不行,能不能跟我們說明一下?
星雲大師(以下稱大師):
當初,沒有經過什麼人介紹,我們彼此做為好朋友,一做幾十年。當然,你生在南京,大約有十年的緣分,我在南京也有十年的緣分。
你到了台灣,我也到了台灣,我們都是在六、七十年前開始走過來的。在貧窮的時代,你從事教育,到美國去留學,我做和尚,在寺廟裡面苦行;你從學問上去力爭上游,我在佛門,在宗務與傳道上,想出人頭地。
你創辦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的書籍與雜誌,與我佛教的學術性比較能融合,而且我也應該求一點新知。開始懂你們的價值,你們出版的書,我看來都是思想、理念,是救苦、救悲、救社會、救人心的。跟我傳道的理念,可以說很一致的,例如你提倡把家庭的酒櫃改成書櫃。
說到讀書,我沒有進過小學,但不表示我沒有讀書。我覺得讀書不一定要老師來教我們讀,甚至也不一定要去學校,我自教,我自學。自教是佛陀的學習方法,你自己都不教,誰來幫忙你呢?自學是孔老夫子的想法,「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可以說你們出版的作品,都成為我學習的對象。正如你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覺得這個太公道了,很公平啊!這個世界是互相的,你貢獻給我的,我犧牲給他的,這就是公平。沒有白吃的午餐,就是消費者要付費。
我們的社會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都要謹記與參考你說的這些觀念。
我之前不知道你是威斯康辛大學的終身教授,只當你是君子,有道之人,很自然成為朋友。世俗的一些朋友也好,男女也好,交往就是愈來愈深啊!那麼多年來,承蒙你不棄,我也不計較我們信仰上的不同;各人有自己的信仰,就連捐錢給我蓋佛光山的人,他們和我的信仰也不見得一樣。
我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道,以及目標上應該要有的規範。所以做人之道,處事之道,要和諧,我覺得在台灣的幾十年裡,遠見與天下文化對台灣社會的經濟成長,提供了很大的貢獻。
好人肯定有好報
高教授:
我們天下文化出過一本書,這本書書名是《好人肯定有好報》(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作者是兩位美國醫生。這本書提出十個方法表示你是好人。我就先猜猜,這兩位心理學家背景出身的醫生,到底在說哪十件很重要的事?
可能因為我念經濟,第一個想到的是有錢的人捐錢,那當然是好事。但十個方法裡頭沒有一件事情跟錢有關。你剛才講的,給人家一個微笑,關心人家,鼓舞人家,稱讚人家,聽人家,勸人家……這十個方法都是無形的,與你提倡的人間佛教非常相似,跟你的做法更接近。
這本書在台灣非常受歡迎。你不用念現代心理學,也不必看那本書就已經走在它的前面了!
大 師:
高教授,世間上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時候也很難講。這個標準很難訂。
拿一個例子來講好了,應該世界上讀書人都是好人,這也是有危險的,可能詐騙啊,可能竊盜啊,可能貧窮逼得他們沒有路走。假如我們是好人,我們有一個高度,能幫助他們,不必跟他對立。
我記得佛門裡有一個故事,有一百多人在禪堂參禪,後來出了一個小偷被大家知道了,大家抓住這個參禪的小偷向堂主報告,要把這個小偷趕出去。堂主說:「哦,哦──」,他沒有要趕這個人離開。
過了不久,小偷又犯規被人家發現,眾人說:「不能老是讓他在這裡偷東西,趕他走!」
堂主:「哦,哦──」,還是沒有趕他走。
後來,他又再偷。大家生氣了:「堂主,不趕這個小偷離開,我們全部都離開。」
不屑與小人為伍,不跟這個小偷在一起參禪。
堂主說:「我接受你的意見,你們通通都離開。」這個小偷就留下來。
怎麼會這樣呢?堂主說:「趕這個小偷出去,他不能自立啊!你們各位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你們到社會都有發展。他有這個『偷』的壞習慣,我這個禪堂都不能容他,我怎麼提倡禪道呢?」小偷知道了相當慚愧。這比千言萬語的教導、棒打還有用,決心要改過。
再舉一個例子,禪師晚上坐在佛殿裡面,小廟嘛,打坐參禪。一個小偷進來一看,唉唷,一個和尚坐在那裡。欸,也不動,像在睡覺。他便輕手輕腳慢慢摸,摸到那個功德箱,拿了錢就走。
正要出門,禪師開口了:「站住!」小偷嚇一跳,看禪師沒什麼舉動,只是叫站住。禪師接著說:「喂,你拿了佛祖的錢,不說一聲謝謝就要離開嗎?」
「這樣喔,謝謝!」小偷說了便走。
後來他在別處犯了案,給警察抓住了,就招供在寺廟也偷了東西。警察就來查案,老和尚說:「他不是小偷,他沒有偷。」警察說:「唉唷,老和尚,老禪師!他自己都招供了,你還要幫他說什麼好話?」老和尚說:「我不是幫他說好話,你問他,他拿了這個錢有說謝謝的,他說謝謝還是小偷嗎?」警察一聽老和尚這樣說就算了。後來,他果然改邪歸正變成很好的人。
教導這個社會,假如要做好人,要真心對別人給予、提拔、包容。做好人不要對立,否則就好不起來。要做好人,自己的慈悲要勝過他,我的智慧要高過他,我的能力要強過他,我的信念要超越他。這四個要件做好,好人就多了,這個社會大家就會受好的影響,都變成好的。假如社會壞人多,我希望好人要做個更好的人,產生影響與改變。
(本文摘錄自「問道星雲大師」)
										高希均教授(以下稱高教授):
佛光山開山五十年,您到台灣的時間,幾乎近七十年。我跟您有一個共同的背景,您在揚州長大,我在南京長大,我們都在一九四九年到了台灣。
我在台灣的眷村長大,努力了五十年,或許有一些非常有限的成績,可是你,一位二十三歲的揚州和尚,到了台灣,帶著鄉音的你,身無分文,七十多年後,開創的「人間佛教」遍及全球。這是一個空前的成就。因此我常說:人間佛教改革了宗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今天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跟您請教一些問題。
我學的是經濟,經濟學家很在乎一個觀念,就是自食其力。凡事都要靠自己,換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什麼事情都有代價,不能不勞而獲。
但是我好奇要請教:當我們來到佛陀紀念館,有這麼好的設備與環境,卻不收錢,我非常驚訝。博物館、美術館等,都需門票收入支持營運,為什麼佛光山一個錢也不收呢?如果一年有一千萬的人到佛陀紀念館,門票的收入可能就是十億新台幣,這不是個小數目。雖然您的徒弟跟您建議,您都說不行,能不能跟我們說明一下?
星雲大師(以下稱大師):
當初,沒有經過什麼人介紹,我們彼此做為好朋友,一做幾十年。當然,你生在南京,大約有十年的緣分,我在南京也有十年的緣分。
你到了台灣,我也到了台灣,我們都是在六、七十年前開始走過來的。在貧窮的時代,你從事教育,到美國去留學,我做和尚,在寺廟裡面苦行;你從學問上去力爭上游,我在佛門,在宗務與傳道上,想出人頭地。
你創辦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的書籍與雜誌,與我佛教的學術性比較能融合,而且我也應該求一點新知。開始懂你們的價值,你們出版的書,我看來都是思想、理念,是救苦、救悲、救社會、救人心的。跟我傳道的理念,可以說很一致的,例如你提倡把家庭的酒櫃改成書櫃。
說到讀書,我沒有進過小學,但不表示我沒有讀書。我覺得讀書不一定要老師來教我們讀,甚至也不一定要去學校,我自教,我自學。自教是佛陀的學習方法,你自己都不教,誰來幫忙你呢?自學是孔老夫子的想法,「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可以說你們出版的作品,都成為我學習的對象。正如你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覺得這個太公道了,很公平啊!這個世界是互相的,你貢獻給我的,我犧牲給他的,這就是公平。沒有白吃的午餐,就是消費者要付費。
我們的社會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都要謹記與參考你說的這些觀念。
我之前不知道你是威斯康辛大學的終身教授,只當你是君子,有道之人,很自然成為朋友。世俗的一些朋友也好,男女也好,交往就是愈來愈深啊!那麼多年來,承蒙你不棄,我也不計較我們信仰上的不同;各人有自己的信仰,就連捐錢給我蓋佛光山的人,他們和我的信仰也不見得一樣。
我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道,以及目標上應該要有的規範。所以做人之道,處事之道,要和諧,我覺得在台灣的幾十年裡,遠見與天下文化對台灣社會的經濟成長,提供了很大的貢獻。
好人肯定有好報
高教授:
我們天下文化出過一本書,這本書書名是《好人肯定有好報》(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作者是兩位美國醫生。這本書提出十個方法表示你是好人。我就先猜猜,這兩位心理學家背景出身的醫生,到底在說哪十件很重要的事?
可能因為我念經濟,第一個想到的是有錢的人捐錢,那當然是好事。但十個方法裡頭沒有一件事情跟錢有關。你剛才講的,給人家一個微笑,關心人家,鼓舞人家,稱讚人家,聽人家,勸人家……這十個方法都是無形的,與你提倡的人間佛教非常相似,跟你的做法更接近。
這本書在台灣非常受歡迎。你不用念現代心理學,也不必看那本書就已經走在它的前面了!
大 師:
高教授,世間上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時候也很難講。這個標準很難訂。
拿一個例子來講好了,應該世界上讀書人都是好人,這也是有危險的,可能詐騙啊,可能竊盜啊,可能貧窮逼得他們沒有路走。假如我們是好人,我們有一個高度,能幫助他們,不必跟他對立。
我記得佛門裡有一個故事,有一百多人在禪堂參禪,後來出了一個小偷被大家知道了,大家抓住這個參禪的小偷向堂主報告,要把這個小偷趕出去。堂主說:「哦,哦──」,他沒有要趕這個人離開。
過了不久,小偷又犯規被人家發現,眾人說:「不能老是讓他在這裡偷東西,趕他走!」
堂主:「哦,哦──」,還是沒有趕他走。
後來,他又再偷。大家生氣了:「堂主,不趕這個小偷離開,我們全部都離開。」
不屑與小人為伍,不跟這個小偷在一起參禪。
堂主說:「我接受你的意見,你們通通都離開。」這個小偷就留下來。
怎麼會這樣呢?堂主說:「趕這個小偷出去,他不能自立啊!你們各位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你們到社會都有發展。他有這個『偷』的壞習慣,我這個禪堂都不能容他,我怎麼提倡禪道呢?」小偷知道了相當慚愧。這比千言萬語的教導、棒打還有用,決心要改過。
再舉一個例子,禪師晚上坐在佛殿裡面,小廟嘛,打坐參禪。一個小偷進來一看,唉唷,一個和尚坐在那裡。欸,也不動,像在睡覺。他便輕手輕腳慢慢摸,摸到那個功德箱,拿了錢就走。
正要出門,禪師開口了:「站住!」小偷嚇一跳,看禪師沒什麼舉動,只是叫站住。禪師接著說:「喂,你拿了佛祖的錢,不說一聲謝謝就要離開嗎?」
「這樣喔,謝謝!」小偷說了便走。
後來他在別處犯了案,給警察抓住了,就招供在寺廟也偷了東西。警察就來查案,老和尚說:「他不是小偷,他沒有偷。」警察說:「唉唷,老和尚,老禪師!他自己都招供了,你還要幫他說什麼好話?」老和尚說:「我不是幫他說好話,你問他,他拿了這個錢有說謝謝的,他說謝謝還是小偷嗎?」警察一聽老和尚這樣說就算了。後來,他果然改邪歸正變成很好的人。
教導這個社會,假如要做好人,要真心對別人給予、提拔、包容。做好人不要對立,否則就好不起來。要做好人,自己的慈悲要勝過他,我的智慧要高過他,我的能力要強過他,我的信念要超越他。這四個要件做好,好人就多了,這個社會大家就會受好的影響,都變成好的。假如社會壞人多,我希望好人要做個更好的人,產生影響與改變。
(本文摘錄自「問道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