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略)2
「雖然盂蘭盆會在後世成為了供養、超度餓鬼眾生的日子,但是依然不能忘懷,盂蘭盆節是為了孝順父母,而供養佛陀及大德僧眾,來為現世及過去世的父母祈福啊!」目犍連尊者心中不禁喑喃道。
佛陀完全解了目犍連尊者的心意,這時就微笑放光,加持著目犍連尊者。
在佛陀光明的加持之下,目犍連尊者似乎看到後世的七月法會中,隱隱有一位焰光煒煒的菩薩在住持著。他的威德莊嚴不可思議,遍滿無邊無際的法界。
目犍連尊者心中不禁疑惑:「這是什麼樣的因緣呢?」於是雙手合掌的向世尊訊問這位菩薩的緣由。
佛陀的臉上發出無比的光明,微笑地告訴目犍連說道:「目犍連啊!如果說你是聲聞眾中,孝道第一的阿羅漢,那麼在菩薩眾中,孝道最著稱的就是這位菩薩啊!
他在過去無量劫前,也曾經與你有極為相似的遭遇,為了救度亡母而用盡了無比的心力。
如果說你所請示的《盂蘭盆經》是佛法聲聞道中的孝經,那麼敘說這位菩薩因緣的經典,就是大乘佛法中的孝經了。」
目犍連這時心中不禁十分的渴仰,想知曉這位菩薩的名號及尊相。
這時,整個法界中,大地地界的力量,似乎愈來愈強大了,而目犍連尊者竟感覺身體,愈來愈堅重,鞏固難舉,卻又十分舒適喜樂。
目犍連此時心中十分的駭然,他號為神通第一,但這也是他前所未有的經驗。
他似乎隱隱約約聽聞佛陀的教誨從心中響起,告訴他說:「目犍連,你應當一心專注,體悟這位偉大地藏菩薩的往世因緣,及殊勝的境界!」
時空之輪,已經如幻的轉動了,目犍連也用他的心,浮現出地藏菩薩的殊勝妙德與廣大因緣,讓我們一起進入大地的體性寶藏吧!
3
時空的旋轉流動,像美麗的寶華一般隨緣開合;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更如同萬花筒一般,相互的映攝。
其實,時間與空間,不過都是我們心中所安立的一維尺度而已。就宛如電腦中的晶體螢幕一般,由軟體的設定,透過點、線、面、立體的標立,來顯示共業與個業間的相互運動。
是有情、是無情,是無有情、是無無情,因緣的世間,雖然完全如理,但這如理,並非用我們的心理,所建構出的冰冷或莽動。因緣的世間就是如實的隨因隨緣,無我、無我所,更沒有時間、空間,但在我們相互的因綠當中,如實的現成。
地藏菩薩的往世,也如萬花鏡般的顯示在目犍連的心中,十方三世,同時炳現,一切的時空因緣已合為一相,又在這一相之中,個別的相應,安立在一定的緣起。
4
無邊的光明現起了,宛如在無盡一體的時空中,開出了一個窗口。無邊的圓光當中,一位莊嚴無雙的婆羅門女,宛然的現前了。
「母親,妳何時才能生起正信,來仰信佛陀呢?」莊嚴的婆羅門女心中正為母親不肯皈信佛、法、僧三寶而嘆息著。
這位莊嚴的女郎,從外表看來,真是圓滿具足了各種福德外相,不只容貌美麗莊嚴,身相合宜,儀態端正,令人見了不覺心生歡喜。
她穿著樸素的衣裳,長髮自然垂放而下,身上並沒有特別的瓔珞珠寶裝飾,但是身相上卻現出無比的慈和光明。
她的膚色姣好,隱泛出金色的光芒,自然散發出妙香。使人瞻仰見聞,心中不易生起瞋怒毒害與貪慾的心念。
她不只外相如此莊嚴,在她具足智慧宿福的心中,時常流露出清淨的光華,讓人心無欲念,而目不暫捨,常生欽敬;在行、住、坐、臥之間,更自然有著諸天護法的衛護,使她一切吉祥安好。
這一天,婆羅門女又來到母親身前,向母親請安問好,並以善言巧語,來勸使母親敬佛、敬僧。
「母親啊!今天天氣十分的晴朗,我們是否趁這良辰佳時,到佛寺中禮佛,並觀賞風景呢?」
「女兒啊!妳真是有孝心啊!但我今天剛好有事,不想外出,就改天再去吧!」
每次要帶母親前往佛寺禮佛,她總是推托不前,卻喜歡與隔鄰的婦女們,一起閒言閒語,論人是非,或是談論一些邪怪離奇,沒有正念智慧的事,這確實令婆羅門女傷透腦筋,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如果碰到要供佛齋僧的事,或有比丘僧眾前來乞食,婆羅門女總是欣喜雀躍,用著自己平常儉省的財物來供施。
但她的母親,也不知是從那裏聽來的邪理,見到三寶僧眾,就嘀咕著說是多麼不吉利的事,不只不去供養,甚至口造惡業,把前來的僧眾,罵得十分難堪。
這位婆羅門聖女就廣說各種方便,來勸說她的母親敬信三寶,使她心生正見。
她的母親往往嘆口氣說:「好吧!女兒啊!看在妳的孝心,我總會敬信三寶的,但現在因緣還沒有到啊!這總要等我老了、身體無法活動時,再來談佛法吧!否則會讓別人笑話的。」
「母親啊!信仰佛法是智慧的事,有見識的人,誰敢笑妳啊!何況,人生無常、佛法難聞,趁著現在,妳應該多多修習正法!」
「女兒啊!妳是說我年紀大了,不中用了嗎?」
「母親,孩兒千萬不敢有這種想法。」
「好了,好了!我以後會念佛修行的,妳不用操心,我現在身體好得很,而且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正忙著呢!」
聖女用盡各種辦法,就是沒有一字一句,能打進她母親的心中,讓她正信佛法,所以她也只有擔心著。
5
這是過去世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以前的時代了,此世為地藏菩薩的過去生,為婆羅門的聖女,正生處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時代,這一位佛陀的壽命極為長遠,有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雖然佛壽是那麼的長遠,但聖女出世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涅槃了。這時已進入這一位佛陀的像法時期。
所謂像法是佛法分期的一種方式,將一個佛陀住世的時期,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
所謂正法時期,是具足教義、實踐、證悟三者的時期。在正法之後,進入像法時期,所謂像就是相似之義,雖然與正法類似,有教義、實踐,但卻沒有證果的人。而末法時期則是像法之後,是僅存教法,卻沒有實踐與證悟者的佛法衰退時期。
雖然,婆羅門聖女的宿福深厚,眾所欽敬,但畢竟修行成就、解脫生死,還是個人的事,也無法改變她的母親,邪知邪見輕視三寶,廣造不善惡業的事實。
生命無常,因緣別離時間到了,聖女的母親,不久之後就命終了。
由於聖女的母親在生前,不只邪知邪見,還造下了極重的惡業,所以死後竟然墮入了無間阿鼻地獄之中,受苦無間。
婆羅門聖女生前雖然知曉母親在世時,不信因果,造了惡業,因此心中預感她必定隨著業力因緣,而出生於惡道之中。但是,她卻萬萬沒有想到她的母親,竟然會墮入最苦的無間地獄之中,這是因為她的母親更背著她造下更多其他的惡事。
孝順的聖女,為了救度她的親娘,賣了家中的田宅,廣求無數的香華以及各種的供具,來到了已滅度的先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佛塔寺院之中,大興供養,祈望用這樣的福德因緣,來尋找母親投生的因緣與救度之道。
她來到寺中,見到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像,安立在佛寺當中,整座佛像威容端嚴,妙相畢備,非常圓滿,瞻仰之際,令人目不暫捨。
婆羅門女端立在佛像之前,瞻禮尊容,心中倍生敬仰,心中暗自憶念道:「佛陀名為大覺,具足一切智慧。假若佛陀在世之時,當我母親死後,儻若前來問佛,必定能夠知道她投生的處所。」
聖女心中想念著母親,憶念著佛陀;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地跪在地上,垂泣良久。她的心中此時一心一意地憶念著如來,不覺契入了念佛三昧之中了。
這時,婆羅門女在一心寂念之中,忽然聽聞空中發出了妙聲,告訴她說:「哭泣的聖女啊!不要如此哀傷,我現在示現妳母親的投生去處吧!」
婆羅門女在一心中聽聞了空中的妙聲,在不捨定心之中,合掌向空中而問道:「請問是何等的天神大德,慈悲的使我寬懷憂慮昵?我自從母親逝去之後,晝夜的憶念,卻無處可問知母親投生的世界。」
「聖女啊,我並非任何的神德,而是妳所瞻禮、已經圓寂涅槃的過去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由於見到妳憶念母親的心念,倍於一般眾生常情之分,感念妳的孝心,所以特別示現來告訴妳妳母親的生處啊!」空中的清淨梵音,慈藹地告訴婆羅門女。
聖女聽聞這個話語之後,悲欣莫名的舉身自撲,竟然驚喜的昏倒在地上,左右的侍婢,將她扶侍而起,經過良久之時,才逐漸甦醒。
她雙手合十,一心頂禮,向空中敬白道:「佛陀啊!願您慈愍,趕緊宣說我母親所投生的世界,我現在心急如焚,這樣的身心看來也是不能長久存活了。求佛慈悲,趕快告訴我母親的生處吧!」
「聖女!不用擔心,妳必能夠得知妳母親的投生處所。當妳供養完畢之後,就及早返回家中,端坐思惟我的名號,就能了知妳母親所投生的去處了。」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委婉地安慰著婆羅門女,並告訴她尋找母親生處的方法。
原來,持名念佛也有如此的廣大妙用,能讓行者了知亡親的生處。因此,憶念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乃至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應該也有同樣的妙用吧!
6
婆羅門女喜出望外,立即頂禮佛陀,供養畢後,馬上返回家中。她心中先清明專注的憶念母親,心中向佛祈願,願知母親的投生之處,接著端坐憶念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一心持誦著佛陀的名號。
聖女一心不亂的地念誦著佛名,一日一夜快速的過去了,忽然之間,她竟見到自己來到了一座大海海邊。
這大海的海水,迥異平常,竟然是上湧沸騰,直冒著水泡。在大海之中,還有各種的惡獸,都是以鐵為身,牠們飛走在海上,東西快速地疾馳追逐。
聖女由於定心所持,所以心中一點都不恐懼;這時更看到了有百千萬數的男子與女人,載浮載沉的出沒在大海之中,被這些惡獸們爭相噉食。
聖女看到這些情形,心中惻然,不禁悲盈淚滿,雙手合十的念誦:「南無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念佛的光明,普照著大海,苦痛的大眾,痛苦似乎獲得了減輕。
聖女心想:「這些加害有情眾生的鐵身惡獸,到底是有情的眾生,或僅僅是業力所化的幻相呢?」她一時之間,也不能理解。
此時,許多的夜叉出現了。
夜叉(yaka)又名藥叉,意譯為捷疾鬼,勇健或能噉,他們具足空行的威力,有時在地上或空中,成為食人血肉的惡鬼,有時則是守護正法的善神,屬於天龍八部或鬼神八部之一。
現在這些夜叉眾們,有著各種令人感覺十分怖畏的形像。這些夜叉有的首如牛頭,有十隻耳,耳中又出生各種鐵箭,身上衝出猛熾的赤色烈燄,頭上長有十八隻利角。
有的夜叉首如狐頭,有十千隻眼,眼上的睫毛十分長大,宛如霹靂火燄,而頸項上還有口,口中吐出烈火,身上的毛髮,猶如利劍一般。有的則是倒住空中,有十二隻腳,在足根之上有一千隻刀輪,頭如泰山一般,在頭上有五百棵劍樹,樹頭上有火燄生起。
有的則是婉轉用腹部爬行而走,身上負著大山。有的則是一頸多頭,口中有著千隻舌頭,在舌上生著棘刺樹,毛鬣上衝,毛端尖銳,吐刺疾走,騰空而至。
這些夜叉,或是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露,十分的兇惡,手上拿著利刃刀劍,發出忿怒如雷的鉅吼,驅逐惡人,使他們貼近鐵製的各種惡獸,讓這些惡獸吞噉。有些則又親自搏取罪人的頭手,相就凌遲,各種恐怖的手段,讓人不敢久視。
這時,聖女一心念著佛號,因為念佛的威力,自然使她心中,只有悲憫,而毫無恐懼。
這時,有一位鬼王,名為無毒,也是學佛的修行人,發現了聖女之後,就趕緊向前稽首迎接。
他向聖女問道:「善哉!菩薩!妳到底是以何因緣,而前來此處呢?」無毒鬼王十分關心地問著。
「請問您是何人?這裡是何處呢?」聖女疑惑地問道。
「菩薩啊!這裏是大鐵圍山西面的第一重大海;而我是一名鬼王,名為無毒。」無毒恭敬而親切地回覆道。
「噢!原來這裡是大鐵圍山的第一重海啊!」聖女自言自語地說道。
7
(Cakravda-parvata)又稱為鐵輪圍山、金剛鐵圍山或金剛山。在佛教的世界觀中,以須彌山為中心,其週圍有七山八海的圍繞,最外側的山由鐵所成,所以名為鐵圍山。
須彌山 (Sumeru),傳說是位於世界中央的高山,又稱為妙高山或妙光山。
這座山的周圍繞有七座金山,在七金山與須彌山中有七座海,充滿八功德水。七金山外則隔著鹹海,有鐵圍山圍繞,鹹海中有東弗婆提(又稱勝身)洲、南閻浮提(又稱瞻部)洲、西瞿耶尼(又稱牛賀)洲、北鬱單越(又稱俱盧)洲等四大洲,這就是所謂的須彌四洲。而我們則居於南閻浮提洲。
而在鐵圍山之外,又有一重大鐵圍山圍繞,在二山之中,十分的黑暗,沒有光明,就是日月有著極大的威力,也不能以光明照及於此。而在兩座鐵圍山間,有著八大地獄。
聖女聽說這是大鐵圍山,吟哦一會之後,就問道:「請問鬼王!我聽聞說在鐵圍山之內,有地獄在其中,這是不是事實呢?」
「是的!聖女!真的有地獄在其中啊!」無毒回答道。
「要如何才能到地獄中去呢?」
「聖女!地獄是極惡之地,一般人是無法到達的。如果要前往的話,只有兩種方法,一是由於諸佛菩薩或聖者乃至自身的威神力所加而到達,否則的話,就是因為業力的關係,由惡業引入地獄。除了這二種方法之外,終是不能到達的。」
「噢!原來如此。」聖女又問道:「這裏的海水,到底是什麼緣由,會湧起沸騰呢?為何又會有如此多的罪人及惡獸呢?」
「這是因為我們南閻浮提洲的眾生,在生前造了惡業,死後經過了四十九日,如果沒有子嗣為他廣作功德,以救拔苦難,而他生前又沒有種下善因的話,只能根據本來所造的惡業,而投生於所感的地獄之中。他們要前往地獄之前,自然會先來度過這個大海。」
接著,無毒又指著東方,告訴婆羅門聖女說:「聖女,妳看,在海的東方十萬由旬(約四十里)之處,又有一座大海,在那一座大海之中的痛苦,又超過這裏一倍。那一座大海的東邊,又有一海,痛苦又再加倍。
這些都是由身、語、意三種業力的惡因,所招感而成的,我們一般所稱呼的業海,其實就是這裏了。但就所受的苦難而言,真是名符其實的苦海啊!」
無毒鬼王這時不禁深深地嘆了口氣。
「那麼地獄在那裏呢?」
「在這三個業海之內就是大地獄。其實地獄有百千種類,並有各自的差別。而其中主要的大地獄,共有十八種,其次附屬的又有五百種,苦毒無量,再次有千百種,也是具有無量的痛苦。」
8
地獄(naraka) 梵名稱為捺落迦,又稱為泥黎,是指眾生受到自己所造惡業的業力驅使,所投生的惡業牢獄。而十八地獄則是其中的八熱地獄與十寒地獄的合稱。
所謂八熱地獄,是指八種具有燄熱苦毒的地獄,也稱為八大地獄,包含了:一、等活地獄,二、黑繩地獄,三、眾生地獄,四、叫喚地獄,五、大叫喚地獄,六、焦熱地獄,七、大焦熱地獄及八、無間地獄(阿鼻地獄)等八種。
而十寒地獄,一般也有只分成八寒地獄的,投生於其中的有情眾生,受到嚴寒的苦迫,十分的痛苦。十寒地獄包含了:
一、厚雲地獄,二、無雲地獄,三、呵呵地獄,四、奈何地獄,五、羊鳴地獄,六、須乾提地獄,七、優羅地獄,八、拘物頭地獄,九、分陀利地獄,十、頭摩地獄等十座甚於寒冰的地獄。
聖女又問無毒鬼王說:「我的母親死後未久,不知道她的神識應當歸於何處呢?」
「菩薩的母親,在生前不知做何行業?」
「我的母親心懷邪見,時常譏毀三寶,假如暫時起信,卻又馬上生起不敬的念頭,雖然逝去不久,但不知她的生處何在?」
無毒鬼王沉吟一會兒,就問道:「菩薩的母親,是什麼姓氏呢?」
「噢!我的父親、母親都屬於婆羅門的種姓,父親稱為羅善現,母親稱為悅帝利。」
無毒鬼王聽了聖女父母的姓氏之後,就不禁面帶微笑的說:「噢!原來如此,聖女妳可以返回人間,不用再追尋了。」
「為什麼呢?」聖女狐疑地問道。
「是這樣子的!悅帝利罪女,投生到天上已經三日了。所以聖女你可以安心的返回本處,不必再憂愁悲憶了。」
「你稱我母為罪女,是不是我的母親曾投生於此處呢?」
無毒合掌向聖女稟白道:「是的,妳的母親悅帝利,原本投生此處受苦,但是因為受承著孝順子女,所為母親陳設供養,廣修福德,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塔寺。
因此,在當天,不只菩薩的母親得以解脫地獄的痛苦,而得生天上,就是應當投生無間地獄的罪人,在當日,也都受樂解脫,同樣往生天上了。」
鬼王接著又嘆了一口氣說:「唉!可惜世間的人廣造惡業,還是如此迅速,地獄還是常滿啊!」說完之後,他就合掌而退了。
婆羅門女這時就像在夢中一般,歸於家中。
她起定之後,了悟了這個因緣,便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塔像之前,立下弘大的誓願。
她說:「願我窮盡未來的時劫,都能應於有罪苦的眾生之祈求,為他們廣設方便,使他們得到解脫。」
這廣大的誓願,震動了法界、大地,引起了六大震動的瑞相。這個光明的誓願,直到今日,還是如實的佑護著我們,使所有的罪苦眾生,得到究竟的依估。
當時,鬼王無毒,即是已具足了信、戒、多聞、捨、智慧、慚、愧七種財寶的財首菩薩,現在他已得證了甚深的首楞嚴三昧,而成為等覺菩薩了。
而婆羅門聖女,即是偉大的地藏王菩薩摩訶薩的過去生。……
「雖然盂蘭盆會在後世成為了供養、超度餓鬼眾生的日子,但是依然不能忘懷,盂蘭盆節是為了孝順父母,而供養佛陀及大德僧眾,來為現世及過去世的父母祈福啊!」目犍連尊者心中不禁喑喃道。
佛陀完全解了目犍連尊者的心意,這時就微笑放光,加持著目犍連尊者。
在佛陀光明的加持之下,目犍連尊者似乎看到後世的七月法會中,隱隱有一位焰光煒煒的菩薩在住持著。他的威德莊嚴不可思議,遍滿無邊無際的法界。
目犍連尊者心中不禁疑惑:「這是什麼樣的因緣呢?」於是雙手合掌的向世尊訊問這位菩薩的緣由。
佛陀的臉上發出無比的光明,微笑地告訴目犍連說道:「目犍連啊!如果說你是聲聞眾中,孝道第一的阿羅漢,那麼在菩薩眾中,孝道最著稱的就是這位菩薩啊!
他在過去無量劫前,也曾經與你有極為相似的遭遇,為了救度亡母而用盡了無比的心力。
如果說你所請示的《盂蘭盆經》是佛法聲聞道中的孝經,那麼敘說這位菩薩因緣的經典,就是大乘佛法中的孝經了。」
目犍連這時心中不禁十分的渴仰,想知曉這位菩薩的名號及尊相。
這時,整個法界中,大地地界的力量,似乎愈來愈強大了,而目犍連尊者竟感覺身體,愈來愈堅重,鞏固難舉,卻又十分舒適喜樂。
目犍連此時心中十分的駭然,他號為神通第一,但這也是他前所未有的經驗。
他似乎隱隱約約聽聞佛陀的教誨從心中響起,告訴他說:「目犍連,你應當一心專注,體悟這位偉大地藏菩薩的往世因緣,及殊勝的境界!」
時空之輪,已經如幻的轉動了,目犍連也用他的心,浮現出地藏菩薩的殊勝妙德與廣大因緣,讓我們一起進入大地的體性寶藏吧!
3
時空的旋轉流動,像美麗的寶華一般隨緣開合;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更如同萬花筒一般,相互的映攝。
其實,時間與空間,不過都是我們心中所安立的一維尺度而已。就宛如電腦中的晶體螢幕一般,由軟體的設定,透過點、線、面、立體的標立,來顯示共業與個業間的相互運動。
是有情、是無情,是無有情、是無無情,因緣的世間,雖然完全如理,但這如理,並非用我們的心理,所建構出的冰冷或莽動。因緣的世間就是如實的隨因隨緣,無我、無我所,更沒有時間、空間,但在我們相互的因綠當中,如實的現成。
地藏菩薩的往世,也如萬花鏡般的顯示在目犍連的心中,十方三世,同時炳現,一切的時空因緣已合為一相,又在這一相之中,個別的相應,安立在一定的緣起。
4
無邊的光明現起了,宛如在無盡一體的時空中,開出了一個窗口。無邊的圓光當中,一位莊嚴無雙的婆羅門女,宛然的現前了。
「母親,妳何時才能生起正信,來仰信佛陀呢?」莊嚴的婆羅門女心中正為母親不肯皈信佛、法、僧三寶而嘆息著。
這位莊嚴的女郎,從外表看來,真是圓滿具足了各種福德外相,不只容貌美麗莊嚴,身相合宜,儀態端正,令人見了不覺心生歡喜。
她穿著樸素的衣裳,長髮自然垂放而下,身上並沒有特別的瓔珞珠寶裝飾,但是身相上卻現出無比的慈和光明。
她的膚色姣好,隱泛出金色的光芒,自然散發出妙香。使人瞻仰見聞,心中不易生起瞋怒毒害與貪慾的心念。
她不只外相如此莊嚴,在她具足智慧宿福的心中,時常流露出清淨的光華,讓人心無欲念,而目不暫捨,常生欽敬;在行、住、坐、臥之間,更自然有著諸天護法的衛護,使她一切吉祥安好。
這一天,婆羅門女又來到母親身前,向母親請安問好,並以善言巧語,來勸使母親敬佛、敬僧。
「母親啊!今天天氣十分的晴朗,我們是否趁這良辰佳時,到佛寺中禮佛,並觀賞風景呢?」
「女兒啊!妳真是有孝心啊!但我今天剛好有事,不想外出,就改天再去吧!」
每次要帶母親前往佛寺禮佛,她總是推托不前,卻喜歡與隔鄰的婦女們,一起閒言閒語,論人是非,或是談論一些邪怪離奇,沒有正念智慧的事,這確實令婆羅門女傷透腦筋,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如果碰到要供佛齋僧的事,或有比丘僧眾前來乞食,婆羅門女總是欣喜雀躍,用著自己平常儉省的財物來供施。
但她的母親,也不知是從那裏聽來的邪理,見到三寶僧眾,就嘀咕著說是多麼不吉利的事,不只不去供養,甚至口造惡業,把前來的僧眾,罵得十分難堪。
這位婆羅門聖女就廣說各種方便,來勸說她的母親敬信三寶,使她心生正見。
她的母親往往嘆口氣說:「好吧!女兒啊!看在妳的孝心,我總會敬信三寶的,但現在因緣還沒有到啊!這總要等我老了、身體無法活動時,再來談佛法吧!否則會讓別人笑話的。」
「母親啊!信仰佛法是智慧的事,有見識的人,誰敢笑妳啊!何況,人生無常、佛法難聞,趁著現在,妳應該多多修習正法!」
「女兒啊!妳是說我年紀大了,不中用了嗎?」
「母親,孩兒千萬不敢有這種想法。」
「好了,好了!我以後會念佛修行的,妳不用操心,我現在身體好得很,而且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正忙著呢!」
聖女用盡各種辦法,就是沒有一字一句,能打進她母親的心中,讓她正信佛法,所以她也只有擔心著。
5
這是過去世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以前的時代了,此世為地藏菩薩的過去生,為婆羅門的聖女,正生處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時代,這一位佛陀的壽命極為長遠,有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雖然佛壽是那麼的長遠,但聖女出世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涅槃了。這時已進入這一位佛陀的像法時期。
所謂像法是佛法分期的一種方式,將一個佛陀住世的時期,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
所謂正法時期,是具足教義、實踐、證悟三者的時期。在正法之後,進入像法時期,所謂像就是相似之義,雖然與正法類似,有教義、實踐,但卻沒有證果的人。而末法時期則是像法之後,是僅存教法,卻沒有實踐與證悟者的佛法衰退時期。
雖然,婆羅門聖女的宿福深厚,眾所欽敬,但畢竟修行成就、解脫生死,還是個人的事,也無法改變她的母親,邪知邪見輕視三寶,廣造不善惡業的事實。
生命無常,因緣別離時間到了,聖女的母親,不久之後就命終了。
由於聖女的母親在生前,不只邪知邪見,還造下了極重的惡業,所以死後竟然墮入了無間阿鼻地獄之中,受苦無間。
婆羅門聖女生前雖然知曉母親在世時,不信因果,造了惡業,因此心中預感她必定隨著業力因緣,而出生於惡道之中。但是,她卻萬萬沒有想到她的母親,竟然會墮入最苦的無間地獄之中,這是因為她的母親更背著她造下更多其他的惡事。
孝順的聖女,為了救度她的親娘,賣了家中的田宅,廣求無數的香華以及各種的供具,來到了已滅度的先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佛塔寺院之中,大興供養,祈望用這樣的福德因緣,來尋找母親投生的因緣與救度之道。
她來到寺中,見到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像,安立在佛寺當中,整座佛像威容端嚴,妙相畢備,非常圓滿,瞻仰之際,令人目不暫捨。
婆羅門女端立在佛像之前,瞻禮尊容,心中倍生敬仰,心中暗自憶念道:「佛陀名為大覺,具足一切智慧。假若佛陀在世之時,當我母親死後,儻若前來問佛,必定能夠知道她投生的處所。」
聖女心中想念著母親,憶念著佛陀;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地跪在地上,垂泣良久。她的心中此時一心一意地憶念著如來,不覺契入了念佛三昧之中了。
這時,婆羅門女在一心寂念之中,忽然聽聞空中發出了妙聲,告訴她說:「哭泣的聖女啊!不要如此哀傷,我現在示現妳母親的投生去處吧!」
婆羅門女在一心中聽聞了空中的妙聲,在不捨定心之中,合掌向空中而問道:「請問是何等的天神大德,慈悲的使我寬懷憂慮昵?我自從母親逝去之後,晝夜的憶念,卻無處可問知母親投生的世界。」
「聖女啊,我並非任何的神德,而是妳所瞻禮、已經圓寂涅槃的過去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由於見到妳憶念母親的心念,倍於一般眾生常情之分,感念妳的孝心,所以特別示現來告訴妳妳母親的生處啊!」空中的清淨梵音,慈藹地告訴婆羅門女。
聖女聽聞這個話語之後,悲欣莫名的舉身自撲,竟然驚喜的昏倒在地上,左右的侍婢,將她扶侍而起,經過良久之時,才逐漸甦醒。
她雙手合十,一心頂禮,向空中敬白道:「佛陀啊!願您慈愍,趕緊宣說我母親所投生的世界,我現在心急如焚,這樣的身心看來也是不能長久存活了。求佛慈悲,趕快告訴我母親的生處吧!」
「聖女!不用擔心,妳必能夠得知妳母親的投生處所。當妳供養完畢之後,就及早返回家中,端坐思惟我的名號,就能了知妳母親所投生的去處了。」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委婉地安慰著婆羅門女,並告訴她尋找母親生處的方法。
原來,持名念佛也有如此的廣大妙用,能讓行者了知亡親的生處。因此,憶念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乃至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應該也有同樣的妙用吧!
6
婆羅門女喜出望外,立即頂禮佛陀,供養畢後,馬上返回家中。她心中先清明專注的憶念母親,心中向佛祈願,願知母親的投生之處,接著端坐憶念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一心持誦著佛陀的名號。
聖女一心不亂的地念誦著佛名,一日一夜快速的過去了,忽然之間,她竟見到自己來到了一座大海海邊。
這大海的海水,迥異平常,竟然是上湧沸騰,直冒著水泡。在大海之中,還有各種的惡獸,都是以鐵為身,牠們飛走在海上,東西快速地疾馳追逐。
聖女由於定心所持,所以心中一點都不恐懼;這時更看到了有百千萬數的男子與女人,載浮載沉的出沒在大海之中,被這些惡獸們爭相噉食。
聖女看到這些情形,心中惻然,不禁悲盈淚滿,雙手合十的念誦:「南無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念佛的光明,普照著大海,苦痛的大眾,痛苦似乎獲得了減輕。
聖女心想:「這些加害有情眾生的鐵身惡獸,到底是有情的眾生,或僅僅是業力所化的幻相呢?」她一時之間,也不能理解。
此時,許多的夜叉出現了。
夜叉(yaka)又名藥叉,意譯為捷疾鬼,勇健或能噉,他們具足空行的威力,有時在地上或空中,成為食人血肉的惡鬼,有時則是守護正法的善神,屬於天龍八部或鬼神八部之一。
現在這些夜叉眾們,有著各種令人感覺十分怖畏的形像。這些夜叉有的首如牛頭,有十隻耳,耳中又出生各種鐵箭,身上衝出猛熾的赤色烈燄,頭上長有十八隻利角。
有的夜叉首如狐頭,有十千隻眼,眼上的睫毛十分長大,宛如霹靂火燄,而頸項上還有口,口中吐出烈火,身上的毛髮,猶如利劍一般。有的則是倒住空中,有十二隻腳,在足根之上有一千隻刀輪,頭如泰山一般,在頭上有五百棵劍樹,樹頭上有火燄生起。
有的則是婉轉用腹部爬行而走,身上負著大山。有的則是一頸多頭,口中有著千隻舌頭,在舌上生著棘刺樹,毛鬣上衝,毛端尖銳,吐刺疾走,騰空而至。
這些夜叉,或是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露,十分的兇惡,手上拿著利刃刀劍,發出忿怒如雷的鉅吼,驅逐惡人,使他們貼近鐵製的各種惡獸,讓這些惡獸吞噉。有些則又親自搏取罪人的頭手,相就凌遲,各種恐怖的手段,讓人不敢久視。
這時,聖女一心念著佛號,因為念佛的威力,自然使她心中,只有悲憫,而毫無恐懼。
這時,有一位鬼王,名為無毒,也是學佛的修行人,發現了聖女之後,就趕緊向前稽首迎接。
他向聖女問道:「善哉!菩薩!妳到底是以何因緣,而前來此處呢?」無毒鬼王十分關心地問著。
「請問您是何人?這裡是何處呢?」聖女疑惑地問道。
「菩薩啊!這裏是大鐵圍山西面的第一重大海;而我是一名鬼王,名為無毒。」無毒恭敬而親切地回覆道。
「噢!原來這裡是大鐵圍山的第一重海啊!」聖女自言自語地說道。
7
(Cakravda-parvata)又稱為鐵輪圍山、金剛鐵圍山或金剛山。在佛教的世界觀中,以須彌山為中心,其週圍有七山八海的圍繞,最外側的山由鐵所成,所以名為鐵圍山。
須彌山 (Sumeru),傳說是位於世界中央的高山,又稱為妙高山或妙光山。
這座山的周圍繞有七座金山,在七金山與須彌山中有七座海,充滿八功德水。七金山外則隔著鹹海,有鐵圍山圍繞,鹹海中有東弗婆提(又稱勝身)洲、南閻浮提(又稱瞻部)洲、西瞿耶尼(又稱牛賀)洲、北鬱單越(又稱俱盧)洲等四大洲,這就是所謂的須彌四洲。而我們則居於南閻浮提洲。
而在鐵圍山之外,又有一重大鐵圍山圍繞,在二山之中,十分的黑暗,沒有光明,就是日月有著極大的威力,也不能以光明照及於此。而在兩座鐵圍山間,有著八大地獄。
聖女聽說這是大鐵圍山,吟哦一會之後,就問道:「請問鬼王!我聽聞說在鐵圍山之內,有地獄在其中,這是不是事實呢?」
「是的!聖女!真的有地獄在其中啊!」無毒回答道。
「要如何才能到地獄中去呢?」
「聖女!地獄是極惡之地,一般人是無法到達的。如果要前往的話,只有兩種方法,一是由於諸佛菩薩或聖者乃至自身的威神力所加而到達,否則的話,就是因為業力的關係,由惡業引入地獄。除了這二種方法之外,終是不能到達的。」
「噢!原來如此。」聖女又問道:「這裏的海水,到底是什麼緣由,會湧起沸騰呢?為何又會有如此多的罪人及惡獸呢?」
「這是因為我們南閻浮提洲的眾生,在生前造了惡業,死後經過了四十九日,如果沒有子嗣為他廣作功德,以救拔苦難,而他生前又沒有種下善因的話,只能根據本來所造的惡業,而投生於所感的地獄之中。他們要前往地獄之前,自然會先來度過這個大海。」
接著,無毒又指著東方,告訴婆羅門聖女說:「聖女,妳看,在海的東方十萬由旬(約四十里)之處,又有一座大海,在那一座大海之中的痛苦,又超過這裏一倍。那一座大海的東邊,又有一海,痛苦又再加倍。
這些都是由身、語、意三種業力的惡因,所招感而成的,我們一般所稱呼的業海,其實就是這裏了。但就所受的苦難而言,真是名符其實的苦海啊!」
無毒鬼王這時不禁深深地嘆了口氣。
「那麼地獄在那裏呢?」
「在這三個業海之內就是大地獄。其實地獄有百千種類,並有各自的差別。而其中主要的大地獄,共有十八種,其次附屬的又有五百種,苦毒無量,再次有千百種,也是具有無量的痛苦。」
8
地獄(naraka) 梵名稱為捺落迦,又稱為泥黎,是指眾生受到自己所造惡業的業力驅使,所投生的惡業牢獄。而十八地獄則是其中的八熱地獄與十寒地獄的合稱。
所謂八熱地獄,是指八種具有燄熱苦毒的地獄,也稱為八大地獄,包含了:一、等活地獄,二、黑繩地獄,三、眾生地獄,四、叫喚地獄,五、大叫喚地獄,六、焦熱地獄,七、大焦熱地獄及八、無間地獄(阿鼻地獄)等八種。
而十寒地獄,一般也有只分成八寒地獄的,投生於其中的有情眾生,受到嚴寒的苦迫,十分的痛苦。十寒地獄包含了:
一、厚雲地獄,二、無雲地獄,三、呵呵地獄,四、奈何地獄,五、羊鳴地獄,六、須乾提地獄,七、優羅地獄,八、拘物頭地獄,九、分陀利地獄,十、頭摩地獄等十座甚於寒冰的地獄。
聖女又問無毒鬼王說:「我的母親死後未久,不知道她的神識應當歸於何處呢?」
「菩薩的母親,在生前不知做何行業?」
「我的母親心懷邪見,時常譏毀三寶,假如暫時起信,卻又馬上生起不敬的念頭,雖然逝去不久,但不知她的生處何在?」
無毒鬼王沉吟一會兒,就問道:「菩薩的母親,是什麼姓氏呢?」
「噢!我的父親、母親都屬於婆羅門的種姓,父親稱為羅善現,母親稱為悅帝利。」
無毒鬼王聽了聖女父母的姓氏之後,就不禁面帶微笑的說:「噢!原來如此,聖女妳可以返回人間,不用再追尋了。」
「為什麼呢?」聖女狐疑地問道。
「是這樣子的!悅帝利罪女,投生到天上已經三日了。所以聖女你可以安心的返回本處,不必再憂愁悲憶了。」
「你稱我母為罪女,是不是我的母親曾投生於此處呢?」
無毒合掌向聖女稟白道:「是的,妳的母親悅帝利,原本投生此處受苦,但是因為受承著孝順子女,所為母親陳設供養,廣修福德,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塔寺。
因此,在當天,不只菩薩的母親得以解脫地獄的痛苦,而得生天上,就是應當投生無間地獄的罪人,在當日,也都受樂解脫,同樣往生天上了。」
鬼王接著又嘆了一口氣說:「唉!可惜世間的人廣造惡業,還是如此迅速,地獄還是常滿啊!」說完之後,他就合掌而退了。
婆羅門女這時就像在夢中一般,歸於家中。
她起定之後,了悟了這個因緣,便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塔像之前,立下弘大的誓願。
她說:「願我窮盡未來的時劫,都能應於有罪苦的眾生之祈求,為他們廣設方便,使他們得到解脫。」
這廣大的誓願,震動了法界、大地,引起了六大震動的瑞相。這個光明的誓願,直到今日,還是如實的佑護著我們,使所有的罪苦眾生,得到究竟的依估。
當時,鬼王無毒,即是已具足了信、戒、多聞、捨、智慧、慚、愧七種財寶的財首菩薩,現在他已得證了甚深的首楞嚴三昧,而成為等覺菩薩了。
而婆羅門聖女,即是偉大的地藏王菩薩摩訶薩的過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