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聖嚴法師天台教學系統之研究與建構

9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緒論

許多人於初接觸佛教,或尋思進入「修行」歷程之際,即可能因為一個又一個生疏而深奧的「名相」,或謂佛教修行的「專有名詞」,而感覺無法契入,甚而形成障礙。

即使開始試圖理解這些專有名詞,還可能會遭逢第二個困境,亦即此些名詞,包括「概念」、「理論」、「方法」等,皆可能在不同宗派、修行脈絡或學習系統中,發現不同的詮釋。而當開始進入修行觀念與修行方法後,亦會發現其中的「八萬四千」方法中,也存在不同的契入處:如有指出可依靠「他力」的,也有強調「自力」者;有偏重「信」,亦有強調「解」者;乃至最基礎的三學-戒、定、慧,也有諸多不同對應關係與修持排序的討論。

如果放大學習視野,進入歷史脈絡來認識佛教在時空中的變化,當發現其不同的傳承,也帶出迥異的佛教文化與趨勢,無論是與創始者釋迦牟尼密切關聯的根本佛教,或傳往世界各地而出現於東南亞一帶的南傳佛教,東傳後開出的漢傳佛教、日本佛教、韓國佛教,乃至於由印度往上傳至藏區的藏傳佛教等,皆具備且強調各自不同的觀念與修行方法。

然如溯及過往佛教於不同時空背景中的弘傳,其多元的方法與觀念,早已有許多前人為之整理彙編。如有人發現,佛教中諸多專有名詞皆與數字有關,而有法數之學。如以種種事相之分類為原則,則有俱舍宗的五位七十五法,或法相宗的五位百法歸納方式,強調最基本組成元素的「範疇」觀。亦有重視觀念的釐清,或強調不同佛教修習法門之間的關係與次第之學等。

其中對當代佛教研究而言,形式與結構相對複雜而普及的,大概可推「判教系統」。因其試圖統整所有佛教經典、教理、修行觀念與方法,乃至修證次第等,皆給予一一定位與依序學習的修行輪廓或修行地圖。其中最為人所熟悉者,當以華嚴的「五判教」、天台的「五時八判教」,以及近代太虛法師與印順法師的「大乘三系判」等。

而畢生以分享正信佛法,同時以承擔漢傳佛教弘傳為要的聖嚴法師,雖具赴日取得博士學位的學術訓練背景,然對於人們是否得以理解並運用佛法於日常生活,向來視為相對更重要的事,如法師所言:

我是中國沙門,我的目標仍為中國佛教的前途。誰都知道,我國佛教,一向注重學行兼顧或悲智雙運,以實踐佛陀的根本教義或菩薩精神的自利利他法門,古來宗匠,無一不是沿著這條路線在走,東老人也嘗以寧做宗教家而勿做研究宗教的學者期勉。

故而法師在禪修指導之外,亦曾針對此編寫《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 整理了華嚴判教系統;又編著有《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 探究天台的判教系統;另有《探索識界──八識規矩頌講記》, 對唯識的名相與修證次第亦多所著墨。法師於上述著作之書序中亦特別指出,清晰的次第化修學,乃學佛不致「以凡濫聖」的重要依據。

本書即立基於此,試圖探索法師在判教系統的概念下,如何思惟或釐清?其目標為何?本書所欲建構之聖嚴法師天台教學系統乃以法師於著述《天台心鑰》之後所安排之授課內容逐字稿為主。除了法師對天台判教的重視,主要亦在於法師於書籍出版(2002年4月)後,陸續在二○○二年八月、二○○三年一月進行了兩梯次的教學,親自整理講綱,對法鼓山體系內的講師群授課,視為種子師資的培訓。並於課程結束後,鼓勵以各種形式將所學習的內容及書中所述及之天台教觀的修證次第,做為重要的修行地圖傳遞而出,顯見其對此之重視與關切。

研究者曾參與第一階段的課程,並於其後的研究專案中,申請法師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與達賴喇嘛對談前,於紐約東初禪寺所繪製之「漢傳佛教傳承發展系統表」,從中發現法師於該表所呈顯之天台宗重點之一,即著眼於「化法四教」的內容。故向法鼓山文化中心申請此二次課程之授課內容逐字稿及講綱,以之製作為閱讀筆記,並以此筆記為研究文本,進一步整理為本書之主旨-聖嚴法師天台教學系統之研究與建構。

本書主要涵蓋兩大面向,其一為法師撰述並講述《天台心鑰》一書之動機、背景、問題意識與目的,同時以其所運用之方法,如撰述、製作講綱、授課、討論,言及未來推廣方向與目標,深入體解其試圖建構之教學系統,以為未來持續推廣之基礎。此部分之重點,在於回應法師所言,期許未來有更多人參與整理並傳承層次分明又圓融之天台修行脈絡,甚且形塑為漢傳佛教之修行地圖。如此之動機與具體教學指導,可為未來推展此事做為重要之立基。

其次在教學內容部分,其逐字稿雖涵蓋講述該書之全部內容,然研究者發現,講述已完成之書籍,與撰寫書籍仍有差異,尤其在法師對此延伸而出之相關議題,以及引領如何閱讀等重點,對學習者具備重要的意義與作用,故此亦為本書所特別指出者。

故而進一步以對讀方式,整理逐字稿與書稿之重要差異,對讀後發現,逐字稿之內容幾乎可為另一本「聖嚴法師教天台」之著作,除了對蕅益智旭《教觀綱宗》內容之詮釋,以提供現代人容易入手之理解外,更多者為對弟子修行上之提點。此亦可視此教學內容與其他詮解《教觀綱宗》之註解文本最大的差異,亦可視為以宗教師自期的聖嚴法師對於天台之學的傳承與關注。

揆諸《教觀綱宗》本即為天台於整體佛教之教學系統,其中以化儀四教的頓、漸、祕密、不定,做為教學對象之「根機」與「教材」的「匹配」對應,使之「合宜」於學習之效。而教材則從佛陀一代時教所整理之「五時」經教中,綜整其中的內涵為學習的不同層次,亦即化法四教之藏、通、別、圓四層次。故知法師以《天台心鑰》一書將《教觀綱宗》的教學系統予以詮解,並以諸多註解以為輔助教材,使後學者得以掌握其中的精髓。

此若以蕅益智旭於《教觀綱宗》題名下之一行小字觀之,庶幾可為此一歷程給予輪廓式之理解,該行小字及法師之說明如下:

在《教觀綱宗》的題名之下,有一行小字原註云:「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可知此書原係圖表形式,後增改成為論文的書冊形式。

從此段文字可知,《教觀綱宗》乃蕅益智旭將原圖擴充為論文形式,以更完整的陳述、整理、彙編天台宗乃至整體佛教的修行藍圖。聖嚴法師則以《天台心鑰》貫註、詮解,一方面將文字轉換為符應時代需求之書寫形式,一方面將重要內容、關鍵概念以註解(如法師所言,以小論文方式梳理,以求更清晰地展現此些專業卻可能不易掌握的名相及相關法義發展脈絡)。

至於本書,則試圖將聖嚴法師上課內容之逐字稿進行筆記式整理,輔助閱讀理解《天台心鑰》,同時將相關內容以現代圖示呈現之。從一張複雜的長幅圖,轉而為文字,增加註解;爾後,再以不同的方式繪製為系列的圖表,目的皆在於整理修行歷程的全面藍圖。

而本書以法師教學之逐字稿為主要文本,旨在發現法師教學現場所強調、重視而有別於原著作之內容,做為法師對天台教學之創發。書之語譯、詮釋、註解為傳承,教學逐字稿則見其創造。其目的亦是理出佛教的教學系統:以五時八教詮解整體佛教修行中有關對機、經教、知理、修觀、得智、斷惑、證果之組織與結構,並以六即及十法成乘(十乘觀法)圓滿修證歷程與層次分明且圓融無礙之修行法鑰,使修學佛法有清楚而全面之系統化建構。故雖以《天台心鑰》詮解《教觀綱宗》,看似整理的是天台的觀修系統,實則顯現天台宗以「判教」對漢傳佛教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又是漢傳佛教對整體佛教的繼承。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