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法華經講義第八輯

9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文:【「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語譯:世尊又向諸比丘們開示說:【「如果眾生不曾先聽聞二乘解脫道,而只聽聞如來宣說唯一佛乘的話,就不想要面見佛陀,也不想要前來親近,心裡面就會這樣子想:『成佛之道這麼長遠,要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接受了很多的懃勞苦痛才可以成就。』佛陀知道這一些大眾心中是畏怯懦弱而心志下劣,於是以方便善巧之力,就在這成佛之道的中間處,為了讓大眾先獲得止息的緣故,解說了二乘的二種涅槃。如果眾生已經能夠住於聲聞地的涅槃或者緣覺地的涅槃中,如來在那時就為大眾說:『你們在修行成佛之道的過程中,所作的那一些事情還沒有具足成辦,你們所安住的解脫境界雖然是靠近於佛陀涅槃的智慧,但是應當要觀察並且一一加以比對和思量,你們所得到的涅槃並不是真實的涅槃。這些都只是如來以方便善巧之力,在唯一佛乘之中加以分別出來方便說有三乘菩提。』猶如那一位在五百由旬惡道險難中的導師,為了讓隨從的大眾們獲得身心止息的緣故,而化作一個安樂的大城;既然知道大眾身心都獲得止息以後,就告訴大眾說:『收藏大珍寶的處所已經在前面不遠的地方了,而現在這個寶城並不是真實有,只是我變化所作罷了!』」】講義:這就是說,眾生的心量小,不能夠一開始就宣揚唯一佛乘。如果一開始就宣揚唯一佛乘,眾生就不想要來覲見 佛陀,不會想要來親近的。譬如我們正覺同修會好了,如果我一開始就說:「來到同修會要開悟明心,得要三十年。」會有多少人來?很難啦!大部分人聽了就想:「三十年!那時我都不知道還有命沒有?」對不對?是如此啊!如果我一開始就這樣,我今天可就沒有人可以用,誰來幫我把這個正法給弘傳下去?所以我們剛開始時(當然也因為我有濫慈悲的習慣,這也算是個惡習,應該要改),我們讓大家一開始很容易就開悟了,大家一看就知道:開悟不是不可能的,真的可以。於是開始有人願意來修學。

可是還有更多的人說:「那個開悟一定是假的,如今已是末法時代了,哪有可能?」可是看見那些被印證的人,一個一個寫出來的報告、文章,以及他們講出來的法義不可思議,於是有愈來愈多的人信受。接著就有一些同修開始出來幫助我說法,漸漸地,到了二十年後的今天,才有現在規模的正覺同修會作為大家的法依止。所以我如果一開始就說:「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來正覺修學想要開悟,至少要三十年。」我可能不到一年就能退隱山林優遊自在了,因為一定是迥絕無人。因此,弘揚佛法時不能一開始就講唯一佛乘,一定要先讓大家輕易可得證悟;得了以後發覺開悟不困難,那時的同修們來到正覺半年、一年半、二年半就可以開悟,而且是真的;於是大家有信心了,漸漸地再把整個佛法的脈絡次第內容說清楚;這時因為大家有信心了,雖然知道說:「原來成佛之道是那麼遙遠。」然而畢竟是可以實證的,不是想像而不可及的,於是正覺同修會就立足於群雄窺伺之中而能屹立不搖。

正覺只是一個小小的佛教團體,竟然拳打北山虎,腳踢南山龍,膽子好大!身量那麼小,膽子卻這麼大,對不對?你們算算看,正覺才多少人?人家大山頭動不動數十萬徒眾、數百萬徒眾,正覺跟人家比起來可就太小了;可是正覺的寶劍厲害,這個劍氣一掃出去,方圓幾十里都死光,就沒有人敢來捋虎鬚。但是,我們弘法卻是有次第性的,我們總是觀察時節因緣:現在可以作什麼,不可以作什麼。一定要先觀察好,我們就這樣安排著一步一步走上來。佛陀來人間弘法就更困難了,比我們現在更難,真的比我們更難上無數倍,因為那時候還沒有佛教,所有修行人都是外道。我們現在比起 佛陀那個年代已經太好了,大家想想看:很多人都宣稱是佛教徒,我們可就好辦事了,因為佛教徒至少認同佛法嘛!是啊!因為同樣是佛教中人,他們最多只能夠說我們不是佛教,但他們不會否定佛教。接下來,我們把佛法開始弘傳,也有佛經作依靠,舉證出來時人家可就無法推翻了。當年 佛陀有什麼可以依靠?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我們還有佛經作依靠,當人家否定說你這個法不對時,得要舉出經文證明說為什麼不對?但是舉出來時一定會證明我們正確,因此佛經可以作我們的依靠。所以我們現在弘法,比起 佛陀那個時代,是好過百千萬倍。

因此,雖然如今仍然是很困難,但大家都不用抱怨;因為 佛陀遺留給我們的已經夠多了,佛陀幫我們準備好的勝法菜餚已經夠豐盛了,足夠大家吃上一萬年,沒有問題啦!所以,我們弘揚正法要有方便施設,把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定下來,方便施設以後便去作。但是我們畢竟還有很多聖教上的依靠,佛陀卻是完全沒有的,從一無所有當中要建立三乘菩提,從一無所有當中而去度化眾生,竟然也能成就了佛法在人間的種種基業;因此 佛陀必須是具足各種方便善巧,才有辦法施設三乘菩提,這個施設真的很不容易。也許有人說:「三乘菩提,一定要這樣施設,不然怎麼弘法?這是必然的。」可是諸位有沒有想一想,以前你有覺得這是必然的嗎?沒有!是來到正覺同修會熏習久了,然後才知道說這是必然。但是,你再去觀察會外那些大法師們,他們對三乘菩提的內涵都還分不清楚。不然的話,你們去瞧一瞧:有哪個大法師出來演講真正的二乘菩提內涵,以及大乘菩提的內涵?沒有啊!甚至於我們已經發行三乘菩提的DVD了,都還沒有人願意出來說明二乘菩提、大乘菩提有什麼異同。什麼地方差異?什麼地方相同?至今都還沒有人出來講。由此可以瞭解,施設三乘菩提是很困難的,並不容易,但 佛陀能從一無所有當中去施設出來,所以顯見 佛陀的智慧勝妙到何種程度,顯然 佛陀很清楚看見說:「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因為眾生什麼都還沒有實證,一開始就聽聞到出離三界生死得要到三大阿僧祇劫以後,全都沒有興趣了;因為二大或三大阿僧祇劫都是不可期待的,而人壽不過百歲,那三大阿僧祇劫根本不是眾生所能看得見的,他們不免懷疑:「你這樣說,我要如何相信?」所以必須先給眾生有一個可信的法,就是出離生死現前可證、一生可得,所以他們實證了出三界的涅槃以後,就不會再這樣想:「佛道長遠,久受懃苦乃可得成。」因為出離三界生死的法已經實證了,現前看見、現前證實,證明 佛陀都不欺人,也就願意接受 佛陀所說的「這只是個化城」的說法,就願意老老實實、本本分分走上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之道。

《妙法蓮華經》上週講到八十八頁,今天要從第一行「佛知是心怯弱下劣」這一句開始。這是說,眾生無法想像唯一佛乘,也就是無法想像佛菩提道實證成就的長遠,因此假使聽聞一佛乘的妙法,他對於成佛是沒有信心的。那麼 大通智勝佛知道眾生的心對三大阿僧祇劫的實修是畏怯懦弱,而且心志不夠高廣,是下劣的,就以方便智慧之力,在三大阿僧祇劫的中間再過去一些的地方,為了讓大眾得以止息的緣故,宣說了聲聞、緣覺的涅槃;如果眾生已經住於聲聞、緣覺涅槃之中,又已確定自己在佛菩提中是可以實證的,他心中就有了信心,這時 如來就為大眾說明:「你們對於真正解脫之道其實還是所作未辦,而你們現在所住的解脫境界、智慧境界,已經接近於佛地智慧了,所以你們應當要觀察籌量,你們目前所得的這個涅槃都不是真實的,只是如來以方便善巧的力量,把唯一佛乘加以區別出來而宣說三乘菩提,讓你們可以證得出離三界生死的果報。」這意思就是說,在佛菩提道中,從初住位開始到達佛地是三大阿僧祇劫,再加上剛開始時信位修行的一個大劫乃至一萬大劫才能夠成就;可是人的一生壽命有限,即使讓所有眾生壽命都可以達到一百大劫,比起三大阿僧祇劫仍然是如同白駒過隙,好像一匹白馬快跑而通過一條很窄的線一樣,一呼就過去了。

也許諸位想:「我們現在人壽百歲,有的人都嫌自己活得太久,要鬧自殺;他活一百劫,你還說他人壽太短嗎?」是的!如果以三大無量數劫來比的話,根本不成比例;這樣比較下來,一百大劫的壽命仍然是太短、太短。你告訴他,要三個很大的無量數劫才能成佛,他一定跟我們大眾一樣,腳底都涼了,沒力氣了,一定腳痠腿軟。想想看,主持禪三,我只不過三天的勞累而已,可是到後面二天我通常都在大殿裡面,也是腳底板痠得要命。如果要走三大阿僧祇劫,你想想看:也許身子不累,心可都累了。所以你如果不先講二乘菩提,不先讓大家實證二乘涅槃,直接就講大乘菩提,大家一聽就想:「我又不是瘋子,為什麼要相信這個說法?三大阿僧祇劫以後才能成佛的事,誰知道呢?」他們心裡面會這樣想。所以,這時諸佛以方便善巧從唯一佛乘裡面,分析出二乘菩提來,方便引導眾生進入佛法中來。其實本來沒有二乘菩提,就只是成佛之道;但是要先讓眾生有所實證,他們心中才能證實佛菩提是可以完成的。就好像說,父母親交代孩子:「你今天要把某些工作完成,我才會給你糖果。」可是孩子不信:「因為工作完成是要到晚上,我怎麼知道真的有糖果可得?」所以,有智慧的父母親就拿出一包糖果來:「我現在先給你一顆,但你今天要全部作完,我才能全部給你。」他相信了,因為有一顆已經到手,又看見那一包在那裡。就好像說:「聲聞菩提已經實證了,緣覺涅槃我也實證了,現見佛陀的智慧與福德無邊廣大,這是可以期待的,因為佛陀已經先給我一小部分了。」同樣的道理,當眾生追隨 世尊一個無量數劫之中,努力勤行菩薩道,可是來到這一世,眼看著 佛陀的智慧與福德如此廣大,真是遙不可及,心想:「我什麼時候才能到達佛陀的地步呢?沒什麼希望。」所以,這時就要趕快幫他們實證二乘菩提,然後佛菩提之中應該有的,他們過去熏習過的,現在就趕快繼續塞給他們,然後他們在這一世就可以入地了。入地了就有把握,因為自己很清楚知道未來成佛之路該怎麼走,有哪些內涵;他已經知道了,所以他就有把握,不會再想要入無餘涅槃,這就是 佛陀的方便善巧。如果都沒有辦法實證,大家就沒信心了。

所以,在弘法度眾的過程裡面,一定要有實證的結果出來,眾生才會信受。不但剛開始時如此,證悟後開始進修的每一個階段也都要是如此。就說我們正覺同修會好了,七年之中都沒有人可以眼見佛性,大家都認為自己沒希望了,都想:「我沒希望看見佛性的,所以明心就好了。」大家都這樣想。可是去年有人看見了佛性以後,大家又開始有信心了,又開始拚福德及定力了。所以現在又有人努力前仆後繼,也許明年春天、明年秋天又會有人見性,這就很難說了。所以,度眾生不能夠一開始就講「一佛乘」,一定要講三乘菩提的內容。大迦葉他們已經明心了都還會如此,何況是眾生完全沒有實證,當然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區分為三乘菩提,把容易證的先讓大家實證,成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後,再繼續演講佛菩提,這時陸陸續續把他們走上成佛之道時應該有的智慧繼續給他們,於是他們入地以後就可以發起大心了。但是,雖說已經有佛菩提的聖種性了,有大心了,大家終究覺得還不是很有把握,因此得要演講《妙法蓮華經》為大家授記;授記了,這總不是假的,連未來多少劫以後值遇多少佛,將來成佛是什麼佛號,連國土的名號、住世多久、弟子眾的狀況都已確定了,當然心得踴躍,於是大家都信受了。這當然也包括還沒有被授記的人,眼看著這些大阿羅漢菩薩們都被授記了,他們當然跟著信心十足。所以,到他們也成為阿羅漢的時候,他們就更有信心,就必須要告訴他們說:「你們所得的涅槃其實還不真實。」他們才會懂得還沒有成佛,還得繼續進修。為什麼說二乘菩提所證涅槃不真實呢?這當然要說清楚,總不能夠隨便說人家不真實就不真實吧?以前沒有人演講涅槃的義理,偶爾有人講的時候,又是東拉西扯一堆莫名其妙的說法,然後就說:「實際上,涅槃是不可思議、不可說明的。」但是我們已經把它講清楚,所以很簡單的一本薄薄的《邪見與佛法》,很多人讀了以後就說:「原來涅槃是這樣!以前都不懂,現在已經知道了。」但讀過以後也只是知道二乘涅槃,也還無法實證。可是二乘涅槃為什麼不真實呢?當然要為大眾說明,不然未來世還是會有人講:大乘涅槃是施設,二乘涅槃才是真的。

就像十幾年前,歐美還有一些信奉一神教的學術界人士在毀謗說:「釋迦牟尼佛不是歷史上真正出現過的人物。」這麼明確的歷史證據、法義證據都還存在時,他們都還可以這樣硬拗了,當然這個道理一定要講清楚:為什麼二乘涅槃不真實。譬如說阿羅漢所得涅槃使他們生起了解脫的智慧,但他們仍然不曉得因緣法的內容,所以他們縱使得了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也仍然不真實,因此他們無法獲得辟支佛的功德。那麼 佛陀就為他們演述因緣法,於是阿羅漢們聽聞之後繼續作觀行,把因緣法一一加以現觀而實證,因此他們才具有辟支佛的功德,就稱為緣覺;他們不可以稱為獨覺,因為是從 佛陀聞法而悟得因緣法,不是自己悟入的,所以仍然稱為阿羅漢,叫作聲聞。但是,聲聞地與緣覺地所證的涅槃,仍然是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他們捨壽之後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盡,入了無餘涅槃中,永遠「不受後有」,三界中再也看不到他們了,因為他們都只剩下本際如來藏無形無色而離見聞覺知,不再於三界中顯現身口意了,都沒有五蘊身心存在了;那麼請問,這時候還可以說他們有證涅槃嗎?有誰證涅槃呢?有誰入了涅槃呢?沒有啊!無餘涅槃中是沒有人證的,不論是阿羅漢或辟支佛都如此。他們入了無餘涅槃之後,那個無餘涅槃裡面沒有阿羅漢身心,也沒有緣覺的身心存在,那麼,請問是誰證涅槃、住涅槃?這時候還能說有涅槃嗎?當然沒有涅槃可證可說了。因為如來藏不覺知自己住於無餘涅槃中,而聲聞、緣覺的蘊處界也已滅盡,無人、無我、無一切法,那樣的涅槃怎能夠說是真實的呢?所謂真實,一定是能夠觀察的人繼續存在,而且有一個真實不壞的法──一個不生不滅、不生不死的常住法存在而被觀察著,那個涅槃才能說是真實的涅槃。他們入了涅槃滅盡五陰十八界,已經無人、無我亦無法,一法不存,連能觀的人都不存在了,怎麼能說他看見涅槃?怎麼能說那樣的二乘涅槃是真實的呢?

現在應該有人會這樣子想:「我知道了,就是咱們明心後,證那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那當然是真實了,因為我的五蘊仍然存在,但是我的五蘊已經現前看見我的涅槃;因為我的如來藏不生不死,如來藏本身的境界不生不死,就是涅槃。」對啊!看來是不錯,其實仍然是錯了,為什麼呢?因為二乘聖人─那些無學聖人─已經斷盡了思惑,可是你明心之後思惑還沒有斷盡,那又如何能夠說這個涅槃是真實的呢?因為下一世還得要繼續生死。這樣想起來,又好像二乘涅槃真實了?其實也不然!因為二乘涅槃,他們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以後,無人、無我亦無法,縱使不入涅槃,迴向大乘繼續修學,也只是斷了分段生死,可是他還有許多三界習氣種子存在,那些習氣種子都得要繼續斷除才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