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下)

9特價11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二品叫〈方便品〉,「方便」這兩個字不要隨便看過去了,你們學佛的同學答一下:方便波羅蜜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幾波羅蜜?是第七波羅蜜,這就是打你們一香板,連這個佛學基礎知識都沒有。所以方便是修菩薩道的一個法門,是登彼岸的一個法門,不是要你讓讓路的方便。方便是一個大法門,十波羅蜜中的一條大路。現在《維摩詰經》告訴你方便波羅蜜,你看這一品中包含著什麼,你就瞭解方便波羅蜜,這就是話頭了。普通看經以為文字都懂了,其實一點都不懂。
前面是由釋迦牟尼佛演出的序幕,這一場戲的真正主角是在家佛維摩居 士。佛是教主,必須現出家身。在家的也可以成佛,這就是佛法的方便法門。
這一品是《維摩詰經》全經的關鍵所在。現在方便品正式推出,維摩居士出場了。
有辯才 有神通 方便度人「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這裡讚歎形容維摩居士的每一句話都要注意,都是我們學佛的方法,都是方
便波羅蜜。維摩居士,「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在過去生乃至當時,已曾經供養不曉得多少佛。
「深殖善本」,這裡用的是繁殖的殖,而不是種植的植,是說維摩居士多生多世做善事,深深的繁殖,不是只做一件,否則就該用木字邊的植了。
「得無生忍」,悟了無生法忍,是八地以上的菩薩。
「辯才無礙」,不是說人很會講話會強辯,而是什麼問題都解答得了。
為什麼他能辯才無礙呢?因為多生多世修得口業清淨。其實他的口業修法正如禪宗祖師講的「言滿天下無口過」。即使罵人也是功德,不是過錯,因為出發點是慈悲喜捨。同樣的話,他說的人家會信;同樣的話,他說的就有分量;同樣的事,他說了就可以定案。如果這一生沒有辯才無礙,要深自反省,是生生世世沒有口業清淨,老是批評人家,刺激別人,不講好話,怎麼會有好果報?更不要說辯才無礙了,以世間法來說,要找有演講天才的學生都沒有。現在的歌星或是播音員,他的聲音悅耳都是前生的善因所得的善果。有人相貌雖不是很好,但是聲音好就蓋過了一切外相的不足。
「遊戲神通」,神通已經很難了,他能遊戲神通。什麼是遊戲神通呢?
六神通的前五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是共法,魔道外道都有的。第六通的漏盡通是佛法的不共法,是魔道外道所沒有的。遊戲神通,是具足所有的大小乘魔道外道神通,可以遊戲自在。遊戲神通的第二個意義,這位大菩薩活在這個世界是來玩玩的,隨時可以走。
「逮諸總持」,佛經講咒語也叫總持,因為咒語包含了一切意義。總持的真正意義是一切的總綱,總是涵蓋一切的意思,維摩居士已經成就了一切總持。
「獲無所畏,降魔勞怨」,比丘有「怖魔」之意,破掉煩惱、生死等魔,證得無所畏的阿羅漢果。有些比丘說法不能圓融,而大阿羅漢、大菩薩,因為生死煩惱之魔已經破除了,說一切佛法得無所畏,大小乘佛法、所謂經律論三藏十二部、世法出世法、外道法、魔法,無所不通。所以在魔道外道中說法無所畏,能夠降伏世間的塵勞煩惱魔。你覺得作人作得很累,因為沒有到達菩薩境界,不能降伏塵勞。自覺對人萬分慈悲,卻換來以怨報德,而生惱怒。菩薩若不能降魔勞怨,就不能停留在這個世界上遊戲。到這裡有個問題你們參一下,維摩居士能夠降魔勞怨,為什麼不能降伏病魔?
「入深法門,善於智度」,大乘佛法的不共法注重的是智慧的成就,就是智度,不是普通人所追求的神通或者是禪定。世人以為佛法的究竟是共法的神通,那是絕對錯誤的。要得到智慧的成就,就要懂得入深法門,不是淺薄地懂了幾個佛學名辭,看懂了一些經典的文字,就可以了,而是要拿身心來求證,深入又深入。入深法門與善於智度是互為因果的。
「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我們學佛都曉得先要發大願,慣用的第一個大願是慈悲,可是不但普通人很少有慈悲的,就是學佛的人也很少有真慈悲的,都只是有限度的,以自我為主的一點輕微的同情心而已,而且時間也是很短暫的。真正能有大慈大悲心的願和行的人,他不成就也已到了成就的邊緣。我們觀察不只是佛教界,任何宗教或學術界,有了地位或學問的人,他的行為跟他的思想往往差得很遠,乃至成為一個令人討厭的人。這原因就在於不能通達方便,沒有方法,不學無術。
話說回來,我們年紀大了,看的各種人多了,就瞭解這很不容易。宋朝有位大臣寇準,權傾一時,官拜宰相,有次問一位好朋友對自己的評價,朋友勸寇準回去讀《漢書》的〈霍光傳〉,他回去翻《漢書》,原來史書對霍光的評語是不學無術,寇準才知道被朋友罵了。不學無術的術,就是方便。
我們年輕時常愛批評別人是不學無術,現在年紀大了,覺得不學無術的人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學而有術的人,這是我幾十年的經驗。有人自己沒有能力,做事沒有條理,一朝當權或做一件事情,耽誤別人更大,你說不可怕嗎?佛家有句話說:「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一味的講求慈悲和方便,如果沒有智慧,就反而出問題。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是非常難的。這兩句話也是互為因果的。
「明了眾生心之所趣」,除了已經成佛得他心通的人外,一般人不能明白眾生心裡的思想和方向。但是就算你能明白,也不能度了每一個,有些眾生心中業力的關係,絕不是這一生能成就的。這一生能讓他種一些善根已經很了不起了,要想即生成就,談何容易。所以要度人,首先要能明瞭眾生心之所趣。
「又能分別諸根利鈍」,有利根器的人是多生累積修持功德來的,這種人反應敏捷,看到煙就曉得有火,就是禪宗祖師講的「良馬見鞭影而馳」。
眾生根器利鈍的差別與心理的趣向一樣,利根的人心理趣向非常堅決,反應靈敏。孔子再三讚歎他的學生顏回,《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問另一個高足子貢,要他自己同顏回比較,子貢回答說無法比,顏回聞一而知十,自己聞一而知二,孔子聽了就說,不只你不如他,連我也不如他啊!從這裡可以看見,眾生根器的利鈍可以差得很遠。歷史上的張良,所以輔助劉邦而不去幫項羽,就是因為他看出來劉邦是利根,腳在桌子下一碰他,劉邦馬上就會意了。今天講教育,真的教育家必須看出來學生能領受的程度,甚至於他的性向所趣。現在西方教育很注重小孩子的性向,其實中國三千年前已經知道了。

以上內容節錄自《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下)》南懷瑾◎講述.南懷瑾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405805.pdf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