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
什曰。維摩詰秦言淨名。即五百童子之一也。從妙喜國來遊此境。所應既周將還本土。欲顯其淳德以澤群生。顯迹悟時。要必有由故命同志詣佛。而獨不行。獨不行則知其疾也。何以知之。同志五百共遵大道。至於進德修善。動靜必俱。命淨國之會業之大者。而不同舉明其有疾。有疾故有問疾之會。問疾之會由淨國之集。淨國之集由淨名方便。然則此經始終所由良有在也。若自說而觀則眾聖齊功。自本而尋則功由淨名源其所由故曰維摩詰所說也。肇曰。維摩詰秦言淨名。法身大士也。其權道無方隱顯殊迹。釋彼妙喜現此忍土。所以和光塵俗因通道教。常與寶積俱遊為法城之侶。其教緣既畢將返妙喜。故欲顯其神德以弘如來不思議解脫之道。至命寶積獨詣釋迦自留現疾。所以生問疾之端建微言之始。妙唱自彼故言其說。竺道生曰。維摩詰者此云無垢稱也。其晦跡五欲。超然無染。清名遐布。故致斯號。貴名求實者必重其說。說本表實。重之則終得所求。因斯近接有過聖言矣。
經。
肇曰。經者常也。古今雖殊。覺道不改。群邪不能沮。眾聖不能異。故曰常也。
一名不可思議解脫。
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脩短改度。或巨細相容變化隨意。於法自在解脫無礙。故名解脫。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議。亦云。法身大士念即隨應。不入禪定然後能也。心得自在。不為不能所縛故曰解脫也。若直明法空。則乖於常習。無以取信。故現物隨心變。明物無定性。物無定性則其性虛矣。菩薩得其無定。故令物隨心轉。則不思議乃空之明證。將顯理宗故以為經之標也。肇曰。微遠幽深二乘不能測。不思議也。縱任無礙塵累不能拘。解脫也。此經始自于淨土。終于法供養。其中所明雖殊。然其不思議解脫一也。故總以為名焉。上以人名經。此以法名經。以法名經所以標榜旨歸。以人名經所以因人弘道者也。生曰。無垢之稱或止形迹。心不必然。故復言其解脫更為一名。不可思議者凡有二種。一曰理空。非惑情所圖。二曰神奇。非淺識所量。若體夫空理則脫思議之惑。惑既脫矣則所為難測。維摩詰今動靜皆神奇。必脫諸惑。脫惑在于體空。說空是其所體。是以無垢之名信而有徵。名苟有徵。其求愈到。到於求者何患不悟乎。
什曰。維摩詰秦言淨名。即五百童子之一也。從妙喜國來遊此境。所應既周將還本土。欲顯其淳德以澤群生。顯迹悟時。要必有由故命同志詣佛。而獨不行。獨不行則知其疾也。何以知之。同志五百共遵大道。至於進德修善。動靜必俱。命淨國之會業之大者。而不同舉明其有疾。有疾故有問疾之會。問疾之會由淨國之集。淨國之集由淨名方便。然則此經始終所由良有在也。若自說而觀則眾聖齊功。自本而尋則功由淨名源其所由故曰維摩詰所說也。肇曰。維摩詰秦言淨名。法身大士也。其權道無方隱顯殊迹。釋彼妙喜現此忍土。所以和光塵俗因通道教。常與寶積俱遊為法城之侶。其教緣既畢將返妙喜。故欲顯其神德以弘如來不思議解脫之道。至命寶積獨詣釋迦自留現疾。所以生問疾之端建微言之始。妙唱自彼故言其說。竺道生曰。維摩詰者此云無垢稱也。其晦跡五欲。超然無染。清名遐布。故致斯號。貴名求實者必重其說。說本表實。重之則終得所求。因斯近接有過聖言矣。
經。
肇曰。經者常也。古今雖殊。覺道不改。群邪不能沮。眾聖不能異。故曰常也。
一名不可思議解脫。
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脩短改度。或巨細相容變化隨意。於法自在解脫無礙。故名解脫。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議。亦云。法身大士念即隨應。不入禪定然後能也。心得自在。不為不能所縛故曰解脫也。若直明法空。則乖於常習。無以取信。故現物隨心變。明物無定性。物無定性則其性虛矣。菩薩得其無定。故令物隨心轉。則不思議乃空之明證。將顯理宗故以為經之標也。肇曰。微遠幽深二乘不能測。不思議也。縱任無礙塵累不能拘。解脫也。此經始自于淨土。終于法供養。其中所明雖殊。然其不思議解脫一也。故總以為名焉。上以人名經。此以法名經。以法名經所以標榜旨歸。以人名經所以因人弘道者也。生曰。無垢之稱或止形迹。心不必然。故復言其解脫更為一名。不可思議者凡有二種。一曰理空。非惑情所圖。二曰神奇。非淺識所量。若體夫空理則脫思議之惑。惑既脫矣則所為難測。維摩詰今動靜皆神奇。必脫諸惑。脫惑在于體空。說空是其所體。是以無垢之名信而有徵。名苟有徵。其求愈到。到於求者何患不悟乎。